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



华严经疏卷第三

  新罗 元晓撰

  花严经疏卷第三

    释元晓述

  如来光明觉品。此中如来放光普照十方。令诸大众除灭闇障觉如来身周遍法界。以之故言光明觉品。是答二问义如前说。又此佛光灭诸疑惑。拔众灾难。由是义故答彼二句更起元位。信心分内有二之中。举所得果。起愿乐心。既于前此下第二不所修行生进趣意。此中四品。科为二分。谓前二品。遣诸疑难以生信解。其后二品。正说行德而令进修。初中亦二。初品遣疑。次品通难。通难者于法难解。生诸难故。遣疑者于佛未信。起诸疑故。此疑因何而得起者。前二品说佛号谛名遍布十方一切世界。于是疑言。为佛身遍故名声随遍耶。为身局世此唯名声遍耶。若唯名声遍而身不遍者。如何身业之报狭。口业之果宽。本修二业皆无量故。若如名遍身亦遍者。何故但见佛世。此会为遣是疑故此品来。大意如是。次释其文文中有二。先明光从出处。后显光所照处。初中言从两足相轮放百亿光明。相轮即是千辐轮相。为表信行。始发起者。初起十心。增至百千。止观双运。入贤首位故。从两足相轮而出也。遍照以下光所照处。从近至远十重渐增表所为始发趣者渐修增进必满位。此中正显佛身遍然。所以身口二业果报皆同无边等周法界。就第一重即有二分。先序光所照处所见之事。后明濡首菩萨说偈赞佛。初中亦二。先显光照百亿世界。后明普见佛及大众。后之九重科文亦尔。赞佛中亦有二。先明一处。后例余处。颂中有二也。前二颂依东方佛号赞佛。不动相。后之八颂寄濡首菩萨名。显无住无得智。初中亦二。初颂反显。后颂顺明。反显义者若知如来脱缚离满。则谓如来有动有出。既有所得非净眼故。顺明义者。若知如来观一切法皆无所有。则顺如来不动之智。既非有住疾作佛故。后八颂中即有四双。第一双中初颂达俗无实 次颂入真无二。第二双者先明于人无住。后显于法久得。第三双者先明于法离有无后显于佛无减增。第四离双者先明人法无所得门转化众生。后显一多无障碍门得无所畏。一切法入一法故一中解无量。一法入一切法故无量中解一也。所以能得互相入者。展转互为镜影而生 非实而生故无障碍。是谓濡首菩萨法门。第二颂中亦有二分。在前二颂寄南方佛号。叹智惠火法门。后之八颂依彼菩萨名。显觉首法门。初中有二。前之一颂见诸众生痴闇令求无上惠明。后之一颂内怀不转智火外转无上光轮。后八颂中亦作四双。第一双者前则弘誓为首觉生死眠。后则慈悲为怀降众魔怨。第二双者内得深智觉。能害诸烦恼。外击正法鼓警觉十方国。第三双者下则于一切有而不取著。上则于一切佛而生欢喜念。第四双者为救众生长劫受苦。为护佛法。不惜身命。是为觉首菩萨自觉觉他法门。第三颂中亦有二分。在前一颂寄西方佛名。叹净智法行。其后九颂依彼财首菩萨之名。明现种种功德。之则饶益一切众生法门。初中有二。上半觉净。下半心净。是谓净智法行也。第四颂中亦有二分。在前九颂寄北方佛号。叹具威德智惠法门。最后一颂依彼宝首菩萨之名。显如炼金清净法门。初中亦二。在前一颂总标内外威德具足。于中上半内证威德。下之二句外现威德。其次八颂别显四双威德具足。第一双者自觉离尘德。化他普起威。第二双者无阴离苦威内解外脱德。第三双者静而恒动威。动而常寂德。第四双者善知甚深德普见广度威。第五颂中亦作二分。在前五颂依彼第五德首菩萨。明其自利利他功德。其后五颂寄彼第五明智佛号。叹彼明照不思议境。初中亦二。前之一颂下化群生慈悲之德。其后四颂上求佛道进修之德。后之五颂亦分为二。在前二颂明观身心实相境界。其后三颂达无量不思议境。第六颂中即有二分。七言六颂。五言五颂。七言颂中亦有二分。在前二颂依彼第六目首菩萨。反显净目所见妙色。其后四颂寄东南方佛号。叹究竟智深妙界。五言颂中亦有二分。在前二颂依目首名。叹佛净眼自在法门。后之三颂寄彼佛号。叹究竟智甚深境界。第七颂中亦作二分。在前二颂。寄西南方佛号。赞佛无上智觉。其后八颂依彼菩萨进首之名。显其进入佛智境界。初中亦二。前叹自觉觉他无上之智。后赞无染无毁无上之德。后八颂中四双不现。第一双者进入佛智进入法海。第二双者正转法轮正思佛道。第三双者顺佛真教知佛实德。第四双者观察寂灭了知平等。是谓进首进入法门也。第八偈中有二十颂。即为二分。在前十颂。寄西北方佛号。叹自在智方便。后十颂依菩萨法首之名。叹于法义随顺智力。初中五双。第一双者大智自在大德成就。第二双者觉性广观离相深乐。第三双者于有无碍于空无著。第四双者谛了差别乐观平等。第五双者摄一切智成最胜意。如是五双十门方便。皆是自在智差别也。次叹法智。亦有五双。第一双者深法顺知至处遍至。第二双者随顺一心能至深境。第三双者记念时节了知成败。第四双者所知差别能了方便。第五双者观察三世觉知平等。五双皆是法首法门也。第九颂中亦有二分。在前十颂寄彼下方佛号。叹梵天智法门。其后十颂依彼智首菩萨之名。叹其却闇智灯法门。初中有二。二颂略标。八颂广释。标中亦二。前明梵行。后显梵音。言梵行者。梵天现化化人间时。受难行法形如骨锁。当知难行即是梵行。八颂广释。即显四门。一者二颂离高慢法门。除生死苦难。二者二颂不放逸法门。除世间放逸。三者二颂宣无我教门。灭众生著我。四者二颂弘誓普润门灭众生炽火。此曰皆是梵天行门也。后十颂中亦有二分。在前二颂略标智门。于中前颂举所灭闇。其后七颂显能灭灯。八颂释中亦有四门。一者二颂船渡漂流法门。二者二颂桥拯沉没法门。三者二颂方便拔苦法门。四者二颂实智与乐法门。第十颂中亦有二分。在前四颂寄彼上方佛号。叹伏怨智法门。后十六颂依彼菩萨贤首之名。广说贤首胜能法门。初中有二。在前二颂正显伏怨胜智十力。其次二颂。标示伏怨名声胜德。普为众生以下第二贤首法门。于中有二。前之四颂下化众生胜能。后十二颂上求佛道胜能。能问十方佛以下第二上求佛道。合十二颂以为六双。一者问佛见佛为双。二者能说能化为双。三者闻佛音见佛身以为双也。四者著有无著开以为双也。第五双者下喻上法。第六双者外譬内法。此后两双依比量门证成佛身周遍之义。上来十重光明遍照显佛色身无所不遍。十重说偈赞佛功德明佛内德亦无不周。于中亦显菩萨德者。明诸菩萨随佛能适于佛。起疑除遣已尽。 交了

  宽文十年七月九日以石水院本写了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