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
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
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範
經名: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範。明宋宗真等編。一卷。底本出處:《 正統道藏》 洞玄部威儀類。
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範
御製玄教齋醮儀文序
朕觀釋道之教,各有二徒。僧有禪,有教。道有正一,有全真。禪與全真,務以修身養性,獨為自己而已。教與正一,專以超脫,特為孝子慈親之設,益人倫,厚風俗,其功大矣哉。雖孔子之教明國家之法,嚴旌有德而責不善,則尚有不聽者。縱有聽者,行不合理又多少。其釋道兩家,絕無繩愆紏繆之為,世人從而不異者甚廣。官民之家,若有喪事,非僧非道,難以殯送。若不用此二家殯送,則父母為子孫者是為不慈,子為父母是為不孝,恥見鄰里。此所以孔子云:西方有大聖人,不教而治,即此是也。
今之教僧教道,非理妄為,廣設科儀,於理且不通,人情不近。其愚民無知者,妄從科儀,是有三、五、七日夜諷誦經文。經乃釋道化人為善、戒人為惡之言,猶國家之有律令。若誦經而使鬼魂聽之,以發揮其善念則可。若誦經而欲為死者免罪,如犯刑憲而讀律令,欲兔其罪,是為不可。蓋糜費家資,僧道蠢蠢之徒,將以為儀範之美,致使精神疲倦。觀其儀範之設,於中文訛字否,達者遂譏毀之。所以譏毀者,佛未請,三清未至,輒便望壁啟聞齋主之事。僧甚至日三遍對佛宣揚,道乃日三朝而敷奏,以此觀之,釋迦與老子非重聽而瞽目,故煩之於再三。若不如此,果何理耶?勑禮部會僧道,定擬釋道科儀格式,遍行諸處,使釋道遵守。庶不糜費貧民,亦全僧道之精靈,豈不美哉。
洪武七年十一月
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範
序略
神龜龍馬,圖書出應於明時;九鳳八鸞,嗚唱密諧於妙範。方寶珠之輝耀,至玉局之高呈。三十六部,蘊奧之文,極披詳而莫既;五千餘言,道德之旨,與治化以同符。自經義隱而失真,致科範傳而寢廣。百家異戶,歷代濫觴。唱讚繁,則質實之弗專;晝夜多,則精誠之必懈。考之於禮樂制度,既或僣差;質之於天地神祇,寧無冒瀆。喜有聖人之在上,庶幾仙道之重新。欽遇皇帝陛下,潔靜精微,高明博厚,綏萬邦,見梯航。入貢總三教,如江漢朝宗。昭事上帝之誠,郊焉而享;懷柔百神之禮,感而遂通。用斂福於庶民,復留神於兩教。洪武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臣宋宗真、趙允中、傅同虛、鄧仲修、周玄真等欽奉聖旨,編定道門科儀,去繁就簡,立成定規進奏。臣宗真等性質凡昧,學識淺陋,不揆率易,謹編定儀式,錄藳進呈。倘經天監,出自聖裁,行之於幽顯之問;有所益利,實道門萬世之幸。謹列品序,儀文于後。
大明立成玄教齋醮儀
建度亡醮三日節次目錄
第一日
發直符
灑净,法事,召將,
三獻酒,讀關文,遣將,
化財回向。
揚旛
法事,白文,吟偈,
諷經回向。
安監壇、監齋
法事,白文,諷經回向。
敷座演經
請經法事如式,諷靈寶經,
生神章,救苦經,生天經。
靈前召請
咒食,諷經,回向。
立寒林所
法事,吟偈,召孤施食,
諷經,化財。
第二日
灑净,法事,諷經。
禮懺
或朝天懺,或九幽懺,或三官讖,
靈前咒食,至晚接待孤魂施食
第三日
法事,净壇,請師,
降神通意,安鎮五方符,
告符簡,關燈,召亡,
沐浴更衣,參禮咒食。
濟孤
施斛鍊度傳戒
設醮
法事,獻供,祭酒,
讀疏,送神,化財滿散。
建醮一晝夜節次目錄
發直符,揚旛,安監壇,
敷座演經,净壇請師,
降神通意,告符簡,
關燈,召亡沐浴,
參禮咒食,設斛濟孤傳戒,
送亡,化財,設醮,
獻供,祭酒,讀疏,
送神,化財圓滿。
建醮一日節次目錄
發直符,安監壇,誦經,
請師,降神通意,關燈,
召亡沐浴,參禮咒食,设食祭,孤傳戒,
設醮,獻供,祭酒,
讀疏,送神,化財滿散。
大明立成玄教齋醮儀
建度亡醮三日節次
第一日
發直符
咒水 灑净
洞中玄虛,晃朗太無。八方威神,使我自然。靈寶符命,普告九天。乾羅答那,洞罡太玄。斬妖縛邪,殺鬼萬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吾誦一遍,卻鬼延年。按行五嶽,八海知聞。魔王束首,侍衛我軒。凶穢消散,道炁常存。
召將 焚符
三獻文
伏以範圍天地之道,具載齋科;昭回雲漢之文,合先疏牘。將感通於一瞬,庶克享於多儀。酌仙醞以浮香,初筵既秩;望玄都而駕景,六合非遙。酒在清樽,謹陳初獻。
伏以形而上者謂道,妙莫能名,聖不可知。為神,禮存敬享。既領行持之職,將謄啟告之誠。望真閫之開張,仙凡有間;乘飈車而陟降,上下無方。謹運一枕,用陳二獻。
伏以官天地,府萬物,道所以尊;潤風雨,鼓雷霆,神無不在。赫若仙科之著,大哉神化之靈。我有椷封,神將省覽,有煩傳達,庶副懇祈。庸罄一忱,用終三獻。
讀關 遣將 化財回向
揚旛
法事 白文
伏以太乙慈尊,廣布汪洋之澤;大千世界,咸依救度之仁。灑甘露以沾濡,敷慶雲而覆燾。今者仰遵玄號,昭揭華旛。赤字垂芒,普照昏衢之朗日;洪庥釋罪,廣施法海之慈航。稽首皈依,稱揚讚詠。
咒旛
東華妙嚴,慈相億千。身居長樂,安坐金蓮慧光無礙,照燭幽泉。枯骸朽骨,咸得光鮮。甘露流潤,遍灑空玄。拔度沉溺,不滯寒淵。
吟偈
祥雲結就此靈旛,影落浮空散世問。縹緲靈風纔一舉,含靈俱得脫幽關。
諷經 回向
安監壇
伏以三界之中,位各分於真宰;一方之內,功必賴於神明。況此修齋當嚴,翊衛恭惟,監壇效職,一切威靈,儼然威像,卓爾神靈。秉總明正直之心,司禍福吉凶之柄。百神所範,庶類咸皈。凡有投誠,必蒙感應。伏望雲旗耀日,馭風馬以來臨;仙仗騰空,屏妖氛而肅靜。證明齋事,彈壓靈場,法眾皈依,志心奉請。
請神 法事 諷經
安監齋
伏以道以齋為先,當備潔涓之供;誠以禮為重,尤嚴烹飪之功。欲令庖馔以肅清,必仗神威而監董。伏冀靈游來格,潛施彈壓之威;法味精修,蔑有紛葩之氣。齋功克就,祀事圓
成,法眾皈依,志心奉請。
請神 法事 諷經
敷座演經
蓋聞:元始一炁,化生諸天。開明三景,是為天根。上無復祖,惟道為身。是知道者,不可思議。非有為有,非無為無,應現十方,發育萬類。如月涵眾水,了然之影相俱圓;猶雲斂長天,廓爾之虛空無礙。真常湛寂,恍惚杳冥,濟世無方,度人無量。以今孝士,上念亡靈,幻形有盡,真性常存。雖平等本來,不越一真之體;然染緣累劫,寧無三毒之塵。自非觀聽於法音,曷可超凌於上界。是用演洞玄之妙典,于以廓靈寶之慧光。珠黍現時,再引仙真之勃勃;璇璣停處,了觀大量之玄玄。法眾虔恭,請經如法。
請經 法事 諷經
靈寶度人經 生神章經
救苦經 生天經
靈前咒食
自然生神章,靈書開大有。普為諸眾生,稱揚祕密咒。奉請亡過靈,澄心恭稽首。以今施法食,惟願來歆受。
奉為靈儀,上資雲路,往生仙界。念靈寶慈慧禮請,頌曰:
稽首明慧虛無尊,稽首皈依重玄主,栽成天地無得稱,悉為眾生作恃估。
慈悲五道轉輪迴,哀救三塗地獄苦,皈依東極青玄尊,皈依六道慈悲父。
皈依三清無上尊,永離生死長綿綿,出有入虛無所待,能令枯朽便成仙。
千劫萬劫難一遇,為眾廣說業因綠,迴骸起死永長存,使其形神無變遷。
散消長夜苦,釋惱三塗中。華池流真香,功德不思議。一灑甘露漿,如熱得清凉。神魂生大羅,潤及於一切。
奉為靈儀,上資雲路,往生仙界,念净酆都、破地獄、離寒庭、昇仙咒:
茫茫酆都中,重重金剛山。靈寶無量光,洞照炎池煩。七祖諸幽魂,身隨香雲旛。定慧青蓮花,上生神永安。功德金色光,微微開幽關。華池流真香,蓮蓋隨雲浮。仙靈誦玄華,常居十二樓。急持靈寶咒,自在天堂遊。寒庭多悲苦,回首禮玄微。女青靈寶符,中山神諦書。一念昇太清,默誦觀太無。功歸九幽下,漸漸生紫虛。
生魂育魄咒
靈芝無根,眾妙之源。中凝七魄,內結三魂。二十四真,出入無門。杳冥之內,恍惚原精。隨劫存亡,逐炁而生。外凝混朴,內養七真。五神植華,三台敷榮。紫閣素童,度魂歸嬰。騰雲而昇,逐霧浮空。中有玉真,號日神翁。左挾無英,右衛白元。玄獸遏後,丹禽擁前。上浮翠蓋,下擁金蓮。香雲凝空,甘露無窮。用之無盡,尋源弗終。
三光法炁開重樓咒
浩精生法炁,氤氳凝天中。兩曜共澄徹,五緯交相通。三光煥已明,寶氣凝三宮。仙鄉會九老,嚥服百骸豐。金華照光景,身與造化同。念道合自然,萬劫壽無窮。
加持法食咒
回首仰玄羅,合景挹靈芒。拘魂制七魄,思審定中央。行住禮虛無,寢息宴玄房。饑飡黃碧花,渴飲瓊林漿。神精昇大羅,合體鍊真光。復照觀太無,常在空中遊。玄通泯波際,真化靡中期。眇眇無終始,行者當自知。寂寥忘理教,應運闡玄微。降道不自招,要當先所施。會歸無二趣,隨心自合離。
普獻法食咒
香煙散十方,花開蓮子房。騫林珍果柰,仙真甘露漿。自然香廚食,瓊液妙難量。吾今普供養,逍遙上福堂。
勤修大道法,精心感太冥。黃華降真炁,五臟結胎嬰。七祖生天堂,兆魂飛上清。福利無不遍,此食施眾生。
諷經 化財 回向
立寒林所
吟偈
符命通溟漠,靈旛颺曉風。遷神超北府,飛舄上南宮。
志心遍召:三塗九夜,六道四生,有靈無祀,男女幽魂。惟願乘三寶力、三寶慈悲,此日今時,來臨法會。
施食接待 諷經
第二日
灑净 法事 諷前諸經
禮懺
舉起敬讚 按人各恭敬
三皈依
志心皈依,十方三寶,當願亡靈,起心回向,一切信禮。
敷坐讚
道場眾等,執簡當心,禮懺如法。念懺,或朝天懺,或九幽懺,或三官懺。
靈前咒食如前 至晚接孤施食。
吟偈 焚符
大有通玄戶,欎單降神霄。黃雲凝靈府,陰陽氣象交。
志心遍召:三塗九夜,六道四生,士農工商,文武醫卜,千行萬類,百家九流,有靈無祀,男女幽魂。惟願乘三寶力,三寶慈悲,此夜今時,來臨法會。
咒斛 諷經
第三日
法事 咒水净壇
請師 降神通意
安鎮五方真符 告符簡
關燈 召亡 沐浴更衣
參禮 咒食回向
濟孤施斛
靈寶設斛科
稱揚太一救苦慈尊
焚符 灑净
清净道德之香,無遠弗屆;太虛寥廓之際,有感必通。以今建齋某開建法筵,普資幽爽,恭望慈光,下垂開度。九幽滯爽,咸蒙解脫之功;六道靈魂,悉遂逍遙之果。法眾皈依,稱揚功德。
稱太一救苦慈尊
伏聞:一炁盈虛,萬形出沒,死復生而生復死,人為鬼而鬼為人,輪轉無窮,報償不息。悲莫悲於六道,苦猶苦於四生。蓋乏善者難陟善階,積惡者斯歸惡道。賴我玄祖,拯汝沉淪,廣敷濟拔之科,大啟超昇之會。當陰慘陽舒之際,乃神交鬼聚之時。魂氣動而悲風生,靈響發而陰霧靄。洪音一舉,黑壤遙聞。仰惟紫極玄尊,青華教父,指明星為慧炬,廣運照臨;凝梵炁作法橋,大垂拯濟。追魂使者,告召十方,所屬地祇,招延催促。當願天仙道、神祇道、人倫道、地獄道、餓鬼道、旁生道,孳生物命,魚鱉昆蟲,不瞬息間,遍高深而普告;由斯須頃,周遐邇以咸知。自然意感,誠孚翕爾,影隨響答。呼群率眾,聲相應氣相求;出死入生,眇能視跛能履。無遮無礙,源源而來;或後或先,徐徐而至。使者運招徠之力,魂兮承攝召之功。所有開業道靈音,謹當吟詠。
誦酆都咒焚召魂符
稱太一救苦慈尊
召孤 吟偈
太微迴黃旗,無英命靈旛。攝召長夜府,開度受生魂。
志心遍召:九州分野,十類河沙,雷馘天誅,虎狼傷啖,刀兵屠戮,產死陣亡,有靈無祀,男女幽魂。惟願乘三寶力、三寶慈悲,此夜今時,來臨法會。
志心遍召:投河落井,洪水漂流,劫火焚燒,饑荒流蕩,瘟災時疫,自縊刎亡,有靈無杞,男女幽魂。惟願乘三寶力、三寶慈悲,此夜今時,來臨法會。
志心遍召:盡十方空界,遍郊野中,客死之魂,橫亡之鬼,枯骸朽骨,男女幽魂。惟願承三寶力、三寶慈悲,此夜今時,來臨法會。
沐浴念咒 焚冥衣
焚解冤釋結符 加持斛食
五廚經
一炁和泰和,得一道皆泰。和乃無一和,玄理同玄際。
不以意思意,亦不求無思。意而不復思,是法如是持。
莫將心緣心,還莫住絕緣。心在莫存心,真則守真淵。
修離志離志,積修不符離。志而不修志,已業無已知。
諸食氣結氣,非諸久定結。氣歸諸本氣,隨取當隨泄。
散施斛食
念太一救苦慈尊於此行煉度符法
傳戒
道言,戒者,止也。所以止人非心,歸於正定,故戒生定。儒者,亦謂知止,而後有定。但三洞眾經、四輔祕典、演說戒法,種種不同。惟無上洞玄靈寶九真妙戒者,諸戒之首。天人共仰,幽顯咸遵,無上之上,洞玄中玄,萬神之靈,一氣之寶,妙貫三才,戒制六情。數定於陽,故分為九。修而不偽,故名二為真。仙凡仰之,以為城郭;幽顯資之,以為梯航;靈魂受之,以為法藥。然受戒之法,靜默為先;持戒之法,勤拳為上。法眾皈依,同誠讚詠。
按人各恭敬
夫三皈依者,即是皈依道、皈依經、皈依師也。是故眾魂,皆當信禮。
三皈依
皈依既畢,戒法將傳。幽壤豁若春回,冤對涣然冰釋。罪花凋落,功果圓成,法眾皈依,當傳九戒:
第一戒者克勤,忠於君主;
第二戒者敬讓,孝養父母;
第三戒者不殺,慈救眾生;
第四戒者不淫,正身處物;
第五戒者不盜,推義損己;
第六戒者不嗔,兇怒凌人;
第七戒者不詐,諂賊害善;
第八戒者不驕,傲忽至具;
第九戒者不二,奉戒專一。
妙戒靈文,黃籙白簡,既備敷於妙典,當敬受於靈文。夫心焉難制,制以九戒,則可歸心於太虛。形也未超,超以二符,自可鍊形於上境。亡靈直須生,生勿忘於戒。言劫,劫常持於符券。澄神物外,塵緣永斷於多生;受質陽間,善果自臻於有冰。流芳見在,慶及無窮,稽首慈尊,辭筵好去。
讀符牒疏 送亡
化財 回向
資度設醮三獻科
諷咒
稱職位
具法位某與臨壇法眾等,謹同誠上啟:虛無自然無極大道太上老君、青玄救苦慈尊、三十六部尊經、玄中大法師、祖師正一靜應真君祖玄真師、經籍度師、列位真人,玄壇應感,一切威靈。伏聞:雲宮法界,上瞻東極之光;風澤洞虛,下接北陰之境。考對莫逃於憲網,攝提特啟於玄科。憑丹簡以出幽,遷神破妄;資玉眸而煉質,混景成真。慈尊之願力宏深,仙聖之仁心顯著。屬建修之,應感隨生,化以逍遙。紫府清都,方罄仰瞻之志;潢汙行潦,俯殫報效之誠。仰冀飈羽清塵,雲車泛景,應物隨機而顯現;月印千江,排空馭氣以飛翔。煙飄八極,旁流慈貺,鑒享恭虔,謹運丹衷。用陳初獻。
初獻法事
伏聞:無極無窮,莫測虛玄之妙;方生方死,亦猶夜旦之常。特迷悟之有殊,致升沉之各異。念黑鬱銅關之苦趣,或墮拘留;瞻青玄蓮座之慈光,所祈濟度。爰遵依於仙範,沐濯煉於形魂。超凌生化之無違,報效獻陳之敢後。蠟臺燈蘂,祥開九色之輝,醮席松花,誠感眾真之會。蹌蹌濟濟,肅肅雍雍,再運丹衷,謹陳亞獻。
亞獻法事
伏聞:冥慧洞清,經教之流傳不息;逍遙快樂,神魂之超化有歸。拯幽顯以昭蘇,秉精誠而激切。恩波穆穆,感霑被以深隆;明水拳拳,愧獻陳之菲薄。當願所薦亡魂,頓除業報,永斷執緣。水月光中,自悟本來之性;人天界上,託生福慧之身。今孝士某悃忱感格,行願滿圓。三災八難以潜消,常居吉慶;百順千祥之並集,動履光華。爰罄一忱,酒陳終獻。
三獻法事
讀疏 送神
伏以道無棄物,沐濟拔以不違;禮有節文,幸醮陳之克滿。湛湛盃香之已注,沉沉漏箭以頻催。埃塵特愧於凡蒙,飚羽豈能於款駐。雲霄景象,實不盡於攀瞻;宇宙玄恩,尚永依於覆護。某等無任攀戀之至,謹再拜奉送。
化財 滿散
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範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汉·华佗
金·马釭
(宋)王铚撰
宋·魏岘
汉·何休
秦觀
明·刘士鏻
宋·胡三省
明·陆西星
清·方世举
宋·张伯端
宋·叶梦得
唐·中黄真人
清·云川道人
宋·成无己
(清)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