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新唐书-宋·宋祁
新唐书目录:
新唐书
本纪第一 高祖
本纪第二 太宗
本纪第三 高宗
本纪第四 则天皇后 中宗
本纪第五 睿宗 玄宗
本纪第六 肃宗 代宗
本纪第七 德宗 顺宗 宪宗
本纪第八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
本纪第九 懿宗 僖宗
本纪第十 昭宗 哀帝
志第一 礼乐一
志第二 礼乐二
志第三 礼乐三
志第四 礼乐四
志第五 礼乐五
志第六 礼乐六
志第七 礼乐七
志第八 礼乐八
志第九 礼乐九
志第十 礼乐十
志第十一 礼乐十一
志第十二 礼乐十二
志第十三上 仪卫上
志第十三下 仪卫下
志第十四 车服
志第十五 历一
志第十六 历二
志第十七上 历三上
志第十七下 历三下
志第十八上 历四上
志第十八下 历四下
志第十九 历五
志第二十上 历六上
志第二十下 历六下
志第二十一 天文一
志第二十二 天文二
志第二十三 天文三
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
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
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
志第二十七 地理一
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
志第二十九 地理三
志第三十 地理四
志第三十一 地理五
志第三十二 地理六
志第三十三上 地理七上
志第三十三下 地理七下
志第三十四 选举志上
志第三十五 选举志下
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
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
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
志第三十九上 百官四上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
志第四十 兵
志第四十一 食货一
志第四十二 食货二
志第四十三 食货三
志第四十四 食货四
志第四十五 食货五
志第四十六 刑法
志第四十七 艺文一
志第四十八 艺文二
志第四十九 艺文三
志第五十 艺文四
表第一 宰相上
表第二 宰相中
表第三 宰相下
表第四 方镇一
表第五 方镇二
表第六 方镇三
表第七 方镇四
表第八 方镇五
表第九 方镇六
表第十上 宗室世系上
表第十下 宗室世系下
表第十一上 宰相世系一上
表第十一下 宰相世系一下
表第十二上 宰相世系二上
表第十二中 宰相世系二中
表第十二下 宰相世系二下
表第十三上 宰相世系三上
表第十三下 宰相世系三下
表第十四上 宰相世系四上
表第十四下 宰相世系四下
表第十五上 宰相世系五十
表第十五下 宰相世系五下
列传第一 后妃上
列传第二 后妃下
列传第三 宗室
列传第四 高祖诸子
列传第五 太宗子
列传第六 三宗诸子
列传第七 十一宗诸子
列传第八 诸帝公主
列传第九 李密
列传第十 王窦
列传第十一 薛李二刘高徐
列传第十二 萧辅沈李梁
列传第十三 刘斐
列传第十四 屈实尉迟张秦唐段
列传第十五 二刘殷许程柴任丘
列传第十六 温皇甫二李姜崔
列传第十七 杜阚王李苑罗王
列传第十八 二李勣
列传第十九 侯张薛
列传第二十 高窦
列传第二十一 房杜
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
列传第二十三 王薛马韦
列传第二十四 二李戴刘崔
列传第二十五 陈杨封裴宇文郑权阎蒋姜张
列传第二十六 萧瑀
列传第二十七 岑虞李褚姚令狐
列传第二十八 苏世长(良嗣 弁) 韦云起 孙伏伽 张玄素
列传第二十九 于高张
列传第三十 长孙褚韩来李上官
列传第三十一 杜二崔高郭赵崔杨卢二刘李刘孙邢
列传第三十二 傅吕陈
列传第三十三 刘裴娄
列传第三十四 崔杨窦宗祝王
列传第三十五 诸夷蕃将
列传第三十六 郭二张三王苏薛程唐
列传第三十七 王韩苏薛王柳冯蒋
列传第三十八 唐张徐
列传第三十九 崔徐苏豆卢
列传第四十 狄郝硃
列传第四十一 二玮 陆二李杜
列传第四十二 裴刘魏李吉
列传第四十三 张韦韩宋辛二李裴
列传第四十四 武李贾白
列传第四十五 五王
列传第四十六 刘钟崔二王
列传第四十七 魏韦郭
列传第四十八 李萧卢韦赵和
列传第四十九 姚宋
列传第五十 苏张
列传第五十一 魏卢李杜张韩
列传第五十二 张源裴
列传第五十三 苏尹毕李郑王许潘倪席齐
列传第五十四 裴崔卢李王严
列传第五十五 裴阳宋杨崔李解
列传第五十六 宗室宰相
列传第五十七 刘吴韦蒋柳沈
列传第五十八 二郭两王张牛
列传第五十九 宇文韦杨王
列传第六十 哥舒高封
列传第六十一 李光弼
列传第六十二 郭子仪
列传第六十三 二李马路
列传第六十四 房张李
列传第六十五 崔苗二裴吕
列传第六十六 崔邓魏卫李韩卢高
列传第六十七 李杨崔柳韦路
列传第六十八 高元李韦薛崔戴王徐郗辛
列传第六十九 来田侯崔严
列传第七十 元王黎杨严窦
列传第七十一 二李
列传第七十二 三王鲁辛冯三李曲二卢
列传第七十三 令狐张康李刘田王牛史
列传第七十四 刘第五班王李
列传第七十五 李常赵崔齐卢
列传第七十六 关董袁赵窦
列传第七十七 张姜武李宋
列传第七十八 段颜
列传第七十九 李晟
列传第八十 马浑
列传第八十一 杨戴阳二李韩杜邢
列传第八十二 陆贽
列传第八十三 韦张严韩
列传第八十四 鲍李萧薛樊王吴郑陆卢柳崔
列传第八十五 徐吕孟刘杨潘崔韦
列传第八十六 张赵李郑徐王冯庾
列传第八十七 姚独孤顾韦段吕许薛李
列传第八十八 孔穆崔柳杨马
列传第八十九 归奚三崔卢二薛卫胡丁二王殷
列传第九十 三郑高权崔
列传第九十一 贾杜令狐
列传第九十二 白裴崔韦二李皇甫王
列传第九十三 韦王陆刘柳程
列传第九十四 杜裴李韦
列传第九十五 二高伊硃二刘范二王孟赵李任张
列传第九十六 李乌王杨曹高刘石
列传第九十七 于王二杜范
列传第九十八 裴度
列传第九十九 二李元牛杨
列传第一百 窦刘二张杨熊柏
列传第一百一 韩愈
列传一百二 钱崔二韦二高冯三李卢封郑敬
列传第一百三 刘蕡
列传第一百四 李郑二王贾舒
列传第一百五 李德裕
列传第一百六 陈三李曹刘
列传第一百七 二李崔萧二郑二卢韦周二裴刘赵王
列传第一百八 毕崔刘陆郑硃韩
列传第一百九 马杨路卢
列传第一百一十 郑二王韦张
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周王邓陈齐赵二杨顾
列传第一百一十二 二王诸葛李孟
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杨时硃孙
列传一百一十四 高赵田硃
列传第一百一十五 三刘成杜钟张王
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忠义上
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忠义中
列传第一百一十八 忠义下
列传第一百一十九 卓行
列传第一百二十 孝友
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隐逸
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循吏
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儒学上
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儒学中
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儒学下
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文艺上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文艺中
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文艺下
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方技
列传第一百三十 列女
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外戚
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宦者上
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宦者下
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酷吏
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籓镇魏博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籓镇镇冀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籓镇卢龙
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籓镇淄青横海
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籓镇宣武彰义泽潞
列传第一百四十上 突厥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下 突厥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上 吐蕃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下 吐蕃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上 回鹘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下 回鹘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沙陀
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北狄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东夷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 西域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下 西域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上 南蛮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中 南蛮中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下 南蛮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上 奸臣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下 奸臣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下 叛臣下
列传第一百五十上 逆臣上
列传第一百五十中 逆臣中
列传第一百五十下 逆臣下
附录 进新唐书表
本纪第十 昭宗 哀帝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讳晔,懿宗第七子也。母曰恭宪皇太后王氏。始封寿王。乾符三年,领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僖宗遇乱再出奔,寿王握兵侍左右,尤见倚信。
文德元年三月,僖宗疾大渐,群臣以吉王长,且欲立之。观军容使杨复恭率兵迎寿王,立为皇太弟,改名敏。乙巳,即皇帝位于柩前。四月戊辰,孙儒陷扬州,自称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奔于庐州。庚午,追尊母为皇太后。韦昭度为中书令,孔纬为司空。乙亥,张全义陷孟州,李罕之奔于河东。成汭陷江陵,自称留后。辛卯,硃全忠及秦宗权战于蔡州,败之。五月壬寅,赵德諲以襄州降,以德諲为忠义军节度使、蔡州
...更多
志第一 礼乐一
由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由三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古者Datta)。印度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和印度教的改革家。以法号,宫室车舆以为居,衣裳冕弁以为服,尊爵俎豆以为器,金石丝竹以为乐,以适郊庙,以临朝廷,以事神而治民。其岁时聚会以为朝觐、聘问,欢欣交接以为射乡、食飨,合众兴事以为师田、学校,下至里闾田亩,吉凶哀乐,凡民之事,莫不一出于礼。由之以教其民为孝慈、友悌、忠信、仁义者,常不出于居处、动作、衣服、饮食之间。盖其朝夕从事者,无非乎此也。此所谓治出于一,而礼乐达天下,使天下安习而行之,不知所以迁善远罪而成俗也
...更多
志第二 礼乐二
六曰进熟。皇帝既升,奠玉、币。太官令帅进馔者奉馔,各陈于内壝门外。谒者引司徒出,诣馔所。司徒奉昊天上帝之俎,太官令引馔入门4卷在恩格斯逝世后由考茨基整理成3册,分别于1904、1905,各至其陛。祝史俱进,跪,彻毛血之豆,降自东陛以出。诸太祝迎馔于坛上。司徒、太官令俱降自东陛以出。又进设外官、众星之馔。皇帝诣罍洗,盥手,洗爵,升坛自南陛。司徒升自东陛,立于尊所。斋郎奉俎从升,立于司徒后。皇帝诣上帝尊所,执尊者举冪,侍中赞酌泛齐,进昊天上帝前,北向跪,奠爵;兴,少退,立。太祝持版进于神右,东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嗣天子
...更多
志第三 礼乐三
自周衰,礼乐坏于战国而废绝于秦。汉兴,《六经》在者,皆错乱、散亡、杂伪,而诸儒方共补缉先知先觉指认识事物先于众人的人。语出《孟子·万章,以意解诂,未得其真,而谶纬之书出以乱经矣。自郑玄之徒,号称大儒,皆主其说,学者由此牵惑没溺,而时君不能断决,以为有其举之,莫可废也。由是郊、丘、明堂之论,至于纷然而莫知所止。 《礼》曰:“以禋祀祀昊天上帝。”此天也,玄以为天皇大帝者,北辰耀魄宝也。又曰:“兆五帝于四郊。”此五行精气之神也,玄以为青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黄帝含枢纽、白帝白招拒、黑帝汁光纪者,五天也。由是有六天之说,后世莫能废焉。<
...更多
志第四 礼乐四
其非常祀,天子有时而行之者,曰封禅、巡守、视学、耕藉、拜陵。
《文中子》曰:“封禅,非古也,其秦、汉之侈心乎?盖其旷世不常行,而于礼无所本,故自汉以来,儒生学官论议不同,而至于不能决,则出于时君率意而行之尔。隋文帝尝令牛弘、辛彦之等撰定仪注,为坛泰山下,设祭如南郊而已,未尝升山也。
唐太宗已平突厥,而年谷屡丰,群臣请封泰山。太宗初颇非之,已而遣中书侍郎杜正伦行太山上七十二君坛迹,以是岁两河大水而止。其后群臣言封禅者多,乃命秘书少监颜师古、谏议大夫硃子奢等集当时名儒博士杂议,不能决
...更多
志第五 礼乐五
皇后岁祀一。季春,吉,巳享先蚕,遂以亲桑。散斋三日于后殿;致斋一日于正寝,一日于正殿。前一日地位的矛盾。它不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但对事物发展起重,尚舍设御幄于正殿西序及室中,俱东向。致斋之日,昼漏上水一刻,尚仪版奏“请中严”。尚服帅司仗布侍卫,司宾引内命妇陪位。六尚以下,各服其服,诣后殿奉迎。尚仪版奏“外办”。上水二刻,皇后服钿钗礼衣,结珮,乘舆出自西房,华盖警跸。皇后即御座,六尚以下侍卫。一刻顷,尚仪前跪奏称:“尚仪妾姓言,请降就斋室。”皇后降座,乘舆入室。散斋之日,内侍帅内命妇之吉者,使蚕于蚕室,诸预享者皆斋。
...更多
志第六 礼乐六
二曰宾礼,以待四夷之君长与其使者。 蕃国主来朝,遣使者迎劳。前一日,守宫设次于馆门之外道右,南向。其日,使者就次,蕃主服其国服,立于东阶下,西面。使者朝服出次,立于门西,东面;从者执束帛立于其南。有司出门,西面曰:“敢请事。”使者曰:“奉制劳某主。”称其国名。有司入告,蕃主迎于门外之东,西面再拜,俱入。使者先升,立于西阶上,执束帛者从升,立于其北,俱东向。蕃主乃升,立于东阶上,西面。使者执币曰:“有制。”蕃主将下拜,使者曰:“有后制,无下拜。”蕃主旋,北面再拜稽首。使者宣制,蕃主进受命,退,复位,以币授左右,又再拜稽首。使者降,
...更多
志第七 礼乐七
四曰嘉礼。
皇帝加元服。
有司卜日,告于天地宗庙。
前一日,尚舍设席于太极殿中楹之间,莞筵纷纯,加藻席缁纯,加次席黼纯。有司设次,展县,设案,阵车辇。设文官五品以上位于县东,武官于县西,六品以下皆于横街之南,北上。朝集使分方于文武官当品之下,诸亲位于四品、五品之下,皇宗亲在东,异姓亲在西。籓客分方各于朝集使六品之南,诸州使人于朝集使九品之后。又设太师、太尉位于横街之南,道东,北面西上。典仪于县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少退,俱西向。又设门外位于东西朝堂,如元日
...更多
志第八 礼乐八
皇帝纳皇后。 制命太尉为使,宗正卿为副,吏部署承以戒之。前一日,有司展县、设桉、陈车舆于太极殿廷,如元日。文武九品、朝集、蕃客之位,皆如冠礼。设使者受命位于大横街南道东,西上,副少退,北面。侍中请“中严”。群臣入就位。使、副入,立于门外道东,西面。黄门侍郎引幡、节,中书侍郎引制书桉,立于左延明门内道北,西面北上。乃奏“外办”。皇帝衮冕御舆,出自西房,即御座。使、副入,就位。典仪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侍中前承制,降,诣使者东北,西面曰:“有制。”使、副再拜。侍中宣制曰:“纳某官某氏女为皇后,命公等持节行纳采等礼。”使、副又拜
...更多
志第九 礼乐九
皇帝元正、冬至受群臣朝贺而会。
前一日,尚舍设御幄于太极殿,有司设群官客使等次于东西朝堂,展县,置桉,陈车舆,又设解剑席于县西北横街之南。文官三品以上位于横街之南,道东;褒圣侯位于三品之下,介公、酅公位于道西;武官三品以上位于介公之西,少南;文官四品、五品位于县东,六品以下位于横街之南。又设诸州朝集使位:都督、刺史三品以上位于文、武官三品之东、西,四品以下分方位于文、武官当品之下。诸州使人又于朝集使之下,诸亲于四品、五品之南。设诸蕃方客位:三等以上,东方、南方在东方朝集使之东,西方、北方在西方朝集使之西,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汪宗沂
周·太公望
宋·桂万荣
清·凌晓五
苏曼殊
宋·宋子安
王僧虔
元·叶留
(清)四明西亭凌雪
清·云川道人
唐·温大雅
明·陈汝元
清·海上剑痴
宋·黄机
蔡希综
明·万寿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