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自叙第三十六-史通通释
自叙第三十六
予幼奉庭训,早游文学。年在纨绮,便受《古文尚书》。每苦其辞艰琐,难为讽读。虽屡逢捶挞,而其业不成。尝闻家君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传》,每废《书》而听。逮讲毕,即为诸兄说之。因窃叹曰:"若使书皆如此,吾不复怠矣。"先君奇其意,于是始授以《左氏》,期年而讲诵都毕。于时年甫十有二矣。所讲虽未能深解,而大义略举。父兄欲令博观义疏,精此一经。辞以获麟已后,未见其事,乞且观余部,以广异闻。次又读《史》、《汉》、《三国志》。既欲知古今沿革,历数相承,于是触类而观,不假师训。自汉中兴与降,迄乎皇家实录,年十有七,而窥览略周。其所读书,多因假赁,虽部帙残缺,篇第有遗,至于叙事之纪纲,立言之梗概,亦粗知之矣。
但于时将求仕进,兼习揣摩,至于专心诸史,我则未暇。洎年登弱冠,射策登朝,于是思有余闲,获遂本愿。旅游京洛,颇积岁年,公私借书,恣情披阅。至如一代之史,分为数家,其间杂记小书,又竞为异说,莫不钻研穿凿,尽其利害。加以自小观书,喜谈名理,其所悟者,皆得之襟腑,非由染习。故始在总角,读班、谢两《汉》,便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后书》宜为更始立纪。当时闻者,共责以为童子何知,而敢轻议前哲。于是郝然自失,无辞以对。其后见《张衡》、《范晔集》,果以二史为非。其有暗合于古人者,盖不可胜纪。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凡有异同,蓄诸方寸。
及年以立,言悟日多,常恨时无同好,可与言者。维东海徐坚,晚与之遇,相得甚欢,虽古者伯牙之识锺期,管仲之知鲍叔,不是过也。复有永城朱敬则、沛国刘允济、义兴薛谦光、河南元行冲、陈留吴兢、寿春裴怀古,亦以言议见许,道术相知。所有榷扬,得尽怀抱。每云:"德不孤,必有邻,四海之内,知我者不过数子而已矣。"
昔仲尼以睿圣明哲,天纵多能,睹史籍之繁文,惧览者之不一,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以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入索,述《职方》以除九丘,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迄于周。其文不刊,为后王法。自兹厥后,史籍逾多,苟非命世大才,孰能刊正其失?嗟予小子,敢当此任!其于史传也,尝欲自班、马已降,讫于姚、李、令狐、颜、孔诸书,莫不因其旧义,普加厘革。但以无夫子之名,而辄行夫子之事,将恐致惊末俗,取咎时人,徒有其劳,而莫之见赏。所以每握管叹息,迟回者久之。非欲之而不能,实能之而不敢也。
既朝廷有知意者,遂以载笔见推。由是三为史臣,再入东观。每惟皇家受命,多历年所,史官所编,粗惟纪录。至于纪传及志,则皆未有其书。长安中,会奉诏预修唐史。及今上即位,又敕撰《则天大娃皇后实录》。凡所著述,尝欲行其旧议。而当时同作诸士及监修贵臣,每与其凿枘相违,龃龉难入。故其所载削,皆与俗浮沈。虽自谓依违苟从,然犹大为史官所嫉。嗟乎!虽任当其职,而吾道不行;见用于时,而美志不遂。郁怏孤愤,无以寄怀。必寝而不言,嘿而无述,又恐没世之后,谁知予者。故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
昔汉世刘安著书,号曰《淮南子》。其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上自太公,下至商鞅。其错综经纬,自谓兼于数家,无遗力矣。然自《淮南》已后,作者无绝。必商榷而言,则其流又众。荩仲尼既殁,微言不行;史公著书,是非多谬。由是百家诸子,诡说异辞,务为小辨,破彼大道,故扬雄《法言》生焉。儒者之书,博而寡要,得其糟粕,失其菁华。而流俗鄙夫,贵远贱近,传兹牾,自相欺惑,故王充《论衡》生焉。民者,冥也,冥然罔知,率彼愚蒙,墙面而视。或讹音鄙句,莫究本源,或守株胶柱,动多拘忌,故应劭《风俗通》生焉。五常异,百行殊执,能有兼偏,知有长短。苟随才而任使,则片善不遗,必求备而后用,则举世莫可,故刘劭《人物志》生焉。夫开国承家,立身立事,一文一武,或出或处,虽贤愚坏隔,善恶区分,苟时无品藻,则理难铨综,故陆景《典语》生焉。词人属文,其体非一,譬甘辛殊味,丹素异彩,后来祖述,识昧圆通,家有诋诃,人相掎摭,故刘勰《文心》生焉。
若《史通》之为书也,盖伤当时载笔之士,其义不纯。思欲辨其指归,殚其体统。夫其书虽以史为主,而余波所及,上穷王道,下人伦,总括万殊,包吞千有。自《法言》已降,迄于《文心》而往,固以纳诸胸中,曾不芥者矣。夫其为义也,有与夺焉,有褒贬焉,有鉴诫焉,有讽刺焉。其为贯穿者深矣,其为网罗者密矣,其所商略者远矣,其所发明者多矣。盖谈经者恶闻服、杜之嗤,论史者憎言班、马之失。而此书多讥往哲,喜述前非。获罪于时,固其宜矣。犹冀知音君子,时有观焉。尼父有云:"罪我者《春秋》,知我者《春秋》。"抑斯之谓也。
昔梁征士刘孝标作《叙传》,其自比于冯敬通者有三。而予辄不自揆,亦窃比于扬子云者有四焉。何者?扬雄尝好雕虫小技,老而悔其少作。余幼喜诗赋,而壮都不为,耻以文士得名,期以述者自命。其似一也。扬雄草《玄》,累年不就,当时闻者,莫不哂其徒劳。余撰《史通》,亦屡移寒暑。悠悠尘俗,共以为愚。其似二也。扬雄撰《法言》,时人竞尤其妄,故作《解嘲》以之。余著《史通》,见者亦互言其短,故作《释蒙》以拒之。其似三也。扬雄少为范、刘歆所重,及闻其撰《太玄经》,则嘲以恐盖酱瓿。然刘、范之重雄者,荩贵其文彩若《长扬》、《羽猎》之流耳。如《太玄》深奥,理难探赜。既绝窥逾,入加讥诮。余初好文笔,颇获誉于当时。晚谈史传,遂减价于知己。其似四也。夫才唯下劣,而迹类先贤。是用铭之于心,持以自慰。
抑犹有遗恨,惧不似扬雄者有一焉。何者?雄之《玄经》始成,虽为当时所贱,而桓谭以为数百年外,其书必传。其后张衡、陆绩果以为绝伦参圣。夫以《史通》方诸《太玄》,今之君山,即徐、朱等数君是也。后来张、陆,则未之知耳。嗟乎!傥使平子不出,公纪不生,将恐此书与粪土同捐,烟烬俱灭。后之识者,无得而观。此予所以抚卷涟,泪尽而继之以血也。
东海徐坚《旧书》本传:徐坚少好学,遍览经史。王方庆《三礼》之学,常就质疑,又赏其文章典实。杨再思曰:"此凤阁舍人样。"开元十三年,改丽正书院为集贤院,以坚为学士,副张说知院事。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凡七入书府。《新书儒学传》:坚宽厚长者。太平公主用事,武攸暨屡邀请坚,坚不许。帝大集贤,幔舍在百司上。张说令揭大榜以侈其宠。坚望见,遽命撤之,曰:"君子乌取多尚人。"卒年七十余,谥曰文。按:徐、朱诸人皆刘氏石友,义取品概互证,故采掇加详。
牙期管鲍《列子汤问》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曲。每奏,子期辄穷其趣。伯牙叹曰:"善哉!善哉!""吾于何逃声哉!"又《力命》篇:管夷吾、鲍叔牙二人相友甚戚,管仲尝叹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永城朱敬则《旧书》本传,敬则字少连。长安三年,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兼修国史。张易之、昌宗尝命画工图写武三思等十八人形像,号为《高士图》。每引敬则,固辞不就。其高洁守正如此。与三从兄同居四十余年,财产无异。《新书》:敬则请高史官选,以求名才。韦安石尝阅其移史,叹曰:董狐何以加!史官权重宰相,古圣贤臣所以畏惧也。
沛国刘允济《旧书》本传:允济少孤,事母甚谨。弱冠,降著作佐郎。尝采鲁哀公后十二世,接战国,为《鲁后春秋》。长安中,兼修国史。《新书》:允济尝曰:"史官善恶必书,""此权顾轻哉!而班生受金,陈寿求米,仆乃视如浮云耳。"
义兴薛谦光《旧书薛登传》:登本名谦光,博涉文史。每谈论前代故事,必广引证验,有如目击。与徐坚、刘子玄齐名友善。景云中,拜御史大夫。僧惠范恃太平公主权势,逼夺百姓。将加弹奏,或请寝之。谦光曰:"宪台理冤滞,何所回避。朝弹幕黜亦可矣。"遂奏之,反为所构出。开元中,转太子宾客。以与太子同名,敕赐名登。卒年七十三。
河南元行冲《旧书》本传:行冲博学多通,狄仁杰甚重之。性不阿顺,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犹蓄聚以自资也。""脯腊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疾。""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拜太常少卿。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秘书监马怀素卒,诏行冲代其职。表请通撰古今书目,为《群书四录》。卒年七十七。按行冲又尝著论,辩晋元帝出小吏牛金之诬,今见《杂说》中篇"牛继马后"注。
陈留吴兢《新书》本传:兢贯知经史,方直寡谐比。魏元忠、朱敬则荐兢才堪论撰,诏修国史。天宝初卒,年八十。兢叙事简核,号良史。初与刘子玄撰定《武后实录》,叙张昌宗诱张说诬证魏元忠事,颇言说已然可,赖宋等激励苦切,故转祸为忠。不然,皇嗣且殆。后说为相,读之心不善,知兢所为,即从容谬谓曰:"刘生书魏齐公事,不少假借,奈何?"兢曰:"子玄已亡,不可受诬地下。兢实书之,其草敌在。"说屡蕲改,辞曰:"徇公之情,何名实录。"卒不改,世谓今董狐云。
寿春裴怀古《旧书良吏传》:怀古为监察御史。圣历中,阎知微充使往突厥,怀古监其军。至虏廷,默啜立知微南面可汗,将授怀古伪职。怀古不从,将杀之,抗辞曰:"宁守忠以就死,不毁节以求生。请就斩所。"乃禁锢随军。后窜归。终幽州都督。《新书》:怀古清介审慎,在幽州时,韩琬以监察御史监军,称其驭士信,临财廉,为国名将云。按:所举知友七人,唯怀古不参史局,故末及之。
睹史籍讫于周凡八句,皆孔安国《尚书序》原文。
淮南子《汉淮南王传》:安为人好书,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别见《采撰》篇。按:本处盖指内书言,即今所传《鸿烈解》。
法言论衡扬雄《法言》,见《论赞》篇。王充《论衡》,见《采撰》篇。
风俗通《后汉应奉传》:子劭,字仲远,撰《风俗通》,以辨物类名号,识时俗嫌疑。劭《自叙》:俗间行语,众所共传,积非习贯,莫能原察。聊以不才,举尔所知。传曰: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为政之要,辩风正俗,最其上也。昔画者曰,犬马最难,鬼魅最易。犬马旦暮在人之前,不类不可,故难。鬼魅无形,无形者不见,故易。今俗语虽云浮浅,然其难矣。补按:节首"民者,冥也",语《晋书刑法志》王导等议。
人物志《三国魏志》:刘劭字孔才。黄初中尚书郎。作《皇览》,作《新律》篇,著《律略论》,作《都官考课条》,作《说略》,著《乐论》。凡所撰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余篇。阮逸《序》:予好阅古书,于史部中得刘劭《人物志》十二篇。其述性品之上下,才质之兼偏,研幽摘微,一贯于道,诚一家之善志也。
典语《隋志》儒家注:《典语》十卷,《典语别》二卷,并吴中夏督陆景撰,亡。《新》、《旧唐志》:陆景《典训》十卷。按:是书《隋志》云亡,《唐志》乃有十卷者存,而知几又见之,则亡者当但指《别》二卷也。或作"语",或作"训",未知孰是?
文心《南史文学传》:刘勰字彦和,梁天监中,东宫通事舍人。撰《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其序略云:予齿在逾立,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寤而喜曰: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于是论之。既成,沈约取读,谓深得文理,常陈之几案。
孝标比敬通《梁文学刘峻传》:峻字孝标。其《自序》略曰:余自比冯敬通,而有同之者三,异之者四。敬通雄才冠世,志刚金石;余虽不及之,而节亮慷慨,一同也。敬通值中兴明君,而终不试用;余逢命世英主,亦摈斥当年,二同也。敬通有忌妻,至身操井臼;余有悍室,亦家道轲,三同也。其异之四曰:敬通虽芝残蕙焚,而为名贤所慕,风流郁烈,久而弥盛;余声尘寂漠,世不吾知,将同秋草,此四异也。按:敬通,后汉冯衍字。
芥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会不芥。李善《注》:刺鲠也。《字典》:亦作。又作,蒂芥之,颜师古音虿;果蒂之,《唐韵》音帝。
扬雄草撰《汉书》本传:哀帝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雄好古而乐道,用心于内,不求于外。时唯刘歆及范逡敬焉。而钜鹿侯芭尝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刘歆亦观之,谓雄曰:空自苦,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桓谭曰:"必传,顾谭不及见也。张衡《与崔子玉书》:乃者披读《太玄经》,知子云极阴阳之数,心实与《五经》拟。《玄》四百岁其兴乎?陆绩《述玄》:雄受气纯和,韬真含道,建立《玄经》,与圣人同趣。桓谭谓之绝伦。又《法言》宋宋咸《序》:《法言》者,盖时有请问,子云用圣人之法以应答之也。东晋李轨为之注。
泪尽继血《说苑权谋》篇:下蔡威公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裕德菱
唐·戴孚
唐·李自良
杨香池
明·刘时俊
清·梁章钜
程树德
潘岳
潘岳
(西漢)戴聖
唐·刘轲
明·朱谋垔
晋·王弼
清·邓苑
元·朱世杰
宋·释惠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