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三十刘李诸儒学案(黄氏原本、全氏补定)-宋元学案
卷三十刘李诸儒学案(黄氏原本、全氏补定)
刘李诸儒学案黄宗羲原本黄百家纂辑全祖望补定
刘李诸儒学案表
刘绚
李吁
侯仲良胡寅(别为《衡麓学案》。)
胡宁(别见《武夷学案》。)
胡宏(别为《五峰学案》。)
刘立之
朱光庭
朱右(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邢恕(子)居实(别见《安定学案》。)
(并明道、伊川门人。)
(安定、濂溪再传。)
张绎
马伸何兑(子)镐(别见《晦翁学案》。)
吴给
周孚先
周恭先
晏敦复
袁溉薛季宣(别为《艮斋学案》。)
(附师薛翁。)蒋行简(别见《兼山学案》。)
焦瑗沈铢(子)焕(别为《广平定川学案》。)
(子)炳(别见《广平定川学案》。)
舒烈
孙允(子)枝(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沈镗
沈铭
高闶(别见《龟山学案》。)
赵敦临(别见《龟山学案》。)
童大定(别见《龟山学案》。)
周纯明
孟厚
冯理(子)忠恕(别见《和靖学案》。)
范棫
谢湜
李参
谯定刘勉之
胡宪(并为《刘胡诸儒学案》。)
张浚(别为《赵张诸儒学案》。)
冯时行李舜臣(子)心传高斯得(别见《鹤山学案》。)
(子)道传
(子)性传
张行成(别为《张祝诸儒学案》。)
翟霖
赵彦道
唐棣
畅大隐
范文甫
畅中伯
李处遯
林大节
张闳中
邵溥
李处廉
(并伊川门人。)
(安定、濂溪再传。)
----
刘李诸儒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程子弟子最著者,刘、李诸公以早卒故,其源流未广;晋陵周氏兄弟亦为和靖所许;其后马伸、吴给以大节见。亦有不称其薪传者,如邵溥之委蛇伪命,李处廉之以墨败。至于邢恕,则古公伯寮之伦也与!述《刘李诸儒学案》。(梓材案:程子门人,自荥阳、上蔡、龟山、廌山、和靖、兼山、震泽各立《学案》外,并入是卷,为《刘李诸儒学案》。)
◆二程门人(胡、周再传。)
博士刘质夫先生绚
刘绚,字质夫,其先常山人,后徙河南。祖舜卿,虞部郎中;父师旦,朝散大夫。先生以祖荫为寿安县主簿,移潞之长子令。督公逋,如期而集,迄去不笞一人。岁大旱,府遗吏视伤,所蠲税十二三,先生力争不得,还其榜,请易之。富郑公叹曰:「刘绚,古县令也!」元佑初,侍郎韩公维、枢密王公岩叟相继以经明行修荐,为京兆府教授,又为太学博士。卒,年四十三。先生生质明粹,长而温恭,自髫龀时即事二程,受学焉。所受有本末,所知造渊微,知所止矣,孜孜焉不知其它也。天性孝弟乐善,而不为异端所惑;内日加重,而无交战之病。明道尝谓人曰:「他人之学,敏则有之,未易保也。斯人之至,吾无疑焉!」少通《春秋》,祖于程氏,专以孔、孟之言断经意,作传未就。既病,与李端伯言曰:「每瞀闷时,正坐端意,气即下。平居持养,气可忽乎!」同舍吕与叔过问疾,先生曰:「死生常理,无足言者。独念累吾亲尔!」
附录
先生殁,伊川哭之曰:圣学不传久矣!吾生百世之后,志将明斯道、兴斯学于既绝,力小任重而不惧其难者,盖亦有冀矣。以谓苟能使知之者广,则用力者众,何难之不易也。游吾门者众矣,而信之笃、得之多、行之果、守之固若子者几希。方赖子致力以相辅,而不幸遽亡,使吾悲传学之难。则所以惜子,岂止游从之情哉!
程子曰:质夫沛然。侯仲良曰:明道和平简易,惟刘绚庶几似之。
谢上蔡曰:诸君留意《春秋》之学,甚善;向见程先生言,须要广见诸家之说。其门人惟刘质夫得先生旨意为多。
校书李端伯先生吁
李吁,字端伯,缑氏人。第进士。元佑中,为秘书省校书郎,卒。先生与刘质夫才器志尚颇相同。伊川云:「端伯相聚虽不久,未见他操履,然才识颖悟,自是不能已也。」又云:「明道语录,只有端伯本无错。他人多只依说时,不敢改,或脱忘一两字,便大别。端伯却得其意,不拘言语,往往录得都是。」先生殁,追悼之曰:「自予兄弟倡明道学,能使学者视效而信从者,吁与绚有力焉!」
附录
吕正字祭先生文曰:子之胸中,闳肆开发,求之孔门,如赐也达。子与人交,洞照其情,和而不流,时靡有争。子之于事,如控六辔,逐曲舞交,屈折如意。予求友于四方,顾所得之几希,志或同而才之不足,才或高而志与之违。子敏且强,予心子契,谓其有年,以立斯世。嗟如之何,皇天降灾,夭于中道,使不得尽其才。
朱子《伊洛渊源录》曰:李校书尝记二程先生语一编,号《师说》,伊川称之,而祭文亦有传道之说。盖自刘博士外,他人无此言也。
侯荆门先生仲良
侯仲良,字师圣,河东人,二程子舅氏华阴先生无可之孙。人有欲馆先生于其门者,先生造焉,则壁垂佛像,几积佛书,其家人又常斋素,欲先生从之,先生遂行。或问之,先生曰:「疏食,士之常分。若食彼之食,则非矣。吾闻用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也。」人有父在而身为祖母忌日饭僧者,召先生,先生不往。或问之,先生曰:「主祭祀者,其父也,而子当之,则无父矣。吾何往焉!」胡文定《与杨大谏书》云:「侯某去春自荆门溃卒甲马之中脱身,相就于漳水之滨,今已两年,。其安于羁苦,守节不移,固所未有。至于讲论经术,则通贯不穷;商搉时事,则纤微皆察。因遣子宏从之游。」
附录
尹和靖曰:伊川谓侯子议论,只好隔壁听。
朱子说侯子《论语》曰:详味此言以验此书,窃谓其学大抵明白劲正,而无深潜缜密沈浸浓郁之味,故于精微曲折之际不免疏略,时有罅缝。不得于言而求诸心,乃其所见所存有此气象,非但文字之疵也。
承议刘先生立之
刘立之,字宗礼,河间人。尝官晋城,为承议郎,叙述明道事者。其父与二程子有旧。先生早孤,数岁即养于二程家,娶二程叔父朝奉之女。郭白云称其登门最早,精于吏事云。(参《伊洛渊源录》。)
(云濠谨案:宋刘氏名立之者二人,其一临江人,字斯立,尚书主客郎中,为公是、公非二先生之父。)
学士朱先光庭
朱光庭,字公掞,偃师人。嘉佑二年进士,调万年簿。文潞公举应制科,会仁宗升遐,罢试。丁艰。服除,为修武令,改垣曲,以枢密臣荐召对。吕汲公大防守长安,辟签书判官。司马文正荐,召为左正言。历左司谏、右谏议、给事中。出知亳州,复召为给事中。后知潞州,迁集贤院学士。绍圣元年卒,年五十八。先生受学于泰山,告以为学之本,主于忠信,终身力行之。(云濠案:范内翰为先生墓志云:「神宗问所治何经,公对以少从孙复受《春秋》。」又云:「初受学于安定先生,告以为学之本」云云。此传似误合为一。)后从二程于洛,闻格物致知为进道之门,正心诚意为入德之方,深信不疑。其为谏官,奋不顾身,以卫师门,遂名洛党之魁。盖杰然自拔于流俗者也。
(梓材谨案:黄氏原本,先生传在《泰山学案》,具后补本又有传在《伊川学案》。一人不载两传,先生为程门大弟子,故于泰山卷标其目,而传与《附录》并入于此。)
附录
簿万年,数假邑事,邑人谓之明镜。
神宗召对,言:「陛下即位以来,更张法度。臣下行之,或非圣意,故有便有不便。诚能去其不便,则天下均被福矣!」
温公荐为左正言首以辨大臣忠邪为言,又请天子燕闲与儒臣讲习,罢提举常平官,不散青苗钱,广储蓄,备水旱,太学置明师以养人材,论奏无虚日。
太皇太后嘉公正直,谕以朝政阙失,当安心言之,勿畏避。公感知遇,知无不言。时进退大臣,损益政事,密勿启沃,多见施行。
刘挚罢相守郓州,公封还麻制,以挚有功大臣,不当无名而去,言者若指臣为朋党,愿被斥而不辞。后郑雍攻之,出知毫州。
伊川哭之曰:自予兄弟倡学之初,众方惊异,君时甚少,独信不疑。笃学力行,至于没齿,志不渝于金石,行可质于神明。在邦在家,临民临事,造次动静,一由至诚。上论古人,岂易其比,蹇蹇王臣之节,凛凛循吏之风。谓当大施于时,必得其寿;天胡难忱,遽止于此。七八年间,同志共学之人相继而逝,(原注:刘质夫、李端伯、吕与叔、范巽之、杨应之相继而逝也。)今君复往,使予踽踽于世,忧道学之寡助。则予之哭君,岂特交朋之情而已!
胡文定曰:自熙宁、元佑、靖国间,事变屡更。当其时,固有名盖天下,致位庙堂,得行所学者。然夷考其事,犹有憾焉!如张天祺、朱公掞等,可谓奋不顾身,尽忠许国,而议论亦过矣。乃知理未易穷,义未易精,言未易知,心未易尽,圣贤事业未易到也。
宗羲案:朱子言,「公掞文字有尺幅,是见得明也。」然考苏子瞻策问,有「欲师仁祖之忠厚。」而患百官有司不举其职,或至于偷;法神考之励精,而恐监司守令不识其意,流入于刻」。公掞为左司谏,即奏:「学士院不识大体,谓仁祖、神考不足师法,乞正其罪,以戒人臣之不忠者。」此等举动,与孔文仲实在百步、五十步之间。洛、蜀相持,使小人收渔人之利,只是见不明也。
尚书邢和叔恕
邢恕,字和叔,阳武人。其行事详具《宋史》,及邵伯温《辩诬》等书。云:「邢和叔后来亦染禅学。其为人明辩有才,后更晓练世事。其于学,亦日月而至焉者也。」又云:「谢良佐曾问:『涪州之行,知其由来,乃族子与故人耳。』伊川曰:『族子至愚,不足责;故人情厚,不敢疑。(原注:族子谓程公孙,故人谓邢恕。)孟子既知天,安用尤臧氏!』因问:『邢七虽为恶,然必不到更倾先生也﹖』伊川曰:『然。邢七亦有书到颐,云屡于权宰处言之。不知身为言官,却说此话。未知倾与不倾,只合救与不救。』便在其间又问:『邢七久从先生,想都无知识,后来极狼狈。』先生曰:『谓之全无知识则不可,只是义理不能胜利欲之心,便至于此也。』」(参《伊洛渊源录》。)
附录
《上蔡语录》曰:邢七云一日三点检,伯淳先生曰:「可哀也哉!其余时句当甚事﹖盖放三省之说错了,可见不曾用功。」又多逐人面上说一般语,伯淳先生责之,邢曰:「无可说。」先生曰:「无可说,便不得不说﹖」
◆伊川门人
张思叔先生绎
张绎,字思叔,河南寿安人。初以文闻乡曲,一旦以科举之学不足为,适小程子归自涪,时先生年已三十,乃往受业。读《孟子》「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然叹曰:「人能如此,则无不可为之事!」未及仕而卒。伊川尝言「晚得二士」,谓先生与和靖也。
张釆谨案:思叔大约英分多,故有得孟子此两句。
附录
施氏《北窗炙輠》曰:张思叔,伊川高弟也。本一酒家保,喜为诗,虽拾俗语为之,往往有理致。谢显道见其诗而异之,遂召其人与相见,至则眉宇果不凡。显道即谓之曰:「何不读书去﹖」思叔曰:「某下贱人,何敢读书!」显道曰:「读书人人有分。观子眉宇,当是吾道中人。」思叔遂问曰:「读何书﹖」曰:「读《论语》」遂归,买《论语》读之。读毕,乃见显道曰:「某已读《论语》毕,奈何﹖」曰:「见程先生。」思叔曰:「某何等人,敢造程先生门!」显道曰:「第往!先生之门,无贵贱高下,但有志于学者,即授之耳。」思叔遂往见伊川,显道亦先为伊川言之,伊川留门下。一日侍坐,伊川问曰:「《记》曰:『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正却在何处﹖」思叔遂于言有省。其后伊川之学,最得其传者惟思叔。今《伊川集》中有伊川祭文十许首,惟思叔之文理极精微,卓乎在诸公之上也。
张横浦曰:惠即吉,逆即凶。非于顺道之外复有吉,从逆之外复有凶也。张思叔,伊川高弟也。或问:「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何以谓乱﹖」思叔曰:「此乱在我,非在彼也。使日用间规规以疾人为心,则我之方寸已紊乱矣。非方寸外复有乱也。」此即惠吉逆凶之意。
侍御马东平先生伸
马伸,字时中,东平人。绍圣四年进士,历西京法曹。因张绎求见伊川程子,时学禁方兴,伊川固辞。先生十反,愈恭,毅然对曰:「使伸朝闻道,夕死何憾!」自是公暇日一造请,卒受《中庸》以归。靖康初,孙传以卓行荐,召擢监察御史。金人陷汴京,立张邦昌,众唯唯。先生与御吴给约秦桧共为议状,乞存赵氏,复嗣君位。同院无肯连名者,先生独持以往。而银台司视书不称臣,却不受。先生投袂叱之曰:「吾今日不爱一死,正为此尔!」即缴申尚书省以示邦昌。其书略曰:「相公不幸,迫于强寇,使当伪号。所以忍须臾死而诡听之者,其心若曰:与其虚逊于人而实亡赵氏之宗,孰若虚受于己而实存赵以归尔!忠臣义士未即就死者,亦以相公必能立赵孤也。今金人北还,康王在外,国即有属。宜即发使通问,扫清宫室,率群臣共迎而立之。然后归死司寇,伏阙俟命。如此,则明主必能照察相公,忠实存国,义非苟生,且弃过而录功矣。否则九庙在天,万无成理。伸必不能为宋朝叛臣,请先伏死都市,以明此心。」邦昌得书气阻,明日,议迎孟后垂帘,追还伪赦,遣使往迎康王。既即位,擢殿中侍御史,抚谕荆湖、广南。所过州县,察吏贤否与民利疚以闻。乃先奏孙觌。、谢克家「趋操不正,宜加远窜」;又奏黄潜善、汪伯彦罪恶:「摭其所为,诚辜倚任,陛下隐忍不肯斥逐,中原遗民固已绝望,二圣还期在何时邪﹖」疏入,留中。明日,改卫尉少卿,辞不拜,移疾待命。二相恚甚,必欲杀之,责以言辞不实,降监濮州酒税,濮逼近敌境,先生怡然被而行,死道中。天下识与不识,皆痛之。明年,广陵陷,黄、汪始以误国窜殛,乃召先生卫尉少卿,未知其死也。寻加直龙图阁。后以胡文定安国言,赠谏议大夫。先生为天资纯确,问学渊源,勇于为义,而所韫深厚。每日晨兴,必整衣冠端坐,读《中庸》一过,然后出视事。尝曰:「吾志在行道。若以富贵为心,则为富贵所累,以妻子为念,则为妻子所夺,而道不可行也。」山东已扰,家尚留于郓。尝称:「孔子言『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今日何日,沟壑乃吾死所也。」门人何兑为辰州通判,邮报,秦桧自陈存赵之功,他人莫预,兑即径取先生事状达尚书省。桧大怒,下兑荆南诏狱,坐削官,窜真阳。桧死,始放还,复其官。
待制吴先生给
吴给,字敦仁,□□人。尝为左司郎官。见《建炎时政记》。
(梓材谨案:先生为伊川门人,官至徽猷阁待制,见《道命录》。)
盐场周先生孚先
周孚先,字伯忱,晋陵人。(云濠案:《伊洛渊源录》作毗陵人。)与弟伯温俱从伊川学。伊川尝谓先生兄弟气质纯明,可以入道。其后俱由乡荐入太学。先生调四明盐场,改建德尉,不就,后丐祠。伯温终坑冶官。
坑冶周先生恭先
周恭先,字伯温,伯忱之弟也。初见伊川,伊川曰:「从事觉有所得否﹖学者要自得。」先生问何如可以自得,曰:「『思曰睿,睿作圣。』须是于思虑间得之。」又问颜子如何学孔子到此深邃,伊川曰:「颜子所以大过人者,只是得一善则拳拳服膺,与能屡空尔。」兄弟由乡荐入太学,气质不少异,尤笃于信道。释褐,授坑冶干官。每以沽名为戒,谓子孙曰:「吾殁后,毋为志文碑铭,以重吾不德。」终身恬于进取。(修。)
侍郎晏先生敦复
晏敦复,字景初,临川人,元献公殊之曾孙也。少学于小程子。第进士,累官权吏部侍郎,请谒不行,铨综平允,凡四选格法,多所裁定。除给事中,在职二月,论驳二十四事,人皆惮之。真拜吏部侍郎。桧始拜相,制下,朝士相贺,先生有忧色曰:「奸人相矣!」及桧倡屈己许和之说,先生争甚力,又与张焘等廷争之。桧使所亲谕曰:「能曲从,两府地旦夕可至。」先生曰:「姜桂之性,到老愈辣。终不为身计,误国家。」卒不能屈。先生静默如不能言,及立朝论事,鲠峭无所顾避。帝每称曰:「卿可谓无忝尔祖矣!」
进士袁道洁先生溉(附师薛翁。)
袁溉,字道洁,汝阴人。少尝学于河南二程先生。举进士,免贡,避地州西山中。建炎初,群盗劫山,先生又避于金、房山谷间。王彦卿即其庐就学李靖兵法,先生谢不告,转徙山南。时进士类试宣抚司,或劝就试求官,先生曰:「官不可苟求也!」移居富顺,邻家薛翁以卖香自给,邻里莫详其趋步,先生以刺谒之,薜翁慢骂不应,先生固已疑之矣。积日屡造其门,薛翁喜而见之。先生与之纵论《六经》,薛翁曰:「子学已博,然寡要。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以明道,何以多为!」先生谨受教。薛翁喜,因以所学授之。自是先生所为益纯粹近古。由关至夏口,岳开府飞欲延致幕下,先生见面出,语所知曰:「岳公武人而泥古,难乎免矣!」因家于荆州,往来夷陵、秭归诸郡。与士大夫言,循循然,人知其厚德君子也。病作,殁于二圣寺,年七十,无子。先生学,自《六经》百氏,下至博弈小数,方术兵书,无所不通。于《易》、《礼》尤精邃,未尝轻以示人。乐善孜孜,盖天性然也。与王枢密庶故善,枢密家有伊洛遗书,先生欲傅未能。俄而枢密死,先生不远千里,从其诸子传录,书毕遽行。靖康后,天下兵荒甫起,乡社义兵所在聚保,先生累以奇计破贼。盖先生当需才之际,文章智略皆足以资世用,乃百不施一,竟以穷死,是可哀已!薛艮斋季宣,其高弟也,尝为之传,且曰:「先生以所学纂一文字,凡四类,曰理,曰义,曰事,其一则忘之矣。」(参《薛浪语集》。)
(梓材谨案:此传本艮斋所作先生传。少学于河南二程,则本之《艮斋学案》主一案语。第考《吕范诸儒》《苏季明传》云「诣二程受学」,二程谓小程子,盖以明道为大程,即以伊川为二程也。此二程则亦小程之谓耳。)
布衣焦公路先生瑗
焦瑗,字公路,山东人也。尝游伊川之门,以避地至鄞。高宪敏公、赵庇民、童持之辈以其所得共证明之,其所言多与杨氏合,于是日益请业,而吾乡之洛学遂日盛。《史忠定集》言:先生以布衣入钱塘,声称满朝。丞相赵丰公方振洛学,已起用和靖,汉上诸老,欲荐先生,力辞不可,丰公至尊礼之。已而先生来寓大涵之麓,居人颇藉藉道。先生家居必修容,虽见妻子不少惰,出与物接,动必中礼,后生辈多远之,而习为夷居之流者甚且非笑之,而先生不顾也。已而渐有从之者,望之俨然,即之温然,则已心折。及详叩其议论,则有大过人者,始皆愿附讲席,而信丰公之誉为不虚。及先生殁,而弟子遵其礼法,如先生无恙时。虽极贵显者,其容止庄敬,衣冠端严,人之见之,不问皆知其为先生弟子也。补
进士周先生纯明
周纯明,字全伯,澶渊人,都官长孺之子也。长孺受业康节,早卒,康节抚先生如子,教之读书,因为求昏于伊川。康节殁,先生从伊川卒业。丧其嫡母,又有所生母之丧,疑于为服为□,伊川亦未决。康节之子伯温以问司马温公,温公答曰:「《杂记》:『有三年之练冠,则以大功之麻易之。』又云:『有父之丧,如未没丧而母死,其除父之丧也,服其除服,卒事,反丧服。』『虽诸父昆弟之丧,如当父之丧,其除诸父昆弟之丧也,皆服其除服,卒事,反丧服。』是先有丧而重有者,皆当别为服也。《曾子问》曰:『「并有丧,如之何﹖何先何后﹖」孔子曰:「其葬也,先轻而后重;其奠及虞,先重而后轻。」』所谓『遭同月』者也。今律令嫡继慈养诸母皆服齐衰三年,则固当同服,而设位则当于他所。盖《丧服小记》『妾祔于妾祖姑』,是其尊卑不可混也。」伯温以语先生,遵而行之。
孟先生厚
孟厚,字敦夫,洛人。从伊川,又为王氏学。举业特精,独处一室,粪秽不治。尝献书于伊川,伊川云:「孟厚初时说得也似,其后须没事生事。」一日,伊川语之曰:「子何不见尹焞、张绎﹖朋友间最好讲学。」然三公皆同齿也。先生见和靖曰:「先生令厚来见二公。若彦明固所愿见,如思叔莫不消见否﹖」和靖曰:「只不消见思叔之心,便是不消见焞之心也。」伊川之葬,门人畏党祸,莫敢至,独先生与尹、张、范棫、邵溥送焉。
冯东先生理
冯理,字圣先,汝州人,自号东居士。陈恬叔易为作志文,尹和靖再题其后。其子忠恕从和靖学,《涪陵记善》录者也。和靖称:东见伊川,曰:「二十年闻先生教诲,今有一奇特事。」伊川问之,曰:「夜间燕坐,室中有光。」伊川曰:「颐亦有一奇特事。」请问之,伊川曰:「每食必饱。」(参《伊洛渊源录》。)
范先生棫
范棫(云濠案:一作域。)洛阳人,程子门人。(参《儒林宗派》。)
(梓材谨案:《二程遗书》伊川祭文后载尹子曰:「先生之葬,洛人畏入党,无敢送者,故祭文惟张绎、范域、孟厚及焞四人。乙夜,有素衣白马至者,视之,邵溥也,乃附名焉。盖溥亦有所畏,而薄暮出城,是以后」云。)
博士谢先生湜
谢湜,字持正,金堂人。登元丰进士,官至国子博士。小程子之高弟也。着有《易记》。
谢山《答临川杂问》曰:谢湜于宋儒林中无所见,《尹和靖语录》云:「蜀人谢湜以所著《春秋》请正程子,程子答以更二十年方可讲此。」则当与刘绚同时,胡氏行辈稍后之矣。今观其书,亦无甚精蕴,以之备《春秋》一种可耳。湜尝赴京,先至洛见程子,问以何往,答曰:「将试学官。」程子曰:「求为人师而试之乎﹖」湜遂不行。事见《遗书》。则当以布终也。
李先生参
李参。
(梓材谨案:先生端伯之弟,学于伊川,尝集《程氏春秋说》,附见《武夷学案》茅堂传。)
征君谯天授先生定
谯定,字天授,涪陵人。不喜佛,后学易于郭氏。郭氏世家为南平,始祖在汉为严君平之师,盖象数之学也。先生后至京,闻伊川讲道于洛,特往见之,得闻精义,造诣深至,浩然而归。靖康初,中丞吕好问荐于钦宗,召为崇政殿说书,辞不就。高宗即位,许翰又荐。窭甚,与中贵人邻,馈以衣食不受;潜委金去,先生袖而归之。上将擢用,会金兵至,不果。复归蜀,爱青城大之胜,栖遁其中。蜀人敬礼,不敢名,称之曰谯夫子。后以《易》学授刘白水勉之、胡籍溪宪,而冯时行、张行成则得先生之余意者也。
(材材谨案:谢山《奉临川帖子二》云:「有及相随从而不得置之弟子者,如谯定之于程门是也。」是先生在程门私淑之列,于诸弟子当分别载之。然谢山于《刘胡诸儒》《序录》言籍溪与白水同师谯天授,于《赵张诸儒》言魏公尝从谯天授游,皆自先生以上溯伊洛,则先生固程门一大宗也。万氏《儒林宗派》固以先生为程子门人。)
翟先生霖
翟霖,正叔先生之徒也。尝送正叔西迁,道宿僧舍,坐处背塑像,正叔令转倚勿背,乃问曰:「岂以其徒敬之,故亦当敬邪﹖」正叔曰:「但具人形貌,便不当慢。」或因质此语龟山,曰:「孔子云:『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盖象人而用之,其流必至于用人。君子无所不用其敬,见似人者不忽,于人可知矣。若于似人者而生慢易之心,其流必至于轻忽人。」
(梓材谨案:此段本在《龟山语录》,移以立传。)
承议赵先生彦道
赵彦道,程氏弟子。(参《儒林宗派》。)
(梓材谨案:先生盖字景平,取「王道平平」之义。有问答语,见《程氏遗书》。)
(云濠谨案:祁居之诵尹和靖之说云:「昔有赵承议从伊川学,其人性不甚利,伊川亦令看敬字。赵请益,伊川曰『整衣冠、齐容貌而已。』」承议当即先生。)
秘书唐先生棣
唐棣,字彦思,宜兴人。(云濠案:一作毗陵人。)官秘书丞。有《语录》一卷,见《遗书》。(参《伊洛渊源录》。)
畅先生大隐
畅大隐,字潜道,洛人。《遗书》第二十五卷即其所记也。《遗书》言先生「许多时学,乃方学禅」,是于此盖未有得也。(同上。)
范先生文甫
畅先生中伯合传。
范文甫、畅中伯二人,不详其名,见唐彦思《录》。(同上。)
舍人李先生处遯
李处遯,字嘉仲,洛人,见唐录。后为中书舍人,溺死维扬。(同上。)
林先生大节
林大节,不详其乡里、名字、行实,但《遗书》言其「虽差鲁,然所问便能躬行」,然则亦笃实之士也。(同上。)
张先生闳中
张闳中,不详其名字。有答书,见《伊川文集》。(同上。)
(梓材谨案:以上七先生,盖皆伊川之徒。)
待制邵泽民溥
邵溥,字泽民,百源之孙,子文之子也。进士第。靖康初,为户部侍郎。高宗践祚,以例贬官。绍兴中,复待制,宣抚川、陜。师事晁崇福。(梓材案:原文作「师事崇福十二父」,崇福盖晁子止从父咏之之道。奉祠崇福宫而终,故谓之崇福云。)诗文早有能声。有邵氏集十二卷。(参《郡斋读书志》。)
(梓材谨案:泽民尝及伊川之门。谢山《学案札记》云:「大宋受命之宝,建隆开基所创也。围城中,副留守邵溥取而藏之。张邦昌遣使奉迎大元帅于山东,以为献。」故《序录》言其「委蛇伪命」,则有媿于师门家学者矣。)
县令李□□处廉
李处廉者,永嘉令也。绍兴七年,以赃败,诏贷死,籍其资。论者以之攻伊川。(补。)
(梓材谨案:是条本系谢山《学案札记》,以之为传,列于小程子门人之末,亦瑕瑜不妨并见也。)
◆荆门门人(胡、周三传。)
文忠胡致堂先生寅(别为《衡麓学案》。)
参议胡茅堂先生宁(别见《武夷学案》。)
承务胡五峰先生宏(别为《五峰学案》。)
◆和叔家学
邢先生居实(别见《安定学案》。)
◆东平门人
通判何龟津先生兑
何兑,字太和,武阳人,官于辰阳。始为小吏南方,会东平马先生以御史宣慰诸道,一见贤之,奏取为属,因授以所闻《中庸》于程夫子之门者,且悉以平生出处大节告之详焉。既东平以言事谪死,先生归,守其学,终身不少变。其端己端物,发言造事,盖无食息之顷而不惟《中庸》是依也。乡人爱敬,至以「中庸何公」目之。于他经亦无所不学,尤尽心于《易》,作《集传》若干卷。晚以东平移书伪楚斥使避位之节列上史官,宰相恶其分已功,逮系诏狱,削籍投荒,终不自悔,以卒其身。先生尝榜其燕居之堂曰味道,盖取《中庸》所谓「莫不饮食,鲜能知味」之云也。其子叔京属晦翁为之记。(参《朱子文集》。)
(云濠谨案:《学案》东平原传以先生为邵武人,《邵武府志》则谓上麓人,重和元年进士。谢山底本《札纪》载何兑《龟津易传》,龟津其自号也。易传今佚,见朱氏《经义考》。)
◆道洁门人
文宪薛艮斋先生季宣(别为《艮斋学案》。)
知州蒋先生行简(别见《兼山学案》。)
◆公路门人
签判沈公权先生铢
沈铢,字公权,定海人。绍兴五年进士,签书镇东军判官,终承务郎。尝学于焦先生公路,以传程氏之学,史忠定王称其「忠信质直,庄敬端严,造次必稽孔、孟之言。是是非非,无曲从苟止。孝修于家,行尊于乡。面箴人失,退无后言」。其高弟舒烈作行状,谓先生事焦先生极恭,其后诸生所以事先生一如之,虽已极贵,然莫敢堕先生家法。子焕、炳。(补。)
沈先生镗
沈先生铭(合传。)
沈镗、沈铭,签判弟。兄弟皆焦先生公路之高弟也。其事公路,终日拱立,不以其学成而假借。公路之丧,心制三年,无失礼。(补。)
(梓材谨案:此传自谢山所作焦先生传分立之。原文但云「沈签判兄弟,先生之高弟也。」二先生之名,据《沈氏谱》补之。)
宪敏高息斋先生闶
教授赵庇民先生敦临
通判童持之先生大定(并见《龟山学案》。)
◆东家学
知军冯先生忠恕(别见《和靖学案》。)
◆天授门人
简肃刘白水先生勉之
简肃胡籍溪先生宪(并为《刘胡诸儒学案》。)
忠献张紫岩先生浚(别见》赵张诸儒学案》。)
知州冯缙云先生时行
冯时行,字当可,蜀人。尝从谯天授游。绍兴间以奉礼郎召对,言和议不可信,引汉高祖分羹事为喻,忤旨,秦桧遂谪先生知万州,寻抵以罪。(参史传。)
(梓材谨案:程沙随述先生尝言:「《易》之象在画,《易》之道在用。」号缙云先生,其学传于李舜臣。又案,先生文号《缙云集》。)
郎中张观物先生行成(别为《张祝诸儒学案》。)
◆龟津家学(胡、周四传。)
县令何台溪先生镐(别见《晦翁学案》。)
◆公权家学
端宪沈定川先生焕(别为《广平定川学案》。)
征君沈先生炳((别见《广平定川学案》。)
◆公权门人
进士舒先生烈
舒烈,鄞县人。干道八年进士,受业沈签判公权,为程氏之学。其先人懒堂中丞亶也。(补。)
(梓材谨案:此传谢山兼叙懒堂,今节之,为立传于《士刘诸儒》《楼氏门人》之末。)
教授孙先生允
孙允,鄞县人,监岳吉甫之父也。从乡先生沈签判学,学以真实为本。教授乡校者十年。(参至正《四明志》。)
◆缙云门人
宗正李子思先生舜臣
李舜臣,字子思,井研人。生四年知读书,八岁能属文。少长,通古今,推兴废,洞见根本。绍兴末,张魏公视师江、淮,先生应诏上书,言乘舆不出,无以定大计,着《江东胜后之鉴》十篇上之。中干道二年进士第,对策论金人世雠,无可和之义,考官恶焉,绌下第。调邛州安仁县主簿,有治声。教授成都府,改知饶州德兴县。民有母子昆弟之讼,连年不决,为陈慈孝友恭之道,遂为母子兄弟如初。间诣学讲说,邑士皆称蜀先生。迁宗正寺主簿,重修《裕陵玉牒》,当曾布、吕惠卿初用,必谨书。或谓非执政除免,格不应书,先生曰:「治忽所关,何可拘常法!」他所笔削类此。尤邃于《易》,尝曰:「《易》起于画,理、事、象、数,皆因画以见,舍画而论,非《易》也。画从中起,乾坤中画为诚敬,坎离中画为诚明。」着《本传》三十三篇。朱子晚岁每为学者称之。所著书《群经义》八卷、《书小传》四卷、《文集》三十卷、《家塾编次论语》五卷、《镂玉余功录》二卷。子心传、道传、性传。以性传官二府,赠太师,追封崇国公。(参史传。)
(梓材谨案:黄勉斋为贯之道传墓志云:「自宗正公以文学行谊为学者师,诲诸子必以圣贤为法。」)
◆教授家学(胡、周五传。)
监岳孙吉甫先生枝(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子思家学
侍郎李秀岩先生心传
李心传,字微之,子思先生长子也。庆元初,荐于乡。既下第,绝意不复应举,闭户著书。晚以荐为史馆校勘,赐进士出身,专修《中兴四朝帝纪》。甫成其三,因言者罢。踵修《十三朝会要》,端平三年成书。召为工部侍郎,言「『大兵之后,必有凶年』,盖其杀戮之多,赋敛之重,使斯民怨怒之气,上干阴阳罢。三年,致仕。卒,年七十有八。先生有史才,通故实,然其作吴畏斋、项平甫传,褒贬有愧秉笔之旨。盖其志常重川蜀而薄东南之士云。所著成书,有《高宗系年录》二百卷、《学易编》五卷、《诵诗训》五卷、《春秋考》十三卷、《礼辩》二十三卷、《读史考》十二卷、《旧闻证误》十五卷、《朝野杂记》四十卷、《道命录》五卷、《西陲泰定录》九十卷、《辩南迁录》一卷、诗文一百卷。(参史传。)
微之语
陈莹中诸公但攻荆公坐象为僭,不知三代典礼,大享先王,功臣皆与享焉,则尸象必不立受。今不论其学术之乘戾,而第以坐视人主之拜跪为逆礼,此学术不醇之过也。
(梓材谨案:庐氏藏底,谢山于是条标云「入《微之学案》」,是谢山本为先生立一《学案》,而《序录》无之,故以其家学并入于此。)
东莱之学甚正,而优柔细密之中,似有和光同尘之币。象山之学虽偏,而猛厉粗略之外,却无枉尺直寻之意。
道命录序
嘉定十七年,诏尚书都省曰:「朕惟伊川先生绍明道学,为宋儒宗,虽屡被褒荣,而世禄弗及,未称崇奖儒先之意。可访求其后,特与录用。」德音传播,天下诵之。盖自伊川之被荐而入经筵,逮今百四十年矣。愚尝纲罗中天以来放失旧闻,编年著录,次第送官,因得窃考道学之废兴,乃天下安危、国家隆替之所关系,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惇、京、桧、侂之际也。程子曰:「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一夫道即学,学即道,而程子异言之,何也﹖盖行义以达其道者,圣贤在上者之事也;学以致其道者,圣贤在下者之事也。舍道则非学,舍学则非道。故「学道爱人」,圣师以为训,倡明道学,先贤以自任,未尝岐为二焉。自数十年,不辛憸邪谗谄之小人立为「道学」之目,以废君子。而号为君子之徒者,亦未尝深知所谓道,所谓学也,则往往从而自讳之,可不叹哉!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故今参取百四十年之间道学废兴之故,萃为一书,谓之《道命录》。盖以为天下安危、国家隆替之所关系者,天实为之,而非惇、京、桧、侂之徒所能与也。虽然,抑又有感者:元佑道学之兴废,\系乎司马文正之存亡;绍兴道学之兴废,系乎赵忠之用舍;庆元道学之兴废,系乎赵忠定之去留。彼一时也,圣贤之道学,其为厄也已甚矣,而义理之在人心者,讫不可得而泯也。孟子曰:「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故由孔子之言,则有天下国家者可以知所戒;由孟子之言,则修身守道者可以知所任。至若近世诸公,或先附后畔,或始疑终信。视其所以,则先附后畔皆出于一时利害之私,而始疑终信则由夫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而致此也。又有或出或入之士,义利交战于中,而卒之依违俯仰,以求媚于世。盖所谓「焉能为有,焉能为无」者。必也,见善明,用心刚,而卓然不惑于生死祸福之际,于道学也,其庶几乎!
文节李贯之先生道传
李道传,字贯之,子思先生中子也。(云濠案:先生由隆州徙居吴兴。)先生少长,读河南程氏书,玩索义理,至忘寝食。虽处暗室,整襟危坐,肃如也。由进士第调蓬州教授。吴曦反,曦党以曦意胁先生,先生以义折之,弃官归。曦平,诏以先生抗节不挠,进官二等。嘉定时,累迁著作佐郎。首言:「人才之盛衰,系学术之明晦。今学禁虽除,而未尝明示天下以除之之意。愿下明诏,崇尚正义,取朱熹《论语》《孟子集注》、《中庸大学章句》、《或问》四书,颁之太学,仍请以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张载五人从祀孔子庙。」时执政有不乐道学者,语侵先生,先生不为动。以著作郎出知真州,提举江东常平。与漕臣真西山赈饥,穷冬风雪中,虽深村穷谷必至,赖以全活者甚众。摄宣州守,行朱子社仓法。入除兵部郎官,辞未就。李楠觇当路指意,乞授以节镇蜀,遂出知果州。至九江,得疾卒,年四十八,赐谥文节。先生与兄弟相视如师友,故其一家之学,言论操履,一归于正。自蜀来东南,虽不及登朱子之门,而访求所尝从学者与讲习,尽得遗书读之,笃于践履,气节卓然。于经史未有论著,曰:「学未至,不敢。」于诗文未尝苟作,曰:「学未至,不暇。」一日以疾谒告,真西山造焉,卧榻屏间,大书「唤起截断」四字,知其用功慎独如此。参史传。
(梓材谨案:魏鹤山为《虞先生刚简墓志》云:「为钤属,为华阳,又得与成都范文叔,季才、少才、少约、豫章李思永、延平张子真、汉嘉薛仲章、同郡程叔达、李微之、贯之、唐安宋正仲、汉嘉邓元卿相与切磋于义理之会。」是先生兄弟固二江诸子学侣也。)
(云濠谨案:谢山《奉临川帖子》云:「古人师弟之间相从不苟,故有展转私淑而不害其为弟子者。如胡文定之于大小程子,乃私淑之杨,谢诸公之学,又李文惠公之于朱子是也。」文惠当是文节,传写之■。《四川通志》作文靖。又案《宋史》,端州李尚书大性谥文惠,孝宗朝与陈止斋等以言事去,然未言其私淑朱子也。)
少保李成之先生性传
李性传,字成之,子思先生之季子。嘉定四年举进士,历干办行在诸军审计事。进对「有崇尚道学之名,未遇其实」,帝曰:「实者何在﹖」先生对曰:「在陛下格物致知,以为出治之本。」累迁起居舍人兼侍讲,疏请复古丧制。官至权参知政事,寻同知枢密院事,未几落职。后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宝佑二年,依旧职提举万寿观兼侍读。以观文殿学士致士。卒,赠少保。(参史传。)
◆秀岩门人(胡、周六传。)
签枢高耻堂先生斯得(别见《鹤山学案》。)
◆朱氏续传
长史朱白云先生右(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天嘏
汉·公孙宏
后魏·佛陀扇多
王世贞
明·兰茂
清·岑仲勉
(漢)孔鮒
元和观我斋主人
李雨堂
清·钱秀昌
宋·杨绘
(宋)王称
明·黄虞稷
辛銒
汉·韩婴
许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