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台湾文献丛刊035 靖海志-未知
台湾文献丛刊035 靖海志目录:
書籍簡介
唐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後記
「靖海志」及「海上見聞錄」合校記
書籍簡介
本書(一冊一三一面七八、六○○字)凡四卷,前三卷為彭孫貽撰、後一卷由李延昰補編。孫貽字羿仁,又字仲謀,浙江海監人;明太常節愍公觀民仲子。生於明季,卒於清康熙間;著有「甲申忘臣表」、「流寇志」、「湖西紀事」、「虔臺逸史」、「彭氏舊聞錄」、「明朝紀事本末補編」及本書等。延昰原名彥貞,字我生(後改名,字辰山,又字寒村);南直上海人。生於明崇禎元年,卒於清康熙三十六年。年二十,間道走桂林,嘗仕永曆行朝。後病歿平湖,遺命以浮屠法瘞之。所著有……「南吳舊話錄」、「放鷴亭集」等,並續本書未完之部。本書用編年體記臺灣鄭氏四世之事,起明天啟七年、訖
...更多
唐序
靖海志四卷,彭孫貽撰。孫貽字羿仁,海鹽人,明太常節愍公觀民仲子。入清後,杜門奉母,耿介孝行,聞於鄉里,時人私謚曰「孝介先生」。
其湖西紀事、虔臺逸史,近人張菊生印行;彭氏舊聞錄暨太僕行略,涵芬樓印行。此系海鹽黃氏傳鈔未刻之本,所紀臺灣始末甚詳;有關史事,允宜珍惜,以俟刊行。
己未三月下浣,關陽唐百川記。
...更多
卷一
丁卯(明熹宗天啟七年)
六月,海寇鄭芝龍等犯閩山、銅山、中左等處。
芝龍,泉州南安縣石井巡司人也;或曰,漳州府之漳鎮人。芝龍父紹祖為泉州庫吏,蔡善繼為泉州知府。府治後衙與庫隔一街相望。芝龍時十歲,戲投石子,誤中善繼額。善繼擒治之,見其姿容秀麗,笑曰:『法當貴而封』,遂釋之。
不數年,芝龍為父所怒,持棍逐之。芝龍大恐,與其弟芝虎奔海上船,乃懇巨商攜往海外。芝龍姣媚嫵順,音律、樗蒲,靡不精好。同抵日本,日就島主宴飲歌舞。時主室有文君,悅之,乃日本長崎王之族女
...更多
卷二
壬辰(順治九年、永曆六年)
正月初二日,成功督師至海澄港,潮水大漲,直至中權關下,郝文興開城率將士出降,授前鋒鎮,掛印。以參軍黃維璟知縣事。
初十日,成功進兵江東,遣各鎮攻長泰縣。至溪西,擊敗漳州援兵。廿三日,援兵再至,復敗之。
二月初二日,遊兵營吳世珍奮勇登城,被砲燒死。成功令火器營何明築地道,用地雷以擊其城。
三月初四日,大清總督陳錦督步騎數萬來援長泰,扎營同安。初七日早,地雷發,不及城而止。陳錦按兵不進。是日,遂移兵扎江東
...更多
卷三
己亥(順治十六年)
正月,成功駐沙關。
二月,成功到磐石衛。
三月,成功催各提鎮限本月二十五日到磐石(衛)聽令。
四月二十八日,成功率將士齊到定關。二十九日,入寧波港。
五月初一日,成功抽兵下船。初四日,至舟山烈港。十七日,成功至羊山,諸將請先取崇明,以為老營,成功不許。十八日,成功至崇明。十九日,成功差監紀劉澄密書通江南提督馬進寶。
六月十四日,成功合張煌言諸軍至焦山。十六日
...更多
卷四
庚戊(康熙九年)
辛亥(康熙十年)
壬子(康熙十一年)
癸丑(康熙十二年)
十一月,平西王吳三桂據雲南、四川、貴州以叛,遂陷湖南岳州諸郡縣,稱大周元年。初,平南王尚可喜疏稱歸老遼東,而留其子安達公之信襲鎮廣東,朝議許之,並令舉家歸旗。平西、靖南相繼疏請,俱報可。至是平西反。乃命平南、靖南仍留駐鎮。時耿繼茂已死,耿精忠襲王。三王交通逆命,雖復停留,而反謀益決。
甲寅(康熙十三年)
...更多
後記
「靖海志」四卷,係國立中央圖書館所藏之抄本。前三卷題「海鹽彭孫貽羿仁氏著」,後一卷題「上海李延昰辰山補編」。彭孫貽約生於明天啟、崇禎之際而卒於清康熙間;其生卒確年,一時未能檢得。據姜亮夫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李延昰字辰山,上海人,生於明崇禎元年戊辰(一六二八),卒於清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一六九七)。
此書用編年體記鄭氏四世之事,起明熹宗天啟七年丁卯(一六二七),迄清聖祖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一六八三),凡五十七年。其自天啟七年六月迄崇禎十七年(一六四四)正月之文字,多與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七十六「鄭芝龍受撫
...更多
「靖海志」及「海上見聞錄」合校記
記中「靖海志」簡稱曰「志」,「海上見聞錄」簡稱曰「錄」。錄之頁行數係據本叢刊第廿四種刊本。
「錄」一頁一四行『吏部黃道周」,「志」作『禮部尚書黃道周』。按「明史」卷二百五十五本傳,道周在福王時『拜禮部尚書協理詹事府事』。又按「明紀」卷五十九,道周在唐王時『為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此處當作『禮部尚書』。
「錄」二頁六行『陳豹為忠勇伯』,「志」作『忠勇侯』。按夏琳「閩海紀要」、「海紀輯要」及楊英「從征實錄」皆作『忠勇侯』。
乙酉(順治二年、弘光元年)閏六月
...更多
1
可能你会感兴趣
朱一玄 编
(唐)刘知几
元·陈少微
孔丘
隋·萧吉
清·魏文中
(舊題宋)蘇軾
北魏·崔鸿
清·祁寯藻
枫江半云友
清·沈青芝
(唐)孟郊撰
清·陆子贤
清·笠翁先生
唐·皇甫枚
(清)吴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