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学术志二


文 字 日本古时文字,或日有,或日无,纷如聚讼。世传日本元有国字,至推古朝尚存,藏于部家。惟据《古语拾遗》日:"上古无文字,故事口耳相传而已。大江匡房《筐崎记》曰:我朝文字,实始于应神时。"此二书皆去古未远,说当可据。考汉籍未来之先固无文字,然亦有造作形体以记事者。世传有肥人书,有萨人书,女作 之类,今犹有存者。虾夷之地,今尚沿用。其五字之外,或亦有变换点画,如罗马数字,或画作,或作鸟兽草木形之类,然俱不可考。近世倡神学说者,谓神代自有文字,所据镰仓八幡寺、河内国平冈寺、和州三轮寺额。有字不可读者,有体不可辨者,有如科斗书者,有如鸟篆书者,仅亦粗具字形。盖上古国造,或各以其意制作,以代古来结绳之用。然书皆同文,文能记事,则汉籍东来后,而后乃知其用也。 自王仁赍《论语》、《千文》来,帝使教太子。以言语殊异,甫立文字,各指示实物以教之。如教草木则指草木。教禽兽则指禽兽,一切有形之物皆指喻而后能通。然后教之以音,教之以义,教之以训,盖其难矣。然当时文字只此一种,汉籍之来仅十余年。高丽王上表,表文不逊,皇子稚郎子读而怒裂之,即能通文义矣。尔后,博士段扬尔、汉安茂等接踵而来,传授百余年。至履中四年,遂置国史于诸国以记时事,于是又能作文字矣。又二百年,为推古帝,遂遣使于隋。自通使隋唐,表奏章疏皆工文章,然语言、文字不相比附,故仅仅行于官府,而民间不便也。天武之世,尝造新字四十四卷,其体如梵书。盖佛教盛行,其徒借梵语以传国音,创为新体,然此书不传,盖以不便于用而废之也。 其后遣唐学生吉备朝臣真备始作假名。灵龟二年,真备从遣唐使多治比真人县守游唐,历十八午,为天平五年,乃归,赐姓为吉备。朝臣真备在唐请从诸儒授经,诏四门助教赵元默即鸿胪寺为师,献大幅布为贽,所得之物悉贸书以归。名即字也。《周礼》:"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注日:"古曰名,今日字",称名盖本于此。取字之偏傍以假其音,故谓之片假名,片之言偏也。伊为、吕为口潋为,仁为、保为水、边为、止为日、知为手、利为、奴为又、留为儿,、远为、和为厂、加为力、与为了、多为夕、礼为、曾为、、津为、称为子、奈为于、艮为乡、武为厶、字为、乃为/、井为廿、于为才、久为夕、也为乜、未为7、计为穸、不为7、已为工、江为工、天为于、阿为7、左为廿、几为屯、由为工、女为夕、美为三、之为三、惠为工、比为匕、毛为乇、世为乜、寸为灭。僧空海又就草书作平假名,即今之伊吕波是也,其字全本于草书,以假其音,故谓之平假名,平之言全也。《帘中钞》以为上半截空海所作,下半截释护命所作,然《顿阿高野日记》、《三东密要》并以为空海所作。又出云神门郡盐冶神门寺有空海真迹,伊吕波则为空海之作明矣。自假名既作,于是有汉字杂假名以成文者,有专用假名以成文者。其用汉字之例有二,一则取其义而不用其音,一则用其音而不取其义。汉字、假名相杂成文者,今上自官府,下至商贾,通行之文是也。日本中古时所著国史,概用汉文,惟诏策祝辞之类,间借汉文,读以土音,以为助语,旁注于句下。自假名作,则汉字、假名大小相问而成文,盖文字者所以代语言之用者也。而日本之语言其音少,其土音只有四十七音,四十七音又不出支、微、歌、麻四韵,一切语言从此而生。其辞繁,音皆无义,必联属三四音或五六音而后成义。既不同泰西字母,有由音得义之法,又不如中国文字,有同音异义之法。仅此四十七音以统摄一切语言,不得不屡换其辞以避重复,故语多繁长,如称一我"字,亦有四音,称一"尔"字,亦用三音,他可知矣。其语长而助辞多,日本语言全国皆同,而有上、下等二种之别。市井商贾之言,乐于简易,厌其语之长,每节损其辞以为便,而其语绝无伦理,多有不可晓者,故士大夫斥为鄙俗。凡士大夫文言皆语长,而助辞多,一言一句必有转声,必有辞,一语之助辞有多至十数字者。其为语皆先物而后事,先实而后虚如读书则曰书读,作字则曰字作之类。此皆于汉文不相比附,强袭汉文而用之。名物象数用其义而不用其音,犹可以通,若语气文字收发转变之间,循用汉文,反有以钩章棘句、诘曲聱牙为病者,故其用假名也。或如译人之变易其辞,或如绍介之通达其意,或如瞽者之相之指示,其所行有假名,而汉文乃适于用,势不得不然也。 自传汉籍,通人学士喜口引经籍,于是有汉语。又以尊崇佛教,兼习梵语。地近辽疆,并杂辽人语。王、段博士所授远不可考,然其人来自济,或近北音。唐时音博士所授名为汉音,僧徒所习名为吴音,今士夫通汉学者往往操汉音。吴音大概近闽之漳、泉,浙之乍浦,而汉、吴参错,闽、浙纷纭,又复言人人殊,其称五为讹,称十为求,沿汉音而变者也。称一为希多子,二为夫带子,此土音也。市廛细民用方言十之九,用汉语亦十之一。此外称男子为檀那,则用梵语也。称妇人为奥姑,则用辽人语也。其他仿此。日本之语变而愈多,凡汉文中仁义道德、阴阳性命之类,职官法律、典章制度之类,皆日本古言之所无,专用假名,则辞不能达,凡汉文中同义而异文者,日本皆剧一训诂,刮一音读。买字如川、河之类,虚字如永、长之类皆然。故专用假名而不用汉文,则同训同音之字,如以水济水莫能分别矣。用假名贝不得不杂汉文,亦势也。汉文传习既久,有谬传而失其义者,有沿袭而踵其非者,又有通行之字如御、候、度、样之类,创造之字如辆、绘水作旋涡形,以禳大灾,名之目靳。拇地名.昌有北岛、昌田诸姓,读犹圃字。柠申木名,以之供神,故名。之类,于是侏侑参错,遂别成一种和文矣。自创此文体,习而称便,于是更移其法于读书。凡汉文书籍概副以和训,于实字则注和名,于虚字则填和语。而汉文助辞之在发声、在转语者,则强使就我,颠倒其句读以循环诵之。今刊行书籍,其行间假字多者皆训诂语,少者皆助语,其旁注一二三、及上中下、甲乙丙诸字者,如乐之有节,曲之有谱,则倒读、逆读先后之次序也。专用假名以成文者,今市井细民、闾巷妇女通用之文是也。 日本古无文字而有歌谣,上古以来日耳相传。汉籍东来后,乃借汉字之音而填以国语,如《古万叶集》所载和歌,悉以汉字填之,既开后来用音不用义之法。然汉字多有一字而兼数音者,则审音也难。有一音而具数字者,则择字也难。有一字而具数十撇画者,则识字也又难。自草书平假名行世,音不过四十七字,点画又简极易习识.而其用遂广。其用之书札者,则自闾W4,民、贾竖小工,逮于妇姑慰问、男女赠答,人人优为之。其被之歌曲者,则自朝廷典礼、士官宴会,逮于优人上场、妓女卖艺,一一皆可播之声诗,传之管弦。若稗官小说,如古之《荣华物语》、《源语》、《势语》之类,已传播众日,而小说家簧鼓其说,更设为神仙佛鬼奇诞之辞,狐犬物异怪异之辞,男女思恋蝶亵之辞,以耸人耳目。故本小说家言,充溢于世,而士大夫间亦用其体,以述往迹,纪异闻。 近世有倡为国学之说者,则谓神代自有文字,自有真理,更借此伊吕波四十七字,以张皇幽渺,眩惑庸众焉。其字体如春蚓秋蛇,纷纭蟠结,不习者未易骤识。读书人或鄙为俚俗,斥为谚文,然而人人习用,数岁小儿学语之后,能读假字,即能看小说作家书,甚便也。考日本方言,不出四十七字中。此四十七字,虽一字一音,又有音有字而无义,然以数字联属而成语,则一切方言统摄于是,而义自在其中。盖语言、文字合而为一,绝无障碍,是以用之便而行之广也。四十七字之外有五十母字,谱其音不出支微歌麻四韵。其发端之五音为阿、衣、乌、噎、媪,次为加、基、苦、结、Ⅱ枯,其他准此。细别之有十五音,正喉、浅喉、深喉、舌头、舌上、卷舌、纵唇、缝唇、重唇、轻唇、牙腭、正齿、半齿、半舌、半齿。一音各含五声,合为七十五声。开合、疾徐、轻重、清浊有定而无定,出入灵动可以极一切之音。虽鹤唳风声,鸡鸣犬吠,雷霆惊天,蚊虻过耳,皆可以译。五十字外别有7字,读若分,合口以鼻转。是为鼻音,即厶姥音之别,惟尾声有此音。凡东、江、阳、庚、元、文、删、先、侵、覃、盐、咸诸音,以7字助音亦能得其音。国语不出支、微、歌、麻音,其读汉文,凡东江阳庚元文删先侵覃盐成诸声,皆以哆字收声。哆即乌也。故非用字,则不能成各种音韵。亦有二字合音之法,惟三合则不能成音。凡汉文之不解其音者,则译注其旁以便通解,近多习英文,其地名、人名、事名、物名概以此译音,亦殊便也。五十母字相传为吉备真备从遣唐使留学,其师王化言所定,据《唐书》,吉备所师为四门助教赵元默,岂以化言精于音韵特受其传欤?新旧《唐书》无所见,其详不可考。或谓出于悉昙,传教空海,二僧亦从遣唐使留学,当唐贞元年间并受悉昙学于梵僧,故其徒相传授以至于今云。考《金刚顶经.字母品》、《文殊问经字母品》、《大涅巢经·文字品》、《庄严经·示书品》、《大日经·具缘真言品》及《字轮品》,并说五十字母,《书史会要》所载天竺字母亦五十,则与日本相符。今按《悉昙字记》日:西域记梵王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今国音字母亦五十,而除伊、乌、咽三字重出者,则亦四十七言。且长阿、短阿、短伊、长伊、短欧、长欧、短霭、长霭、短奥、长奥、短暗、长痛、十二韵及迦、者、吒、那、波、么、也、罗、缚等字,次第綦有相似者矣。又《悉昙三密钞》以梵文书五十母字,其说曰:悉昙字母四十七字,其初十二字谓之摩多,摩多即母也,又谓之韵,其三十五字谓之体文。今国音五十母字,则阿、伊、乌、噎、咀为韵,犹梵书摩多也;加、沙、多、那、发、麻、药、落、话九字为声,犹梵书体文也。以五韵九声合为十四音,则生其他三十音,故五音为母,九声为父,三十六声为子,其法略同云云。则五十母字出于悉昙殆无可疑。惟日本所谓字母实异于他国,各国字母或合二三音,合四五音而成字,纵横变化,生生不穷,所谓母以生子也。而日本仅一字一音,又有音无义,必数字相待而后成义,并非数音相合而能成字也。所谓母者假借之辞耳,盖当时留学诸生作为假名,文字则取之汉字,声音则假之梵音,者相举以成章,所以与悉昙相似而不得全同也。 外史氏日:文字者,语言之所从出也。虽然,语言有随地而异者焉,有随时而异者焉,而文字不能因时而增益,画地而施行。言有万变,而文止一种,则语言与文字离矣。居今之日,读古人书,徒以父兄、师长递相授受,童而习焉,不知其艰,苟迹其异同之故,其与异国之人进象胥、舌人而后通其言辞者,相去能几何哉?余观天下万国,文字、言语之不相合者,莫如日本。日本之为国独立海中,其语言北至于虾夷,西至于隼人,仅囿于一隅之用。其国本无文字,强借言语不通之国之汉文而用之。凡一切事物之名,如谓虎为於菟,谓鱼为陬隅,变汉读而易以和音,义犹可通也。若文辞烦简、语句顺逆之间,勉强比附以求其合,而既觉苦其不便,至于虚辞助语,乃仓颉造字之所无,此在中国齐、秦、郑、卫之诗,已各就其方言,假借声音以为用,况于日本远隔海外,言语殊异之国。故日本之用汉文,至于虚辞助语而用之之法遂穷,穷则变,变则通。假名之作,借汉字以通和训,亦势之不容已者也。昔者物茂卿辈倡为古学,自愧日本文字之陋,谓必去和训而后能为汉文,必书华言而后能去和训。其于日本颠倒之读,错综之法,鄙夷不屑,谓此副墨之子,洛诵之孙,必不能肖其祖父。又谓句须丁尾,涂附字句以通华言,其祸甚于侏偶驮舌,意欲举一切和训废而弃之,可谓豪杰之士矣。然此为和人之习汉文者言,文章之道,未尝不可,苟使日本无假名,则识字者无几。一国之大,文字之用无穷,即有一二通汉文者,其能进博士以书驴券,召鲰生而谈狗曲乎?虽工亦奚以为哉? 余闻罗马古时,仅用腊丁语,各国以语言殊异,病其难用。自法国易以法音,英国易以英音,而英法诸国文学始盛。耶稣教之盛,亦在举旧约、新约就各国文辞普译其书,故行之弥广。盖语言与文字离则通文者少,语言与文字合则通文者多,其势然也。然则日本之假名,有裨于东方文教者多矣,庸可废乎? 泰西论者谓五部洲中以中国文字为最古,学中国文字为最难,亦谓语言、文字之不相合也。然中国自虫鱼云鸟,屡变其体,而后为隶书、为草书,余乌知夫他日者不又变一字体,为愈趋于简、愈趋于便者乎?自凡将训纂逮夫《广韵》、《集韵》增益之字积世愈多,则文字出于后人创造者多矣,余又乌知夫他日者不有孳生之字,为古所未见、今所未闻者乎?周秦以下文体屡变,逮夫近世章疏移檄,告谕批判,明白晓畅,务期达意,其文体绝为古人所无。若小说家言,更有直用方言以笔之于书者,则语言、文字几几乎复合矣。余又乌知夫他日者不更变一文体,为适用于今、通行于俗者乎?嗟乎,欲令天下之农工商贾,妇女幼稚,皆能通文字之用,其不得不于此求一简易之法哉! 学 制 以全国地为七大学区,第一,东京府、神奈川县、琦玉县、群马县、千叶县、茨城县、橡木县、山梨县;第二,爱知县、静冈县、石川县、岐阜县、三重县;第三,大坂府、京都府、滋贺县、冈县、和歌山县、兵库县、高知县;第四,广岛县、冈山县、岛根县、山l县、爱媛县;第五,长崎县、熊本县、鹿儿岛县、大分县、福冈县;第六,新渴县、长野县、山形县;第七,宫城县、福岛县、秋田县、青森县、岩手县。分司其事于府知事、县令,而受辖于文部卿。全国学校直辖于文部省,以官费支给者,称官立学校。即东京大学、东京师范学校、东京女子师范学校、东京外国语学校、大坂英语学校是也。以地方税或町村公费设置者,日公立学校。其一人或数人以私费设置者,日私立学校。但开设之方,仍依文部省所颁教育令而行。公立学校之兴废,必经府知事、县令裁许,其教则必经文部卿查核。私立学校则具报于府知事、县令而已。统计全国学校,据文部省报告明治十年之数。小学校凡二万五千四百五十九,其系于公立者凡二万四千二百八十一,中学校三十一,专门学校十八,师范学校九十二,外国语学校五,女子手艺学校五十八,总计盖有二万六千二百六十八所。凡儿童自六岁至十四岁名为学龄,必使就学。学龄就学为父母户长者任其责,苟有事故必陈述于学务委员。儿童在学龄间,就学之日极少不得过十六个月,教员则无论男女必在十八岁以上。统计全国教员:凡六万二千一百七十名,其中六万三百四为男子,一千八百六十六为女子。生徒凡二百二十万三千五十名,其中一百六十二万七千九百三十八名为男子,五十七万五千一百十二名为女子云。 凡学校皆有规则,其教科之书必经文部省查验。现今小学需用者共一百七十四种,文部省官板五十八种,各官省官板二十八种,私板八十八种。以地理书、史略为最多,其他则物理书、动物、植物学之类√l生理书、修身行善之类。经济学、言治生理财之法。化学、农商学、算学、文法学、字学。言作文习字之法。中学校教科如小学,惟所业较小学为精。专门学校专习一门,则法律学、理学、文学、农商学之类也。详《西学篇》。凡生徒既入学,岁有学期,每岁约以九月入学,六月毕业。学期或分为三,冬期休业十余日,春期休业数日,夏期休业凡二月。凡祭日、新尝祭、春秋皇灵祭之类。庆日、纪元节、天长节。则给假,日曜日则给假,每岁授业多不过二百六十日,少不减二百二十日。每日授业多不过六时,少不减三时。教师有口讲,有指画,以粉书木板悬之于壁,指以教人。其教地图之法,亦以地悬壁间,令诸生一一记诵。别有暗射地图,仅施阑廓,分著采色,凡某水、某山、某郡、某邑,悉削而不载,而书一二三四数目于其上,教者指其处询此何地?彼何地?令一人应声答之.同学者是之则日是;非之则曰否。既能识形胜,又便记名称,甚善法也。有笔削,有亲验,讲求化学、光学之类,必亲试其事以教人。依生徒所业分类而教之。生徒有阶级,随其业深浅分为数级,授以各科教书。能者越级而升,次则循级以进,暴弃者则降级焉。有考试,每三月则教师鉴其勤惰、察其进退而为小试。周年则大试,或以校长监临。既卒业,则府知事、县令亲试之,而给以卒业文凭,名日证书。小学既卒业,进之中学,又进之专门学、大学。有法学士、理学士、文学士、医学士之名,则由东京大学校校长试而给予称号焉。其尤异者以官费留学外国,或就试于各国大学校,既得高第,亦执其凭,夸以为荣。惟取士官人之法则不系乎此。官学之费,咸给于官。公学之费,每岁五百三十六万四千八百七十圆,有四百万以地方税、町村费及各处捐助金支给者,此皆出之人民,各府县于管内学费金,归各学区自为料理,有设赋课法者,有不设赋课法者,听其便。其中有八十二万七千一百七十三圆,为公学公积银之利息,随各府县敛集金钱,贷之银行,岁收其息,是为公学公积银。计息支用,不得支及母银。现计母银七百五十二万一千四百五十九圆,岁取其息以为学费。后来扩充当日益增加,又有五十四万五千五百零四圆给于官库,名为小学补助金,由文部省发各府县,使分给焉。顷以公库支绌,此款既停给矣。考西洋各国学校之费,每与军士费比较多少,以全国人民计口分算。米国学校费每人二圆零二钱,军费每人一圆二十九钱。瑞西学校费每人八十八钱,军费每人一圆。英国学校费每人六十六钱,军费每人三圆八十六钱。德国学校费每人五十一钱,军费每人二圆二十九钱。澳国学校费每人三十四钱,军费每人一圆三十九钱。佛国学校费每人二十九钱,军费每人四圆零五钱。意国学校费每人一十三钱,军费每人一圆五十七钱。依此法计算,日本则学费每人二十钱,军费每人三十一钱。其中惟美国学费多于军费云。 凡七大学区,各令建立学校,其僻陋小邑,无力设置小学校者,则联合数学校共设一教员,俾巡回教授。各町村分设小学校,必令町村人民荐举学务委员,府知事、县令择而任之。学务委员受辖于府知事、县令,举凡儿童之就学,学校之设置,皆令司掌而申报于府知事、县令。知事、令以时查察管内学事,申报于文部卿。文部卿又以时发遣吏员巡视诸学区,察其实况,分年编报以公示于众。其海外留学生,则别有监督司其事焉。 七大学区学喜缔计嘉 大学区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总计 小学区数 8355 7649 52 8425 672 248 3539 42922 男 298382 2862754 373484 28712 2581112 1559622 156799l 174357 人l 女 2933153 2829885 39412 263959 2386581 1545548 14748 1689546 全数 5916955 5692639 682896 543797l 4967693 31517 341999 34245323 男 45()92 42956l 471113 445476 42971 24271 2582 2728267 学龄 女 44367 4139 434429 415213 43354 221997 23441 252354 人员 全数 865287 8297 95542 86689 83369 464 492813 525187 男 276166 274749 2594l 22122l 23697 1482 14412 152697 学龄 女 2687l 131559 328 7289 5859 41122 2723 567391 就学 全数 39337 4638 37969 29331 262216 189143 171215 294298 学龄 男 174594 153516 21272 224255 22618 94689 11476 119994 不 女 297656 267237 121441 34734 344835 18875 26838 1958966 就学 全数 47225 42753 526473 571379 57853 275564 321598 315887 六岁 男 4332 3758 4399 4939 3874 2757 1142 2521 以下 就学 女 276 1597 198l 1951 1238 13l 322 1196 生徒 全数 648 5355 638 689 5112 1788 1464 35397 大学区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总计 十四岁 男 2353l 7917 15525 14395 118 527l 6126 82945 以上就 女 227l 933 5329 1323 99 28 298 11424 学生徒 全数 2582 885 2854 15718 lll7 555l 6424 94369 人口百中 就学生徒 718 738 667 58 56 639 588 4139 公立 4196 3992 4536 3865 3282 222 228 2428l 小学 私立 694 84 197 132 54 5 12 1178 公立 4 4 3 7 7 5 l 31 中学 私立 224 14 36 82 l l 358 大学 官立 1 l 专门 公立 9 4 l 2 l 1 18 学校 私立 19 4 2 9 34 小学师 官立 2 1 l l 5 苞学植 公立 17 12 21 14 8 lO 9 91 辛学析 官立 l 1 袍学校 公立 l l 官立 1 1 2 卟网话 公立 1 3 l 5 学校 私立 4 3 1 1 l 2 21 女子 公立 56 56 艺学校 私立 185 185 学校全数 5172 4119 551 42 3356 1316 2234 26268 公蕾、 男 254192 28354 27372 23472 27864 154963 147192 155241 学生徒 女 93()96 132454 3127 7435 5329 42326 27261 543768 甑立以、 男 26429 459 5145 3162 276 175 62 42332 学生徒 女 2737 1363 1172 7 232 14 144 24452 日、学日日出席 生徒平均数 295699 27 298335 力晰616 176423 16219 395 153164 大学区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总计 公立中 男 1 336 736 892 553 27 192 379 学生徒 女 l 189 2 192 陆立中 男 1545 484 1635 349l 69 17 16331 挚生徒 女 761 48 12 92 自立大 挚生徒 男 175 175 公立专 。]学校 生徒 男 722 324 66 297 28 5 1487 匦立专 男 127 53 46 532 1748 1学校 生徒 女 36 45 4 4 126 自立卅、 男 113 122 9 97 422 挚师范 学校 生徒 女 347 347 公立"、 男 1159 1lll 1618 74 826 471 641 68 学师范 学校 生徒 女 7 197 16 25 4 68 38 官立中 学师范 学校 生徒 男 55 55 公立中 学师范 学校 生徒 男 122 122 官立外 国语学 校生徒 男 34l 193 534 登立外 国语 男 19 95 285 学校 生徒 女 35 28 63 私立 卟国语 男 78 9l 256 28 34 96 583 大学区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总计 学校 生徒 女 2 55 57 公立女子手 艺学校生徒 2744 2744 私立女子手 艺学校生徒 263 263 学校生 徒全数 41165 42129 4152 318751 265928 198847 176343 2235 登立一 男 9565 1134 9976 892 6765 7l 4355 56685 掌教员 女 185 446 121 282 18 61 7l 1275 敞立以、 男 978 19 215 158 113 7 29 169 #教员 女 236 22 7 6 6 2 4 283 套立中 学教员 男 18 35 7 53 4 25 9 187 男 49l 22 66 114 3 4 7 匦立中 学教员 女 21 2 23 官立 大学 教员 男 91 9l 佥立专 ]学校 教员 男 31 25 4 13 6 3 82 阻立专 ]学校 教员 男 63 4 2 1 79 官立』、 男 2l 1 8 1 49 学师范 学校 教员 女 9 9 大学区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总计 公立、 男 158 128 15 98 44 62 717 学师范 学校 教员 女 4 6 1 4 15 官立中 学师范 学校 教员 男 1 1 公立中 学师范 学校 教员 男 15 15 自立夕 马语学 陵教员 男 36 17 53 公立外 男 l 7 5 13 国语学 校教员 女 l l 2 私立外 男 5 2 15 1 12 2 37 国语学 校教员 女 3 1 4 公市女 子手艺 学校 教员 女 74 74 私立女 男 4 4 子手艺 学校 教员 女 18l 18l 教员内 外全教 2923 l()959 1856 8799 7155 7928 455 6217 官 , 保姆 5 5 且 幼 佳 男 1l 11 稚 园 徒 女 57 57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