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宋史-元·脱脱
宋史目录:
宋史
志第九十五 乐十七
志第九十六 仪卫一
志第九十七 仪卫二
志第九十八 仪卫三
志第九十九 仪卫四
志第一百 仪卫五
志第一百一 仪卫六
志第一百二 舆服一
志第一百三 舆服二
志第一百四 舆服三
志第一百五 舆服四
志第一百六 舆服五
志第一百七 舆服六
志第一百八 选举一(科目上)
志第一百九 选举二(科目下 举遗逸附)
志第一百十 选举三(学校试 律学等试附)
志第一百十一 选举四(铨法上)
志第一百十二 选举五(铨法下)
志第一百一十三 选举六(保任 考课)
志第一百一十四 职官一
志第一百一十五 职官二
志第一百一十六 职官三
志第一百一十七 职官四
志第一百一十八 职官五
第一百一十九 职官六
第一百二十 职官七
志第一百二十一 职官八(合班之制)
志第一百二十二 职官九(叙迁之制)
志第一百二十三 职官十(杂制)
志第一百二十四 职官十一(奉禄制上)
志第一百二十五 职官十二(奉禄制下)
志第一百二十六 食货上一(农田)
志第一百二十七 食货上二(方田 赋税)
志第一百二十八 食货上三(布帛 和籴 漕运)
志第一百二十九 食货上四(屯田 常平 义仓)
志第一百三十 食货上五(役法上)
志第一百三十一 食货上六(役法下 振恤)
志第一百三十二 食货下一(会计)
志第一百三十三 食货下二(钱币)
志第一百三十四 食货下三
志第一百三十五 食货下四
志第一百三十六 食货下五
志第一百三十七 食货下六
志第一百三十八 食货下七
志第一百三十九 食货下八
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禁军上)
志第一百四十一 兵二(禁军下)
志第一百四十二 兵三(厢兵)
志第一百四十三 兵四(乡兵一)
志第一百四十四 兵五(乡兵二)
志第一百四十五 兵六(乡兵三)
志第一百四十六 兵七(召募之制)
志第一百四十七 兵八
志第一百四十八 兵九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志第一百五十 兵十一
志第一百五十一 兵十二
志第一百五十二 刑法一
志第一百五十三 刑法二
志第一百五十四 刑法三
志第一百五十五 艺文一
志第一百五十六 艺文二
志第一百五十七 艺文三
志第一百五十八 艺文四
志第一百五十九 艺文五
志第一百六十 艺文六
志第一百六十一 艺文七
志第一百六十二 艺文八
目录
本纪第一 太祖一
本纪第二 太祖二
本纪第三 太祖三
本纪第四 太宗一
本纪第五 太宗二
本纪第六 真宗一
本纪第七 真宗二
本纪第八 真宗三
本纪第九 仁宗一
本纪第十 仁宗二
本纪第十一 仁宗三
本纪第十二 仁宗四
本纪第十三 英宗
本纪第十四 神宗一
本纪第十五 神宗二
本纪第十六 神宗三
本纪第十七 哲宗一
本纪第十八 哲宗二
本纪第十九 徽宗一
本纪第二十 徽宗二
本纪第二十一 徽宗三
本纪第二十二 徽宗四
本纪第二十三 钦宗
本纪第二十四 高宗一
本纪第二十五 高宗二
本纪第二十六 高宗三
本纪第二十七 高宗四
本纪第二十八 高宗五
本纪第二十九 高宗六
本纪第三十 高宗七
本纪第三十一 高宗八
本纪第三十二 高宗九
本纪第三十三 孝宗一
本纪第三十四 孝宗二
本纪第三十五 孝宗三
本纪第三十六 光宗
本纪第三十七 宁宗一
本纪第三十八 宁宗二
本纪第三十九 宁宗三
本纪第四十 宁宗四
本纪第四十一 理宗一
本纪第四十二 理宗二
本纪第四十三 理宗三
本纪第四十四 理宗四
本纪第四十五 理宗五
本纪第四十六 度宗
本纪第四十七 瀛国公二王附
志第一 天文一
志第二 天文二
志第三 天文三
志第四 天文四
志第五 天文五
志第六 天文六
志第七 天文七
志第八 天文八
志第九 天文九
志第十 天文十
志第十一 天文十一
志第十二 天文十二
志第十三 天文十三
志第十四 五行一上
志第十五 五行一下
志第十六 五行二上
志第十七 五行二下
志第十八 五行三
志第十九 五行四
志第二十 五行五
志第二十一 律历一
志第二十二 律历二
志第二十三 律历三
志第二十四 律历四
志第二十五 律历五
志第二十六 律历六
志第二十七 律历七
志第二十八 律历八
志第二十九 律历九
志第三十 律历十
志第三十一 律历十一
志第三十二 律历十二
志第三十三 律历十三
志第三十四 律历十四
志第三十五 律历十五
志第三十六 律历十六
志第三十七
志第三十八 地理一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志第四十 地理三
志第四十一 地理四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志第四十三 地理六
志第四十四 河渠一
志第四十五 河渠二
志第四十六 河渠三
志第四十七 河渠四
志第四十八 河渠五
志第四十九 河渠六
志第五十 河渠七
志第五十一 礼一
志第五十二 礼二(吉礼二)
志第五十三 礼三(吉礼三)
志第五十四 礼四(吉礼四)
志第五十五 礼五(吉礼五)
志第五十六 礼六 吉礼六
志第五十七 礼七 吉礼七
志第五十八 礼八(吉礼八)
志第五十九 礼九(吉礼九)
志第六十 礼十(吉礼十)
志第六十一 礼十一(吉礼十一)
志第六十二 礼十二(吉礼十二)
志第六十三 礼十三(嘉礼一)
志第六十四 礼十四(嘉礼二)
志第六十五 礼十五(嘉礼三)
志第六十六 礼十六(嘉礼四)
志第六十七 礼十七(嘉礼五)
志第六十八 礼十八(嘉礼六)
志第六十九 礼十九(宾礼一)
志第七十 礼二十(宾礼二)
志第七十一 礼二十一(宾礼三)
志第七十二 礼二十二(宾礼四)
志第七十三 礼二十三(宾礼五 附录)
志第七十四 礼二十四(军礼)
志第七十五 礼二十五(凶礼一)
志第七十六 礼二十六(凶礼二)
志第七十七 礼二十七(凶礼三)
志第七十八 礼二十八(凶礼四)
志第七十九 乐一
志第八十 乐二
志第八十一 乐三
志第八十二 乐四
志第八十三 乐五
志第八十四 乐六
志第八十五 乐七(乐章一)
志第八十六 乐八(乐章二)
志第八十七 乐九(乐章三)
志第八十八 乐十(乐章四)
志第八十九 乐十一(乐章五)
乐志第九十 乐十二(乐章六)
志第九十一 乐十三(乐章七)
志第九十二 乐十四(乐章八)
志第九十三 乐十五(鼓吹上)
志第九十四 乐十六(鼓吹下)
表第一
表第二
表第三
表第四
表第五
表第六
表第七
表第八
表第九
表第十
表第十一
表第十二
表第十三
表第十四
表第十五
表第十六
表第十七
表第十八
表第十九
表第二十
表第二十一
表第二十二
表第二十三
表第二十四
表第二十五
表第二十六
表第二十七
表第二十八
表第二十九
表第三十
表第三十一
表第三十二
列传第一 后妃上
列传第二 后妃下
列传第三 宗室一
列传第四 宗室二
列传第五 宗室三
列传第六 宗室四
列传第七 公主
列传第八
列传第九
列传第十
列传第十一
传第十二
列传第十三
列传第十四
列传第十五
列传第十六
列传第十七
列传第十八
列传第十九
列传第二十
列传第二十一
列传第二十二
列传第二十三
列传第二十四
列传第二十五
列传第二十六
列传第二十七
列传第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九
列传第三十
列传第三十一
列传第三十二
列传第三十三
列传第三十四
列传第三十五
列传第三十六
列传第三十七
列传第三十八
列传第三十九
列传第四十
列传第四十一
列传第四十二
列传第四十三
列传第四十四
列传第四十五
列传第四十六
列传第四十七
列传第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九
列传第五十
列传第五十一
列传第五十二
列传第五十三
列传第五十四
列传第五十五
列传第五十六
列传第五十七
列传第五十八
列传第五十九
列传第六十
列传第六十一
列传第六十二
列传第六十三
列传第六十四
列传第六十五
列传第六十六
列传第六十七
列传第六十八
列传第六十九
列传第七十
列传第七十一
列传第七十二
列传第七十三
列传第七十四
列传第七十五
列传第七十六
列传第七十七
列传第七十八
列传第七十九
列传第八十
列传第八十一
列传第八十二
列传第八十三
列传第八十四
列传第八十五
列传第八十六
列传第八十七
列传第八十八
列传第八十九
列传第九十
列传第九十一
列传第九十二
列传第九十三
列传第九十四
列传第九十五
列传第九十六
列传第九十七
列传第九十八
列传第九十九
列传第一百
列传第一百一
列传第一百二
列传第一百三
列传第一百四
列传第一百五
列传第一百六
列传第一百七
列传第一百八
列传第一百九
列传第一百一十
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列传第一百一十二
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列传第一百一十四
列传第一百一十五
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列传第一百一十八
列传第一百一十九
列传第一百二十
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列传第一百三十
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列传第一百四十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列传第一百五十
列传第一百五十一
列传第一百五十二
列传第一百五十三
列传第一百五十四
列传第一百五十五
列传第一百五十六
列传第一百五十七
列传第一百五十八
列传第一百五十九
列传第一百六十
列传第一百六十一
列传第一百六十二
列传第一百六十三
列传第一百六十四
列传第一百六十五
列传第一百六十六
列传第一百六十七
列传第一百六十八
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列传第一百七十
列传第一百七十一
列传第一百七十二
列传第一百七十三
列传第一百七十四
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列传第一百七十六
列传第一百七十七
列传第一百七十八
列传第一百七十九
列传第一百八十
列传第一百八十一
列传第一百八十二
列传第一百八十三
列传第一百八十四
列传第一百八十五 循吏
列传第一百八十六 道学一
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道学二(程氏门人)
列传第一百八十八道学三
列传第一百八十九道学四(朱氏门人)
列传第一百九十儒林一
列传第一百九十一儒林二
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儒林三
列传第一百九十三儒林四
列传第一百九十四儒林五
列传第一百九十五儒林六
列传第一百九十六儒林七
列传第一百九十七儒林八
列传第一百九十八文苑一
列传第一百九十九文苑二
列传第二百文苑三
列传第二百一文苑四
列传第二百二文苑五
列传第二百三文苑六
列传第二百四文苑七
列传第二百五忠义一
列传第二百六忠义二
列传第二百七忠义三
列传第二百八忠义四
列传第二百九忠义五
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
列传第二百一十一忠义七
列传第二百一十二忠义八
列传第二百一十三忠义九
列传第二百一十四忠义十
列传第二百一十五孝义
列传第二百一十六隐逸上
列传第二百一十七隐逸中
列传第二百一十八隐逸下
列传第二百一十九列女
列传第二百二十方技上
列传第二百二十一方技下
列传第二百二十二外戚上
列传第二百二十三外戚中
列传第二百二十四外戚下
列传第二百二十五宦者一
列传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
列传第二百二十七宦者三
列传第二百二十八宦者四
列传第二百二十九佞幸
列传第六十八
王延德 常延信 程德玄 王延德 魏震 张质 杨允恭 秦羲 谢德权 阎日新 靳怀德
王延德,开封东明人。曾祖芝,濮阳令。祖璋,相州录事参军。父温。晋末契丹内寇,温率乡豪捍蔽境内,里人德之。宣祖掌畿甸兵,与温厚善,延德方总角,宣祖爱其谨重,召置左右。太宗尹京,署为亲校,专主庖膳,尤被倚信。
太平兴国初,授御厨副使,数月,迁正使。从征太原,未几,加尚食使,赐浚仪县寿昌坊宅一区。俄领蓟州刺史,兼掌武德司,改皇城使,掌御辇院、左藏库。延德所领凡五印,因对恳让,遂罢左藏、御厨。八年,兼充亲王
...更多
列传第六十九
李迪 子柬之 肃之 承之 及之 孙孝基 孝寿 孝称 王曾弟 子融 张知白 杜衍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后徙幽州。曾祖在钦,避五代乱,又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材也。”
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历通判徐、兖州。改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为三司盐铁判官。东封泰山,复通判兖州,坐尝解开封府进士失当,谪监海州税。改右司谏,起知郓州,诏纠察在京刑狱,迁起居舍人,安抚江、淮,以尚书吏部员外郎为三司盐铁副使,擢知制诰。
真宗幸亳,为留
...更多
列传第七十
晏殊 庞籍 孙恭孙 王随 章得像 吕夷简 子公绰 公弼 公孺 张士逊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曰:“殊江外人。”帝顾曰:“张九龄非江外人邪?”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擢秘书省正字,秘阁读书。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
明年,召试中书,迁太常寺奉礼郎。东封恩,迁光禄寺丞,为集贤校理
...更多
列传第七十一
韩琦 子忠彦 曾公亮 子孝宽 孝广 孝蕴 陈升之 吴充 王珪 从父罕从兄琪
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父国华,自有传。琦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方唱名,太史奏日下五色云见,左右皆贺。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时方贵高科,多径去为显职,琦独滞筦库,众以为非宜,琦处之自若。禁中需金帛,皆内臣直批旨取之,无印可验,琦请复旧制,置传宣合同司,以相防察。又每纲运至,必俟内臣监莅,始得受,往往数日不至,暴露庑下。衙校以为病,琦奏罢之。
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拜
...更多
列传第七十二
富弼 子绍庭 文彦博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初,母韩有娠,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
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仲淹坐争废后事贬,弼上言:“是一举而二失也,纵未能复后,宜还仲淹。”不听。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赵元昊反,弼疏陈八事,乞斩其使者。召为开封府推官、知谏院。康定元年,日食正旦,弼请罢宴彻乐,就馆赐北使酒食。执政不可,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朝廷羞。”后闻契
...更多
列传第七十三
范仲淹 子纯佑 纯礼 纯粹 范纯仁 子正平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寘府学。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
...更多
列传第七十四
范仲淹 子纯佑 纯礼 纯粹 范纯仁 子正平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寘府学。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
...更多
列传第七十五
包拯 吴奎 赵抃 子屼 唐介 子淑问 义问 孙恕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寻拜监察御史里行,改监察御
...更多
列传第七十六
邵亢 从父必 冯京 钱惟演 从弟易 易子彦远 明逸 诸孙景谌勰 即
邵亢,字兴宗,丹阳人。幼聪发过人,方十岁,日诵书五千言。赋诗豪纵,乡先生见者皆惊伟之。再试开封,当第一,以赋失韵,弗取。范仲淹举亢茂才异等,时布衣被召者十四人,试崇政殿,独亢策入等,除建康军节度推官。或言所对策字少,不应式,宰相张士逊与之姻家,故得预选,遂报罢。而士逊子实娶它邵,与亢同姓耳。士逊既不能与直,亢亦不自言。
赵元吴叛,亢言:“用兵在于择将,今天下久不知战,而所任多儒臣,未必能应变。武人
...更多
列传第七十七
张方平 王拱辰 张 赵概 胡宿 子宗炎 从子宗愈 宗回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家贫无书,从人假三史,旬日即归之,曰:“吾已得其详矣。”凡书皆一阅不再读,宋绶、蔡齐以为天下奇才。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又中贤良方正,选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
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为不可胜以待之。虽终于必叛,而兵出无名,吏士不直其上,难以决胜。小国用兵三年,而不见胜负,不折则破;我以全制其
...更多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金尤中
(宋) 陆游
清·陈伦炯
(清)沈复
明·徐弘祖
明·周高起
清·黄宫绣
孙希孟
张拟
钱泳
(南朝宋)鲍照撰 (明)太仓张溥阅
明·赵宜真
清·李光地
(后秦释)鸠摩罗什译
清·张郁文
(清)芍唐居士撰;王之春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