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史记三家注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與孝景帝同母。母,竇太后也。 孝文帝凡四男:長子曰太子,是為孝景帝;次子武;次子參;次子勝。〔一〕孝文帝即位二年,以武為代王,〔二〕以參為太原王,〔三〕以勝為梁王。〔四〕二歲,徙代王為淮陽王。〔五〕以代盡與太原王,號曰代王。參立十七年,孝文後二年卒,謚為孝王。子登嗣立,是為代共王。立二十九年,元光二年卒。子義立,是為代王。十九年,漢廣關,以常山為限,而徙代王王清河。〔六〕清河王徙以元鼎三年也。 〔一〕正義漢書「勝」作「揖」。又云「諸姬生代孝王參、梁懷王揖」。言諸姬者,眾妾卑賤,史不書姓,故云諸姬也。
〔二〕集解徐廣曰:「都中都。」正義括地志云:「中都故城在汾州平遙縣西十二里。」
〔三〕集解徐廣曰:「都晉陽。」正義括地志云:「并州太原地名大明城,即古晉陽城。智伯與韓魏攻趙襄子於晉陽,即此城是也。」 〔四〕集解徐廣曰:「都睢陽。」索隱漢書梁王名揖,蓋是矣。按:景帝子中山靖王名勝,是史記誤耳。正義括地志云:「宋州宋城縣在州南二里外城中,本漢之睢陽縣也。漢文帝封子武於大梁,以其卑溼,徙睢陽,故改曰梁也。」
〔五〕集解徐廣曰:「都陳。」正義即古陳國城也。 〔六〕集解徐廣曰:「都清陽。」正義括地志云:「清陽故城在貝州清陽縣西北八里也。」
初,武為淮陽王十年,而梁王勝卒,謚為梁懷王。懷王最少子,愛幸異於他子。其明年,徙淮陽王武為梁王。梁王之初王梁,孝文帝之十二年也。梁王自初王通歷已十一年矣。〔一〕
〔一〕索隱謂自文帝二年初封代,後徙淮陽,又徙梁,通數文帝二年至十二年徙梁為十一年也。
梁王十四年,入朝。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其明年,乃之國。二十一年,入朝。二十二年,孝文帝崩。二十四年,入朝。二十五年,復入朝。是時上未置太子也。上與梁王燕飲,嘗從容言曰:「千秋萬歲後傳於王。」王辭謝。雖知非至言,然心內喜。太后亦然。
其春,吳楚齊趙七國反。吳楚先擊梁棘壁,〔一〕殺數萬人。梁孝王城守睢陽,而使韓安國、張羽等為大將軍,以距吳楚。吳楚以梁為限,不敢過而西,與太尉亞夫等相距三月。吳楚破,而梁所破殺虜略與漢中分。〔二〕明年,漢立太子。其後梁最親,有功,又為大國,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陽,〔三〕四十餘城,皆多大縣。
〔一〕集解文穎曰:「地名。」索隱按:左傳宣公二年,宋華元戰于大棘。杜預云在襄邑東南,蓋即棘壁是也。正義括地志云:「大棘故城在宋州寧陵縣西南七十里。」 〔二〕集解漢書音義曰:「梁所虜吳楚之捷,略與漢等。」
〔三〕集解徐廣曰:「在陳留圉縣。」駰案:司馬彪曰「圉有高陽亭」也。索隱圉縣屬陳留。高陽,鄉名也。注引司馬彪者,出續漢書郡國志也。
孝王,竇太后少子也,愛之,賞賜不可勝道。於是孝王築東苑,〔一〕方三百餘里。〔二〕廣睢陽城七十里。〔三〕大治宮室,為複道,自宮連屬於平臺三十餘里。〔四〕得賜天子旌旗,出從千乘萬騎。〔五〕東西馳獵,擬於天子。出言期,入言警。〔六〕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以東游說之士。莫不畢至,齊人羊勝、公孫詭、鄒陽之屬。公孫詭多奇邪計,〔七〕初見王,賜千金,官至中尉,梁號之曰公孫將軍,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數十萬,而府庫金錢且百巨萬,〔八〕珠玉寶器多於京師。
〔一〕索隱築謂建也。白虎通云:「苑所以東者何?蓋以東方生物故也。」
〔二〕索隱蓋言其奢,非實辭。或者梁國封域之方。正義括地志云:「兔園在宋州宋城縣東南十里。葛洪西京雜記云「梁孝王苑中有落猿巖、栖龍岫、鴈池、鶴洲、鳧島。諸宮觀相連,奇果佳樹,瑰禽異獸,靡不畢備」。俗人言梁孝王竹園也。」
〔三〕索隱蘇林云:「廣其徑也。」太康地理記云:「城方十三里,梁孝王築之,鼓倡節杵而後下和之者,稱睢陽曲。今踵以為故,所以樂家有睢陽曲,蓋釆其遺音也。」
〔四〕集解徐廣曰:「睢陽有平臺里。」駰案:如淳曰「在梁東北,離宮所在也」。晉灼曰「或說在城中東北角」。索隱如淳云:「在梁東北,離宮所在」者,按今城東二十里臨新河,有故臺址,不甚高,俗云平臺,又一名脩竹苑。西京雜記云「有落猿巖、鳧洲、鴈渚,連亙七十餘里」是也。
〔五〕索隱漢官儀曰:「天子法駕三十六乘,大駕八十一乘,皆備千乘萬騎而出也。」
〔六〕索隱漢舊儀云:「皇帝輦動稱警,出殿則傳蹕,止人清道。」言出入者,互文耳,入亦有蹕。 〔七〕索隱周禮「有奇邪之人」,鄭玄云「奇邪,譎怪非常也,奇音紀宜反,邪音斜」也。
〔八〕索隱如淳云:「巨亦大,與大百萬同也。」韋昭云:「大百萬,今萬萬。」
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節乘輿駟馬,迎梁王於關下。〔一〕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親故。王入則侍景帝同輦,出則同車游獵,射禽獸上林中。梁之侍中、郎、謁者著籍引出入〔二〕天子殿門,與漢宦官無異。 〔一〕集解鄧展曰:「但將駟馬往。」瓚曰:「稱乘輿駟馬,則車馬皆往,言不駕六馬耳。天子副車駕駟馬。」 〔二〕正義著,竹略反。籍謂名簿也,若今通引出入門也。
十一月,上廢栗太子,竇太后心欲以孝王為後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關說於景帝,〔一〕竇太后義格,〔二〕亦遂不復言以梁王為嗣事由此。以事秘,世莫知。乃辭歸國。
〔一〕索隱袁盎云「漢家法周道立子」,是有所關涉之說於帝也。一云關者,隔也。引事而關隔,其說不得行也。
〔二〕集解如淳曰:「?閣不得下。」索隱張晏云「格,止也」。服虔云「格謂格閣不行」。蘇林音閣。周成雜字「?閣也」。通俗文云「高置立?棚云?閣」。字林音紀,又音詭也。
其夏四月,上立膠東王為太子。梁王怨袁盎及議臣,乃與羊勝、公孫詭之屬陰使人刺殺袁盎及他議臣十餘人。逐其賊,未得也。於是天子意梁王,〔一〕逐賊,果梁使之。乃遣使冠蓋相望於道,覆按梁,捕公孫詭、羊勝。公孫詭、羊勝匿王後宮。使者責二千石急,梁相軒丘豹〔二〕及內史韓安國進諫王,王乃令勝、詭皆自殺,出之。上由此怨望於梁王。梁王恐,乃使韓安國因長公主謝罪太后,然后得釋。
〔一〕索隱謂意疑梁刺之。
〔二〕正義姓軒丘,名豹也。
上怒稍解,因上書請朝。既至關,茅蘭〔一〕說王,使乘布車,〔二〕從兩騎入,匿於長公主園。漢使使迎王,王已入關,車騎盡居外,不知王處。太后泣曰:「帝殺吾子!」景帝憂恐。於是梁王伏斧質於闕下,謝罪,然後太后、景帝大喜,相泣,復如故。悉召王從官入關。然景帝益疏王,不同車輦矣。 〔一〕集解漢書音義曰:「茅蘭,孝王臣。」
〔二〕集解張晏曰:「布車,降服,自比喪人。」
三十五年冬,復朝。上疏欲留,上弗許。歸國,意忽忽不樂。北獵良山,〔一〕有獻牛,足出背上,〔二〕孝王惡之。六月中,病熱,六日卒,謚曰孝王。〔三〕
〔一〕索隱漢書作「梁山」。述征記云「良山際清水」。今壽張縣南有良山,服虔云是此山也。正義括地志云「梁山在鄆州壽張縣南三十五里」,即獵處也。
〔二〕索隱張晏云:「足當處下,所以輔身也;今出背上,象孝王背朝以干上也。北者,陰也。又在梁山,明為梁也。牛者,丑之畜,衝在六月。北方數六,故六月六日薨也。」
〔三〕索隱述征記:「碭有梁孝王之冢。」
孝王慈孝,每聞太后病,口不能食,居不安寢,常欲留長安侍太后。太后亦愛之。及聞梁王薨,竇太后哭極哀,不食,曰:「帝果殺吾子!」景帝哀懼,不知所為。與長公主計之,乃分梁為五國,〔一〕盡立孝王男五人為王,女五人皆食湯沐邑。於是奏之太后,太后乃說,為帝加壹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周天游 辑注
汉·卫汛
宋·虞汝明
储华谷
宋·辛弃疾
(明)余邵鱼 冯梦龙(清)蔡元放 等
晋·任豫
宋·静道
元·叶留
宋·程端蒙
清·王洪绪
唐·玄奘
(宋)田况撰
宋·王铚
(后秦释)鸠摩罗什译;(后秦释)僧肇注
清·王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