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得思如陶谢手释义


【焉】1. 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不复出~。  2. 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3. 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且~置土石?  4. 文言助词:又何戚~。 典

【得】1. 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  2. 适合:~劲。~当(dàng )。~法。~体。  3. 满意:~意。扬扬自~。  4. 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 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  6. 口语词(a.表禁止,如“~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 1. 必须,须要:可~注意。  2.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了。 | 1.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拿~起来。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

【思】1. 想,考虑,动脑筋:~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忖。~索。~维。沉~。寻~。见异~迁。  2. 想念,挂念:~念。~恋。相~。  3. 想法:~绪。~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  4. 姓。 | ◎ 〔于~〕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者如故矣”。

【如】1.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3.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4. 到,往:~厕。  5. 假若,假设:~果。~若。假~。  6.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7. 与,和:“公~大夫入”。  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10. 表示举例:例~。  11.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12.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1

【陶谢】南朝宋初诗人陶潜、谢灵运的并称。陶善写田园诗,谢长于山水诗,两人都擅长于描写自然景物。唐杜甫《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仇兆鳌注:“钟嶸《诗品》:‘陶潜诗,其源出於应璩,又协左思风力。谢灵运诗,其源出於陈思,杂有景阳之体。’”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至於诗亦然,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清黄鷟来《述别叙怀》诗之四:“陶谢与李杜,大冶归陶鎔。”典

【手】1.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  2. 拿着:人~一册。  3.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  4.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  5.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  6. 小巧易拿的:~枪。~册。 网

焉得思如陶谢手的用户点评


旅人的心声

2024-06-09 08:22:02

完全隔绝现实生活的老板们,看到这句诗会不禁感叹:啊,原来思考问题的时候也是可以像陶谢一样火热激情的。对于文学创作来说,这句诗是一个灵感的巧妙结合,使人忍不住感叹:文人果然不简单

笑看红尘

2024-06-07 05:37:03

看到这句诗的时候,大概会让人不禁想到陶渊明和谢灵运这两位文学家。不过他们会不会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像陶谢那样笑呢?抑或是手上拿着热面包思考呢?搞不好幕后就发生了这种故事呢

宁静夜晚

2024-06-06 17:22:22

这句“焉得思如陶谢手”,听起来就像在翻译文言文吧!简直是文学大神啊,怀念一下课本上那些古风诗句。不过,此句究竟是想表达什么,还是需要费一番功夫去探究一番。

指尖滑过心跳声

2024-06-06 09:53:38

这句诗的意境非常独到,让人仿佛能看到陶渊明和谢灵运交流心得的情景。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不禁让人感叹:“古人诗词真是根正苗红啊!”

天上的珍珠

2024-06-05 17:04:14

细细品味这句诗,仿佛置身于诗意世界中,思绪万千,似乎可以感受到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的心灵交流。这诗感觉就是不一般,让人心灵得到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