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善恭敬经
善恭敬经
善恭敬经
隋 阇那崛多译
善恭敬经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在如来本所行处宝庄严殿。尔时世尊与大比丘及诸菩萨摩诃萨等。并余无量百千万亿四部大众。左右围绕共会说法。尔时长老阿难从坐而起。整理衣服右膝著地。以十指爪合掌向佛。身心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有多闻者有大功德。若复教他立多闻处。世尊。彼善男子。得几所功德。作是语已默然而住。
尔时世尊告长老阿难言。阿难。汝既问我以是义故。我当为汝譬喻解释。所以者何。智者于义譬喻得解。阿难。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树木百卉药草若小若大。乃至似于如横一指。从地生者彼等树木。并著枝叶花果子实皆悉备具。阿难。而彼所有树木之中。如横一指最小之者。所生花果多少之数如一恒沙。如向一指所生花叶果实枝等。如横二指所生草木。还有若干花果子实。多少之数。如二恒沙。如是次第乃至从地更有出生。如横三指还有若干枝叶花果。多少之数如三恒沙。阿难。于意云何。颇复有人能数彼树多少以不。阿难言。不也世尊。
尔时佛复告阿难言。彼之一指以上所有花果子实。有人尚能数知多少。而彼善男子善女人。教他乃至一四句偈。为他显示不求果报。发慈哀心怜愍之心。乃至教他令得阿罗汉果。复作是念。以何方便令多众生。以此法施因缘力故令得须陀洹果。乃至令得阿罗汉果。乃至令发菩提之心。以慈愍故教他乃至一四句偈。为他解释分别显示。以此功德。欲比于前譬喻功德多少之数。于此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亿千分不及一。歌罗数分不及一。譬喻分不及一。优婆尼沙陀分不及一彼等福德不可称量。阿难。彼之男女多得善根。乃至令他住多闻中。复能向他乃至宣说一四句偈。
尔时世尊作是语已。长老阿难复白佛言。希有。世尊世尊。乃能作如是说。希有。婆伽婆如来。乃能作如是说。世尊。彼之受法善男子善女人。于是法中及法师所。应作何等恭敬之心。作是语已。
佛告阿难言。阿难。汝莫问我如是之事。何以故。今者众生无敬法心。阿难复更重白佛言。善哉世尊。我渴仰法。于是法中深生敬心。如法学法。我作世尊侍者已来。未曾闻此如是之法。世尊。我从今已当作如是恭敬之心。如世尊敕不违圣教。
尔时阿难复白佛言。世尊。于后末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于诸法中或有渴仰敬重心相。惟有口言。为衣食故为利养故。从贫贱中剃发出家。而作是言我能为法。虽复彼等求诸佛法。世尊。然彼众生无行法心示下贱相。是人还起下贱之心。世尊。我为自身故发是问。我等云何应住。云何应行。作是语已。
尔时佛告长老阿难作如是言。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乐于法者。欲得读诵。彼等众生欲向和上阿阇梨所。至已应问诸佛法言。随心所乐所堪说处。应说依止。彼或十腊或十二腊。为重法故应乞依止。何以故。如来往昔虽复说言五夏比丘不须依止。而彼学者于前敬心乃能为法。以是义故应当依止。何以故。彼人欲学于佛法故。
阿难。而彼和上阿阇梨等。为彼应作如是依止。当如是耶。我许汝耶。汝得利耶。我教汝耶。汝当谨顺莫放逸耶。应练行耶。如是与耶。若有比丘得具足法。彼则堪能与他依止。若能如是分别法句。与他依止名依止师。
若有比丘虽复百夏。不能闲解如是法句。彼亦应当从他依止。所以者何。自尚不解况欲与他作依止师。假令耆旧百夏比丘。而不能解沙门释种秘密之事。彼人为法应说依止。虽有百夏上座比丘。不解律法。彼等亦应说于依止。
若有比丘从他受法。彼等比丘于彼师边。应起尊贵敬重之心。欲受法时。当在师前不得轻笑。不得露齿。不得交足。不得视足。不得动足。不得踔脚。足踝齐整勿令高下。于彼师前勿升高座。师不发问不得辄言。凡有所使勿得违命。勿视师面。离师三肘命坐即坐。勿得违教。安坐已讫。于彼师所应起慈心。若有弟子欲受法时。长跪师前先诵所得。诵已有疑先应咨白。若见听许然后请决。是时学者既受法已。右膝著地两手捧足。一心顶礼师所住处。地若平正即应设敬。若地偏隘即还却立。乃至师过至彼平所即便请法。若至平处礼师足已。却缩而行至十肘地。遥礼师已随意归还。又复弟子应作是念。师在我后观我是非不应放逸。我若即来寻至师前。请决所疑是即为善。傥不得来应当知时。一日三时应参进止。若三时间不参进止。是师应当如法治之。
又复弟子若参师时。至彼师所若不见师。应持土块或木或草以为记验。若当见师在房室内。是时学者应起至心绕房三匝。向师顶礼尔乃方还。若不见师众务皆止不得为也。除大小便。
又复弟子于其师所不得粗言。师所呵责不应反报。师坐卧床应先敷拭。令无尘污虫蚁之属。若师坐卧乃至师起。应修诵业。时彼学者至日东方便到师所。善知时已数往师边。咨问所须我作何事。当白师言。入聚落不。若师欲得入聚落时。师所袈裟当须前奉先应洗手。若洗手讫应持己衣。还拭己手至彼师所身心安住。两手捧衣长跪而授。如法敬奉处所安住。然后奉水令洗手面。先奉内衣著身体者。尔乃更当奉余衣服常所用者。向于师所应作如是恭敬之心。
又复弟子在于师前不得涕唾。若行寺内恭敬师故。勿以袈裟覆于肩[骨*專]。不得笼头。师经行处应常扫拭。天时若热。日别三时以扇扇师。三度授水授令洗浴。又复三时应献冷饮。应当知时为师乞食师所营事。应尽身力而营助之。取师应器洗治令净。若师与洗先洗师器乃及己钵。若与应洗。如不与者不应再索。何以故。有因缘故。阿难。有诸比丘当作是念。如来往昔钵无人洗。彼等学佛应当自役。虽然如来许彼。天若热时应具冷水。天若寒者应备暖水。凡所须者皆应尽备。亲在师前勿嚼杨枝。于他人处勿说师过。若遥见师寻起迎接。
阿难。凡有师者。随在谁边学四句偈或听或读。或问或咨一四句等。是即为师。时彼学者于其师所。常起恭敬尊重之心。若不如是名不敬者。亦不名住正行之者。若于他边说师过者。彼人不得取我为师。何以故。
阿难。彼无敬心不爱佛故。彼无行人况爱法者。彼无敬人当不爱法。彼大恶人亦不爱僧不入僧数。何以故。彼愚痴人不行正行。阿难。佛所言说皆为行者。
尔时长老阿难闻佛说已。悲泣流泪以手扪拭。作是白言。世尊。于将来世少有众生住是行者。世尊。我等当行如是之行。我今当住如是之行。世尊。若有比丘。于彼师所或和上边。不生敬心道说长短。于将来世得何等报。佛告阿难。若将来世有诸比丘。或于师所或和上边。不起恭敬说于师僧长短之者。彼人则非是须陀洹。亦非凡夫。彼愚痴人应如是治。何以故。阿难。师实有过尚不得说。况当无也。
阿难。若有比丘于其师边不恭敬者。我说别有一小地狱名为椎扑。当堕是中。堕彼处已。一身四头身体俱然。状如火聚出大猛炎。炽然不息然已复然。于彼狱处复有诸虫。名曰钩[此/束]。彼诸毒虫常啖舌根。时彼痴人从彼舍身。生畜生中受野兽形。或野干身或受狼身。彼诸人等见者大唤。或唱言狼或唱野干。阿难。彼痴人辈。皆由往昔骂辱于师及与和上。是故见者皆悉不喜。以彼往昔舌根过故。恒食屎尿。舍彼身已虽生人间常生边地。生边地已舍于一切功德之事。具足恶法离众善法。虽得人身皮不似人。不能具足人之形色。不似父母。父母憎恶。得人身已常被轻贱诽谤陵辱。离佛世尊恒无智慧。从彼死已还速坠堕地狱之中。何以故。
阿难。若有人等。于教授师所。施自在师所。教法行师所。教真行师所。起不恭敬。受是重殃。阿难。彼痴人辈。自余更得无量无边苦患之法。阿难。若从他闻一四句偈。或抄或写书之竹帛。所有名字。于若干劫取彼和上阿阇梨等荷檐肩上。或时背负或以顶戴常负行者。复将一切音乐之具。供养是师。
阿难。作如是事。尚自不能具报师恩。亦复不名深敬于师。况敬法耶。作是敬者是名敬师。
阿难。若有无量无边供养之具。尔乃堪能供养师耶。
阿难。当来之世多诸比丘得是经已。于师和上起不敬心无有正行。于师和上恒说于过。阿难。我说彼等愚痴人辈极受多苦。于当来世必堕恶道。阿难。我向汝说我向语汝。如来在世于汝等边已为说讫。此是正道此非正道。于当来世彼诸比丘随行何行。还生是处得是果报。是故阿难。我教汝等常行恭敬。
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生恭敬尊重之心。当得如是胜上之法。所谓爱敬诸佛世尊敬重经法。深爱敬僧当入是次。佛说是经已。长老阿难等及诸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善恭敬经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元·杜本
清·张签定
李清
元·陈准
(唐)杜佑(简)
宋·陈模
宋·朱熹
明·唐寅
清·李汝珍
(清)钱涛
清·孙冯翼
(明清)朱子素 述
南朝梁·萧子显
清·盛昱
守朴翁
清·蒋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