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奇经八脉考-明·李时珍
奇经八脉考目录:
奇经八脉考
奇经八脉总说
八脉
阴维脉
阳维脉
二维为病
阴蹻脉
阳蹻脉
二蹻为病
冲脉
冲脉为病
任脉
任脉为病
督脉
督脉为病
带脉
带脉为病
气口九道脉
释音
奇经八脉考
《奇经八脉考》一卷,明李时珍撰。其书谓人身经脉有正有奇,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为十二正经;阴维、阳维、阴蹻、阳蹻、冲、任、督、带为八奇经。正经人所共知,奇经医所易忽,故特评其病源治法,并参考诸家之说,荟粹成编。其原委精详,经纬贯彻,洵辨脉者所不可废。又创为气口九道脉图,畅发内经之旨,而详其诊法,尤能阐前人未泄之秘。考明初滑寿尝撰《十四经发挥》一卷,於十二经外,益以督、任二脉,旧附刊薛己《医案》之首案:薛己《医案》凡二本,其一本不载此书,医家据为绳墨。时珍此书更加精核。然皆根据《灵枢》、《素问》以究其委曲,而得其端绪。此以知徵实
...更多
奇经八脉总说
凡人一身,有经脉、络脉;直行曰经,旁支曰络。经凡十二:手之三阴三阳,足之三阴三阳是也。络凡十五:乃十二经各有一别络,而脾又有一大络,并任督二络,总为十五。《难经》作“阴络”、“阳络”共二十七气,相随上下,如泉之流,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故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入于奇经,转相灌溉,内温脏腑,外濡腠理。奇经凡八脉,不拘制于十二正经,无表里配合,故谓之奇。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降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霶霈妄行,流于湖泽;此发《灵》、《素》
...更多
八脉
奇经八脉者,阴维也,阳维也,阴蹻也,阳蹻也,冲也,任也,督也,带也。阳维起于诸阳之会,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所以为一身之刚维也。阳蹻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阴蹻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左右;所以使机关之蹻捷也。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督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冲脉起于会阴,夹脐而行,直冲于上,为诸脉之冲要,故曰十二经脉之海。带脉则横围于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诸脉者也。是故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阳
...更多
阴维脉
阴维起于诸阴之交,其脉发于足少阴筑宾穴,为阴维之郄,在内踝上五吋腨肉分中。上循股内廉,上行入小腹,会足太阴、厥阴、少阴、阳明于府舍在腹哀下三吋,去腹中行四吋半。上会足太阴于大横腹哀大横在腹哀下一吋五分,腹哀在日月下一吋五分,并去腹中行四吋半,循胁肋,会足厥阴于期门直乳下一吋半。上胸膈,挟咽,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上至顶前而终天突在结喉下四吋半宛宛中,廉泉在结喉下二吋中央是穴。凡一十四穴。
...更多
阳维脉
阳维起于诸阳之会,其脉发于足太阳金门穴,在足外踝下一吋五分。上外踝七吋,会足少阳于阳交,为阳维之郄在外踝上七吋,斜属二阳之间。循膝外廉,上髀厌,抵少腹侧,会足少阳于居髎在章门下八吋监骨上陷中。循胁肋,斜上肘上,会手阳明、手足太阳于臂臑在肘上七吋两筋罅陷中,肩髃下一吋,过肩前,与手少阳会于臑会、天髎,臑会在肩前廉去肩端三吋宛宛中,天髎在缺盆中上毖骨际陷中央,却会手足少阳、足阳明于肩井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吋五分。入肩后,会手太阳、阳蹻于臑腧在肩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上循耳后,会手足少阳于风池在耳后发际陷中,上脑空承灵后一吋半,夹玉
...更多
二维为病
越人曰: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畜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故阳维起于诸阳之会,阴维起于诸阴之交。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又曰: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溶溶缓慢貌。
张洁古曰:卫为阳,主表。阳维受邪为病在表,故苦寒热;营为阴,主里。阴维受邪为病在里,故苦心痛。阴阳相维,则营卫和谐矣。营卫不谐,则怅然失志,不能自收持矣。何以知之?仲景云:病常自汗,是卫气不与营气和也。宜桂枝汤和之。又云:服桂枝反烦不解,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此二穴,乃阳维之会也。谓桂枝
...更多
阴蹻脉
阴蹻者,足少阴之别脉,其脉起于跟中足少阳然谷穴之后然谷在内踝前下一吋陷中,同足少阴循内踝,下照海穴在内踝下五分。上内踝之上二吋,以交信为郄交信在内踝骨上少阴前太阴后廉筋骨间。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至喉咙,交贯冲脉,入頄内廉,上行,属目内眦,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蹻五脉,会于睛明而上行睛明在目内眦外一分宛宛中。凡八穴。
张紫阳《八脉经》云: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阴蹻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蹻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吋三分,阳维脉在顶后一吋三
...更多
阳蹻脉
阳蹻者,足太阳之别脉。其脉起于跟中,出于外踝,下足太阳申脉穴在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白肉际,当踝后绕跟,以仆参为本在跟骨下陷中,拱足得之。上外踝上三吋,以附阳为郄在外踝上三寸,足太阳之穴也,直上,循股外廉,循胁后髀,上会手太阳、阳维于臑腧在肩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上行肩髆外廉,会手阳明于巨骨在肩尖端,上行两叉骨罅间陷中,会手阳明、少阳于肩髃在髆骨头肩端上两骨罅陷宛宛中,举臂取之有空。上人迎,夹口吻,会手足阳明、任脉于地仓夹口吻旁四分外,如近下有微脉动处。同足阳明上而行巨窌夹鼻孔旁八分,直瞳子,平水沟,复会任脉于承泣在目下七分,直瞳
...更多
二蹻为病
秦越人《难经》曰:阴络者,阴蹻之络。阳络者,阳蹻之络。阴蹻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蹻为病,阴缓而阳急。
王叔和《脉经》曰:阴蹻脉急,当从内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缓。阳蹻脉急,当从外踝以上急,内踝以上缓。
又曰:寸口脉前部左右弹者,阳蹻也。动苦腰背痛,又为癫痫僵仆羊鸣,恶风偏枯,痹身体强。又曰:微涩为风痫,并取阳蹻在外踝上三寸,直绝骨是穴,附阳穴也。又曰:寸口脉后部左右弹者,阴蹻也,动苦癫痫寒热,皮肤淫痹,又为少腹痛,里急,腰及髋窌下相连,阴中痛,男子阴疝,女子漏下不止。髋,髀骨也。窌,腰
...更多
冲脉
冲为经脉之海,又曰血海。其脉与任脉皆起于少腹之内胞中,其浮而外者,起于气冲一名气街,在少腹毛中两旁各二寸,横骨两端动脉宛宛中,足阳明穴也,并足阳明、少阴二经之间。循腹上行至横骨足阳明去腹中行二寸,少阴去腹中行五分,冲脉行于两经之间也。横骨在阴上横骨中,宛如偃月,去腹中行一寸半,挟脐左右各五分,上行历太赫横骨上一寸,去腹中行一寸半、气穴即胞门,一名子户。太赫上一寸,去腹中行一寸半,少阴、冲脉之会、四满气穴上一寸、中注四满上一寸、肓腧中注上一寸、商曲肓腧上一寸、石关商曲上一寸、阴都石关上一寸、通谷阴都上一寸、幽门通谷上一寸,夹巨阙两旁
...更多
1
2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司马光
明·吴承恩
明·范立本
明·张凤翼
唐·胡愔
清·王永彬
(東漢)應劭,王利器 校注
宋·法护
林纾
卢携
汉·桓谭
宋·沈义父
清·谢诏
梁·周兴嗣
郑杓
明·焦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