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新唐書-歐陽修 等
新唐書目录:
卷一 本紀第一
卷二 本紀第二
卷三 本紀第三
卷四 本紀第四
卷五 本紀第五
卷六 本紀第六
卷七 本紀第七
卷八 本紀第八
卷九 本紀第九
卷十 本紀第十
卷十一 志第一
卷十二 志第二
卷十三 志第三
卷十四 志第四
卷十五 志第五
卷十六 志第六
卷十七 志第七
卷十八 志第八
卷十九 志第九
卷二十 志第十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卷二十三上 志第十三上
卷二十三下 志第十三下
卷二十四 志第十四
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
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
卷二十七上 志第十七上
卷二十七下 志第十七下
卷二十八上 志第十八上
卷二十八下 志第十八下
卷二十九 志第十九
卷三十上 志第二十上
卷三十下 志第二十下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一
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
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三
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四
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
卷四十 志第三十
卷四十一 志第三十一
卷四十二 志第三十二
卷四十三上 志第三十三上
卷四十三下 志第三十三下
卷四十四 志第三十四
卷四十五 志第三十五
卷四十六 志第三十六
卷四十七 志第三十七
卷四十八 志第三十八
卷四十九上 志第三十九上
卷四十九下 志第三十九下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卷五十一 志第四十一
卷五十二 志第四十二
卷五十三 志第四十三
卷五十四 志第四十四
卷五十五 志第四十五
卷五十六 志第四十六
卷五十七 志第四十七
卷五十八 志第四十八
卷五十九 志第四十九
卷六十 志第五十
卷六十一至六十三 宰相表
卷六十四至六十九 方鎮表
卷七十 表第十
卷七十一 表第十一
卷七十二 表第十二
卷七十三 表第十三
卷七十四 表第十四
卷七十五 表第十五
卷七十六 列傳第一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
卷八十 列傳第五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七
卷八十三 列傳第八
卷八十四 列傳第九
卷八十五 列傳第十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一
卷八十七 列傳第十二
卷八十八 列傳第十三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卷九十 列傳第十五
卷九十一 列傳第十六
卷九十二 列傳第十七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
卷九十四 列傳第十九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卷九十七 魏徵列傳第二十二
卷九十八 列傳第二十三
卷九十九 列傳第二十四
卷一百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一百零一 蕭瑀列傳第二十六
卷一百零二 列傳第二十七
卷一百零三 列傳第二十八
卷一百零四 列傳第二十九
卷一百零五 列傳第三十
卷一百零六 列傳第三十一
卷一百零七 列傳第三十二
卷一百零八 列傳第三十三
卷一百零九 列傳第三十四
卷一百一十 諸夷番將列傳第三十五
卷一百一十一 列傳第三十六
卷一百一十二 列傳第三十七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
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三十七 郭子儀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一百三十九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一百四十二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四十三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第七十一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一百四十八 列傳第七十三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卷一百五十 列傳第七十五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
卷一百五十二 列傳第七十七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七十八
卷一百五十四 李晟列傳第七十九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八十
卷一百五十六 列傳第八十一
卷一百五十七 陸贄列傳第八十二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卷一百五十九 列傳第八十四
卷一百六十 列傳第八十五
卷一百六十一 列傳第八十六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八十七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
卷一百六十四 列傳第八十九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九十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九十一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九十二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九十三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九十五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九十七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九十八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九十九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
卷一百七十六 韓愈列傳第一百0一
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第一百0二
卷一百七十八 劉蕡列傳第一百0三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0四
卷一百八十 李德裕列傳第一百0五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0六
卷一百八十二 列傳第一百0七
卷一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0八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0九
卷一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卷一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卷一百九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卷二百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卷二百0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卷二百0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卷二百0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卷二百0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卷二百0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
卷二百0六 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卷二百0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卷二百0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卷二百0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卷二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卷二百一十一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一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卷二百一十五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上
卷二百一十五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下
卷二百一十六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上
卷二百一十六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下
卷二百一十七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上
卷二百一十七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下
卷二百一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卷二百一十九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卷二百二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卷二百二十一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
卷二百二十一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下
卷二百二十二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上
卷二百二十二中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中
卷二百二十二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下
卷二百二十三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上
卷二百二十三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下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卷二百二十四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下
卷二百二十五上 列傳第一百五十上
卷二百二十五中 列傳第一百五十中
卷二百二十五下 列傳第一百五十下
附錄:進唐書表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
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諱淵,字叔德,姓李氏,隴西成紀人也。其七世祖暠,當晉末,據秦、涼以自王,是為涼武昭王。暠生歆,歆為沮渠蒙遜所滅。歆生重耳,魏弘農太守。重耳生熙,金門鎮將,戍于武川,因留家焉。熙生天賜,為幢主。天賜生虎,西魏時,賜姓大野氏,官至太尉,與李弼等八人佐周代魏有功,皆為柱國,號「八柱國家」。周閔帝受魏禪,虎已卒,乃追錄其功,封唐國公,謚曰襄。襄公生炳,襲封唐公,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卒,謚曰仁。
仁公生高祖於長安,體有三乳,性寬仁,襲封唐公。隋文帝獨孤
...更多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諱世民,高祖次子也。母曰太穆皇后竇氏。生而不驚。方四歲,有書生謁高祖曰:「公在相法,貴人也,然必有貴子。」及見太宗,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幾冠,必能濟世安民。」書生已辭去,高祖懼其語泄,使人追殺之,而不知其所往,因以為神。乃採其語,名之曰世民。
大業中,突厥圍煬帝鴈門,煬帝從圍中以木繫詔書,投汾水而下,募兵赴援。太宗時年十六,往應募,隸將軍雲定興,謂定興曰「虜敢圍吾天子者,以為無援故也。今宜先後吾軍為數十里,使其晝見旌旗,夜聞鉦鼓,以為大
...更多
卷三 本紀第三
高宗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諱治,字為善,太宗第九子也。母曰文德皇后長孫氏。始封晉王,貞觀七年,遙領并州都督。十七年,太子承乾廢,而魏王泰次當立,亦以罪黜,乃立子治為皇太子。太宗嘗命皇太子遊觀習射,太子辭以非所好,願得奉至尊,居膝下。太宗大喜,乃營寢殿側為別院,使太子居之。太宗每視朝,皇太子常侍,觀決庶政。
二十三年,太宗有疾,詔皇太子聽政於金液門。四月,從幸翠微宮。太宗崩,以羽檄發六府甲士四千,衛皇太子入于京師。六月甲戌,即皇帝位于柩前。大赦,賜文武官勳一轉,民八十以上粟
...更多
卷四 本紀第四
則天皇后 中宗
則天順聖皇后武氏諱曌,并州文水人也。父士彠,官至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國公。
后年十四,太宗聞其有色,選為才人。太宗崩,后削髮為比丘尼,居于感業寺。高宗幸感業寺,見而悅之,復召入宮。久之,立為昭儀,進號宸妃。永徽六年,高宗廢皇后王氏,立宸妃為皇后。
高宗自顯慶後,多苦風疾,百司奏事,時時令后決之,常稱旨,由是參豫國政。后旣專寵與政,乃數上書言天下利害,務收人心,而高宗春秋高,苦疾,后益用事,遂不能制。高宗悔,陰欲廢之,而謀洩不果。
...更多
卷五 本紀第五
睿宗 玄宗
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諱旦,高宗第八子也。始封殷王,領冀州大都督、單于大都護。長而溫恭好學,通詁訓,工草隸書。徙封豫王,又封冀王,累遷右金吾衛大將軍、洛州牧。徙封相王,復封豫王。武后廢中宗,立為皇帝,其改國號周,以為皇嗣,居于東宮。中宗自房州還,復為皇太子,武后封皇嗣為相王,授太子右衛率。累遷右羽林衛大將軍、并州牧、安北大都護、諸道元帥。中宗復位,進號安國相王。
景雲元年六月壬午,韋皇后弒中宗,矯詔立溫王重茂為皇太子。以刑部尚書裴談、工部尚書張錫同中書門下三品;
...更多
卷六 本紀第六
肅宗 代宗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諱亨,玄宗第三子也。母曰元獻皇后楊氏。初名嗣昇,封陝王。
開元四年,為安西大都護。性仁孝,好學,玄宗尤愛之,遣賀知章、潘肅、呂向、皇甫彬、邢璹等侍讀左右。
十五年,更名浚,徙封忠王,為朔方節度大使、單于大都護。
十八年,奚、契丹寇邊,乃以肅宗為河北道行軍元帥,遣御史大夫李朝隱等八總管兵十萬以伐之。居二歲,朝隱等敗奚、契丹於范陽北,肅宗以統帥功遷司徒。二十三年,又更名璵。
...更多
卷七 本紀第七
德宗 順宗 憲宗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諱适,代宗長子也。母曰睿真皇太后沈氏。初,沈氏以開元末選入代宗宮。安祿山之亂,玄宗避賊于蜀,諸王妃妾不及從者,皆為賊所得,拘之東都之掖廷。代宗克東都,得沈氏,留之宮中;史思明再陷東都,遂失所在。
肅宗元年建丑月,封德宗奉節郡王。代宗即位,史朝義據東都,乃以德宗為天下兵馬元帥,進封魯王。八月,徙封雍王。
寶應元年十月,屯于陝州,諸將進擊史朝義,敗之,朝義走河北,遂克東都。十一月,史朝義死幽州,守將李懷仙斬其首來獻,河
...更多
卷八 本紀第八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諱恒,憲宗第三子也。母曰懿安皇太后郭氏。始封建安郡王,進封遂王,遙領彰義軍節度使。元和七年,惠昭太子薨,左神策軍中尉吐突承璀欲立澧王惲,而惲母賤不當立,乃立遂王為皇太子。
十五年正月庚子,憲宗崩,陳弘志殺吐突承璀及澧王。辛丑,遺詔皇太子即皇帝位于柩前,司空兼中書令韓弘攝冢宰。
閏月丙午,皇太子即皇帝位于太極殿。丁未,貶皇甫鎛為崖州司戶參軍。戊申,始聽政。辛亥,御史中丞蕭俛、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段文昌為中書
...更多
卷九 本紀第九
懿宗 僖宗
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諱漼,宣宗長子也。母曰元昭皇太后鼂氏。始封鄆王。宣宗愛夔王滋,欲立為皇太子,而鄆王長,故久不決。
大中十三年八月,宣宗疾大漸,以夔王屬內樞密使王歸長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等。而左神策護軍中尉王宗實、副使丌元實矯詔立鄆王為皇太子。癸巳,即皇帝位于柩前。王宗實殺王歸長、馬公儒、王居方。庚子,始聽政。癸卯,令狐綯為司空。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
九月庚申,追尊母為皇太后。
十月辛卯,大赦。賜文武官階、
...更多
卷十 本紀第十
昭宗 哀帝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諱曄,懿宗第七子也。母曰恭憲皇太后王氏。始封壽王。乾符三年,領幽州盧龍軍節度使。僖宗遇亂再出奔,壽王握兵侍左右,尤見倚信。
文德元年三月,僖宗疾大漸,羣臣以吉王長,且欲立之。觀軍容使楊復恭率兵迎壽王,立為皇太弟,改名敏。乙巳,即皇帝位于柩前。
四月戊辰,孫儒陷揚州,自稱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奔于廬州。庚午,追尊母為皇太后。韋昭度為中書令,孔緯為司空。乙亥,張全義陷孟州,李罕之奔于河東。成汭陷江陵,自稱留後。辛卯,朱全忠及秦
...更多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破头黄真人
(清)佚名
晋·郭璞
清·青华老人
叶梦得
唐·蔺道人
元·王好古
明·凌蒙初
(清)雍正皇帝 编纂
汉·班昭
元·陈准
(北宋)歐陽修
明·瞿佑
明·沈行
陆侃如,牟世金
宋·王十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