下马闲行伊水头释义


【下】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  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  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  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  6. 使降落:~半旗。~棋。  7. 进入:~海。  8. 投送:~书。  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  10. 谦辞:在~。~官。  11. 颁布:~令。  

【马闲】马厩;马栏。《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而夫餘王其中”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昔北方有高离之国者,其王者侍婢有身,王欲杀之,婢云:‘有气如鸡子来下,我故有身。’后生子,王捐之於溷中,猪以喙嘘之,徙至马闲,马以气嘘之,不死。”

【行】1.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  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  3. 步行的阵列。  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  5.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  6. 行业:同~。各~各业。  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 1. 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远自迩。  2. 出外时用的:~装。~箧。~李。  3. 流通,传递:~销。风~一时。  4. 从事:进~。  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商。~营。  6. 足

【伊水】伊河。在河南省西部,源出栾川县伏牛山北麓,东北流,在偃师县杨村附近入洛河。《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入洛。”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伊水》:“伊水出南阳鲁阳县西蔓渠山……又东北至洛阳县南,北入於洛。”南朝陈徐陵《新亭送别应令》诗:“风吹临伊水,时驾出河梁。”唐李白《秋夜宿龙门香山寺》诗:“流恨寄伊水,盈盈焉可穷。”

【头】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  3.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  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  5.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  6.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  7.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  8. 首领:~子。~目。  9. 方面:他们是一~的。  10.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  11. 量词,多指牲畜:一

下马闲行伊水头的用户点评


silentDreamer45

2024-05-25 22:26:24

下马闲行伊水头,此句描绘了行人在伊水头停驻下马,悠闲漫步的情景。闲行一词,表达出行人漫步自在之态,伊水头则象征着清幽静谧之处。与喧嚣城市相比,此处给人一种宁静和安适之感,令人陶醉其中,引人遐想。

弃天阳光

2024-05-24 02:41:23

这句诗寥寥数字,却刻画出了一幅宁静清幽的画面,通过描绘行者下马闲行于伊水头,展现了一种追求心灵安宁与自在的情怀。从字面上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情感的细腻与深邃,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泊恬静的生活理念。

午后阳光

2024-05-24 00:23:04

这句诗韵味悠长,给人以静谧之感。采用明快明丽的语言,描绘出一处异域风情之地。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整体氛围轻松愉悦,让人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美好。

静谧夜晚的星月

2024-05-23 21:24:22

“下马闲行伊水头”这几个词语,字字珠玑,精炼凝练。将闲逸安详的心情和远离尘世的愿望融入其中。通过这句诗,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人心灵的宁静与晴朗。

Monica217

2024-05-22 21:40:28

此句采用了“下马”和“闲行”等词语,表达了行人在美景间悠然自得的心情,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追求宁静清幽的审美情怀。伊水头作为景致之胜,更是增添了诗句的意境和韵味,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