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82、西天谱系风云失色-八戒说禅
82、西天谱系风云失色
八月三日,大限之日。慧能吃完了饭,对弟子们说:"大家都找个位子坐下,今天我就要和你们告别了。"
法海这回不哭了,在老师人生的最后一天平静地请教了一个学术问题:"您传授给我们的顿教法门,在您之前已经传了多少代了?"
慧能这时候表现出了超强的记忆力,说:"最初依次传授了七位佛祖,释迦牟尼佛就是第七位。从释迦牟尼以后,大迦叶是第八祖,阿难是第九祖……龙树是第二十祖……南天竺国三王子菩提达摩是第三十五祖,这就传到了我们唐朝,慧可是第三十六祖,僧璨是第三十七祖,道信是第三十八祖,弘忍是第三十九祖,到我自己是第四十祖。你们以后也要让佛法代代相传呀!"
我得解释一下,上边这段话里的省略号可不是慧能省的,而是我给加的,慧能前辈当时可一个都没落下,挨个儿把这个传承谱系从头背到尾,而且在达摩之前还尽是什么迦那提婆第、僧迦那提、僧迦耶舍、鸠摩罗驮这类梵文音译的名字。
惊叹完这位临终老人的记忆力之后,我们得打个问号:禅宗的谱系真有这么长么?
这问题的答案是斩钉截铁的:没有。
释迦牟尼之前的那六位佛祖就不用说了,明显纯属虚构;从释迦牟尼到达摩,这一段师承叫做禅宗的西天谱系,这套东西全是禅宗后学编出来的,一点谱都没有。
这里边还大大牵扯着宗派斗争的因素,你说你根红,我说我苗正,你说你有十八代显赫祖宗,我说我有三十六代纯正佛缘。都说得信誓旦旦,其实没一个靠得住的。这也是正常心理,就好像我们俗人也愿意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伏羲血脉一样,史学家的严肃考据一般也只在圈内进行,谁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公开宣讲呢?
慧能讲的这段谱系传承,很可能不是他自己说的,而是徒子徒孙们窜改祖师爷语录--《坛经》内容从大梵寺讲话记录之后多有后人增窜的痕迹。
但是,我们还是怀抱善念,就当真的听吧。接下来,慧能又给弟子们讲了几个偈子,核心思想还是以前那些。最后,慧能嘱咐大家丧事要从俭,说完之后,在三更时分溘然而去,享年七十六岁。
大人物的死是要应天象的。这一天,寺内异香弥漫,数日不散,寺外"山崩地动,林木变白,日月无光,风云失色"(这是《坛经》原话)。八月十一日,弟子们在曹溪安葬老师,此时又有白光显现,直上云天。韶州韦市长为慧能大师立碑纪念,慧能大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大家也不必惊诧,随便翻翻那些对高僧生平的记载,这实在是很常见的。如果我们要作唯物的理解,就得核对当时当地的气象观测记录;如果要作唯心的理解,不妨把"日月无光,风云失色"之类的形容当作是弟子们当时当地的一种心情。唯一的疑点是:根据比较粗略的慧能年谱,慧能应韦据之邀在大梵寺说法大约是在唐仪凤二年(677年),这一年慧能四十岁,而慧能圆寂的时候已是七十六岁,这之间隔了三十多年,韦据居然还在作韶州市长?!
《坛经》最后一段是交代自己的传承和法海的几句嘱托:这部《坛经》由法海编辑完成,法海去世时把它交给了同学道际,道际传给悟真,悟真至今仍在曹溪山法兴寺传授。法海说过:只有遇到福德深厚、不畏艰险的人才可以向他传授这部《坛经》,如果遇上根底浅的人,就算他再想学也不让他学。《坛经》是不可以轻易传授的。
--这段记载明显还是后人增补,内容上很有几分江湖气息。不过法海说得一点不错,现在,《坛经》已经讲完了,能把我这番传授从头读到尾的人一定都是福德深厚、不畏艰险的人。恭喜大家了!^_^
对了,今后大家如果突然看到"山崩地动,林木变白,日月无光,风云失色",千万不要为我悲伤。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惠详
(战国)尸佼撰;(清)汪继培校正
宋·陈大猷
元·娄元礼
清·王用臣
唐·贾公彦
明·朱元璋
唐·通玄先生
明·龚廷贤
(宋)李昉等
宋·陈显微
宋·叶隆礼
(清)高宗 敕
唐·李淳风
宋·岳珂
清·笠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