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颅囟经-汉·卫汛
颅囟经目录:
颅囟经
原序
颅囟经卷上·脉法
颅囟经卷上·病证
颅囟经卷上·惊痫癫证治
颅囟经卷上·疳痢证治
颅囟经卷上·颅囟经卷上考证
颅囟经卷下·火丹证治
颅囟经卷下·杂证
颅囟经
《颅囟经》系儿科著作,不著撰人。《宋史·方伎传》及《艺文志》始载《师巫颅囟经》。一般认为该书系唐末宋初人托名师巫的作品。明代以后散佚。现所见《颅囟经》多以清代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辑出本为祖本。现存版本主要有《四库全书》辑本2卷,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全书分为二卷,上卷论述小儿脉法、病证、治疗以及小儿疾病的特殊诊断和鉴别方法,并对小儿惊、痫、癫、疳、痢、火丹等证详加论述;下卷载火丹(丹毒)15候,治疗多以秘方,计16证19方。书中祝由法等保留了早期医书的内容。
=================
...更多
原序
夫“颅囟”者,谓天地阴阳化感颅囟,故受名也。尝览《黄帝内传》,王母金文始演四序二仪阴阳之术、三才一元之道、采御灵机,黄帝得之升天,秘藏金匮,名曰《内经》,百姓莫可见之。后穆王贤士“师巫”于崆峒山得而释之,叙天地大德、阴阳化功、父母交和、中成胎质。爰自精凝血室、儿感阳兴,血入精宫、女随阴住,故以清气降而阳谷生,浊气升而阴井盛也。甚者二仪互换,五气相参,目睹元机,非贤莫达。谓真阴错杂,使精血聚而成殃;阳发异端,感荣卫合而有疾。遂使婴儿才养,惊候多生。庸愚不测始末,乱施攻疗,便致枉损婴儿。吁哉!吁哉!遂究古言,寻察端由,叙成疾目,曰“颅
...更多
颅囟经卷上·脉法
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若有脉候,即须于一寸取之,不得同大人分寸。其脉候未来,呼之脉来三至,吸之脉来三至,呼吸定息一至,此为无患矣。所言“定息”,呼气未出、吸气未入,定息之中又至,此是平和也。若以大人脉五至取之,即差矣。如此七至以上,即为有气;或脉浮如弓之张弦,此为有风,并可依后方合药治之一。或七至以下,此为冷候,亦宜依后方合药疗之。或诊候取平,或忽而不见,沉浮不定,伏益根平者,此为神鬼之病。且合求祟,续宜使药。或桃柳枝汤浴,煎饮子为使,一两颗桃心。
孩子脉呼吸十五至以上、三至以下,皆死矣
...更多
颅囟经卷上·病证
初生小儿鹅口、撮噤,并是出胎客风着颅、脐,致有此。可以小艾灸三壮二及烙之愈。
初生小儿至夜啼者,是有瘀血腹痛,夜乘阴而痛则啼。 初生小儿一月内,乳痢如胶,是母寒气伤胃所致也。
初生小儿一月内,乳痢如血,是母胸有滞热所作也。
初生小儿一月内,两眼赤者,是在胎之时,母吃灸煿、热面壅滞,气入胎中,熏儿脑所致也。 小儿温热,皆因从气热而搏胃气。然若下之,平气即愈,气虚则生惊而变痫。
小儿惊、痫,一从虚邪、客热相搏而生。其候当用补飬安
...更多
颅囟经卷上·惊痫癫证治
牛黄丸 治小儿胎惊及痫、或心热。
牛黄、龙齿、马牙硝、铁焰粉(各一分)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乳食前,熟水调破一丸灌三下。令母忌口。 又、牛黄丸
治孩子惊热入心,拟成痫疾。面色不定、啼哭不出、潮热无度、不吃乳食、大段眼翻露白、手足逆冷、呼唤不应。
牛黄(研)、大黄、独活(各一分),琥珀(炙、别研)、升麻、菉豆粉、大麻仁(别研,各半两) 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熟水下一丸,顿服之,食后再服一丸。至十岁,加金、银
...更多
颅囟经卷上·疳痢证治
保童丸
治小儿、孩子诸色疳,或腹内虚胀,惊、痫,头发立,常咬手指,脊疳,疳劳,臂胫细弱、倚立不得,及鼻下常赤、清涕,流涎不止,舌上生疮,脑疳,口疳,腹上筋脉。
虎睛(半只)、朱砂、麝香(各一钱),牛黄、龙脑、巴豆、芎藭、桔梗、枳壳、檀香、茯神、人参、当归、羌活、代赭、鹤虱、白术(各半两)
右为细末,下香、砂、巴豆,令匀,炼蜜丸如梧子大。一岁至五岁,每日一丸。十岁,每日两丸。并空心、米饮下。但稍知孩子病甚,即加药与之孩子未较,你母忌生冷、油腻、灸煿、毒、鱼
...更多
颅囟经卷上·颅囟经卷上考证
一第一页后二行、三行,原本“依后方同药治之”,按,后方已佚,谨签出声明。
二第二页前一行,“以小艾灸三壮”,原本脱“艾”字‘谨增。
三第五页前六行,“灌”字、原本讹“蒲”,谨校正。
四第七页前三行,注“生眼”讹“在眼”,谨校正。
五十二页前七行,稀饧原本讹“稀锡”,谨校正。
...更多
颅囟经卷下·火丹证治
黄帝问歧伯曰:“后生少稚,多被恶疾、丹毒二品,若何分之?”歧伯曰:“阳解百年、一十以上为毒,一十以下为丹。丹、毒一也,随其大、小分别之,治之有毒,至依方,万无一差。”
喻人间男女,皆遭丹毒,至依此枉死者,复何限哉!良由信邪师之语,仍被恐之。愚昧之人勿与下手,请依方用之。
今出此图,形状如后。
伊火丹,从两胁起。
神灶丹,从肚起。
尿灶丹,从踝起。
胡吹灶丹,从阴囊上起。
...更多
颅囟经卷下·杂证
平和饮子
小儿初生,可日与之。
人参、茯苓、甘草(炙)、升麻(以上各一分) 右以水一白盏,煎至一合半以来,时时与之。乳母忌油腻。满月及百晬以来加之。临时冷加白术、热加(缺)各半钱。
又方
治孩子脐中不干。 白矾(一钱煅过)、龙骨(一分)
右为细末,入麝香少许。每次使拭脐干,糁之,用帕里,避风。
青木香散
治孩子阴囊或如疝肿胀。 狐阴(一双、炙)、
...更多
1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方万里
唐·李鼎祚
(魏)曹操
朱庸斋
清·戴龙邦
清·吴承仕
清·李化楠
清·延昌
宋·胡三省
清·聋道人
元·陶宗仪
清·何澹安
(晋)周处
宋·道原
(清)不著撰人
明·陈仲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