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扬子法言-汉·扬雄 晋·李轨 注
扬子法言目录:
扬子法言
学行卷 第一
吾子卷 第二
修身卷 第三
问道卷 第四
问神卷 第五
问明卷 第六
寡见卷 第七
五百卷 第八
先知卷 第九
重黎卷 第十
渊骞卷 第十一
君子卷 第十二
孝至卷 第十三
附录一 刘师培杨子法言校补
附录二 刘师培法言补释
扬子法言
《法言》是模仿《论语》而作的一部语录体哲学著作;是用正统的儒学观点驳难诸子之说及有悖于“圣人”之教的一切言行,来维护儒教之至尊,其目的是解时惑、答人疑,故多采用问答的形式。本书对《法言》进行了译注。
...更多
学行卷 第一
扬子法言·学行卷
〔注〕夫学者,所以仁其性命之本,本立而道生,是故冠乎众篇之首也。〔疏〕音义本标题如此。论语学而,皇侃义疏云:“降圣以下,皆须学成。故学记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明人必须学乃成。此书既遍该众典,以教一切,故以学而为先也。”按:法言象论语,故亦以学行为首矣。十三篇皆取篇首语二字为标目。法言〔疏〕治平本题“扬子法言”,在“学行卷第一”之上。按:论衡案书云:“董仲舒著书不称子者,意殆自谓过诸子也。”子云自序云:“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诋訾圣人,即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
...更多
吾子卷 第二
扬子法言·吾子卷 〔注〕崇本在乎抑末,学大道绝乎小辩也。法言 李轨注
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注〕少年之事。俄而,曰:“壮夫不为也。”〔注〕悔作之也。或曰:“赋可以讽乎?”曰:“讽乎!〔注〕骇叹之声也。讽则已,不已,吾恐不免于劝也。”〔注〕相如作大人赋,武帝览之,乃飘飘然有陵云之志。或曰:“雾縠之组丽。”〔注〕言可好也。曰:“女工之蠹矣。”〔注〕雾縠虽丽,蠹害女工;辞赋虽巧,惑乱圣典。剑客论曰:“剑可以爱身。”〔注〕言击剑可以卫护爱身,辞赋可以讽谕劝人也。曰:“狴犴使人多礼乎?”〔注〕言
...更多
修身卷 第三
扬子法言·修身卷
〔注〕求己以反本,守母以存子,此其大要。〔疏〕修,世德堂本作“修”,下并同。注“守母以存子”。按:老子云:“既知其子,复守其母。”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注〕无敌于天下也。〔疏〕“矫思以为矢”者,说文:“矫,揉箭箝也。”段注云:“引伸之为凡矫枉之称。”苍颉篇云:“矫,正也。”汉书严安传:“矫箭控弦。”颜注云:“矫,正曲使直也。”音义:“矫思,斯恣切。”“立义以为的”者,说文:“旳,明也。”段注云:“引伸为射旳。”经传多从“白”,作“的
...更多
问道卷 第四
扬子法言·问道卷
〔注〕夫道者,弘乎至化,通乎至理也。〔疏〕本篇皆纠绳诸子之语。自“道、德、仁、义、礼譬诸身乎”至“未若父母之懿也”,多论道家之失。“狙诈之家”一章,论兵家之失。“申、韩之术,不仁之至矣”至“如申、韩!如申、韩”,论刑名家之失。“庄周、申、韩”以下,又杂论诸子也。
或问“道”。曰:“道也者,通也,无不通也。”〔注〕万物由之以通。或曰:“可以适它与?”〔注〕言道既可以通中国而适夷狄,学亦可以统正典而兼诸子也。曰:“适尧、舜、文王者为正道,非尧、舜、文王者为它道,君子正而不它。
...更多
问神卷 第五
扬子法言·问神卷 〔注〕测于天地之情者,潜之乎心也。心能测乎天地之情,则入乎神矣。〔疏〕此篇多阐发经义。自“或问神”至“圣人以不手为圣人”,皆论易道。“经可损益与”以下,则杂论五经。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引伸为神智。易系屡言神。如云:“神无方而易无体。”又云:“阴阳不测之谓神。”又云:“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又云:“易◆思也,◆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又云:“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又云:“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又云;“鼓之舞之以尽神。”又云:“于是始作八卦,
...更多
问明卷 第六
扬子法言·问明卷
〔注〕防奸必有其统,揆物必以其度,察见至微之理,探射幽隐之情。
或问“明”。曰:“微。”或曰:“微何如其明也?”曰:“微而见之,明其誖乎?”〔疏〕说文:“微,隐行也。”按:引伸为凡隐之称。经传以为显著之反。问明而曰微,犹问大曰小,问远曰迩,取相反为义也。“微而见之,明其誖乎”者,音义:“誖,布内切。”按:读为“孛”。说文“孛,●也,从●,人色也,从子。论语:‘色孛如也。’”是此。今论语作“勃”。刘疏云:“谓夫子盛气貌也。”广雅释训:“勃勃,盛也。”经传亦以“悖”为之。左传
...更多
寡见卷 第七
扬子法言·寡见卷
〔注〕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此其所以发扬德音。〔疏〕注“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按:老子文。
吾寡见人之好徦者也。迩文之视,迩言之听,徦则偭焉。〔注〕叹人皆好视听诸子近言近说,至于圣人远言远义,则偭然而不视听。或曰:“曷若兹之甚也?先王之道满门。”〔注〕言此谈过也。学先王之道者,亦满门耳。曰:“不得已也,得已则已矣。〔注〕不得已者,官有策试者也。得已而不已者,寡哉!”〔注〕夫以策试而后学者,为官也。得不策试而好学者,为己也。为己之学也内,为官之学也外。外之与内,由南之与北,相
...更多
五百卷 第八
扬子法言·五百卷
〔注〕夫言者,所以通理也。五百岁一圣,非经通之言,故辨其惑罔之迷也。
或问:“五百岁而圣人出,有诸?”〔注〕孟轲、史迁皆有此言。曰:“尧、舜、禹,君臣也而并;文、武、周公,父子也而处。汤、孔子数百岁而生。因往以推来,虽千一不可知也。”〔注〕千岁一人,一岁千人,不可知也。〔疏〕“五百岁而圣人出”者,孟子云:“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又云:“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
...更多
先知卷 第九
扬子法言·先知卷
〔注〕图难于其易,求大于其细,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未乱,如斯而已矣。〔疏〕注“图难”至“已矣”。按:老子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先知其几于神乎!〔注〕几,近也。神以知来,探未兆也。逆识先知,近于神也。敢问先知。”曰:“不知。〔注〕答以不知者,神悟则先知,非问之所及也。知其道者其如视,〔注〕举目便见。忽、眇、绵作◆。”〔注〕眇绵,远视。〔疏〕“先知其几于神乎”者,音义
...更多
1
2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晋)葛洪
宋·李清照
宋·法护
(清)王之春
宋·赵民
陈思
清·随缘下士
(清)汤球
唐·昝殷
南北朝·贾思勰
宋·杜绾
归有光
元结
清·周永年
元·脱脱
清·弘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