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为谏议释义


【阳】1. 明亮。  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  3.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  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5. 温暖:~春。  6.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  7. 凸出的:~文图章。  8.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  9.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  10. 男性生殖器:~痿。

【城】1. 围绕都市的高墙:~墙。~池。~圈。~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楼。~堞(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儿墙”)。~垛。  2. 都市:~市。~镇。~府(a.城市及官署;b.喻待人处世的心机,如“胸无~~”)。~邑。~乡。~建。

【为】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谏议】官名。谏议大夫。《汉书·王莽传下》:“又置师友祭酒及侍中、諫议、六经祭酒各一人。”唐韩愈《感春》诗之三:“蔡州纳节旧将死,起居諫议联翩来。”太平天囯洪仁玕《资政新篇》:“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諫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2.谏诤。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子胥力於战伐,死於諫议。”3.指谏诤论议的文字。刘师培《<文章学史>序》:“如房玄龄深识机宜,马周长於机变,魏徵少学纵横,然房长於书檄,马长於敷奏,魏长於諫议。”典

阳城为谏议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