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漕运通志-明·杨宏
漕运通志目录:
漕运通志 序
《漕运通志》目录
漕运通志 卷之一漕渠表淮安文献丛刻
漕运通志 卷之二漕渠表
漕运通志 卷之三漕职表
漕运通志 卷之四漕卒表
漕运通志 卷之五漕船表
漕运通志 卷之六漕仓表
漕运通志 卷之七漕数表
漕运通志 卷之八漕例略
漕运通志 卷之九漕议略淮安文献丛刻
漕运通志 卷之十漕文略
漕运通志 卷之九漕议略淮安文献丛刻
卷之九漕议略
渠有变迁,法有得失,世有因革,然后臆见出而议生焉。议成而君行之谓之命,否则空言也。是故议之通塞存乎上,政之利害系焉。诗曰:“询于刍荛。”孔子曰:“多闻而识之,知之次也。”乃辑《漕议略》。
《禹贡》冀州:夹右碣石入于河。兖州:浮于济、漯,达于河。青州:浮于汶,达于济。徐州:浮于淮、泗,达于河。扬州:沿于江、海,达于淮、泗。荆州: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豫州:浮于洛,达于河。梁州: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雍州: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
...更多
漕运通志 卷之十漕文略
卷之十漕文略
制物以利用,用有大小,有始终,有兴革,非文无以载也。漕亘南北数千里,裁成之功非一,於是碑记乃作。夫考文可以知世,德政之所由见也。辑《漕文略》。
敕建弘仁桥碑[记],李文达贤撰,其略曰:
都城之南一水,横流于巽方,其源由兑而离,四泉沮洳,会而为河,至巽乃大。有一津焉,在南苑之左,去城四十里。凡外郡畿内之人,自南而来者,东西二途胥由此渡。有功者岁为架木桥,奈何不能坚固。而寒沍之际不免涉水,夏秋水涨,既有覆溺艰阻之虞,人之病涉,莫此为甚。天顺癸未春,皇上命创建石
...更多
上一页
1
2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李毓秀
清·张倬
清·王南溪
清·丁尧臣
唐·王孝通
海上独啸子
清·芝屿樵客
清·王永彬
后魏·佛陀扇多
清·胡王延
(清)上海毛祥麟对山
(南朝梁)刘勰著;范文澜注
汉·赵岐
(清)沈葆楨
明·陶明潜
清·陈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