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
旧五代史目录:
旧五代史
梁书一 太祖纪一
梁书二 太祖纪二
梁书三 太祖纪三
梁书四 太祖纪四
梁书五 太祖纪五
梁书六 太祖纪六
梁书七 太祖纪七
梁书八 末帝纪上
梁书九 末帝纪中
梁书十 末帝纪下
梁书十一 列传一 后妃
梁书十二 列传二 宗室
梁书十三 列传三
梁书十四 列传四
梁书十五 列传五
梁书十六 列传六
梁书十七 列传七
梁书十八 列传八
梁书十九 列传九
梁书二十 列传十
梁书二十一 列传十一
梁书二十二 列传十二
梁书二十三 列传十三
梁书二十四 列传十四
唐书一 武皇纪上
唐书二 武皇纪下
唐书三 庄宗纪一
唐书四 庄宗纪二
唐书五 庄宗纪三
唐书六 庄宗纪四
唐书七 庄宗纪五
唐书八 庄宗纪六
唐书九 庄宗纪七
唐书十 庄宗纪八
唐书十一 明宗纪一
唐书十二 明宗纪二
唐书十三 明宗纪三
唐书十四 明宗纪四
唐书十五 明宗纪五
唐书十六 明宗纪六
唐书十七 明宗纪七
唐书十八 明宗纪八
唐书十九 明宗纪九
唐书二十 明宗纪十
唐书二十一 闵帝纪
唐书二十二 末帝纪上
唐书二十三 末帝纪中
唐书二十四 末帝纪下
唐书二十五 列传一 后妃
唐书二十六 列传二 宗室
唐书二十七 列传三 宗室
唐书二十八 列传四
唐书二十九 列传五
唐书三十 列传六
唐书三十一 列传七
唐书三十二 列传八
唐书三十三 列传九
唐书三十四 列传十
唐书三十五 列传十一
唐书三十六 列传十二
唐书三十七 列传十三
唐书三十八 列传十四
唐书三十九 列传十五
唐书四十 列传十六
唐书四十一 列传十七
唐书四十二 列传十八
唐书四十三 列传十九
唐书四十四 列传二十
唐书四十五 列传二十一
唐书四十六 列传二十二
唐书四十七 列传二十三
唐书四十八 列传二十四
唐书四十九 列传二十五
唐书五十 列传二十六
晋书一 高祖纪一
晋书二 高祖纪二
晋书三 高祖纪三
晋书四 高祖纪四
晋书五 高祖纪五
晋书六 高祖纪六
晋书七 少帝纪一
晋书八 少帝纪二
晋书九 少帝纪三
晋书十 少帝纪四
晋书十一 少帝纪五
晋书十二 列传一 后妃
晋书十三 列传二 宗室
晋书十四 列传三
晋书十五 列传四
晋书十六 列传五
晋书十七 列传六
晋书十八 列传七
晋书十九 列传八
晋书二十 列传九
晋书二十一 列传十
晋书二十二 列传十一
晋书二十三 列传十二
晋书二十四 列传十三
汉书一 高祖纪上
汉书二 高祖纪下
汉书三 隐帝纪上
汉书四 隐帝纪中
汉书五 隐帝纪下
汉书六 列传一 后妃
汉书七 列传二 宗室
汉书八 列传三
汉书九 列传四
汉书十 列传五
汉书十一 列传六
周书一 太祖纪一
周书二 太祖纪二
周书三 太祖纪三
周书四 太祖纪四
周书五 世宗纪一
周书六 世宗纪二
周书七 世宗纪三
周书八 世宗纪四
周书九 世宗纪五
周书十 世宗纪六
周书十一 恭帝纪
周书十二 列传一 后妃
周书十三 列传二 宗室
周书十四 列传三
周书十五 列传四
周书十六 列传五
周书十七 列传六
周书十八 列传七
周书十九 列传八
周书二十 列传九
周书二十一 列传十
周书二十二 列传十一
世袭列传一
世袭列传二
僭伪列传一
僭伪列传二
僭伪列传三
外国列传一
外国列传二
志一 天文志
志二 历志
志三 五行志
志四 礼志上
志五 礼志下
志六 乐志上
志七 乐志下
志八 食货志
志九 刑法志
志十 选举志
志十一 职官志
志十二 郡县志
附录:进旧五代史表
周书二十一 列传十
王峻,字秀峰,相州安阳人也。父丰,本郡乐营使。峻幼慧黠善歌,梁贞明初,张筠镇相州,怜峻敏惠,遂畜之。及庄宗入魏州,筠弃镇南渡,以峻自随。时租庸使赵岩访筠于其第,筠召峻声歌以侑酒,岩悦,筠因以赠之,颇得亲爱。梁亡,赵氏族灭,峻流落无依,寄食于符离陈氏之家,久之弥窘,乃事三司使张延朗,所给甚薄。清泰末,延朗诛,汉祖尽得延朗之资产仆从,而峻在籍中,从历数镇,常为典客。汉祖践阼,授客省使,奉使荆南,留于襄、汉为监军,入为内客省使。及赵思绾作乱于永兴,汉隐帝命郭从义讨之,以峻为兵马都监。从义与峻不协,甚如水火。未几,改宣徽北院使。贼平,加检
...更多
周书二十二 列传十一
刘皞,字克明,晋丞相谯国公昫之弟也。昫,《晋书》有传。皞少离乡里,唐天祐中,梁将刘鄩袭太原,军至乐平,时皞客于县舍,为鄩军所俘。谢彦章见之,知其儒者,待之以礼,谓其乡人刘去非曰:「为君得一宗人。」即令皞见之,去非询其爵里,乃亲族也,对泣久之,自是随去非客于彦章门下。彦章得罪,去非为郢州刺史,皞随之郡。庄宗平河洛,去非以尝从刘守奇归梁,深惧获罪,乃弃郡投高季兴于荆南,皞累为荆州摄官。既而兄昫明宗朝为学士,遣人召归。梁汉颙镇邓州,辟为从事,入为监察御史,历水部员外郎、史馆修撰。长兴末,宰臣赵凤镇邢台,表为节度判官。清泰初,入为起居郎,
...更多
世袭列传一
李茂贞,本姓宋,名文通,深州博野人。祖铎,父端。唐乾符中,镇州有博野军,宿卫京师,屯于奉天,文通时隶本军为市巡,累迁至队长。黄巢犯阙,博野军留于凤翔,时郑畋理兵于岐下,畋遣文通以本军败尚让之众于龙尾坡,以功为神策军指挥使。硃玫之乱,唐僖宗再幸兴元,文通扈跸山南,论功第一,迁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洋蓬壁等州节度使,赐姓,名茂贞,僖宗亲为制字曰正臣。光启二年,王行瑜杀硃玫于京师,李昌符拥兵于岐下,诏茂贞与陈佩等讨之。三年,诛昌符,车驾还京,以茂贞为凤翔节度使,加检校太尉、兼待中、陇西郡王。 大顺二年,观军容使杨复恭得罪,奔山南,与杨守
...更多
世袭列传二
高季兴,字贻孙,陕州硖石人也。本名季昌,及后唐庄宗即位,避其庙讳改焉。幼隶于汴之贾人李七郎,梁祖以李七郎为子,赐姓,名友让。梁祖尝见季兴于仆隶中,其耳面稍异,命友让养之为子。梁祖以季兴为牙将,渐能骑射。唐天复中,昭宗在岐下,梁祖围凤翔日久,众议欲班师,独季兴谏止之,语在《梁祖纪》中。既而竟迎昭宗归京,以季兴为迎銮毅勇功臣、检校大司空、行宋州刺史。从梁祖平青州,改知宿州事,迁颍州防御使,梁祖令复姓高氏,擢为荆南兵马留后。荆州自唐乾符之后,兵火互集,井邑不完,季兴招辑离散,流民归复,梁祖嘉之,乃授节钺。梁开平中,破雷彦恭于朗州,加平章
...更多
僭伪列传一
杨行密,庐州人。少孤贫,有膂力,日行三百里。唐中和之乱,天子幸蜀,郡将遣行密徒步奏事,如期而复。《北梦琐言》:郑綮尝典杨行密为本州步奏官。光启初,秦宗权扰淮右,频寇庐、寿,郡将募能致战擒贼者,计级赏之,行密以胆力应募,往必有获,得补为队长。行密乃自募百余人,皆璟勇无行者,杀都将,自权州兵,郡将即以符印付之而去,朝廷因正授行密庐州刺史。
光启三年,扬州节度使高骈失政,委任妖人吕用之辈。牙将毕师铎惧为用之所谮,自高邮起兵以袭广陵,为用之所却,乃乞师于宣州秦彦,且言事克之日,愿以扬州帅之。彦先遣将秦稠以兵三千人
...更多
僭伪列传二
刘守光,深州乐寿人也。其父仁恭,初随父晟客于范阳,晟以军吏补新兴镇将,事节度使李可举。仁恭幼多智机,数陈力于军中。李全忠之攻易、定也,别将于晏围易州,累月不能拔,仁恭穴地道以陷之,军中号曰「刘窟头」,稍迁裨校。仁恭志大气豪,自言尝梦大佛幡出于指端,或云年四十九当领旄节。此言颇泄,燕帅李匡威恶之,不欲令典军,改为府掾,出为景城令。属瀛州军乱,杀郡守,仁恭募白丁千人讨平之,匡威壮其才,复使为帐中爪牙,令将兵戍蔚州。兵士以过期不代,思归流怨,会李匡俦夺兄位,戍军拥仁恭为帅,欲攻幽州,比至居庸关,为府兵所败,仁恭挈族奔于太原。武皇遇之甚厚
...更多
僭伪列传三
王建,陈州项城人。唐末,隶名于忠武军。秦宗权据蔡州,悬重赏以募之,建始自行间得补军候。广明中,黄巢陷长安,僖宗幸蜀。时梁祖为巢将,领众攻襄、邓,宗权遣小校鹿晏宏从监军杨复光率师攻之,建亦预行。是岁,复光入援京师,明年破贼收京城。初,复光以忠武军八千人立为八都,晏宏与建各一都校也。复光死,晏弘率八都迎扈行在,至山南,乃攻剽金、商诸郡县,得兵数万,进逼兴元,节度使牛丛弃城而去,晏宏因自为留后,建等为属郡刺史,不令之任。俄而晏宏正授节旄,恐部下谋己,多行忍虐,由是部众离心。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宏益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
...更多
外国列传一
契丹者,古匈奴之种也。代居辽泽之中,潢水南岸,南距榆关一千一百里,榆关南距幽州七百里,本鲜卑之旧地也。其风土人物,世代君长,前史载之详矣。
唐咸通末,其王曰锡里济,疆土稍大,累来朝贡。光启中,其王沁丹者,乘中原多故,北边无备,遂蚕食诸郡,达靼、奚、室韦之属,咸被驱役,族帐浸盛,有时入寇。刘仁恭镇幽州,素知契丹军情伪,选将练兵,乘秋深入,逾摘星岭讨之,霜降秋暮,即燔塞下野草以困之,马多饥死,即以良马赂仁恭,以市牧地。仁恭季年荒恣,出居大安山,契丹背盟,数来寇钞。时刘守光戍平州,契丹实里王子率万骑攻之,守光伪
...更多
外国列传二
吐蕃,本汉西羌之地,或云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后,其子孙以秃发为国号,语讹为吐蕃。国人号其主为赞普,置大论、小论以理国事。其俗随畜牧无常居,然亦有城郭,都城号逻些城。不知节候,以麦熟为岁首。
唐时屡为边患。初,唐分天下为十道,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为大镇。天宝置八监,牧马三十万,又置都护以控制之。安禄山之乱,肃宗在灵武,悉召河西戍卒收复两京,吐蕃乘虚取河西、陇右,华人百万皆陷于吐蕃。开成时,朝廷尝遣使至西域,见甘、凉、瓜、沙等州城邑如故,陷吐蕃之人见唐使者旌节,夹道迎呼涕泣曰:「皇帝犹念陷吐蕃生灵否?」其人
...更多
志一 天文志
案:《天文志序》原本阙佚,然其日食、星变诸门,事迹具存,较《欧阳史·司天考》为详备。今考《五代会要》所载星变、物异诸门,与《司天考》互有详略。盖五代典章散佚,各记所闻,未能画一也。参考诸书,当以是书为得其实焉。
日食
梁太祖乾化元年,正月丙戌朔,日有食之。时言事者多引汉高祖末年日食于岁首,梁祖甚恶之,于是素服避正殿,百官各守本司。是日,有司奏:「云初阴晦,事同不食。」百僚奉表称贺。
末帝龙德三年,十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唐庄宗同光三年,四月癸亥朔,时有
...更多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胡衍虞
台湾割据志
(唐)贾岛
清·徐鼒
后蜀·彭晓
孙禄堂
元·刘谧
唐·全真
明·唐寅
明·廖道南
清·弘璧
明·张介宾
清·黄元吉
刘宋·僧璩
颜真卿
元·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