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紀事本末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丁酉(二十七日),臺灣彰化奸民林爽文作亂。

  臺灣在福建省東南海外,康熙二十二年始入版圖。由廈門大嶝出洋,水程十二更至鹿耳門,進口為臺灣府治。府南八十里為鳳山縣,府北百里為諸羅縣。雍正元年,分諸羅縣北百二十里為彰化縣。彰化縣北百二十里為淡水廳(雍正元年,設同知一員,專司捕務。九年,始割大甲溪以北刑名錢榖歸同知衙門管理)。臺灣府領一廳、四縣,下至鳳山砂馬磯頭,上至淡水大雞籠城,延袤一千九百餘里。東北負山,皆土番巢穴,其族無慮數十百種。西北近海多平地,廣衍膏腴,有竹木果植之饒。閩、廣人視為甌脫,歲挈妻子渡海謀生者趾相屬。地廣物衍,民競利而鄙廉讓。閩、廣之人,各分氣類,睚眥之怨,糾鄉眾、持白梃以鬪;好事輕生,其習尚然也。國家重邊防,慎擇監司守令以司牧之。又設臺灣鎮掛印總兵官一員,統轄水陸官兵以鎮守之。所任一不得其人,奸民往往蠢動。自朱一貴、吳福生之徒乘機竊發,隨起隨滅。而地大藏奸,民警時聞。

  林爽文者,漳州之平和人也。父勸,貧不聊生,于乾隆三十八年挈妻子渡臺,傭工於彰化,遂居彰之大里杙莊。勸生四子,長即爽文,次勇,次躍興,次壘。爽文生而陰賊狡險。及壯,廁名彰化縣役,益陰結少年無賴。凡系於獄者,爽文皆脫囊資之。以是傾動其鄉人。

  大里杙在彰化縣東二十里,前憑重溪,後即岸里社番,門戶深阻。其中腴地百里,秋成後榖米狼戾,食不外求。以是罪魁渠首,常負險為巢穴。

  乾隆四十七年,漳、泉民搆釁焚掠,官兵擒治,其黨羽懼罪,紛紛逃入大里杙。水師提督黃仕簡、臺灣道楊廷樺挾重兵壓莊,搜求罪人。莊人以重利賄師,師退。其縛獻者一、二人,實非黨惡。由是諸無賴之徒益輕官兵,而奸民多生心矣。

  乾隆五十年十二月除日,莊中群無賴于莊西廠地醵酒為樂,酒酣,共謀曰:『我莊中當推一人為主,以一號令。插劍于地,攫土為香,共拜之;劍仆者,即天所與也』!時共五十餘人,以齒序拜。至林爽文,而劍適仆。由是莊中群無賴益推戴之矣。

  林爽文既邀結人心,時出劫掠,以其財招納亡命。又創為邪說,以所為天地會者煽惑民心。彰化縣屢遣官役捕之,皆自中途返,莫敢涉其境。

  乾隆五十一年七月,諸羅縣民楊光勛,因爭田聚毆,掠民戕官。福建按察使李永祺奉制府檄渡海推按,得楊光勛誅之。其黨惡蔡福、葉省又逸入大里杙,林爽文皆陰為庇護。

  當是時,林爽文之勢漸張,附合者日益眾。於是以林泮、陳奉先、王芬、劉井、林禮生、嚴煙、董喜之徒為謀主,以陳泮、李乞、張圓、阮和、蔡福、葉省、賴達、何有志等為羽翼。又有族眾林琴、林水返、林領、林繞等,或經理糧儲,或造器械。其下小頭目楊軒、高文麟、楊振國等,又不啻數十人。按察使李永祺廉得其實,飭屬陰備之,即日內渡。

  臺灣鎮總兵柴大紀,浙江江山人也,由武進士洊陞總兵。為人陰鷙嗜利,自任臺灣三年,兵籍多缺額。其分防汛地兵丁,遊手飲博,事覺皆以利免。由是軍政益弛。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柴大紀巡查營伍。丁丑(初七日),至彰化縣。林爽文聞之,心不自安,豎旗聚眾。總兵柴大紀謀旋郡後發兵捕之。將發,彰化縣知縣俞峻阻馬首諫曰:『願總鎮留駐彰化,以壯聲勢;不然,恐變生頃刻』。不聽。戊寅(初八日),馳歸府城。俞峻益形倉皇,飛檄告變,且曰:『林爽文旦夕為亂,而彰化駐防兵多缺額,且不習戰,非發大兵捕之,恐彰化非吾有也』!

  臺灣道永福知事急,懷縣稟詣柴大紀謀曰;『今形勢已成,非用兵恐無以弭此亂』。於是檄臺灣鎮中營遊擊耿世文,領鎮標兵三百人馳赴彰化,會同北路協副將赫生額往捕之。臺灣道永福又令知府孫景燧隨往觀變,且以撫慰百姓。時十一月十有六日也。

  耿世文、孫景燧既至彰化,就副將赫生額廳事,令人招北路理番同知長庚、俸滿理番同知劉亨基、彰化縣知縣俞峻、北路中軍都司王宗武會議事。王宗武曰:『大里杙險而固,今有異謀者非一日。我以兵往,彼或拒捕,將奈何?且黃軍門曾以重師臨之,未能得志;願諸公勿輕視』。眾默然良久。同知長庚攘臂起曰:『今耿公來,帶選兵三百人,合之彰化現有兵,計不下六、七百人,挑其精銳,赫公、耿公領之,賫帶鎗砲,整師齊進,擒逆首,定反側,在此舉矣』。孫景燧曰:『長司馬之言是也。先入有奪人之心,宜先遣人以禍福往諭莊眾,如能擒獻首惡,我又何求?或遂負固者,即大兵繼進,亦一策也』。於是知縣俞峻擇縣役能事者先持諭往。副將赫生額、遊擊耿世文、知縣俞峻領兵役繼進。知府孫景燧、同知長庚、劉亨基、都司王宗武留守。

  十一月壬辰(二十二日),赫生額等至大墩汛,距大里杙六里。莊中奸民攜牛酒偽至軍前獻款,且曰:『願緩師,當擒林爽文敬獻麾下,以保莊中老幼』。赫生額喜,益懈,不為備。

  丁酉(二十七日),駐劄大墩汛已七日矣。薄晚,見數人結隊至,軍中喧嘩,謂林爽文就擒,此必獻功者。去官軍數武,聞鎗砲聲,官兵始倉皇為備。耿世文自發紅夷砲擊之,賊退去。至夜,漏三下,有款營門者,自云:『我奉俞知縣命,赴大里杙招撫莊民。今潛回報機密事,請見主將』。進見時,忽掩入火藥所,以火投之。頃刻,火焰燭天,火藥皆盡。賊見火光,四面合圍,呼譟之聲動地。官軍莫知所為,一時潰散。赫生額、俞峻死于亂。耿世文手刃數人,不能脫,亦死之。千總陳士傑、外委方日高皆死之。

  先是,賊人以詭計緩師,陰遣賊眾出大軍後,于大肚溪邊焚毀船筏,阻截援師。彰化城中遣人探消息,皆至大肚溪邊,莫有能得其實者。以故官兵失機,而城中猶未知也。

  戊戌(二十八日)黎明,城外避難者紛紛入城。有兵丁楊勝官者,在大墩營,潰散,投大肚溪,水淺不死,因浮至西岸回縣告變。城中人皆失色。同知長庚曰:『事急矣!官兵既失事,賊必來攻城,請為堵禦計』。都司王宗武急料兵籍,兵皆赴大墩,存城者無幾人,皆老羸。分布四門堵禦,每門數十人而已。又募熟番數十人守城。日晡雷雨,守城者避伏簷下,無鬪志。須臾賊至,逕入縣署,殺典史馮啟宗,散獄囚,劫倉庫。同知長庚乘馬彎弓,領丁役數十人,將巷戰;未數武,回顧丁役皆散。至城東,遇賊,手刃數人,被執。都司王宗武巡城,聞警,知事不可為,急馳歸,列鎗砲于門以待賊。賊猝至,不為備,槍砲齊發,賊死者數十人。久之,火藥罄,賊眾競進,執王宗武,殺之。同知劉亨基聞賊至,閉門,約其妻女將投繯,未決,賊劈門入,執亨基,將害之,其女滿姑年及笄矣,踉蹌請以身代死,賊不可,更前罵賊,賊磔之,至死罵不絕口。知府孫景燧匿民間,亦被執。把總陳國印、外委王光明、陳捷魁以下死者數十人。

  彰化縣既陷,官吏皆被執。賊目分居官署,出榜安民曰:『順天元年,大盟主林為出榜安民事:本盟主為眾兄弟所推,今統雄兵猛士,誅殺貪官,以安百姓。貪官已死,百姓各自安業。惟藏留官府者死不赦』!其詞悖逆無道,皆出自縣吏劉志賢之手也。

  翌日,逆首林爽文以巾纏頭,服短衣,縛褲,乘高頭馬,雙騎引之至較場,頭目皆持短兵分侍左右。同知長庚、劉亨基等縛至較場,以次被害。免孫景燧不殺,以其政尚寬容也。久之,亦被害。

  林爽文自為大盟主,於是眾賊目各授偽職。以王芬為大將軍,陳泮、何有志為左右都督,董喜、陳奉先為軍師,其餘授職各有差。

  當是時,北路賊眾蜂起,四出攻劫,焚毀營汛;殺貓霧拺巡檢渠永湜,執南投縣丞洪智。諸羅、淡水官兵聞警,皆驚惶無措矣。

  林爽文與賊目董喜、陳奉先議所向:『淡水、諸羅皆與彰化毗連,今克彰化,或云當先攻淡水,以清後路,又云當統大眾徑赴南路,以攻府城。計孰得』?董喜曰:『計不如徑赴南路,而以偏師號召淡水各兄弟之有心者使擾北路。鹿仔港切近彰化,有官兵駐守;今先至鹿港,由鹿港至諸羅,再至府城,其勢便』。林爽文從之。于是先擾鹿仔港。千總陳邦光等知勢不敵,歛兵避海口。

  十二月庚子朔,林爽文以賊目楊軒為副元帥,高文麟助之,劉賢士為海防同知,劉四為彰化知縣,率賊眾七百人守彰。又以王作為掃北將軍,許律、陳覺等助之,率賊眾六百人北擾淡水。而自率大眾南下彰化以南九芎林、斗六門、菴古坑、笨港等處,群不逞之徒皆附之。笨港縣丞徐英、斗六門巡檢陳聖傳、防笨港汛千總林魁、防斗六門汛把總陳國忠,皆先避去。癸卯(初四日),至嘉義縣,陣于西門外臺斗坑邊,間諜入城,通城中奸民為內應。

  先是,彰化既陷,署諸羅縣知縣董啟埏、守備郝輝龍遣人赴郡告急。總兵柴大紀檄遊擊李中揚、千總蘇明耀、魏大鵬等領兵六百人赴援。是時諸羅縣有兵共八百餘人。李中揚、郝輝龍以兵五百守北門,而分餘兵駐劄東、南、西三門要隘。

  賊之初攻城也,官兵擊之,賊稍卻。維時知縣董啟埏不為民所與,奸民皆通賊,人無固志。乙巳(初六日),城中火起,賊乘勢撲北門,兵皆潰。賊入城,殺知縣董啟埏,殘其尸。典史鍾燕超、試用知縣唐鎰皆死之。遊擊李中揚戰死。守備郝輝龍逸民家,被執,死之。千總蘇明耀、魏大鵬、把總楊連彪、鄭英、外委李國安,皆死于亂。有南投縣丞周大綸奉調至郡城,道阻留諸羅,亦被害。

  初,總兵柴大紀聞彰化陷,知賊勢猖獗,不可遏,即奏請旨,命水陸提督發大兵渡海勦賊。而自選驍勇將士遊擊林光玉、楊起麟、守備陳名德、楊彲、邱能成等領水陸兵千四百人北討。

  十二月乙巳(初六日),師次灣裡溪,聞諸羅失守,退屯鹽埕橋。獲賊間林馬,鞫之。言賊眾分二路:一自諸羅山下茄冬直抵府北,一自笨港拏漁船浮海南下攻府西。柴大紀誅林馬,梟之。密戒水師哨船巡緝海口,而自軍于鹽埕橋以備不虞。

  丙午(初七日)遲明,見漁船啣尾至,逼海西岸,急麾眾兵發子母砲擊之,沉船無算,乃逸去。有頃,陸路賊眾亦繼至。柴大紀先掩旗息鼓,示賊不為備。賊近薄營壘,鎗砲忽起,死者數百人。賊退屯大穆降。

  先是,賊人由諸羅南下,聲言破城之後,許眾人三日掠,子女金帛悉歸眾,己所欲得而甘心者官吏而已。郡亡賴信之,皆荷畚插、持短兵為先軀,擾下加冬,掠鹽水港。佳里興巡檢邵宗堯匿民間得免。賊沿途邀結,至府城,眾幾數萬。而官兵千餘,卒以無虞者,烏合之眾,輕進亦易退也。

  賊眾守大穆降數日,時出擾我師,皆懲前失,不敢近逼營壘。林爽文與眾謀曰:『我師十倍彼軍,而不能得志者,無以禦鎗砲也。如鎗砲不為害,即取之易易』。辛亥(十二日),賊大掠民間絮被,濕之,蒙牛車上,加皮盾,以犯我師。官兵擊之。賊殊死戰。自辰至午,相持不退。兵氣稍衰。臺灣縣知縣王露募城中義民八百人出城助戰,兵益振,更前決戰。賊稍卻。

  維時海霧迷濛,賊人恐失算,退數武劄營,官兵亦退,與賊人對壘而軍。柴大紀招守備邱能成、外委蔡開祥諭曰:『賊死戰不退,兵貴出奇,此其時矣。爾領兵三百人乘夜潛出賊後伏之,聞營中砲響,即轉攻其背。首尾夾擊,賊必退矣』。

  壬子(十三日)向辰,柴大紀整師前進。賊亦率眾迎敵。邱能成等聞砲聲起,繞出賊後夾擊之。賊人驚潰,死者數百人。林爽文傷臂,逸去。自是賊氣亦少衰矣。

  先是柴大紀自府城出屯鹽埕橋禦賊,又留兵千二百人,檄城守營參將宋鼎、鎮標遊擊左淵、守備王天植等領之,留守府城。臺灣道永福、同知楊廷理、知縣王露又勸民捐貲,募海口漁民膽勇者為義民,與官兵協守。

  臺灣府不立城垣。雍正元年,知縣周鍾瑄始創建木柵,以蔽內外,周二千一百四十七丈;分七門:曰大東,曰小東,曰大北,曰小北,曰大南,曰小南,曰西門。乾隆元年,又易七門以石雉,更栽莿竹以護之。日久多傾圯。

  自林爽文倡亂,連破二縣,其勢甚盛。或曰:『府治無城垣可憑,宜退守安平,以待援師』。安平在府治西,四面阻海,有紅毛城,即安平副將駐劄之所也。府城中煙戶數萬,聞官兵將退守安平,益搖惑不自安,一日數驚,皆攜老幼至海口賃船以居。有城守營把總高大捷派守小北門,乘夜改裝,潛赴鹿耳門問船內渡。參將宋鼎、臺灣道永福等擒獲,立誅之,以安眾心。自鹽埕橋連日戰勝,民心始稍定。

  十二月癸丑(十四日),澎湖右營遊擊蔡攀龍領澎湖左右營兵七百人至,奉總兵柴大紀之令也。城中人見援兵至,皆喜過望,始有固守之志矣。

  先一日(十三日壬子),南路賊目莊大田攻鳳山,陷之。莊大田,漳州平和人,乾隆七年隨父莊二渡臺灣占藉諸羅縣,父死,遷居鳳山篤加港地方。莊大田無他技能,勤于耕種,家道小康。篤加港去水底寮數里。水底寮為賊藪。其奸匪有急,莊大田時加賙卹,以故群匪皆德之。林爽文倡亂,大田族弟大韭嘯聚奸民以應之,無適主,皆推大田。于是眾賊目殺牛豕插血以盟,與盟者二十餘人,莊錫舍、王坑郎、簡天德、許光來、李惠,其尤著者。而莊大韭、莊大麥,則大田眾弟也。莊大田出家資製器械,先劫質庫,掠取彩帛為旗幟,書曰「南路輔國大元帥莊」。其餘賊目皆自立名號,曰「南路輔國副元帥」,曰「定南將軍」,曰「開南先鋒」,曰「輔國將軍」。其首目總名曰「旗頭」,眾賊皆曰「旗腳」。數日之間,眾至數千人。

  十二月壬子(十三日),莊大田悉眾攻鳳山縣。南路營參將瑚圖里領兵三百人出北門禦賊。賊至,乘馬南馳,莫知所往。千總丁得秋、把總許得陞、外委唐宗保、王朝桂戰死,城遂陷。知縣湯大奎、典史史謙死之。教諭葉夢苓、訓導陳龍池得脫出城,招義民,尋亦被害(葉夢苓、陳龍池攜其家屬赴埤頭避難,謀招義民復城。正月十九日,賊擾埤頭,皆被害,並殺夢苓弟夢芝、子殿材、殿豪、殿傑,親屬家丁死者五人,其妻林氏自剄死。寺僧戒香收埋之。夢苓幼女三人,莊錫舍擄留在家,至錫舍投誠始出。錫舍又擄守備陳朝魁母高氏、妻趙氏、典史史謙母沈氏、妻王氏,皆錫舍投誠後送出)。癸丑(十四日),鳳山潰兵至郡城,始知鳳山失守。

  參將瑚圖里亦由打鼓港沿海回郡城,見柴大紀,泣訴曰:『參將領兵屯鳳山北門外奮力擊賊,賊退,馳馬追之,賊乘虛入城。參將無所歸,今回郡城,當力圖恢復,願總鎮察之』。守備陳朝魁亦相繼逃回。柴大紀釋不問。於是檄遊擊蔡攀龍領澎湖兵七百人屯小南門桶盤棧以備南賊。

  初,林爽文自鹽埕橋被傷,回大穆降,數日不出。至是鳳山失陷,遣人邀結莊大田圖攻府城。同知楊廷理、守備王天植聞信,領官兵、義民數百人往攻大穆降,以斷南路賊會合之路。

  癸亥(二十四日),至大灣■〈土夷〉與賊遇。賊分左右翼圍裹官兵、義民。維時賊眾蜂擁而至,官兵不能當。千總沈端中砲死,兵民死者五十餘人。同知楊廷理、守備王天植幾不免。有熟番數十人隨軍,奮力翼之以歸。于是南北賊眾會合,再圖攻擾府城矣。

  府城西濱海,北門外則柴大紀守鹽埕橋,南門外則蔡攀龍守桶盤棧,惟東門備稍■〈?束〉。賊遣人偵之,因謀分眾赴桶盤棧、鹽埕橋以綴南北官兵,而悉大眾攻東門。謀既定,己巳(三十日),值歲除,林爽文設壇殺牛豕祭纛,告眾賊曰:『今日歲除,城中必無備,眾兄弟當努力攻城,不克,誓不歸矣』。

  黎明,先分賊眾攻鹽埕橋。又分眾擾桶盤棧。頃之,林爽文率大眾攻大東門。臺灣道永福令知縣王露、外委王國志領義民千人往桶盤棧助戰,而自率同知楊廷理守大東門。賊人直抵城下,砍城根,大噪曰:『城中欲求生者,急降;不然,將屠城!』城中人皆恐。而賊伏城下,城上鎗砲莫能施。同知楊廷理率義民二十人從小東門出賊後攻之,遊擊鄭嵩、左淵亦領兵自小南門出攻其左。賊人出不意,急退。官兵、義民乘之,賊大敗。維時賊攻桶盤棧,鏖戰良久,遊擊鄭嵩乘勝領兵夾攻之,賊亦退走。先是賊人潛以枯藤蘸油積城下,謀火城;至是天雨,計不行,賊人益沮。

  林爽文之攻府城也,七擾鹽埕橋,再攻府城,死傷過半,不能得志。又聞鹿港義民復彰化,擒楊振國;王作克竹塹,旋失之,被擒;眾心益懈。又聞水師提督黃仕簡領大兵將至,于是回顧巢穴,始有歸志矣。

  先是林爽文以楊振國守彰化,而以王作為掃北將軍收淡水,戒令互相應援。十二月癸卯(初四日),賊目王作、陳覺、許律、鄭加等率賊眾六百人至大甲溪。溪北即淡水廳轄。王作遣人邀結匪黨。有月眉莊李同、貓裡社黃阿寧、林日光、何天等先與賊通,聞風聚眾應之。丙午(初七日)至後壟,眾二千餘人,掠金帛,封倉廒。篷山汛把總尹貴死之。淡水大震。

  淡水南至大甲,北至三貂、大雞籠,道里遼廓。偽鄭時多瘴癘,居民寥落。自入版圖,百年以來,閩廣之人,隨時開墾,地闢民聚,與府南相埒。雍正元年,設淡水同知駐竹塹,分北路協兵五百名,守備領之,鎮守其地。又以淡水營兵五百名移駐艋舺,設都司一員領之。

  林爽文之陷彰化也,署淡水同知程竣、守備董得魁謀赴大甲堵禦,繼聞王作等北擾,於是領官兵、義民屯中港以待。王作等至後壟,巡檢王增錞亦領兵役數百人分途堵禦。己酉(初十日),艋舺北八芝蘭賊目吳異人、吳淑夜、遊異等赴艋舺借道南寇,守備易連等擒斬之。於是分遣官兵、義民出攻賊巢,擒賊首劉長芳,賊眾退屯暗坑仔、金包裡。

  初,王作率眾北擾,群亡賴分起應之。烏合之眾,裂裳為旗,提竿為梃,皆以劫掠為事;其行事又出林爽文下遠甚。至是閩、粵各莊皆團結義民,堅壁清野,賊無所掠;與官兵、義民戰,又死傷過半,賊黨益渙散。

  王作之陷竹塹也,留賊目李同、黃阿寧、林日光等率眾千人守後壟,以為聲援。粵人謝尚紀、鍾瑞等自嘉志閣招集義民數千人攻之,殺賊目黃阿寧、林日光,餘賊遁去。後壟既克復,賊人赴彰化路絕,勢益孤。問計壽同春,曰:『爾等自彰化來,大眾僅五、六百人,餘皆淡水新附。今粵莊義民勢盛,此曹將附之。計不如盡殺新附,而以舊眾返彰化,再圖大舉』。賊眾於是自相猜殺,益不自安。

  辛亥(十二日),賊目工作、許律、陳覺等率眾五百餘人,棄輜重,由間道南去。壬子(十三日),壽同春集義民數千人追之至舊社,擒王作、許律、陳覺,械送塹城,戳于市。

  壽同春上書督撫,其略曰:『同春年近七十,操筆從事,遭此離亂,仇不共戴。何敢借辭衰老,任億萬生靈瑣尾流離,顛連無告?故獨肩其任,不費朝廷之餉,不煩一旅之師,三日以內,全城恢復。惟是以布衣而擅生殺之權,以幕客而掌軍旅之事,實駭聽聞。故敢待罪以請,惟望選賢能之吏,勇敢之將,籌辦善後事宜,賑卹被難之戶,收回逃亡之民,剔除弊陋之規,嚴禁無名之費,撫綏安輯,培植元氣,保此一方民命,地方實為幸甚』!又上書曰:『時際戡亂,應重事權;會當從戎。似宜通變。是以擬用暫理淡防軍務之銜,以重彈壓而任指揮。藉防淡之名,行軍旅之事。不僣不妄,于事克濟』。同春凡數上書,皆以弭亂安民為己任,淡水官民推重之。

  初,中港之敗,董得魁棄竹塹,馳赴艋舺。至是,壽同春以書招之歸竹塹,得魁慚謝。凡大政令皆推同春。同春益開倉發官糧,足兵食,北與艋舺義民聯絡聲勢,而南委義民鍾尚紀等守大甲。淡水略平。

  淡水未復之先一日,鹿港義民林湊等攻彰化,克之。初,漳民、泉民搆釁,經官兵懲創,而仇隙未解。至是林爽文破城戕官,所過漳人響應,泉人心不自安。林湊,晉江人,於是招集泉人討賊,一時埔心、二林各莊泉民前經降附林爽文者,皆願殺賊為義民。而彰化城中泉民聞之,亦自拔赴鹿港,絡繹不絕,賊不能禁。

  十二月辛亥(十二日),泉人林湊、黃邦、許伯達、歐立淑、施捷世、陳光蔭、陳大用、陳天爵、蔣念祖、黃鑑、陳廷詔、許樂三、萬朝翁、施祥、施欣、張植槐、張明義、王講、尤敬、施察、謝廷、吳編、黃嚴淑、張光輝、王西、王權、洪乾吉與蕭士旭、施語、林周、鄭壬模等三十餘人為首,率眾數千人,聲言數萬。又招粵民助之。推署守備陳邦光、千總帥挺為主,赴彰化討賊。賊目楊振國聞之懼,退屯西門外,將遁去。義民競前攻之,虜楊振國、楊軒、高文麟、陳高,餘賊遁去。

  初,林爽文陷彰北,戒賊眾勿焚掠,為收拾人心計。以故賊眾屯彰化數日,而民猶安堵。至是林湊等大搜漳民,殺之,焚其居,盡以泉民還鹿港,而城市邱墟矣。

  其日,執楊振國等回至鹿港,械送內地。有丁憂典史李爾和、革職知縣張貞生陷於賊,賊幽之空舍。林湊等出之,載歸鹿港。當是時,賊眾蔓延,南北城池、汛地皆失守,惟存府城並北路艋舺汛。至是鹿港、彰化、竹塹失而旋復。然官兵、義民兢兢守之,猶恐不克,其于掃穴擒渠,計未能也。于是引領內地大兵,益亟亟矣。

  初,福建總督常青聞警,飛章告變,調集水陸大兵萬人,刻日東渡勦賊。常青亦馳赴泉州,居中策應。于是水師提督黃仕簡領水師金門、銅山兵二千,由廈門出口渡鹿耳門。陸路提督任承恩領陸路提標長福、興化兵二千人,由蚶江出口渡鹿仔港。海壇鎮總兵郝壯猷領督標海壇、烽火、閩安兵千八百人,由閩安出口渡八里坌,後至鹿耳門。又益調水師提標延平、建寧兵千六百人,檄汀州鎮總兵普吉保領之,調福寧、桐山兵千人,檄福寧遊擊延山領之,以備接應。福建巡撫徐嗣曾接據新莊巡檢王增錞稟報,艋舺一隅固守無虞,請發大兵應援;亦調閩安副將徐鼎士領督標、撫標閩安兵千七百人,直渡八里坌。當是時將士雲集,舳艫千里,發帑金十五萬運至泉州佐軍興。令閩縣、侯官知縣、廈門同知發倉榖為渡海官兵裹二月糧。又令福州府同知楊紹裘往署臺灣府事,降調同知王雋往署北路理番同知,降調知縣黃嘉訓往署諸羅縣,候補知縣宋學灝往署彰化縣,新調鳳山縣知縣張升吉即往鳳山任事,皆隨兵船之臺。飛咨浙江巡撫琅玕、兩廣總督孫士毅嚴防海口。而孫士毅亦自奏請馳赴潮州,彈壓地方。事聞,上諭督撫宜不動聲色,處以鎮靜。又賞提督黃仕簡金銀錁、荷包、大平錢,溫詔褒美之。

  其時臺灣告急,羽書還至。署淡水同知程竣之子懷印走泉州求援師。臺灣道永福亦遣典史易鳳翊走渡廈門請兵。又風聞臺灣府城失守。于是黃仕簡既登舟,遲疑不發,而提督任承恩、副將徐鼎士等皆以風信不利,停師海上者久之。

  乾隆五十二年正月癸酉(初四日),水師提督黃仕簡統領本標遊擊邱維揚、孫全謀、守備黃象新、督標水師參將潘韜、南澳遊擊李隆、金門守備曾紹龍、千總、把總以下三十五員,兵二千三百名至臺灣府。海壇鎮總兵郝壯猷亦統領臺協副將丁朝雄、長福營參將那穆素里、金門遊擊陳元、閩安都司羅光炤、難蔭守備黃喬、千總、把總、外委三十員,兵千七百名繼至(郝壯猷兵船至澎湖,內把總蔡世恩配坐哨船,遭風擊碎,溺斃把總一員蔡世恩,運糧巡檢一員陳慶,兵七十名)。乙亥(初六日),陸路提督任承恩、同安參將福蘭泰、泉州遊擊海亮、陸路提標遊擊穆騰額、長福都司馬元勳、提標守備潘國材、興化守備常萬雄、千總、把總三十七員,兵二千名至鹿仔港。癸巳(二十四日),閩安協副將徐鼎士統領撫標遊擊吳秀、督標都司朱龍章、候補守備羅禮璋、千總、把總三十員,兵一千八百名至八里坌。

  黃仕簡,漳州平和人,襲其祖黃梧爵為一等海澄公,累官水師提督,貴盛日久。自乾隆四十七年以來,臺灣有事,仕簡無不躬自請行;事旋定,以是名望日起。林爽文大東門之敗,賊中皆曰:『得毋黃公來耶』?賊退,城中亦譟曰:『黃公至矣』!賊皆歛跡。至是聞黃仕簡果至。丙子(初七日),林爽文挈其黨北走,其附和者失勢,皆散。莊大田退屯大岡山。

  黃仕簡之聞變東渡也,力疾登舟,在海上日久,病轉劇。抵臺之日,老疾畏風,乘安輿,重帷壅蔽,兵民至海口迎之,莫能見其面。既至府,惟以所領兵分駐城南北、柴頭港、桶盤棧及迆東草店尾各營卡,而自選兵數百人,令遊擊孫全謀領之,護衛左右。命舁紅夷砲二門置行邸,備不虞。數日,始下令曰:『本軍門克日興師,掃除逆孽,文武各官,一體遵照各有司伺備夫役,請行期』。既而病不果行。于是謀分兵赴南北,收復城池。

  壬午(十三日),黃仕簡部分諸將,出令曰:『諸羅居南北之中,諸羅不復,無以通南北。若遊擊林光玉、若遊擊楊起麟、若守備邱能成、若守備楊彲,其帶鹽埕橋現兵千七百人,隨總兵柴復諸羅;若參將潘韜、若遊擊李隆,其帶征兵五百人助之。鳳山在府南八十里,鳳山不復,無以清肘腋。若副將丁朝雄、若參將那穆素里、若遊擊陳元、若都司羅光炤、若守備黃喬,其帶征兵千五百人,隨總兵郝復鳳山;若遊擊蔡攀龍、若參將瑚圖里,其帶桶盤棧現兵七百人助之。府城為全臺根本,不可無重兵守之。若遊擊孫全謀,其帶兵五百人,隨本軍門居守;若守備黃象新、若守備曾紹龍帶征兵一千二百人分馳草店尾、柴頭港者其勿動;臺灣城守營參將宋鼎鎮、遊擊左淵、王天植等領兵分守七門者,一如其舊』。

  乙酉(十六日),柴大紀發鹽埕橋。丙戌(十七日),次灣裡溪。參將潘韜領兵三百人回郡城,奉提督黃仕簡之令也。戊子(十八日),次鹿仔草,莊民陳宗器起義民隨軍。庚寅(二十日),次三苞竹。初,諸羅之陷,告養知縣陳良翼陷于賊,幾不免,諸羅人素德良翼,醵錢賄賊帥得脫,赴青浦莊;至是起義民應官軍。武舉人黃奠邦在雙溪口,先受柴大紀密諭招義民;聞大兵至,乃起應官軍。柴大紀頓三部竹,遣守備邱能成為先鋒,探賊虛實。

  初,林爽文委賊目蔡福、葉省守諸羅,而自率大眾攻府城。其敗歸也,過諸羅,囑蔡福、葉省死守。林爽文去,蔡福亦棄城,走保諸羅山,守城者僅數百人。邱能成領兵至,賊眾皆遁。辛卯(二十一日),大紀領兵至田洋,望見城左右賊旗往來,麾砲擊之,砲裂,有死者。師入城,周巡街市,民情皆歡躍。諸羅教諭江浩,城陷時得脫,至是招募義民回縣署。斗六門巡檢陳聖傳聞復城,亦自斗六謀回縣,在途遇賊,被害。柴大紀出屯北門外,分遣兵大搜賊黨。官兵、義民皆爭擒賊獻功,獲林老等八十餘人。有三十餘人皆良善,柴大紀欲併誅之。時陳良翼奉檄權知諸羅縣事。城中父老遮道呼冤,良翼為之力請省釋,而柴大紀既以獲賊入告矣,執不聽。良翼私縱之,從民願也(後事發,良翼以未經據實通稟,罪應死;特詔原之。時柴大紀已伏法,其子皆得罪)。諸羅略定。

  海壇鎮總兵郝壯猷之往復鳳山也,與柴大紀同日興師。聞賊目據岡山,戒勿輕進,日行五里。戊子(十九日),次大湖。大湖在府城東南二十里,與岡山相望。賊人聞大兵至,伏岡山後。官兵偵之,往捕,望見東南密箐中旗幟飄颭,官兵列陣以待,無應者。師進,望見塵起,又列陣禦之。日昃,恐為賊所算,退屯大湖。有報賊人將乘夜劫營者。夜將半,果有賊至,官兵大驚,鎗砲齊發,達旦乃止。遲明,師進,見草寮數十間,郝壯猷命將士搜之,寂無一人,盡焚之,賊人忽自蔗林中大譁,官兵急退回大湖。于是賊人時出擾官兵,官兵拒之。官兵往捕賊,賊亦死拒。二月辛亥(十三日),頓師大湖二十有四日矣。

  臺灣道永福見黃仕簡,請下令促進兵。仕簡曰:『師老矣,輕進必有失,且令郝總兵回軍緩圖之』。永福曰:『師聞進尺,不聞退寸。今旋師,必為賊人所窺,知官兵不可恃。請飭同知楊廷理、知縣王露發義民二千助戰』。仕簡從之。維時福寧遊擊延山亦領千總、把總、外委邱安國等十五員,兵千人至府城。仕簡檄令以五百人留府,而以五百人赴大湖。又令遊擊鄭嵩以臺協水師兵三百人,並帶提標金門征兵二百人,由海道至打鼓山登岸,繞攻鳳山之南。軍聲大振。賊退據阿公店。官兵乘之,壬子(十四日)次岡山。賊退守橋仔頭。乙卯(十七日),官兵次阿公店;賊退守水底寮。庚申(二十二日),郝壯猷復鳳山(郝壯猷屯大湖,同知楊廷理稟報督撫,其略曰:『南路賊匪,勢甚猖獗,竟敢不避大軍,晝夜燒莊攻營,日甚一日。自前月十九日駐兵大湖;賊人日與郝鎮大營挑戰,對面埋鍋造飯,肆無忌憚。本月初十夜,賊又入大湖街燒燬民房七十餘間,男婦逃亡四散。十二日,賊又撲大營,有欲日夜酣戰、以決雌雄之語。此近勦匪之實在情形也』。其稟至詳,今附錄于此)。

  初,黃仕簡抵臺灣,征兵幾五千人。及分往諸羅、鳳山,郡城兵單。郡城東北布袋尾、舊社、本縣莊各處奸民謝檜、陳建平偵知官兵易與,復豎旗聚眾,剽掠鄉民。官兵不能制。而任承恩又遣人自鹿港來府城告急,請援師。

  維時總兵普吉保統領延平副將林天洛、興化副將格繃額、水師提標守備陳士份、延平守備高守宗、建寧守備唐昌宗、千總、把總、外委三十三員,兵一千七百名至臺灣府。仕簡即檄普吉保以是兵赴北路,又檄副將徐鼎士領兵千人由淡水赴援鹿港。

  二月己亥朔,普吉保發郡城。乙巳(初七日),次大埔林,聞賊眾佔聚斗六門,戒將士自石龜溪繞道,由邊海北去。賊隨出尾官兵。官兵疾走,失軍裝車十一輛。沿海村民遮普吉保,請回兵擊賊,曰:『吾輩日夜望官兵,心圖休息;今官兵見賊不擊,且失車輛,賊輕官兵,吾輩其無噍類矣』!不聽。于是鄉民自糾眾逐賊,奪回車輛過半。戊申(初十日),普吉保至鹿港。

  鹿港自林湊等糾義民克復彰化,日出焚毀漳人莊舍。彰化縣漳人莊凡數十營,林爽文倡亂,猶心恃兩端,及數被義民蹂躪,從賊心益堅。有賊目陳泮、吳領者,林爽文南去,留守虎仔坑,護衛門戶,益糾眾為報復計。凡泉人莊舍,賊亦盡焚之。泉人皆攜老幼至港避難。難民幾萬人,無所歸,或時搶掠街市,官不能禁。任承恩至鹿港,有楊禮等十一人,白晝劫掠街市。承恩執之,割腳筋以懲。港民稍寧息。

  正月庚辰(十一日),任承恩遣遊擊穆騰額、守備潘國材以兵五百攻南投,遊擊海亮以兵三百攻嵌頂,守備常萬雄以兵三百攻北投;皆遇賊莫能進,退歸鹿港。

  壬午(十三日),林爽文自府城回大里杙。林爽文聞大兵四集,先與其眾謀固巢穴。沿大里杙東南掘壕二千餘丈,壕內壘土垣,以所劫鎗砲列垣內。又於斗六門、菴古坑、集集埔、水沙連各要隘豎立木柵,以石築牆,分眾守之。勒派農民,每山田一畝,賊收其一而民得其九;水田一畝,民得其八而賊收其二。大里杙左右、貓霧拺一帶,皆膏腴地;以是賊糧充牣。又絕山陂,遏山水不能下,沿海民田不能插種,斗米數百。招民赴賊巢就食。於是彰化之北大肚溪、烏日莊、九張犁、犁頭店、溝仔墘、西大莊、新莊仔、草官田,彰化之南虎仔坑、林紀埔、萬丹莊、嵌頂莊、濁水莊、南北投、田中央、竹仔寮,又自大里杙往諸羅之水沙連、他里霧、九芎林、菴古坑各處,皆賊巢也;納賊糧,服賊役。其民皆于頂髮外又留髮一圈,以為識別。

  賊目王芬,泉州人,守麻園莊。林爽文南下,留守巢穴。既聞泉州義民盛,心猜疑,不自安,私回麻園。義民紀春、蔡運世等聞之,圍麻園,殺王芬。

  林爽文既歸,于是齊集各首目,再號令曰:『自今以後,各兄弟生同樂、死同歸,有異心,天罰殛之』。賊目林里生擾鹿港,義民擒送任承恩斬之。林爽文望東哭,甚哀。又聞王作、陳莧等在竹塹被誅,楊振國、高文麟等械送內地,劉志賢亦被義民緝獲,皆厚卹其家,更設場招僧道誦佛事,超度南路陣亡各賊首。

  蔡福、葉省守諸羅,諸羅失,謀歸大里杙。林爽文欲誅之,蔡福懼,乃守斗六門。

  林爽文歸大里杙,恐官兵進逼之,固守巢穴,計極周密。既聞官兵分守各路,兵勢單,莫能進。乃遣奸僧西葉、心向、新法等至鹿仔港偵官兵虛實,欲大舉寇鹿港。西葉、心向等至港,任承恩執而詢之,得其情實,皆斬之。命都司馬元勳、守備常萬雄守埔心,以禦虎仔坑賊;命遊擊海亮、穆騰額、都司張奉廷直進馬鳴山劄營堵禦。

  正月己丑(二十日),賊遊騎犯營卡,旋退。辛卯(二十一日),林爽文率大隊至。官兵陣于大肚溪西岸備之。賊自上流渡溪,伏莿仔尾蔗林內。官兵不能渡,將退;賊伏起,直衝官兵,殺千總葉榮、吳聯貴,征兵死者數十人,遺失器械無算。以是任承恩告急、請援師。

  普吉保既至鹿港,賊仍出擾番婆莊、埔心莊,皆焚之以去。于是分普吉保守馬鳴山,馬元勳守埔心,林天洛守北橋,皆深溝高壘,為固守計矣。而黃仕簡先檄徐鼎士以兵千人由艋舺赴援鹿港,竟不至。

  副將徐鼎士未至艋舺之先,艋舺、竹塹各處義民,一時併起。賊首劉長芳、王作、陳覺、許律、林日光、劉何寧、賴樹等皆被斬梟。賊目林小文家新莊,敗後,新莊巡檢王增錞擒送內地,解京伏法。月眉莊賊目李同敗後,糾賊擾宛裡社,義民亦擒斬之。淡水南至大甲,北至艋舺,略平。惟三貓奸民吳沙恃其險遠,時出掠民。而義民等好事輕生,雖賊人敗退,猶剽掠不已。漳、泉、閩、粵之人轉相仇殺,淡水復大擾。徐鼎士領兵至八里坌,聞淡水方多事,以所乘船盡留港口,囑都司羅禮璋領兵五百人守之為退步,而自與吳秀、朱龍章等領大兵由關渡門水道赴艋舺。惟時鼎士號令所及,南至新莊,北至貓裡、錫口而已。至是黃仕簡檄至,令其帶兵援鹿港。鼎士出仕簡檄示吳秀、易連等謀之,皆曰:『艋舺北,賊人時出窺伺,官兵若輕動,必有意外失,請勿行』。義民首黃仕恭等亦懇留鼎士。鼎士竟留不行。當是時鼎士兵分力弱,為賊牽制,其情形與諸羅、鳳山大略相等。

  初,官兵復諸羅,賊目蔡福、葉省謀歸大里杙。林爽文責其失守,將誅之。蔡福等懼,請守斗六門,仍寇諸羅贖前愆。林爽文許之。蔡福、張看、何誇據斗六門,葉省、沈刊據大埔尾。林爽文又遣李乞、阮和、張圓踞牛擔灣為犄角,窺諸羅。而諸羅東南大排行、噍吧哖各處皆依山,奸民林棟、吳範、李茂、林田、許尚、許大花、溫良、陳聘、吳蒂、吳論、陳轄、張蒲、陶烏等不啻數十人,分踞險要,出擾下加冬、麻豆、蕭壟各民莊,與北路賊相應和。

  先是,總兵柴大紀帶兵一千八百人復諸羅,又陸續收回潰兵四百人,兵僅二千餘。自賊兵四起,兵勢不能支,謀廣招義民助之。有奸民張慎徽者,先從賊,賊退,以夥眾五十人介義民首轉達柴大紀求充義民,大紀許之。既聞其與賊通,磔慎徽,並殺其眾。由是願充義民者皆股慄不敢前。

  黃仕簡屢檄促柴大紀進兵搗賊巢。咨任承恩助之,承恩辭。檄徐鼎士助之,徐鼎士亦辭。于是柴大紀復諸羅幾四旬矣,而郡城至諸羅道路益梗。柴大紀遣人告黃仕簡,請發兵五百人會合諸羅見兵先靖南路,再議北討。

  三月辛未(初三日),黃仕簡遣守備黃象新帶兵五百人赴諸羅。甫至,聞鳳山陷,飛檄調回郡城;而北討之議亦中止。

  郝壯猷之復鳳山也,賊眾先回水底寮。鳳山衙署、民舍,賊焚之略盡。臺灣府經歷羅倫入城安民,而壯猷仍劄營東門外。明日,令參將瑚圖里領南路福寧兵六百人赴下淡水營,會同都司邵振綱往水底寮勦賊。

  下淡水在鳳山東南六十里,東即山豬毛番社。雍正十一年,設都司一員,領兵三百名,駐劄山豬毛口,堵截生番。下淡水分港東、港西里,碁布一百餘莊,皆粵人。朱一貴之難,粵人李三直等糾義民拒賊,號為懷忠里,建忠義亭表其功。

  林爽文南寇,臺灣道永福、同知楊廷理謀遣人赴下淡水招集粵民衛府城。有嘉應州舉人曾中立,掌教海東書院,願往。永福仍檄臺灣府教授羅前蔭、粵人劉繩祖隨之。曾中立等既至下淡水,而鳳山陷,即留寓其地。適賊首莊大田遣夥眾涂達元、張載柏等擾港東、港西里,招誘粵人。粵人不從,殺涂達元、張載柏。齊集忠義亭,選壯丁八千餘人,分為中、左、右,前、後及前敵六堆,設總理、副理事以資管束,推曾中立為主。

  時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十有九日也。下淡水左右,三腳寮、冷水坑、姑婆寮、三腳窟及水底寮,皆賊巢。賊人棄鳳山歸,益負嵎為民患。瑚圖里至下淡水數日,株守無功。總兵郝壯猷檄令仍回鳳山。瑚圖里回至新園,賊人阻官軍,官兵死者數人,不能達。二月壬子(十四日),副將丁朝雄、遊擊蔡攀龍奉黃仕簡令,帶兵七百人自鳳山回郡城。郝壯猷恐兵單,又催調瑚圖里、都司邵振綱領兵至軍前聽遣。瑚圖里以賊人阻新園、萬丹辭,請發大兵接應。

  三月壬申(初四日),遊擊鄭嵩、千總徐景慶、徐聯陞、邱安國、王奕魁、把總鄭日新、徐慶、吳必捷、外委許飛鵬、涂仕錄、陳必高、談有旺、湯貴、陳烈、黃振元、楊大斌等帶兵六百名接應瑚圖里。行至琉磺溪,賊眾先伏溪尾,乘官兵半渡,橫截官兵,四面圍逼。官兵驚潰,鄭嵩單騎潰圍出。時郝壯猷又遣兵三百人接應,始得歸。鄭嵩僅以身免,千總徐景慶以下十五員皆散失,或被賊害。瑚圖里聞援兵至,急赴九腳桶,而援兵先已敗績。見賊擁至,與戰,不勝,引退,兵丁死者十餘人。瑚圖里仍回下淡水。

  甲戌(初六日),賊目莊錫舍領賊眾三千人,首犯鳳山營盤。郝壯猷歛兵入城內,屯城西龜山頂,分兵守城門。丙子(初八日)黎明,莊大田率大隊至,攻城。官兵發鎗砲禦之。賊佯退。日午,賊埋鍋造飯,官兵出城逐賊。賊復起合圍,官兵急退入城。賊以琉磺溪所得官兵衣帽著之,隨入。須臾,南門火起,賊攻城急。郝壯猷望見火起,單騎從西門出。官兵聞主將遁,皆潰,競赴打鼓港。賊急乘之,官兵擠于海死者大半。總兵郝壯猷、參將那穆素里、都司羅光炤、守備黃喬皆奪漁船逃回郡城。千總以下,盧思聰、廖朝興、林芳、施得陞、謝得明、姚登、許志興、林為瀚、劉天雲、黎士高等,先後逃回。遊擊鄭嵩、延山、陳元死之。有隨營同知王雋同經歷羅綸謀走打鼓港。王雋年老,足蹇不能行,被執,見莊錫舍,錫舍叱令跪,不屈,錫舍殺之佛頭寮。經歷羅綸脫歸。是役也,千總以下潰散無著者二十三員,兵丁三千,潰回者僅六百餘(後經將軍常青查明:陳亡官二員,甘瑞龍、江順寶;無著官十九員,柴景崗、高達、楊朝龍、朱光正、鄭希賢、潘朝培、俞成龍、周文錦、鄭朝梁、吳元照、袁正清、白大勇、李陞、廖鴻飛、王旺、劉其璉、余殿侯、鄭元彩,惟外委陳朝瑞陷于賊,至六月內逃回府城)。鳳山既陷,賊益猖獗不可制矣。

  初,黃仕簡、任承恩領兵萬人渡海,兵勢甚盛。既而遷延兩月,無成功,民大失望。于是民間謠曰:『黃公大臣,提督軍門,一策莫展,寸步不行』。好事者書而揭之通衢。仕簡知而不問。由是上知二人不足恃,屢詔詢狀,二人皆飾辭奏,上切責之。詔江南提督藍元枚馳驛赴泉州署陸路提督事,令任承恩以兵事交普吉保內渡赴京。又詔湖廣總督李侍堯調任閩浙,常青以湖廣總督渡海督師,授革職山東按察使楊廷樺為臺灣府知府,隨常青之任。

  正月甲申(十五日),藍元枚至泉州。二月乙卯(十七日),李侍堯至。丙寅(二十八日),常青發泉州,參將特克什布以兵五十人從。三月丁丑(初九日),湖廣總督常青至自泉州,而鳳山失陷已一日矣。常青賫諭旨詔提督黃仕簡至幕府聽宣,責以坐守郡城之罪。仕簡伏謝不能起。于是常青察勘情形,疏劾仕簡等。又請添調閩、浙、粵兵七千名。奏未發,而上已洞悉黃仕簡、任承恩株守之罪,有旨逮問矣。惟總兵柴大紀以保守府城功,賞戴花翎,暫署水師提督。又特授守備易連臺鎮左營遊擊,守備邱能成臺鎮中營遊擊,千總陳邦光北路協中軍都司,嘉其復諸羅、克彰化、守艋舺之功也。常青分送黃仕簡、任承恩回內地,聽總督李侍堯解京。戒副將丁朝雄監守郝壯猷候旨。

  先是鳳山既陷,官兵鎗砲器械,盡為賊有,賊益橫。邀結北路大武隴、南仔仙賊目許尚謀寇郡城,又告捷于林爽文。于是三路賊眾皆合。常青患之,亟令道府浚溝濠,修城柵,獎勵義民以備不虞。

  三月辛卯(二十三日),莊大田犯郡城小西門,桶盤棧官兵禦之,退屯上中洲。壬辰(二十四日),賊目陳靈光、謝檜率眾焚郡城東路新化里,掠竹篙厝,逼草店尾。乙未(二十七日),大武隴賊目許尚、陳聘率眾犯小北門、柴頭港,退屯洲仔尾。是日,林爽文遣其弟林永率眾千人至大穆降。郡城戒嚴。莊大田大喜。克期攻郡城,遣信告林永;林永許諾。于是遍戒眾賊目,皆曰『敬受令』。乙未(二十七日),莊大田攻桶盤棧,別遣其黨莊錫舍攻小南門,謝檜、陳建平攻草店尾,又分眾攻大東門,林水攻大北門,許尚、陳聘攻柴頭港,又分眾攻大北門。當是時,南北賊眾會合,號稱十萬。

  總督常青聞賊至,命遊擊蔡攀龍固守桶盤棧,遊擊邱維揚、守備黃象新固守柴頭港,守備曾紹龍固守草店尾,而自佩弓弩赴大東門督戰。仍令守備王天植守小東門,參將那穆素里保護春牛埔城腳,都司羅光炤守小南門,參將宋鼎、左淵等防守大、小北門。齊集義民萬人出城助戰。

  賊人環攻官兵,自黎明至日午,戰益力。官兵鎗砲齊發,賊旋退復進。遊擊蔡攀龍防守桶盤棧,與賊戰,賊兵東移,蔡攀龍亦引兵東;賊圍之,左右馳突不能脫,所乘馬被創倒地,徒步更戰。常青在城上見之,令參將特克什布馳兵往救,蔡攀龍亦引兵回擊,圍始解;把總余典、王澤高戰死,兵丁死者一百餘人。賊目謝檜等又壓小東門城腳縱火,守備王天植急擊救滅。維時義民將萬人,見官兵與賊戰竟日,賊不退,飢疲無人色,皆退入城,城中大擾亂,謂賊已破城,皆逃至海口。無何,賊目莊錫舍投戈請降,單身入城見常青。常青大喜,立予錫舍六品頂帶,賞銀二百兩,仍令錫舍出城擊賊立功。莊大田戰正酣,聞錫舍降,大駭,恐變生,急收眾回南潭。林永、謝檜、許尚等聞莊大田退,亦解去。

  莊錫舍,晉江人,渡海家鳳山縣埤頭莊。林爽文倡亂,莊大田糾漳人,莊錫舍糾泉人,其勢相埒。繼而共推大田為主,凡號令皆大田出,錫舍已不能平。自再破鳳山,錫舍力居多,益負功不相下。錫舍有親屬充臺灣道吏,通信往來不絕,大田疑之,使人諷錫舍以所隸泉人歸大田,而以漳人歸錫舍。錫舍益恚。臺灣道永福聞其相猜忌也,囑其親屬以書招降。錫舍諾。至是果降。

  莊大田既退,錫舍請赴南路竹滬招集義民,絕大田歸路。常青猶豫未許,知府楊廷樺力保其無二心,乃從之去。

  四月戊戌朔,大武隴賊許尚等再攻柴頭港,遊擊邱維揚禦之,維揚中飛砲死,賊亦敗退。于是眾賊皆知郡城有備,終不可破矣。

  初,總督李侍堯至泉州,因官兵勢分力弱,賊勢浸浸日盛,而常青先渡臺灣,惟帶兵五十人,兵力又不足辦賊,即移會兩廣總督孫士毅,密挑健兵四千備征調。于是孫士毅調廣東南澳、澄海、海門、平海水師兵二千名,選參將趙勇、廖光宇、都司麥瑞、殷佐良、守備林世春、千總、把總二十五員領之;調督標、提標香山、碣石、肇慶陸路兵二千名,選副將貴林、官福、謝廷選、遊擊雙德、李文昇、許廷進、都司王雄、蕭應德、杭富、曾燁、劉振唐、守備盧振雄、楊拜颺、嚴文奎、虎彪來、成基、陳上高、千總、把總十六員領之。皆至潮州聽命。而南澳鎮總兵陸廷柱先任臺灣總兵,自請行。孫士毅許之。至是常青請兵信至,總督李侍堯即以所備廣東兵檄陸廷柱管帶逕渡。又咨浙江巡撫琅玕、提督陳大用調溫州、黃巖兵三千名,以符常青所請兵七千之數。

  無何,詔授湖廣總督常青為將軍,福州將軍恆瑞、陸路提督藍元枚為參贊大臣領兵渡海。又命廣東高廉鎮總兵梁朝桂馳往軍前,與陸廷柱分領粵兵。又詔總督李侍堯親至廈門、蚶江照料軍行。于是參贊恆瑞、協領豐申布、海興阿、色普興額、防禦札克丹、奇成額、佐領札魯永文、伊爾哈圖等,帶領驍騎校前鋒領催甲兵一千餘人至廈門渡鹿耳門。浙江溫州總兵魏大斌、副將詹殿擢、遊擊董秉燦、千總、把總十一員,兵一千名,亦至廈門渡鹿耳門。又分遣遊擊裴起鰲、都司田智、守備丁士偉、魏際隆、千總、把總二十四員,兵二千人至蚶江,隨參贊藍元枚渡鹿仔港。

  初,莊大田圍府城急,常青日夜督將士堵禦。見將士不足恃,並疏請侍衛巴圖魯八員到軍前領兵。維時颶颱大作,自三月以來,幾二旬不得內地文報。常青盼望援兵,至廢寢食。四月丁巳(二十日),詔至臺灣,常青拜受將軍之命。又聞恆瑞、藍元枚授參贊,領大兵將至,心乃安。而廣東先調兵四千已連檣並至矣。兵勢大振。

  有旨治失陷鳳山之罪,殛郝壯猷于臺灣市。參將那穆素里以下逃回各官,悉革職留軍前效力。總兵柴大紀、普吉保戴罪圖功,以責後效。

  初,常青檄總兵柴大紀合鹿港官兵攻斗六門,通南北道路。柴大紀不可,辭曰:『諸羅見兵不過千餘,今棄縣城率兵輕進,賊人必乘虛攻縣。縣城萬有一失,其誰任此咎?某以為應分兵三路:一從他里霧出虎尾溪至大里杙;一從大埔林出斗六門向東,由石榴班、水沙連至南投;再令普總兵由鹿港出東西螺至石榴班合兵。三路並進,賊應接不暇,乃可圖也。然諸羅兵單,惟將軍亟發兵助之』。常青以大紀言告臺灣道府,皆曰:『宜如柴總兵言。』四月壬子(十五日),參將潘韜、守備曾紹龍、黃象新帶水師金門兵一千一百人往諸羅,從柴大紀之請也。癸丑(十六日),師次木柵,道阻,改由鹿耳門覓海船取道笨港至諸羅縣。

  維時諸羅南至府城,北至鹿港,賊巢數十,時出劫掠。柴大紀患之。命孫朝亮帶兵一百人駐笨港,蔡朝頒帶兵二百人駐麻豆。笨港在縣東北二十里,上達鹿港;而麻豆則縣南府北適中之要隘也。

  柴大紀接將軍常青檄促進兵,上書曰:『四月十二日,有從賊兵丁林盛、許高升詭赴軍前投到,某訊得其實,即問林爽文所在。據云:林爽文現在牛稠山,與軍師董喜謀約南路賊攻諸羅。某若領大兵北指,賊人聞風必竄歸,捕之益難為力。不若速飭普總兵帶鹿港之師前來會合,絕賊人歸路。若首逆就擒,則餘匪不攻自散矣。又諸羅之南,賊匪阻絕糧道,把總蔡朝頒現屯麻豆,而兵單恐為賊乘,亦望將軍發兵五、六百人赴麻豆協勦,使諸羅、府城道路常通、緩急可恃,實為目前急務』。常青得書,飛檄總兵普吉保帶鹿港大兵至諸羅,與柴大紀合兵擒逆首,而仍檄革職守備黃喬救麻豆。

  四月庚申(二十三日),黃喬帶鳳山潰兵三百名至大溪墘,賊眾聞之,自大武隴南下撲官兵,官兵不能進。有蕭壟、麻豆各莊鄉民聞官兵為賊阻,合眾出拒賊。賊退。官兵既至麻豆,賊益橫。黃喬不能守,屢書告急。常青檄總兵柴大紀就近援之。柴大紀遣遊擊楊起麟、李隆、守備黃象新帶兵八百人,並鹿仔草、鹽水港、下加冬、哆囉嘓各鄉義民隨往救麻豆。五月丁丑(十一日),楊起麟等至鹽水港,而麻豆已失守矣。

  先是黃喬等偵知賊人將來犯,先領官兵、義民出莊西拒賊。賊忽從莊中出攻官兵。官兵驚潰,黃喬走回府城。千總盧思聰、外委姚登皆死之。戊寅(十二日),楊起麟等率師至麻豆,賊力拒官兵。官兵擊賊,死亦數十人。既聞黃喬兵已潰散,麻豆莊民多與賊通,復聞有賊二千人自糞箕湖出擾鹽水港,乃旋師。

  遊擊楊起麟等領兵至鹽水港,將回諸羅,佳里興巡檢邵宗堯因麻豆失守,賊人圖鹽水港益亟,稟請留師駐港中。柴大紀從之。由是鹽水港始為重鎮矣。

  黃喬發郡城之先一日,常青檄令總兵普吉保發兵會勦林爽文。普吉保遲疑不決。常青又連檄促之。不得已始領兵三千人南下。五月丁卯朔,至土庫。柴大紀後至,普吉保大怒,謂柴大紀失期約。維時林爽文聞官兵至,亦自牛稠山回大里杙。普吉保既詢知林爽文已去,益怒,謂為柴大紀所賣,爭執不已,各令師馳歸。署鹿港同知黃嘉訓密稟常青曰:『普總戎于四月二十七日興師,迂途繞道,由二林沿海而行,致賊人聞信先回大里杙。普總戎于五月初一日在土庫地方與柴總戎會合,意見不同,語言搶白,悻悻而散。初六日領兵仍回鹿港,沿途經過村莊,攀留大兵者充途塞道,乃徑行不顧,決意回港。是行也,不見一賊,不折一矢,而職等承辦人夫車仗,費帑至三千餘兩,僅供兩總戎一場口角。自初八日以來,普總戎經過地方,溪墘厝、二林、貓仔千等處,賊人焚毀略盡,傷亡鄉勇數百人,又不發兵救應,致離港二十里外盡為賊有,警息一日數聞,民心惶懼,無不唾罵』!常青聞之,駭愕,移檄切責之,普吉保亦抗書自辨,不伏罪。而諸羅北路阻絕,實自此始矣。

  當是時,常青意在先靖南路,屢遣人偵莊大田所在。

  先是莊錫舍既投誠歸鳳山,為莊大田所得,大田欲誅之。其黨許光來等皆泉人,為錫舍左袒,言『錫舍實無降意,為人罣誤,今既歸,不宜自傷羽翼,快敵人心』。大田亦以泉人多,恐殺錫舍,人心變。因留錫舍居左右,每行與偕。錫舍請自效,皆不許。頃之,林爽文寇諸羅,乞眾于大田。大田遣陳靈光、張基光等率眾往助爽文,自與錫舍居南潭。錫舍乘機遣心腹赴埤頭取家屬,由海道抵郡,而別遣人密報常青,言大田在南潭,眾賊皆赴北路,宜乘其無備取之。

  五月戊寅(十二日),常青督將士三千人親赴南潭,莊大田聞風先遁。常青擒番婦金娘、賊目林紅以歸。金娘,下淡水番婦,習符咒,為人治病。莊錫舍攻鳳山時,請為軍師,臨陣令其誦符咒祈神祐,軍中皆稱曰「仙姑」。鳳山破,皆推仙姑之功。林爽文偽封一品柱國夫人。林紅者,無他技能,與番婦私,每迎敵,隨番婦左右而已。莊錫舍既投誠,番婦歸大田。是時大田遁走,錫舍誘之同行,遂擒之以獻常青,檻送京師,伏法。

  五月乙酉(十九日),參贊恆瑞至臺灣,總兵梁朝桂、魏大斌等亦先後至。大兵齊集,常青將興師,因賊勢蔓延,大張文告,曉諭百姓曰:『林爽文罪孽滔天,莊大田同惡相濟。本將軍奉命督師,掃除元惡。憐爾無辜百姓,受其誑惑。凡茲脅從,咸與惟新。有能倒戈效順者,概原不問。或能擒獻渠兇,更當宥罪論賞』。

  五月辛巳(十五日),將軍常青、參贊恆瑞以總兵梁朝桂、魏大斌為前鋒,副將謝廷選、蔡攀龍為左右翼,副將官福貴林、參將特克什布為翼長,投誠賊目莊錫舍為響導,統領福州駐防協領、佐領、驍騎校、並福建、廣東、浙江、綠營將弁四百三十七員,滿漢征兵五千五百人,出大北門較場,登壇誓師,殺賊目高番祭纛啟行。聞賊目莊大田屯南潭,遣總兵梁朝桂往捕,不利。大兵屯關帝廳,會日暮,營壘未立,將士露宿。夜半,軍中驚擾,達旦乃定。壬午(十六日),遣莊錫舍往探賊情,久之,言賊目莊大田聞大兵至,先糾集大武隴賊目許尚、陳聘、本縣莊、布袋尾賊目謝檜、陳靈光等,率眾數千人,在南潭掘濠樹柵,阻我師。請以大兵全力赴之。癸巳(二十七日),常青、恆瑞悉師攻南潭。賊出三路迎敵,官兵退據嵌頂。賊亦退。守備林士春率眾逐賊,賊逼之,官兵不能救。守備林士春、千總謝元、把總劉茂貴、外委盧鳳皆戰死,陣亡兵丁數十人。于是常青、恆瑞飛章以聞,再請添調大兵萬人,以資勦捕。而賊人知官兵惟在自守,益往來大武隴、南潭,不復有所忌憚矣。

  常青出劄關帝廳之日,參贊藍元枚與賊戰于田中央,敗績。五月乙亥(初九日),藍元枚統領浙江兵二千名至鹿港,謂普吉保曰:『賊自猖獗以來,歷七月餘,屢經官兵勦捕,而賊益肆,非與賊決一死戰,何以完事』?辛巳(十五日),藍元枚檄普吉保領遊擊海亮、都司陳邦光、守備丁士偉率兵千人防八卦山,派守備張奉廷率兵三百人防大肚溪。藍元枚自率遊擊琢靈阿、穆騰額、守備唐昌宗、潘國材,直抵柴坑仔。行至彰化縣北門,賊目陳泮、林琴率眾張左右翼迎官兵。賊皆赤體或襤褸被身。藍元枚易之,命勿施鎗砲,曰:『此等皆難民,為賊脅從耳』。令前騎招之降,無應者。須臾,賊擁至,短兵接,賊益增。藍元枚令穆騰額、唐昌宗當其左,自率琢靈阿、潘國材當其右。時雨後溝圳水皆滿,賊人赤足。泥濘中往來如飛,而官兵徒涉或蹶躓。唐昌宗率把總羅洪燦、外委潘健、吉兆等大呼犯溪流直衝賊中堅,賊皆披靡。使後騎招穆騰額以兵接應,穆騰額遲疑不肯前。會藍元枚見賊勢盛,收兵回營。穆騰額亦馳歸。賊人知援師不繼,更率眾逼官兵。唐昌宗揮刀奮擊,不能脫。賊人用鉤鐮鉤其足仆地,亂攢之死。千總魏際榮、把總羅洪燦、外委潘建、吉兆。兵丁一百餘人,皆死之。于是藍元枚知賊勢猖獗,非現兵所能辦,亦飛章請添兵作後圖矣。

  當是時,南北賊眾益輕官兵,肆焚掠。鄉民知官兵不足恃,從賊者亦日眾。而諸羅當南北道路之中,賊擾尤甚。

  初,莊大田寇郡城,使人說林爽文合力。林爽文將從之。其黨董喜不可,曰:『我往攻郡城,柴大紀必躡我之後,且或乘虛搗我巢穴。巢穴一失,大事去矣。今用兵當自諸羅始』。林爽文然之,而諸羅始無寧日矣。

  先是上聞賊擾諸羅亟,柴大紀戰屢勝。且四月丁未(初十日)諸羅東門之戰,能立斬怯陣之外委劉欽及掠財兵陳恩成以徇,因是益嘉其知兵,遂詔柴大紀暫署陸路提督,旋予實補,兼管臺灣鎮總兵事,恩賚稠疊。以藍元枚轉補水師提督。然柴大紀每戰小衄,皆以捷聞,有識者為之寒心,知其不克終矣。

  五月癸未(十七日),柴大紀以賊攻鹽水港日亟,遣千總陳邦材、把總施必得帶兵二百人守鹿仔草,遊擊邱能成帶兵四百往來鹽水港、鹿仔草一路巡哨。丙申(三十日),遣把總陳國忠帶兵二百至鹽水港易李隆兵五百人,撤笨港駐劄兵,皆回縣城。六月丁酉朔,賊陷笨港。丙午(初十日)賊目蔡福、李七、葉省率眾三千人攻鹿仔草。義民首陳宗器赴縣告急。柴大紀遣遊擊李隆率兵五百人援。賊聞信,去鹿仔草,散伏竹仔腳、田洋。李隆等領兵將至竹仔腳,未成陣,賊眾陡起驚官兵。官兵發大砲,砲裂。賊益逼。李隆急收兵回縣,兵爭退不可止。陣亡把總郭得勝、李松、外委蕭富、許飛鳳、陳威,兵丁陳亡者一百三十餘人,陣亡義民陳乾等七十餘人。遊擊邱能成聞警,自鹿仔草馳兵往救,會李隆敗,兵乃收回鹿仔草。至是竹仔腳、大崙、倒店皆賊巢,而鹽水港、鹿仔草始與諸羅阻絕矣。己酉(十三日),柴大紀蠟書告急。

  先是,賊目蔡福等,自三月以來,日擾諸羅。柴大紀部分將弁劄營四門外,又自鹽水港運鉎顉砲二十餘環列以禦,賊不敢近。有為賊獻計者,令其先收附近民莊,斷餉道,絕援兵,以困諸羅。于是攻麻豆,陷笨港。自李隆喪師于竹仔腳,而諸羅之兵不能出城門;儲備空虛,兵民岌岌動矣。

  辛亥(十五日),總兵魏大斌、副將詹殿擢、守備姚國泰領浙江弁兵六百餘人,都司劉振唐領廣東弁兵四百餘人,效力革職都司羅光炤領鳳山潰回弁兵五百餘人,發關帝廳,由海道赴援諸羅。癸丑(十七日),魏大斌至鹿仔草,遊擊邱能成迎見,備言諸羅望兵狀,勸大斌亟進。甲寅(十八日),魏大斌自鹿仔草進兵,遊擊邱能成、義民首陳宗器皆從。出鹿仔草東十里,至大崙,賊目蔡福糾眾阻我兵。魏大斌所領皆浙江孱民,而鳳山潰兵五百餘尤疲瘵,見賊即驚潰,陣亡把總麥逢春、武成烈、劉映陞、又陣亡兵丁六十餘人,散失千總、把總黃殿臣、陳世棟、陳劇等三人,無著兵丁二百餘人。遊擊邱能成、千總蔡國忠皆負重傷。魏大斌收殘卒回鹿仔草。楊起麟在鹽水港,將率師往救,聞魏大斌已敗,乃止。

  六月乙卯(十九日),三等侍衛希明至臺灣,將軍常青之子也。上念常青年老,出師海外,特授其子筆帖式希明三等侍衛,賫恩御用搬指、荷包、香扇、紗葛赴軍前省其親。澎湖遊擊蔡攀龍以保守府城超擢臺灣協北路副將,又賞戴花翎,以旌其功。詔授守備銜莊錫舍以實缺補用,賞擒番婦之功也;常青又請賞給藍翎以獎勵之。臺防同知楊廷理率義民隨軍,常青以聞,賞戴花翎。

  初,常青至臺灣,鳳山新喪師,賊兵臨城下,常青獎勵兵民,乘城固守,風采隱然,軍民翕然向之。無何,有廣東肇慶協副將官福者,自言曾出師金川,善用兵。常青信之。官福中恇怯而多機械,意在養寇觀變,凡將弁請用兵者,無不百計沮之。由是軍心始懈。

  溫州總兵魏大斌之敗于大崙也,賊眾攻諸羅益急。諸羅守城兵民死亡相繼,柴大紀不能支,募人由閒道至鹿仔草催魏大斌進兵。而魏大斌兵新衄,不能振,乞師于常青。常青遣福寧遊擊田藍玉、督標參將張萬魁率師援之。

  初,常青出劄關帝廳,失利,請添兵。總督李侍堯先調督標、提標兵二千人,檄參將張萬魁、遊擊田藍玉領之駐廈門,而兩廣總督孫士毅只挑備粵兵二千名在潮州備策應。至是聞常青需兵急,總督李侍堯即移會孫士毅亟發潮州策應兵,而以所備閩兵二千檄令先往。于是有旨調廣東、浙江駐防兵各千五百人,又調廣東綠營兵四千赴臺灣。又以藍元枚請兵,諭分粵兵二千渡鹿仔港。

  先是藍元枚請調閩兵二千,總督李侍堯以本省兵徵調略盡,惟漳州兵先因賊首原籍,防牽連未徵發;藍元枚漳州人,領漳州兵當無事,因調漳州兵二千渡鹿仔港。

  六月乙卯(十九日),福寧遊擊田藍玉、海壇守備林士元、千總、把總、外委十四人,領兵千人至關帝廳。戊午(二十二日),督標參將張萬魁、提標守備哈景泰、千總、把總、外委十人,領兵千名繼至。壬戌(二十六日),田藍玉發關帝廳,由海道赴援諸羅。七月癸酉(初八日),張萬魁發關帝廳,亦由海道赴援諸羅。張萬魁之赴援諸羅也,常青又派健銳營章京官保德成額、參將特克什布、都司邵振綱帶福寧並下淡水汛兵三百人同往。邵振綱者,下淡水都司;鳳山既陷,隨參將瑚圖里守汛地。既而下淡水粵莊義民首周敦紀等請隨大軍自效,常青許之。周敦紀等率義民一千二百人由內門山間道至關帝廳,參將瑚圖里、都司邵振綱亦領弁兵六百餘人隨義民赴軍前。常青奏賞周敦紀等九人六品頂戴,曾秀等十三人八品頂戴,其餘義民賞銀各有差。即命瑚圖里協守府城,而分邵振綱所領兵往援諸羅。官保德成額,即常青所請派赴軍前之巴圖魯侍衛也。巴圖魯侍衛烏什哈、達嗒恩、哈雅爾、疆阿果爾、敏色、岱森保、富克精額、官保德成額,凡八人,軍中號稱驍勇。以諸羅賊勢橫,特遣官保等同行。特克什布,亦常青所請賞戴花翎者。

  魏大斌往援諸羅,所領皆孱兵,及敗,軍中皆訾議兵將非其人。是行也,官兵皆擇而遣之。

  七月丙寅朔,田藍玉至鹿仔草。戊辰(初三日),與魏大斌進兵至半天厝,不利。丙子(十一日),張萬魁等亦帶兵至。于是鹿仔草駐劄諸羅援兵四千餘人矣。

  柴大紀致書魏大斌曰:『公等究於何日進兵?頃賊目蔡福、葉省攻諸羅,受重傷,葉省回至牛稠山斃命,賊勢亦稍衰。若不乘時進兵通道路,將重圍終不解矣。公等若來,我聞砲聲,當出援』。

  七月戊寅(十三日),總兵魏大斌、參將特克什布、張萬魁、遊擊田藍玉等將進兵,謀所出,招莊民問之,曰:『由倒店、半天厝大路至諸羅,較近而賊眾;由後寮至諸羅,賊少而路較遠。』皆曰:『由大路便』。魏大斌即盡留輜重鹿仔草,留守備林士元分兵守之,以所領兵分三隊進。藥鉛糧餉居中,權命遊擊邱能成帶守鹿仔草兵四百人護之。以義民黃奠邦、藍應舉、陳宗器為向道。至湯丸店,邱能成辭回鹿仔草兵。更前,道益狹,官兵魚貫行。左右皆山,山內布竹簽,兵行益惴恐。日午至倒店,將近諸羅,官兵皆喜。賊忽吶喊齊至,前後擊官兵。官兵不能當,棄械走,糧餉藥鉛皆失。陣亡千總鍾川暘、黃國恩、陳忠耀、謝際榮、蔡連陞,把總鄭飛鵬、官廷梅、黃振辰、徐得陞、蔡江、蕭世結,外委熊發得、孫進、柯連陞、蘇安武、藍志純、許國忠,武舉陳恆壁。兵丁陣亡者一千一百餘人。陣亡義民二百餘人。外委段昭明、沈賢賫柴大紀回摺皇賞隨大兵赴諸羅,亦被害。參將張萬魁棄馬馳至三苞竹,足蹶臥田間,義民鄭乃生負之,得免。柴大紀聞警,帶兵出援,賊始退。然自是賊益輕官兵,日夜圖諸羅矣。事聞,總兵魏大斌坐革職。魏大斌既至諸羅,柴大紀收拾殘敗,分駐四門。責問諸將失事狀,田藍玉與柴大紀抗。大紀列揭常青。常青以聞。奉旨革職枷示諸羅,以柴大紀揭其臨陣時故緩行違軍令也。

  魏大斌初進兵,邱能成以鹿仔草兵單乞師。常青遣浙江遊擊董秉璨帶兵四百人,往守鹿仔草。七月庚午(初五日),廣東惠州副將伍達色、督標守備衛覲光、肇慶協守備陳世泰、千總、把總、外委十人,廣東督標兵千名,提標參將周世佐、增城守備馬大雄、左翼遊擊林起鳳、中營守備方淇、千總、把總十五人,提標左翼、鎮標增城各營兵千人,至關帝廳。戊子(二十三日),惠來營遊擊馬文龍、達濠營守備周應朝、督標守備鐵金彪、千總、把總十四人,惠來、增城督標兵千人,至關帝廳。無何,魏大斌敗問至。甲午(二十九日),常青檄副將貴林、蔡攀龍、參將孫全謀、都司杭富、守備馬大雄帶廣東澎湖兵千六百名援諸羅。

  自六月以來,南北賊眾合勢擾諸羅,郡城得以休息。賊雖暫至,然無幾何。聞官兵出,即退避。故大小十餘戰,無不以捷聞。副將貴林、謝廷選、參將特克什布、協領海興阿、都司杭富,皆以功先後獎戴花翎。外委王國志以隨臺灣道永福禦賊,獎戴藍翎,超擢千總。而常青亦奉旨賞戴雙眼花翎。至臺灣道永福、知府楊廷樺賞戴花翎。皆禦賊之功也。

  翼長官福幸郡城無劇賊,而常青御將寬,或因為奸利。凡諸將有功,官福意為高下以侔利。又慫恿常青奏獎義民七百餘人,官福之客盧雲翼亦與焉。物議頗不平。常青又為官福奏請巴圖魯名號,軍中益思倖進,憚遠役。副將貴林與官福隙,官福稱于常青,令統兵北援,實構之也。貴林憤憤領兵至海口,三日始登舟,又值風雨,其隨行安平牌兵覆舟鹿耳門,溺死者數十人。識者知其不詳矣。

  八月辛丑(初六日),福建按察使李永祺至臺灣。先是常青、恆瑞以軍需旁午,臺灣道府勢不能兼理,奏請派大臣渡海督其事。巡撫徐嗣曾自請往,上不許,特命李永祺膺是役焉。

  軍中疫癘大起,副將林天洛、參將廖光宇、遊擊雙德、易連、守備王雄、鐵金彪、方淇,先後沒于軍。弁兵死者日數十人。八月辛丑(初六日),臺灣府知府楊廷樺卒。

  癸丑(十八日),藍元枚卒于鹿仔港。

  田中央之敗,藍元枚知力不足辦賊,密戒將領普吉保、格繃額等固守馬鳴山、埔心各營壘,以待添兵之至。維時賊焚搶西螺莊。二林義民首陳大用等赴鹿港乞師,令都司張奉廷帶兵四百人守二林。而大甲義民亦請兵,又遣守備潘國材帶兵六百人往。自六月以來,劇賊皆赴諸羅,鹿港少休息。于是藍元枚令武生陳大用、鍾奇英等招安賊莊。

  有藍啟能者,元枚從姪也,世居漳浦寮,距大里杙賊巢甚近,或為賊用。聞元枚至,率男婦七十餘人至鹿港。元枚以聞,詔特原無所問。上遇元枚特加恩,與常青同賞雙眼花翎。元枚思圖奇功以報。

  有漳浦監生何從龍者,元枚戚屬也;在大里杙,為林爽文所信任。元枚遣人賫諭往,欲令誆林爽文出降,且以富貴動之。久之無成功,元枚愧憤,疾作,至是卒于軍。詔贈元枚太子太保,賞銀千兩。

  副將貴林等之統兵援諸羅也,在海上幾兩旬,始達鹽水港。而諸羅自七月以來,糧餉藥鉛皆盡,賊圍之數重,情形幾不可終日。而貴林等絕無進兵信息。常青既憂之,又奉到諭旨,益嚴切。

  七月十五日,上諭常青曰:『林爽文牽綴北路,莊大田牽綴南路,使我兵奔走不暇,而賊勢轉得聯絡。常青等為其所愚,擊東應東,擊西應西;譬之奕棋,賊人著著占先,而官兵止辦接應。何時方克竣事』?

  七月十八日,上諭常青曰:『常青等應當統領大兵,直趨北路,不可徒為賊所牽綴,坐失事機』!

  七月二十一日,上諭常青曰:『汝等坐守郡城,成何事體?惟有遵照節次諭旨,會南趨北,使渠魁就獲,則餘黨自不攻而潰。此朕與爾等以救過之路,不可不懼。朕于用兵,賞罰嚴明,爾等雖未經軍旅,豈無聞見,不可不知也,慎之』!常青益憂懼不知所為。

  總督李侍堯又致書常青曰:『諸羅若失,將軍豈能任此重大』?于是下令軍中,擇于八月乙巳(初十日),親統大兵北征。既上聞矣,翼長官福乃日夕切諫,撓其行。計中變。于是謀之參贊恆瑞,令統兵赴援諸羅。常青仍駐關帝廳。

  八月,江寧將軍永慶率協領愛隆阿、花沙布、清泰,佐領糾金保、五十八、納海保寧、六十五、富昌,防禦色成、費揚阿、成揆、伊克坦布、常甲保,驍騎校十五員,領催甲兵一千五百名;廣州副都統博清額率協領伊清阿、瑪什布、葉集鳳,佐領札爾虎、敏太、王南炳、陳世俊,防禦達春太、蘇志仁、常恩、永安、松福、文明、王宗藩、蕭永林、楊沛,驍騎校十四員,領催甲兵一千五百名;先後至關帝廳。丁巳(二十二日),參贊恆瑞統領廣東福州駐防、閩粵綠營兵三千,由海道赴援諸羅。領兵官:侍衛二人--富克精額、岱森保,協領三人--色普興額、海興阿、葉集鳳,佐領二人--奇成額、王南炳,防禦五人--音党、阿札魯、王宗璠、蕭永林、楊沛,副將一人--謝廷選,遊擊二人--林起鳳、劉越,都司一人--麥瑞,守備三人--李自昌、方淇、邱榮,驍騎校十人,千總、把總以下二十六人,分領征兵,先後發關帝廳。

  先是,諸羅圍益急,柴大紀檄調防守鹽水港遊擊楊起麟、防守鹿仔草遊擊邱能成等帶所領兵赴諸羅。會貴林等統援兵至鹽水港,遊擊楊起麟乃謀與貴林等同進。八月癸丑(十八日),貴林、蔡攀龍、孫全謀留老弱弁兵百人,隨守備黃象新駐鹽水港,盡選精銳前發,至鹿仔草。甲寅(十九日),楊起麟亦留守備黃象新兵七百人守鹽水港,領兵六百名至鹿仔草,與邱能成合兵。乙卯(二十日),貴林、蔡攀龍、孫全謀、楊起麟、邱能成共帶兵二千一百餘人,分三隊進至半天厝。賊分三路來拒官兵。官兵擊之,賊稍退。聞大崙莊為賊巢穴,貴林、杭富、馬大雄等復率眾攻之。及被圍,楊起麟又率兵往援。無何,大雨如注,溪水陡漲。官兵陣亂。倒店、竹仔腳賊皆出乘官兵。官兵首尾不相救。貴林、楊起麟、杭富、馬大雄皆戰死。又陣亡千總以下林玉得、楊振鳳、李振明、苗承霖、劉文全、吳紹玠、姚瑞麟、劉鳳騰、胥獻珪、陳淮、孫文元、葉文郁、佘應標、任贊元、陳元生、汪應麟、陳邦材、陳洪猷等十八人。陣亡兵丁七百餘人。而義民陣亡者亦不下百人。蔡攀龍、孫全謀等雖至諸羅,器械、糧餉,盡為賊有。賊勢猖獗如舊。

  有義民許品、黃鳳者,隨蔡攀龍進兵,至竹仔腳散失,逃回鹽水港,言官兵已入城,副將蔡攀龍又帶兵逐賊,接應餘兵入城。佳里興巡檢邵宗堯聞其言,大喜,馳報捷音。而總督李侍堯亦信之,入告。乃越數日,竟不得諸羅音問。遣人探之,道路仍阻。始稍稍知官兵失機矣。有旨授柴大紀為參贊,賜號年長阿巴圖魯,賞其固守諸羅之功也。

  八月庚申(二十五日),恆瑞至鹽水港,聞官兵不利,賊勢益張,眾日往來攻擾鹽水港、鹿仔草。乃以所帶兵分五百人,檄遊擊劉越領之,防守鹿仔草。癸亥(二十八日),賊攻鹿仔草,陷之。

  初,柴大紀以鹽水港、鹿仔草為往來府城要路,遣遊擊楊起麟、邱能成分兵守。至諸羅被圍久,撤鹽水港、鹿仔草之兵隨貴林等赴縣城,惟董秉璨帶老弱四百餘人守鹿仔草,而鹽水港亦唯守備黃象新帶兵八百人守之。會恆瑞至鹽水港,鹽水港兵勢稍振,賊益攻擾鹿仔草。

  賊目葉省妻黃玉娘者,諸羅娼也,家月眉潭。葉省率眾寇諸羅,黃玉娘往往為後殿。諸羅東門之戰,葉省斃于砲,其下推黃玉娘為主,為葉省復仇。自貴林等援兵失利,乘勢寇鹿仔草。守鹿仔草遊擊董秉燦與守備林士元分守南北柵。林士元守南柵,聞賊至,以火藥實砲待之。既而見賊數十人吶喊,將近柵,林士元輕之,率兵出逐。賊皆伏密箐中,一時並起。林士元急收兵,閉柵,發大砲擊之。黃玉娘為娼時,與鹿仔草亡賴子多往來;亡賴子聞黃玉娘至,私以水灌砲,砲不能發。賊人扳柵入,官兵皆潰回鹽水港。陣亡千總張射斗,兵數十人。

  先是恆瑞聞鹿仔草急,遣遊擊劉越帶兵五百人協守。甫至而鹿仔草陷。恆瑞劾失守鹿仔草之罪,董秉燦、林士元、劉越等革職、鐫級各有差。

  甲子(二十九日),總兵梁朝桂統領杭州協領花沙布、佐領富昌、糾金保、防禦伊克坦布、色成、都司楊拜颺、蕭應得、驍騎校五人、千總、把總九人,杭乍駐防兵五百、廣東綠營兵五百,自關帝廳赴鹽水港。

  先是恆瑞赴鹽水港,請梁朝桂同行,會南路賊犯草店尾,官兵禦之,陣亡千總徐日光。常青以南路賊方窺伺郡城,大營兵單,不欲遣朝桂行。至是添調滿漢兵皆至,常青念鹽水港賊眾而官兵新敗,恐恆瑞不能當,故遣朝桂。恆瑞既至鹽水港,數日之內,賊焚劫附近民村樹林、頭後鎮、上帝廟,又陷鹿仔草,鹽水港一日數驚,而新店海口賊尤屢擾之。恆瑞令謝廷選領兵八百人守新店。或言宜進兵解諸羅圍者,恆瑞曰:『今四面皆賊,不惟進不能解圍,即欲退回郡城,其可得乎』?日致書常青告急。既聞梁朝桂帶兵千人至,心乃稍安。

  九月戊辰(初四日),賊犯鹽水港,恆瑞率兵禦之,侍衛富克精額中砲死。戊寅(十四日),賊復至,守備黃象新、蕭應得、李自昌帶兵擊走之。恆瑞賞黃象新、蕭應得、李自昌戴用花翎,以獎勵之。辛巳(十七日),總兵普吉保領兵攻笨港,克之,退屯元長莊。

  初,常青屢檄普吉保援諸羅。普吉保以兵單,且藍元枚新卒,未可輕動。頃之,守備宋國興率千總、把總十二人,漳州兵千名;遊擊夏承熙帶千總、把總九人,兵千名;先後至鹿仔港。而廣東總兵李化龍、參將張朝龍、守備劉光國、王德俊、余飛鴻、胡瑛、千總以下二十一人,帶廣東兵二千,繼至鹿仔港。兵勢既振,恆瑞再檄普吉保令統兵援諸羅分賊勢。上亦切責普吉保坐視諸羅受圍,不能進取。而鹿港義民首林湊等又言兵有可進之機,不宜失事會。于是普吉保將興師。九日丁卯(初三日),廣東遊擊張會元、守備馬得驄又帶千把總十一人、兵千名至鹿仔港。會李化龍奉旨署水師提督,普吉保乃請李化龍駐鹿港,分廣東兵六百人,令遊擊張會元領之,守馬鳴山。己卯(十五日),普吉保部分諸將,以參將張朝龍領廣東兵,以參將海亮領福建陸提興協長福各營兵,以遊擊琢靈阿領浙江兵,以遊擊夏承熙領漳州兵。將弁七十餘人,征兵五千,發鹿仔港。維時沿海麥仔寮各民莊尚為官守。于是普吉保由馬鳴山興師,沿海行。辛巳(十七日),至笨港。笨港為賊焚毀略盡,不能守,退屯元長莊。常青遣千總王國志、董國瑞帶兵二百名,府城義民二千,赴鹽水港;從恆瑞之請也。

  壬午(十八日),泉州城守營遊擊張無咎帶兵五百人至臺灣。癸巳(二十九日),都司吳壯圖帶兵五百人至。初,總督李侍堯聞諸羅被圍久,常青派大營兵赴援,幾萬人,圍不解。恆瑞至鹽水港,每稱賊眾兵單,不能進。因奏遣總兵鄭國卿帶兵三千人直渡鹽水港。時上諭李侍堯在泉州招新兵補缺額,新兵大集。李侍堯即以所募新兵千五百人充是役。遊擊張無咎、吳壯圖帶兵至關帝廳。常青乃令赴鹽水港。

  十月辛丑(初七日),常青遣副將丁朝雄帶兵二千人復東港。東港在鳳山南四十里,濱海,為南路商舶出入要口。自鳳山陷于賊,商舶不通者幾月餘。而東港最近竿林,各粵莊義民有事至郡城,皆道東港。六月以來,南路賊皆至南潭與大兵相持。至是竿林莊粵民糾眾攻新園賊巢,乘勢至東港。守港賊目張基光等回水底寮。義民首林成赴府城請發兵守東港,通糧道。

  先是常青奏東港不通,糧道阻絕。總督李侍堯聞之,奏遣遊擊倪賓、守備查城帶千總以下八人,兵千名復東港。至是常青分其半守鯤身,別遣副將丁朝雄統領革職參將那穆素重、革職守備黃喬等,帶臺協水師澎湖兵五百人往,倪賓、查城以新至兵五百人隨之。又遣奉差到營守備林登雲帶臺灣招募新兵五百人、並投誠守備莊錫舍隨往備策應。辛丑(初七日),丁朝雄等至東港,聞近港有賊,不欲遽登岸;港民懇請,乃劄營港口,與山豬毛義民通。常青奏賞曾中立同知職銜、羅前蔭知府職銜,奉旨賞其招募山豬毛義民之功也。

  十月丙午(十二日),駐守淡水副將徐鼎士、淡水同知徐夢麟,自大甲進兵,攻大肚溪,克之。初,徐鼎士率兵自艋舺移駐大甲,同知徐夢麟亦招義民駐焉。賊目何有志等屢次來犯,官兵、義民擊走之。九月戊寅(十四日),都司敏祿、守備陳峰毫帶外委五人、兵千人繼至。兵勢益振。徐鼎士等上書守鹿仔港總兵李化龍,請定期會攻大肚賊巢;久無定議。于是賊圍諸羅急,其牛罵頭、烏日、沙轆、大肚各賊莊精壯者大半赴南路,大甲義民皆言兵有可進之機。于是徐鼎士、徐夢麟等決意進兵。十月庚子(初六日),徐鼎士部分將弁,留守備陳峰毫守大甲,即分兵六隊併進。副將徐鼎士、都司敏祿、守備潘國材領兵千人,分三隊由沿海青埔西路進;同知徐夢麟率義民從之。遊擊吳秀、都司朱龍章、千總袁良禧領兵千人,分三隊由岸裡社、社皮東路進;浙人壽同春率義民從之。辛丑(初七日),都司敏祿、守備潘國材分兵攻豬篙莊、沙轆莊,克之。甲辰(初十日),焚麻園莊。丙午(十二日),官兵攻大肚,賊目何有志遁走,官兵克大肚。鹿港之師不至。徐鼎士等退守牛罵頭。

  遊擊吳秀等之由西路進兵也,吳秀哨七張犁,搜元寶莊,至賴樹口。癸卯(初九日),退屯社皮。朱龍章由神崗莊至楓樹腳,焚水窟頭。壬寅(初八日),退屯北莊。袁良禧自大甲進兵。辛丑(初七日)屯烏牛欄,壬寅(初八日)焚阿里史,癸卯(初九日)克瓦口仔。自大甲進兵官兵,沿途焚毀賊莊,至或不見一賊。浙人壽同春率義民同進,益輕賊。其駐烏牛欄也,每遣人偵大里杙虛實,皆言賊首離巢穴,守者不過五、六千人,壽同春益銳意搗賊巢。甲辰(初十日),壽同春將進兵,袁良禧難之。于是遣信招吳秀等以大隊兵繼進為後殿。與千總袁良禧分兵巡哨。袁良禧率兵由阿里史東路進,壽同春率義民由阿里史西路進。把總林肇陞帶一百四十人從之。至三十張犁,距大里杙六里,賊眾四起圍官兵。把總林肇陞、外委林彪皆戰死,陣亡兵丁一百餘人,義民死者亦數百人。壽同春馬蹶被擒,至大里杙,罵賊不屈,被害,聞者傷之。

  當是時,諸羅被圍日久;恆瑞駐鹽水港,普吉保駐元長莊,皆觀望不敢進。諸羅食絕,民間舂油籸度日,死者日相繼。上諭柴大紀『不必拘與城存亡之見,如勢不可守,即當完師出重圍,再圖進取』。柴大紀得旨,猶豫不能決,商之各義民首,皆曰:『諸羅城小,而固守已數月,若棄之,非便』。柴大紀以聞,且曰:『臣實不忍將此數萬生靈付之逆賊之手,惟有忍飢固守,以待援兵之至』。上益嘉大紀能守正,晉封義勇伯,加太子少保,戴雙眼花翎,賞銀萬兩,親製詩章以寵之。有旨授副將蔡攀龍溫州總兵,旋陞福建水師提督參贊軍務;以總督李侍堯奏其解諸羅之圍也。時貴林等敗尚未上達,並授貴林溫州總兵,孫全謀羅定協副將,邱能成大鵬營參將,其遊擊楊起麟亦有旨以參將補用;自貴林以下並賞戴花翎以獎勵之。

  十月丙辰(二十二日),總兵梁朝桂克復鹿仔草。戊午(二十四日),總兵鄭國卿統領弁兵一千五百餘人至鹽水港。己未(二十五日),恆瑞至鹿仔草。恆瑞既復鹿仔草,馳信與普吉保,定期進諸羅。乃命梁朝桂疏通道路,期與普吉保合兵。梁朝桂至鎮平莊與賊戰,朝桂負傷回鹽水港。事聞,賞梁朝桂戴用雙眼花翎,賞號巴圖魯。

  將軍常青之初進兵也,以鹿港委之藍元枚,諸羅委之柴大紀,淡水委之徐鼎士;意在先靖南路。既而劄營關帝廳,與賊相持日久,諸羅被圍,屢分大營兵救之;南路兵益單,而諸羅之圍不解。于是上諭內閣曰:『臺灣逆匪林爽文等糾眾不法,特派總督常青前往臺灣,授為將軍,督辦勦捕事宜。數月以來,並未能痛加殲戮,挪移尺寸之地。且該將軍年逾七旬,究恐精神不能周到。茲特命福康安前來行在,面授機宜,令其隨帶欽差關防,馳赴臺灣,更換常青。即授福康安為將軍,並授海蘭察為參贊大臣,舒亮、普爾普為領隊大臣。揀派曾經戰陣之巴圖魯、侍衛、章京一百餘人分起前往,領兵征勦。至臺灣初次調撥及續調官兵已有數萬,嗣又于廣東、浙江添調綠營及駐防兵萬餘人,並於福建本省派撥兵六千,既又添調四川降番,並于湖北、湖南、貴州等省挑備兵數萬,陸續遄程前往。合計徵調各兵不下十餘萬,所有應用軍糧,已于浙江、江南、江西、湖廣、四川省撥運米百餘萬石,軍餉火藥等亦已廣為儲備,諒此么麼小醜,一時烏合,何難立見殲除』。旨下,臺灣官兵聞之,皆欣欣知賊不足平矣。

  十一月甲子朔,將軍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陝甘總督嘉勇侯福康安、參贊領侍衛內大臣海蘭察、領隊大臣舒亮、普爾普統領侍衛巴圖魯額爾登寶、特勒敦撤、萬起鼐、色凌額,翼長六十七、札勒甘布,侍衛春寧、彥津保、哲克、德勒登額、慱綽諾克、屯保、薩寧、阿克星額、長保、賽音庫、巴彥泰、德色、定西鼐、伍庫莫爾、阿哈保、格登寶、察漢、薩克丹布、翁古爾海、西津泰,參領佐領萬廷、朔雲保、賽崇阿、富靈保、德楞泰、富永、伍德、阿穆爾塔等三十餘員,騎都尉雲騎尉那丹保、諾托寶棍、楚克札布、富蘭等四員,護軍校驍騎校托克和等以下又二十餘人;隨帶江南狼山總兵袁國璜、蘇州城守參將李芳園、甘肅城守參將吳宗茂、江西吉安參將張兆熊、南昌城守守備廣惠;又隨帶福建副將李威光、守備鄭玉楷、陳大成、千總把總以下九人;而湖北革職副將陳大恩、湖南革職守備李天貴亦投效軍營,隨之臺灣。其隨帶之兵,則廣西三千,副將巴爾布、參將馬龍、遊擊王宣、都司張爾魁、守備黎致明、劉應瑞、千總以下五十九人分領之;四川漢屯兵三千。屯兵則各分屯所:曰八角確,曰河東屯,曰河西屯,曰乾■〈保上木下〉寨,曰下孟董,曰上孟董,曰九子寨,曰雜谷腦,曰別思滿,曰漢牛,曰宅壟,各有屯守備、屯千總、把總等領之。綠營兵則總兵穆克登阿、副將那蘇圖、都司張維、額爾恆額、年鏞、孟洪翼、劉懷仁、張占魁、守備馬大雄、田占魁、張志林、湯萬年、千總以下三十八人分領之。而參贊成都將軍鄂輝,則總領川兵者也。其隨營文員,則有甘肅蘭州道蘇楞泰、郎中方維甸、范鰲、員外郎長齡等至鹿仔港。以上滿漢將卒屯番七千餘人,又在泉州招募義民二千人隨征。樓船千艘,旌旗蔽海。十月壬戌(二十八日),自蚶江崇武澳放洋,一日夜齊至鹿仔港。鹿仔居民望之,皆至海口設香案迎謁,歡聲震地。十一月乙丑(初二日),將軍福康安統領官兵登岸,即日劄營馬芝遴。

  初,將軍福康安至廈門,欲渡鹿耳門,後上聞藍元枚卒于鹿仔港,有旨諭令改渡蚶江。及其至也,兵精將勇,號令嚴明,賊人聞之奪氣矣。

  丁卯(初四日),海蘭察率侍衛特勒敦徹、穆塔爾等二十人,至彰化縣西八卦山勘形勢。賊人于山梁設卡禦官兵。佐領阿穆爾塔、侍衛哲克等首登山梁,賊人驚走。山下賊眾又于竹園內突出遮官兵。海蘭察率侍衛賽音庫、薩克丹布、屯保等奔前射賊,賊皆應弦而倒。自藍元枚田中央之敗,彰化縣左右,凡五月不見官兵。是行也,侍衛二十人直入賊巢,賊不能當。士氣為之大振。

  于是將軍福康安將發兵解諸羅之圍。先調守番仔溝之兵移屯馬鳴山,以守馬鳴山之兵移屯鹿仔港。于鹿仔港、番仔溝、馬鳴山各營兵中,挑其精壯者一千二百人,檄侍衛札拉芬、六十七、遊擊裴起鰲、守備馬得聰等領之,隨舒亮由烏日莊進兵攻大里杙。又派守備徐大鵬帶兵二百名、義民二千人,隨同知徐夢麟往牛罵頭,與徐鼎士合兵,由大肚進攻大里杙,與舒亮會合。留總兵李化龍、參將福蘭泰、遊擊張會元等領弁兵六百餘人守鹿仔港。以隨營候補知府德明額留港供餉運。

  己巳(初六日),將軍福康安、參贊海蘭察、鄂輝、領隊大臣普爾普統領巴圖魯侍衛、廣西、四川漢屯官兵五千餘人,發鹿仔港,由二林、麥仔寮前進。庚午(初七日),至元長莊;守元長莊總兵普吉保上兵籍,請隨征。辛未(初八日),黎明,下令軍中官兵分五隊併進,海蘭察、鄂輝、普爾普、穆克登阿、普吉保等分領之,師次崙仔頂。崙仔頂賊眾不虞官兵遽至,倉卒出陣。官兵壓之,皆披靡,退入竹箐,施放鎗砲。崙仔頂左右賊莊聞之,糾眾至,圖截官兵。于是將軍福康安命鄂輝、穆克登阿為左拒,普爾普、春寧、吳宗茂為右拒,海蘭察率巴圖魯侍衛長驅直入諸羅。戰良久,官兵奮勇,無不一當百。賊眾一時潰走。海蘭察至牛稠溪,賊眾猶阻溪自固。海蘭察率眾衝賊陣,直渡溪南。先是賊人于牛稠山設竹棚為久困諸羅計,至是官兵競上山焚之。柴大紀聞鎗砲聲,知援兵至,方擬率眾出城接應,而海蘭察已直抵城下矣。辛未(初八日),將軍福康安至諸羅。五月之圍,一朝頓解,百姓歡聲如雷,皆額手慶更生,至有泣下者。而鹿仔草左右賊莊聞之,亦解散思遁走矣。

  壬申(初九日),海蘭察至鹿仔草,與恆瑞會。恆瑞即隨海蘭察至諸羅。鹿仔草與諸羅道路始通。將軍福康安既至諸羅,運粟數千入城。城中斗米二百,民忘其困。于是按察使李永祺由府城至諸羅,檄令招集流亡,賑卹百姓,民情安堵。諸羅自被圍以來,商民捐貲,招集人眾,協同官民固守,數月之間,城垂破者數矣。眾志益堅。上嘉予之,錫縣名曰嘉義,以褒其功。

  將軍福康安將率大兵搗賊巢,先遣普爾普帶鹽水港、鹿仔草之師通府城道路,命總兵鄭國卿守鹽水港,總兵梁朝桂守鹿仔草,提督柴大紀、蔡攀龍守嘉義縣。癸未(二十日),大兵發嘉義縣。

  賊眾之棄嘉義而逃也,佔聚中林、大埔林、大埔尾三莊,中林尤為賊之精銳所在。將軍福康安令恆瑞、普吉保攻大埔林,鄂輝、袁國璜攻大埔尾,海蘭察率額爾登寶、穆克登阿、春寧等攻中林。將軍福康安自率額爾登布、張芝元、吳宗茂為後殿。海蘭察等望見賊眾,以騎兵蹂之,賊即時奔潰。大埔林、大埔尾之賊聞之,亦潰。師進至菴古坑。菴古坑,蔡福巢穴也,守甚固。大兵至,拔柵直入,賊不敢拒。時已薄暮,去斗六門尚三十餘里。自林爽文倡亂以來,斗六門遂為賊之門戶,精甲、利兵、粟米皆在焉。

  嘉義圍解,林爽文遣賊目守中林、菴古坑,而自回斗六門,思負險拒官兵。以騎兵不可當,沿途掘壕,冀陷馬足。大兵既克菴古坑,將軍福康安令軍中曰:『賊眾屢經敗? ,今膽寒矣,宜乘夜趁之,緩則賊將為備』。于是偵知大路多陷坑,眾由稻田繞道行。甲申(二十一日)遲明,與賊遇。官兵爭前砍賊柵,須臾柵開。賊猶率眾拒官兵。官兵乘勝大破之。賊目棄家屬遁。

  自嘉義至斗六門,凡八十里;官兵所向克捷,斬首數千級,賊屍遍野,俘獲不可勝計。于是各莊民聞之,皆扶老攜幼,赴軍前自投。而彰化以北,東螺、西螺各莊,先為賊守,亦皆殺賊爭應官兵矣。

  普爾普之開通南路也,己卯(十六日)至鹽水港,帶同翼長烏什哈達、遊擊黃象新等,兵二千人,又隨帶王國志所領義民二千人南下,戰于茅港尾,又戰于灣裡溪,皆克之。庚辰(十七日)至三坎店。

  知府楊廷理奉將軍檄,率義民將趨北路,詣軍營迎謁。普爾普即日旋師,命楊廷理安撫民莊。賊目陶烏詣廷理請降,廷理受之。普爾普又以所帶兵安置鐵線橋、茅港尾、灣裡溪、鹽水港,乃自赴斗六門軍前報命。由是府城至嘉義大路皆通矣。

  將軍福康安率兵次水沙連山口,分兵搜入。海蘭察射賊目蔣挺,擒之。賊眾自相踐踏,死者不可勝計。聞林爽文已回大里杙,乃撤兵出山趣賊巢。檄副將格? 額、都司張奉廷以埔心、二林之兵移駐水沙連。丁亥(二十四日),大兵至平臺莊,距大里杙五里。時薄暮,海蘭察、普爾普率前鋒先進。林爽文傾巢出迎官兵,眾至數萬,自山梁馳下沖官兵。官兵迎擊之,賊再卻再來。于是將軍福康安統領大兵皆至,賊不敢逼。乃于山梁排列鎗? ,更番施放,呼聲震山谷。官兵嚴隊伍,結營山下,覓途上山。夜半,山上鎗? 聲益急,火光四起。將軍福康安遣人探虛實。遲明,微聞山上車聲,曰:『賊殆將遁耶』?即率眾先登。而林爽文已于夜半先遁矣。

  先是林爽文與官兵相持,戰良久,而官兵轉益奮勇,無不一當百。賊氣益衰。林爽文知不可敵,乃縱火山上,發鎗砲以示死拒,即乘勢回寨。夜半,開寨東門遁去。于是官兵結營大里杙。參贊舒亮、副將徐鼎士、遊擊吳秀、都司敏祿之兵皆來會。將軍福康安以大里杙賊粟、牛隻犒賞軍士、義民,論功行賞。

  于是有旨賞嘉義解圍之功,護軍參領朔雲保、二等侍衛伯賓、三等侍衛賽音庫、屯保、哲克皆賞給巴圖魯,加賞銀百兩。又賞克斗六門之功,總兵穆克登阿、二等侍衛春寧、三等侍衛薩寧、阿克星額、薩克丹布、護軍參領萬提蔭、前鋒薩重阿、前鋒侍衛彥津保、佐領阿穆爾塔、副將吳宗茂、張朝龍、屯番守備阿勇、千總寨莫里、永忠皆賞巴圖魯,加賞銀百兩。又賞克大里杙之功,總兵袁國璜、三等侍衛博綽諾克、德勒登額、巴彥泰、定西鼐、翁古爾海、藍翎侍衛察漢、前鋒侍衛西津泰、佐領伍德皆賞巴圖魯,亦賞銀百兩。淡水同知徐夢麟帶領屋鰲社番眾雅惟斯畢岱等赴軍門謁見將軍福康安,福康安慰勞之,令赴內山堵緝首逆;並奏賞徐夢麟戴用花翎,以獎勵之。

  先是嘉義解圍,總督李侍堯先得信,即以上聞,上大喜,晉封將軍福康安嘉勇公,參贊海蘭察超勇公,加賞寶石頂、四團龍補服。將軍福康安以林爽文未就擒,辭謝不敢受。

  大里杙既破,將軍福康安未獲林爽文蹤跡,分兵入山四面搜捕。十二月甲午朔,師次平林仔。貴州總兵許世亨、副將岱德、參將札郎阿、遊擊魯安邦、都司楊定邦、守備劉廷奇、羅世德、千總以下四十五人,兵千九百名至軍營。丁酉(初四日),攻克集集埔。集集埔為內山隘口,其東皆生番。將軍福康安聞賊眾逃逸集集埔拒險自固,分遣將弁攻克之,斬殺無算,未得首逆。乃遣普爾普駐科仔坑、普吉保駐科仔坑口、琢靈阿駐林紀埔、葉有光駐藤湖口、謝廷選駐流藤坪、舒亮駐歸仔頭、格繃額駐清水溝,皆內山隘口也。其東生番社口,則令番眾守之。其南阿里山口通府城小路,則令張萬魁守之。大營進駐東埔納。將軍福康安分遣義民入山招諭陷賊百姓,其自首者許令免罪。自賊中投出者共五千餘人,而賊目陳泮、歐旅、阮和、陳講、黃寬、黃瀚、杜敷皆相次投出。杜敷者,番社社丁也。

  初,將軍福康安分遣社丁往諭屋鰲十八社生番,令其堵截賊眾入山道路,有言杜敷最諳番情者。杜敷未為賊時,與義民首知府職銜楊振文往來。即令楊振文往諭杜敷。杜敷素為林爽文信任。林爽文自大里杙破後,挈其父母妻子逃走內山。官兵追之急,乃以家屬託杜敷。杜敷藏之水裡社。至是楊振文遣人諭令立功贖罪。杜敷遣其弟杜朗隨詣軍營。願獻林爽文家屬贖罪。將軍福康安慰遣之。丙午(十三日),杜敷擒林爽文之父林勸、母林曾氏、弟林壘、妻林王氏送軍營。將軍福康安賞杜敷千總職銜,其義民首知府職銜楊振文亦賞戴花翎,獎其招諭杜敷之功也。

  辛亥(十八日),官兵攻小半天,克之。小半天在萬山之中,最險僻。自官兵分守隘口,賊眾無能竄逸,皆赴小半天潛聚。將軍福康安聞之,分遣官兵勦捕。普爾普率領屯番先登,克之,斬殺無算,生擒賊目林追、林天等。自是大里杙左右賊眾,無容身之地矣。

  林爽文之棄大里杙而逃也,其眾猶五、六千人,一敗于集集埔,再敗于小半天,斬殺大半,乃由鶴骨社、獅子社沿山逃走,又為生番勦殺,死傷略盡。而官兵南至阿南山,北至桃仔園,星羅碁佈,四路圍截。其三貂、蛤仔欄先為賊目吳沙所據,亦招出之,令其擒獻首逆自效。林爽文知不可脫,乃謀之賊目何有志。何有志勸林爽文投淡水廳役高振。高振者,先與林爽文往來,時為義民首,隨官兵為眼目捕逆首。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丁卯(初四日),林爽文逃至老衢崎,適與高振遇。高振即密報官兵擒之,檻送大營,並擒何有志。

  初,林爽文謀逆,僣號順天;或言順天、三百六十天也,林爽文惡之,思改號,然已行,不可卒改。自僣號至破大里杙,適符其數。至是被擒,殆天意也。大兵回駐東埔納。官兵、義民擒獻賊目數百人。將軍福康安分別情罪輕者,即于軍營斬之,其解京者:曰首逆林爽文、曰偽都督何有志、曰偽保駕大將軍賴達、曰偽總管林繞、曰偽大都督林領、曰偽副元帥林水返、曰偽軍師陳梅、曰偽元師林琴、曰偽宗人林水、曰偽元帥林玉、曰偽保駕將軍賴子玉、曰偽遊擊將軍賴敖、曰偽護國將軍黃富、曰副將軍李七,又有號稱將軍者曰蕭悟天、劉天錫、林良、石南、林祖、林侯、林棍、林得瓏等,並父母妻子共三十三人,派領隊大臣舒亮、參領札拉芬、參將李芳園、馬龍、都司張爾魁等分起解送京師伏法。奉旨賞擒林爽文之功,三等侍衛阿哈保、副前鋒章京德楞泰、驍騎校伯多果爾、遊擊張維、都司張占魁、守備李自昌、屯番守備札克塔爾、阿結皆賞巴圖魯,加賞銀一百兩。

  己巳(初六日),福建巡撫徐嗣曾至軍營。先是將軍福康安既克斗六門,以臺灣百姓甫經亂離,家屋焚毀,應發帑撫卹,咨會總督李侍堯于福建文員內自同知以下委令十二人赴軍前差遣。又以蕩平之後,凡撫卹百姓、築立城垣,宜大臣督其事。于是奏請巡撫徐嗣曾渡臺灣。徐嗣曾至軍營,而首逆適就擒。將軍福康安因以北路民事委之經理焉。

  丙子(十三日),將軍嘉勇公福康安統領大兵南下。先是普爾普領兵由嘉義至郡城,道經灣裡溪、鐵線橋,賊眾聞風歛跡,皆走匿大武隴山內。至林爽文被擒,大武隴賊目許大花等聞之,挈黨投出。而林爽文之弟林勇,先在大武隴與莊大田協力窺郡城,既聞大兵已定北路,黨羽皆渙散,乃罄其所掠財物,糾集餘黨據大武隴隘口。北路賊目蔡福及葉省妻黃玉娘等亦逃走南路,與之合力,思阻險自固。丁丑(十四日),將軍福康安分兵三路南下:普爾普由大排竹進山趨大武隴北面,鄂輝、許世亨由哆囉嘓、洗布埤迆西沿山搜捕,將軍福康安、參贊海蘭察統領大兵由灣裡溪、鐵線橋進兵。防守鹽水港總兵梁朝桂亦隨大兵南下。己卯(十六日),師次牛莊,賊目蘇魁、陳獻瑞率眾阻官兵。官兵射蘇魁殺之,生擒陳獻瑞等,戮于軍。

  壬午(十九日),將軍福康安、參贊海蘭察直抵南潭。福州將軍常青、江寧將軍永慶、廣州副都統博清額、南澳總兵陸廷柱,皆領兵自關帝廳來會。而湖南總兵尹德禧、副將伊常阿、參將張宜淑、遊擊王希章、都司王朝佐、守備尹尚榮、陳綸、田武、千總以下二十六人,兵千名,亦由鹿港登岸陸續至軍。

  初,常青聞將軍福康安東渡,自陳無功,請去將軍名號,以一事權。上以常青駐南路久,而福康安方經營北路,不欲遽加貶削。至是北路大定,福州將軍恆瑞坐逗留鹽水港革職,乃責授常青福州將軍,摘去雙眼花翎。

  將軍福康安之定北路也,南路賊目皆氣沮。有民人數十至關帝廳請常青用兵。時關帝廳軍營兵不過三千,常青猶豫不能決。會總督李侍堯遣連江遊擊梁上掄、興化都司譚綸邦帶兵千人至營,常青致書將軍福康安,請帶兵二千人靖南路。將軍福康安以南路兵日久力疲,恐不得當,損威望,乃覆書令其審度形勢,毋輕進。會上亦嚴諭常青防海口,不責以兵事,常青南下之議遂止。

  將軍福康安既至南潭,與常青晤,仍以府城委之防守。檄令江寧將軍永慶、廣州副都統博清額、總兵陸廷柱分守打鼓港、竹枝港。

  有義民首鄭其仁者,先隨丁朝雄收復東港,擒賊目吳豹送郡城伏法,奉旨賞守備職銜。至是遣人至軍前,報收復枋寮捷音。將軍福康安遣臺灣府知府楊廷理馳往枋寮撫慰新附,並遣張芝元、許廷進帶廣東兵五百人隨往。

  癸未(二十日),大兵發南潭,參贊鄂輝以兵來會。初,鄂輝與普爾普分路搜勦大武隴賊巢。鄂輝攻本縣莊,克頭社,轉戰皆捷,至大武隴河。普爾普亦克大武隴隘口。賊目莊大田、蔡福等由內山南走水底寮。普爾普復自大武隴北面深入內山搜勦餘匪。將軍福康安即令留守大武隴。鄂輝亦自大武隴南面入山,沿山搜捕,至大林莊出山,與大兵會。戊子(二十五日),大兵次下埤頭。

  先是知府楊廷理奉令招撫枋寮,既至,鄉民皆出莊迎謁,意甚恭。楊廷理遍加慰勞,並令偵莊大田蹤跡,立功自效。于是楊廷理留宿莊中。夜半,枋寮賊陳昆、葉娥等復劫莊眾謀拒官兵。楊廷理聞變,單騎馳出莊,得免。有把總嚴廷選者,帶兵百人隨往,遇變皆死之。義民首鄭其仁亦死于亂。

  參贊海蘭察既至下埤頭,聞之大怒,即率侍衛巴圖魯直抵枋寮,與賊遇,橫沖賊陣,賊不能當,射賊目陳建平殺之,賊皆潰走。官兵乘勝追之,斬首數千級,擠于海死者不可勝計,生擒賊目藍九榮等,戮于軍。賊目莊大田在水底寮,聞之,竄走瑯嶠。瑯嶠在鳳山極南,邊海,內通傀儡番社,山峻林密,道路險惡。

  二月丁酉(初四日),大兵次風港。將軍福康安重賞瑯嶠各社番眾,令其堵緝內山隘口。戊戌(初五日),大兵發風港,穿林越箐,自黎明至日午,行三十里。凡遇隘口,皆留兵守之。賊眾伏密箐內,見官兵至,自山澗內突出,殊死拒。前鋒侍衛博斌、副將岱德、參將張朝龍等迎擊之,賊卻,官兵乘勝追之。至柴城,官兵四面圍逼,賊眾往來衝突,不能脫。知事急,皆相率投海。

  初,將軍福康安遣侍衛烏作哈達領水師兵由海上抵瑯嶠。至是齊至,遇賊投水者,放鎗砲擊之,賊屍浮海面者無算。賊目莊大田知不可脫,率眾賊棄械竄伏山谷。官兵分途搜緝,生擒賊目莊大田、大田之弟大韭、許光來、許尚、簡天德、並大田之母黃氏。其義民、番眾擒獻者,林漢、陳才等又數百人。將軍福康安遣總兵袁國璜檻送莊大田等至府城,遣烏什哈達沿海搜查逸匪。乙巳(十二日),大兵凱旋,至東港。丁未(十四日),至山豬毛。

  初,山豬毛義民團結鄉眾拒賊,上嘉其義勇,御賜褒忠扁額,鄉民建亭奉之。將軍福康安親至亭下招義民首慰勞之。

  庚戌(十七日),至府城。府城紳民皆至三十里外設香案迎大兵,夾道歡呼。人人自慶。

  將軍福康安既至府城,戮賊目張邦光等四百餘人於市。令普爾普械送莊大田之弟大韭、大麥、偽副元帥許光來、偽參軍簡天德、偽靖海侯許尚、偽先鋒陳牙、偽左將軍林漢至京伏法。惟莊大田傷重垂斃,僇于市,以首送京師。又擒林勇于大武隴,擒蔡福並莊大田之子天義、天勇、孫阿莫、婿楊由、並其妻女于灰窯。賊目劉升、陳秀英、鄭記、陳天送、嚴煙等皆先後就擒解京伏法。葉省妻黃玉娘亦就擒,戳于臺灣市。大田幼子天畏逃至嘉義,至六月內,效用知府錢受椿訪獲之,械送內地。林爽文、莊大田黨羽盡矣。其投誠賊目陶烏等幾百人,奉旨貰其死,分各省安插。惟董喜隨林爽文逃至番界,或云已為生番所戳云。

  南路捷聞,上大喜,賞擒莊大田之功,六十七、德成、額岱德、王宣、王德俊皆賞號巴圖魯,加賞銀百兩。

  三月乙丑(初三日),奉旨逮問陸路提督兼臺灣鎮總兵柴大紀于京師。柴大紀自守嘉義以來,上念其守城之功,眷顧優隆。既聞其在總兵任內,婪臟負職,多劣蹟,不稱任,而工部侍郎德成亦上言柴大紀營私玩寇。維時革職提督任承恩在刑部獄,上詔問之,其對如德成言。上知大紀所犯皆實,乃詔總督李侍堯、將軍福康安查明指參,以高廉總兵梁朝桂為陸路提督,轉汀州總兵普吉保為臺灣總兵。旨下,將軍福康安方統兵在鳳山,遣郎中長齡至嘉義逮大紀至郡。至凱旋郡城,同成都將軍鄂輝等以所犯面鞫之。大紀不能隱。又問大紀之弟大經,並經其家人林道清、巡捕官鄭名邦等皆言大紀縱兵市易,廢弛營伍。又挑補兵弁,皆以利進,及林爽文將作亂,畏賊回郡城各情,皆有徵。獄具,上聞。于是籍沒其家,逮大紀于京師,伏法。福州將軍常青坐不能糾舉,革職回京聽旨。

  將軍福康安以臺灣大定,撤回防守南北兩路各征兵,凱旋內渡。參贊超勇公海蘭察率巴圖魯侍衛先由鹿仔港內渡。又分派諸軍,以次渡海。由鹿耳門配渡者,廣州駐防兵為第一起,都統博清額領之;次杭乍駐防兵,將軍永慶領之;次貴州兵,總兵許世亨領之;次廣西兵,副將巴爾布領之;次廣東兵,總兵陸廷柱領之。由鹿仔港配渡者,四川屯番兵為第一起,總兵穆克登阿領之;次湖南兵,總兵尹德禧領之;次福州駐防兵,協領海興阿領之;次浙江兵,副將詹殿擢領之。其在北路凱旋廣東官兵,則總兵李化龍領之。而福建水陸各官兵,除挑留戍兵外,分四起內渡。惟留廣東兵千人,命總兵張朝龍領之,鎮撫地方。至五月,內渡官兵以次凱旋。

  于是將軍福康安籌計善後事宜,謂致亂之源,不可不究也。乃劾福建按察使李永祺、臺灣道永福先治楊光勛之獄不能盡根株,罪宜除名;而永福又受屬官金,與柴大紀同官不舉其罪,罪加重焉。臺灣縣知縣王露、權嘉義縣知縣陳良翼亦以餽永福金坐革職。又以海口文武官以守口為利藪,其弊不可不除也,乃斷自乾隆四十二年以後,凡任臺灣有守口之責者追臟問擬各有差。于是添置汛兵千二百人,又添設都司以下各官領之。以斗六門巡檢移治大武隴,而設縣丞一員治斗六門。又移鳳山縣知縣治下埤頭,以下淡水巡檢移治鳳山。又自知縣以上皆以五年受代,使久于其職,無苟且心。凡所以為臺灣善後計者,既詳且備。乃以撫卹百姓、搜緝逸匪、添建城垣委之巡撫徐嗣曾,于五月庚午(初九日)自鹿耳門登舟內渡。臺灣平。

  上嘉平臺灣之功,命為將軍福康安、參贊海蘭察、領隊大臣普爾普、舒亮、總督李侍堯、巡撫徐嗣曾建生祠于臺灣嘉義,以旌其功。又圖畫平定臺灣內外功臣于紫光閣,上親為製贊詞曰:

  近著勦滅臺灣逆賊、生擒林爽文紀事語,以為伊犁、回部、金川三大事各有耑文,王倫蘇、四十二、田五次三事不足薌其功。若茲林爽文之勦滅,介于六者間,雖弗親大事,而亦不為小矣。故其次三事訖未紀勳圖像。而茲福康安、海蘭察等渡海搜山,竟成偉蹟,靖海疆,吁亦勞矣!不可湮其功而弗識。故于紫光閣紀勳圖像,一如向三大事之為。然究以一區海濱,數月底績,故減其百者為五十,而朕親製贊五十者為二十,餘命文臣擬撰,一如上次之式。

  夫用兵豈易事哉?昔漢光武有云:『每一發兵,頭鬚為白』。況予古稀望八之年,鬚鬢早半白,而拓土開疆過光武遠甚,更有何異而為佳兵之舉?誠以海疆民命,不得不發師安靖,所為乃應兵、非佳兵也。然亦因應兵、非佳兵,幸邀天助順而成功速。此予所以感謝鴻貺,不可以語言形容,而又不能已於言者也。

  昔人有言:『滿洲兵至萬,橫行天下無敵』。今朕所發巴圖魯、侍衛、章京等纔百人,巳足以當數千人之勇。綠營兵雖多,怯而無用,茲精選屯練及貴州、廣東、湖南兵得近萬人,統而用之,遂以掃巢穴、縛逆首。是綠營果無用哉?亦在率而行之者、為之理根倡首、有以鼓勵之耳。若福康安未渡海以前,臺灣綠營已共有四萬餘兵,何以不能成功,則無以率而行之者,豈不然哉!

  且臺灣一歲三收,蔗薯更富。朕若微有量田加賦之意,以致民變,天必罪之,不能如是成功速也。後世子孫當知此意,毋信浮論富國之言,愛民薄歛,明慎用兵,庶其恆承天眷耳。

  近日以宮商三百,逐章饜飫其義,竟如幼年書室學詩之時。然彼時但知讀其章句,而今則究其義味。因思釆薇、出車諸章,乃上之勞下,其義正,斯為正雅;祈父、北山諸什,乃下之怨上,其義變,斯為變雅。夫上勞下、可也,下怨上、不可也。何則?下之怨上,固在下者不知忠義,然亦必在上者有以致之,斯則大不可也。我滿州舊風,以不得捐驅國事死于牖下為恥。其抱忠義,較祈父、北山之怨上為何如?是則綠營之多恇怯思家,伊古有之,無足多怪矣。然為上者不可不存釆薇、出車之意,更不可不知祈父、北山之苦。如其一概不知,而但欲開疆擴土,是誠佳兵黷武之為。望其有成,豈非北轅而適越乎?故因為功臣圖贊,而申其說如此,以戒奕葉子孫,並戒萬世之用兵者。

  大學士一等誠謀英勇公阿桂

  勘外守中,未恆亮功。馳咨軍務,志每予同。歸朝襄贊,剪逆除兇。三登紫閣,福厚功崇!

  去歲在山莊籌辦臺灣軍務,其時阿桂留京辦事。七月間,又命往河工會辦堵築事宜。是此次軍務,阿桂並未辦理。惟間有指示方略,諭令閱看,覆奏每多竟見相同。及後報捷之時,阿桂甫得差竣回京。是以一體予以議敘。且以班次在前,故列為功臣之首。

  大學士三等忠襄伯和坤

  承訓書諭,兼通清漢。旁午軍書,惟明且斷。平薩拉爾,爾曾督戰。賜爵勵忠,竟成國幹!

  大學士王杰

  典學七閩,肅正士風。臺灣民俗,頗悉心中。山海險夷,參畫具通。有佐樽俎,圖貌記功。

  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陝甘總督一等嘉勇公福康安

  金川領兵,已著偉名。幾處封疆,吏肅政成。解圍擒逆,能人不能。崇封殊錫,嘉爾忠誠!

  領侍衛內大臣三等超勇公海蘭察

  勇弗知書,謀勝智士。匹馬彎弓,賊不敢視。欲致活口,射勿令死。進爵錫服,言難盡美!

  工部尚書福長安

  父兄及己,胥國勳親。英年習政,其心孔純。承旨參議,有見敬申。忠良之報,並得圖麟。

  戶部尚書董誥

  舊例軍務,多用清文。茲或用漢,綠營海濱。治以馬上,亦頗效勤。堪同福將,閣表書勳。

  閩浙總督李侍堯

  以恆入覲,命住閩疆。戰固老矣,謀猷允長。渡兵濟餉,井井有方。不誤軍儲,其積孔臧。

  兩廣總督一等輕車都尉孫士毅

  粵閩接境,唇齒相依。資鄰守己,均合時機。向任部員,曾隨出師。文武幹才,超錫允宜。

  福建巡撫徐嗣曾

  宣撫之任,安土安民。一應軍務,責成督臣。佐之贊之,竭慮攄勤。渡海籌疆,亦可稱勳。

  成都將軍法什尚阿巴圖魯雲騎尉鄂輝

  無前出力,屯練之兵。將軍鄂輝,實率以行。覆穴摧壘,到處成功。勇而有謀,覃國之英!

  護軍統領穆騰額巴圖魯雲騎尉舒亮

  金川之役,已為領隊;事定功成,統軍歸內。搜捕逆賊,不遺丑輩;生致逆渠,其能弗昧。

  護軍統領沙爾瑪海巴圖魯三等奮勇男普爾普

  隨父入都,甫十餘歲;既長能勇,曉兵有制。同救諸羅,通路府際。先登拔柵,圖容兩逮。

  福建水師提督健勇巴圖魯蔡攀龍

  臺灣戰將,巨擘維茲。向嘉大紀,乃被所欺。賞罰各當,弗濫弗遺。惟明克允,奉三無私。

  上年因柴大紀在諸羅被圍日久,諭令酌量,如實不能支,不妨保護義民,全師而出,另圖進取。而柴大紀覆奏,不忍將數萬生靈委之賊手,仍督率兵民忍飢固守,以待援應。覽之墜淚。是以特沛殊恩,封伊伯爵,並賞銀一萬兩,以示優眷。嗣據福康安奏其為人狡詐,予猶不忍以空言遽加之罪。其後德成自浙江差竣覆命,細詢之,遂將伊居官聲名狼藉之處,逐一面陳。因命福康安、李侍堯、琅玕各據實查奏,則其貪劣釀成逆案,種種竟有確據。且當賊匪起事之初,柴大紀正值巡察彰化,不即帶兵勦捕,轉託稱派兵回郡。及聞彰化失陷,仍復觀望不前,遲至數日始行,以致逆匪蔓延。其罪尤不可逭。因即令革職拿問。其水師提督員缺即以蔡攀龍調補。蓋前此未有人摘發其私,予焉肯為逆詐億不信之見?迨既經敗露,則不得不見其賞罰,以示勸懲。是大紀之前後功罪,予惟協木至公,更無所容心于其間也。

  福建陸路提督奮勇巴圖魯梁朝桂

  金川勦逆,埋根進首。鹽水恆瑞,未免掣肘。及防麻豆,禦賊堅守。受創力戰,嘉哉鮮偶!

  浙江提督堅勇巴圖魯許世亨

  黔省之兵,素稱勇敢;率以赴軍,半天衝險;嬰之者斷,當之者斬。不愧丈夫,一身是膽!

  四川松潘鎮總兵奮圖禮巴圖魯穆克登阿

  斗六、里杙,排竹為城;直砍而入,大敗賊兵。隴種鹿埵,內山遁形。搜擒首惡,林林眾英。

  四川建昌鎮總兵札敦巴巴圖魯張芝元

  金川隨征,超熊罷旅。茲領番兵,以通番語。賊屬生縳,賊路嚴禦。卒獲生俘,厥功允巨!

  臺灣鎮總兵衝捷巴圖魯普吉保

  攻克笨港,本有微功。未解諸羅,賊眾難通。賈勇贖過,奮不顧躬。扼科仔坑,逸賊路窮。

  散秩大臣贊巴巴圖魯四川土參將穆塔爾

  金川降番,功難屈指。茲領軍隊,有進無止。眾志成城,妖氛淨洗。晉秩中朝,同仁一視。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