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新五代史目录:
新五代史
卷一梁本纪第一
卷二梁本纪第二
卷三梁本纪第三
卷四唐本纪第四
卷五唐本纪第五
卷六唐本纪第六
卷七唐本纪第七
卷八晋本纪第八
卷九晋本纪第九
卷十汉本纪第十
卷十一周本纪第十一
卷十二周本纪第十二
卷十三梁家人传第一
卷十四唐家人传第二
卷十五唐明宗家人传第三
卷十六唐废帝家人传第四
卷十七晋家人传第五
卷十八汉家人传第六
卷十九周家人传第七
卷二十周家人传第八
卷二十一梁臣传第九
卷二十二梁臣传第十
卷二十三梁臣传第十一
卷二十四唐臣传第十二
卷二十五唐臣传第十三
卷二十六唐臣传第十四
卷二十七唐臣传第十五
卷二十八唐臣传第十六
卷二十九晋臣传第十七
卷三十汉臣传第十八
卷三十一周臣传第十九
卷三十二死节传第二十
卷三十三死事传第二十一
卷三十四一行传第二十二
卷三十五唐六臣传第二十三
卷三十六义兒传第二十四
卷三十七伶官传第二十五
卷三十八宦者传第二十六
卷三十九杂传第二十七
卷四十杂传第二十八
卷四十一杂传第二十九
卷四十二杂传第三十
卷四十三杂传第三十一
卷四十四杂传第三十二
卷四十五杂传第三十三
卷四十六杂传第三十四
卷四十七杂传第三十五
卷四十八杂传第三十六
卷四十九杂传第三十七
卷五十杂传第三十八
卷五十一杂传第三十九
卷五十二杂传第四十
卷五十三杂传第四十一
卷五十四杂传第四十二
卷五十五杂传第四十三
卷五十六杂传第四十四
卷五十七杂传第四十五
卷五十八新五代史考
卷五十九司天考第二
卷六十职方考第三
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
卷六十二南唐世家第二
卷六十三前蜀世家第三
卷六十四后蜀世家第四
卷六十五南汉世家第五
卷六十六楚世家第六
卷六十七吴越世家第七
卷六十八闽世家第八
卷六十九南平世家第九
卷七十东汉世家第十
卷七十一十国世家年谱第十一
卷七十二四夷附录第一
卷七十三四夷附录第二
卷七十四四夷附录第三
卷七十五五代史记序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全书有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共七十四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公元九○七年)至后周显德七年(公元九六○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
欧阳修字永叔,江西廬陵(今吉安)人,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一○○七年),死于神宗熙宁五年(公元一○七二年)。他在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一○四三年)任谏官时,参加了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活动,后被贬为地方官,一直到至和元年(公元一○五四年),才被调回宋廷
...更多
卷一梁本纪第一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姓硃氏,宋州砀山午沟里人也。其父诚,以《五经》教授乡里,生三子,曰全昱、存、温。诚卒,三子贫,不能为生,与其母佣食萧县人刘崇家。全昱无他材能,然为人颇长者。存、温勇有力,而温尤凶悍。
唐僖宗乾符四年,黄巢起曹、濮,存、温亡入贼中。巢攻岭南,存战死。巢陷京师,以温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攻陷同州,以为同州防御使。是时,天子在蜀,诸镇会兵讨贼。温数为河中王重荣所败,屡请益兵于巢,巢中尉孟楷抑而不通。温客谢瞳说温曰:“黄家起于草莽,幸唐衰乱,直投其隙而取之尔,非有功德兴王之业也,此岂足与共成事哉
...更多
卷二梁本纪第二
开平元年春正月壬寅,天子使御史大夫薛贻矩来劳军。宰相张文蔚率百官来劝进。夏四月壬戌,更名晃。甲子,皇帝即位。戊辰,大赦,改元,国号梁。封唐主为济阴王。升汴州为开封府,建为东都,以唐东都为西都。废京兆府为雍州。赐东都酺一日。契丹阿保机使袍笏梅老来。
五月丁丑朔,以唐相张文蔚杨涉为门下侍郎,御史大夫薛贻矩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戊寅,渤海、契丹遣使者来。乙酉,封兄全昱为广王,子友文博王,友珪郢王,友璋福王,友贞均王,友徽建王,侄友谅衡王,友能惠王,友诲邵王。甲午,改枢密院为崇政院,太府卿敬翔为使。是月,
...更多
卷三梁本纪第三
末帝,太祖第三子友贞也。为人美容貌,沈厚寡言,雅好儒士。太祖即位,封均王,为左天兴军使、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乾化二年六月,太祖遇弑,友珪自立,杀博王友文,以弑帝之罪归之。以王为东京留守、开封尹,敬翔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户部尚书李振为崇政院使。
明年,友珪改元曰凤历。二月,驸马都尉赵岩至东都,王私与之谋,遣马慎交之魏州,见杨师厚计事。师厚遣小校王舜贤至洛阳,告左龙虎统军袁象先使讨贼。是时怀州龙骧屯兵叛,方捕索之,王乃伪为友珪诏书,发左右龙骧在东都者皆还洛阳,因激怒之曰:“天子以怀州屯兵叛,追汝等欲
...更多
卷四唐本纪第四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其先本号硃邪,盖出于西突厥,至其后世,别自号曰沙陀,而硃邪为姓。唐德宗时,有硃邪尽忠者,居于北庭之金满州。贞元中,吐蕃赞普攻陷北庭,徙尽忠于甘州而役属之。其后赞普为回鹘所败,尽忠与其子执宜东走。 赞普怒,追之,及于石门关。尽忠战死,执宜独走归唐,居之盐州,以隶河西节度使范希朝。希朝徙镇太原,执宜从之,居之定襄神武川之新城。其部落万骑,皆骁勇善骑射,号“沙陀军”。执宜死,其子曰赤心。懿宗咸通十年,神策大将军康承训统十八将讨庞勋于徐州,以硃邪赤心为太原行营招讨沙、陀三部落军使。以从破勋功,拜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
...更多
卷五唐本纪第五
存勖,克用长子也。初,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伶人奏《百年歌》,至于衰老之际,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兒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 存勖年十一,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鸂鶒卮、翡翠盘,而抚其背曰:“兒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天祐五年正月,即王位于太原。叔父克宁杀都虞候李存质,幸臣史敬镕告克宁谋叛。二月,执而戕之,且以先王之丧、叔父之难告周德威,德威
...更多
卷六唐本纪第六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世本夷狄,无姓氏。父霓,为雁门部将,生子邈佶烈,以骑射事太祖,为人质厚寡言,执事恭谨,太祖养以为子,赐名嗣源。
梁攻兗、郓,硃宣、硃瑾来乞师,太祖遣李存信将兵三万救之。存信留莘县不进,使嗣源别以兵三干先击梁兵,梁兵解去。存信留莘县久之,为罗弘信所袭,存信败走,嗣源独殿而还,太祖以嗣源所将骑五百号“横冲都”。光化三年,李嗣昭攻梁邢、洺,出青山,遇葛从周兵,嗣昭大败走,梁兵追之。嗣源从间道后至,谓嗣昭曰:“为公一战。”乃解鞍砺镞,凭高为阵,左右指画,梁追兵望之莫测。嗣源急呼曰:“吾取葛公
...更多
卷七唐本纪第七
愍皇帝,明宗第五子从厚也。为人形质丰厚,寡言好礼,明宗以其貌类己,特爱之。天成二年,以检校司徒拜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加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厚妃,孔循女也,安重诲怒循以女妻从厚,三年,罢循枢密使,出从厚为宣武军节度使。明年,徙镇河东。长兴元年,封从厚宋王,徙镇成德。二年,徙镇天雄,累加兼中书令。
四年十一月,秦王从荣伏诛。明宗病甚,遣宦者孟汉琼召王于鄴,而明宗崩,秘其丧六日。十二月癸卯朔,发丧于西宫,皇帝即位于柩前,群臣见于东阶,复于丧位。丙午,成服于西宫。庚戌,登光政门楼,存问军民。辛亥,杀司
...更多
卷八晋本纪第八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其父臬捩鸡,本出于西夷,自硃邪归唐,从硃邪入居阴山。其后,晋王李克用起于云、朔之间,臬捩鸡以善骑射,常从晋王征伐有功,官至洺州刺史。臬捩鸡生敬瑭,其姓石氏,不知其得姓之始也。
敬瑭为人沈厚寡言,明宗爱之,妻以女,是为永宁公主,由是常隶明宗帐下,号左射军。庄宗已得魏,梁将刘掞急攻清平,庄宗驰救之。兵未及阵,为掞所掩,敬瑭以十余骑横槊驰击,取之以旋。庄宗拊其背而壮之,手啗以酥,啗酥,夷狄所重,由是名动军中。十五年,庄宗战于胡柳,前锋周德威战死,敬瑭以左射军从明宗复击败梁兵。明宗战胡卢套
...更多
卷九晋本纪第九
出帝父敬儒,高祖兄也,为唐庄宗骑将,早卒,高祖以其子重贵为子。高祖六子,五皆早死,而重睿幼,故重贵得立。
重贵少而谨厚,善骑射。高祖使博士王震教以《礼记》,久之,不能通大义,谓震曰:“此非我家事也。”高祖为契丹所立,谋以一子留守太原。契丹使尽出诸子自择之,指重贵曰:“此眼大者可也。”遂拜金紫光禄大夫,行太原尹、北京留守,知河东节度事。
天福二年九月,召拜左金吾卫上将军。三年冬,为开封尹,封郑王,加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六年,高祖幸鄴,留守东京。已而为广晋尹,徙封
...更多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吴迁
元·黄元吉
西周·周公旦
唐·白云子
(元)辛文房
清·唐芸洲
唐·刘恂
明·李时珍
清·曾朴
(明)刘基
梁·钟嵘
晋·杨泉
春秋·孙武
清·陈歧
(清)钮琇
五代·王定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