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陔余丛考-(清)赵翼
陔余丛考目录: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一
《五经正义》
《五经正义》虽署孔颖达名,然实非出于一手。《颜师古传》: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令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既成,太宗又令诸儒详核。诸儒传习已久,非之。师古引晋、宋以来古今本,援据详明,皆出其意表,诸儒始服。是师古于此书功最深。《孔颖达传》亦云: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等受诏撰《五经》义训,凡一百八十卷,名曰《五经正义》。太宗命付国子监施行。是师古外又有司马才章等参订也。未几,马嘉运驳正其失。永徽中,又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宏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
...更多
卷二
古诗三千之非
司马迁谓,古诗三千馀篇,孔子删之为三百五篇。孔颖达、朱彝尊皆疑古诗本无三千,今以《国语》、《左传》二书所引之诗校之,《国语》引诗凡三十一条,惟卫彪傒引武王"饫歌"(其诗曰:"天之所支,不可坏也。"谓武王克殷而作此,谓之饫歌,名之曰支,使后人监戒),及公子重耳赋"河水"二条,是逸诗。而"河水"一诗,韦昭注又以为河当作沔,即沔彼流水,取朝宗于海之义也。然则《国语》所引逸诗仅一条,而三十条皆删存之诗,是逸诗仅删存诗三十之一也。《左传》引诗共二百十七条,其间有丘明自引以证其议论者,犹曰丘明在孔子后,
...更多
卷三
《周礼、冬官》补亡之误
《周礼》缺《冬官》一篇,刘歆以《考工记》补之,汉唐以来皆无异说。至宋淳熙间,临川余廷椿始创论,以为冬官之属初未尝缺,其官皆杂出于五官之中,乃作《复古司空》一篇,朱子亟称之。永嘉王次点益引伸其说,作《周官补遗》,亦为真西山所赏。元人吴草庐、丘吉甫又因之,各有撰述,然其间亦各有不同者。今王氏《周官补遗》已不传,草庐所编则据《尚书》司空掌邦土,谓冬官不应杂在地官司徒掌邦教之内,遂取掌邦土之官列于司空之后,其他亦未尝分割。惟余氏、丘氏则益加割裂。余氏以天官、地官、春官、夏官内四十九官改入冬
...更多
卷四
《四书》别解数条
《四书》经朱子作注之后,固已至当不易,然后人又有别出见解,稍与朱注异而其理亦优者,固不妨两存之,要惟其是而已。今录数条于此。《大学》缺格物致知一传,董槐谓以"知止能得""物有本末"二节移于"听讼吾犹人之下",而结之曰: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亦自完善。则此一章但有脱简而无缺文,更不必补矣。"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朱注以为观其子之志行,则下文"三年无改"句文义不相贯,故注中只得用"然"字一转。杨循吉谓宜作人子之观其父解,父在时子当观父志之所在而曲体之,父没则父之志不可见,而其生平行事尚
...更多
卷五
《史记》一
班彪谓司马迁:序帝王则曰本纪,公侯传国则曰世家,卿士特起则曰列传。是盖以本纪、世家、列传为史迁创例。然《文心雕龙》云:迁取式《吕览》著本纪,以述皇王。则迁之作纪,固有所本矣。今按《吕览》十二月纪,非专述帝王之事,而《史记·大宛传·赞》则云:《禹本纪》言河出昆仑高五百里。又云:《禹本纪》及《山海经》所有怪物,予不敢言之也。是迁之作纪,非本于《吕览》,而汉以前别有《禹本纪》一书,正迁所本耳。又《卫世家·赞》云:予读世家言云云。则迁之作世家亦有所本,非特创也。惟列传叙事,则古人所无。古人著书,凡发明
...更多
卷六
《三国志》
陈寿《三国志》虽称善叙事,有良史才,然亦有舛误。《魏武纪》:建安元年,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人,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于禁传》同),仪及其众皆降。是刘辟已授首矣。乃五年又有汝南降贼刘辟等畔应袁绍,略许下。此一篇之中前后相戾者也。《蜀后主传》:延熙十六年,大将军费祎为魏降人郭循所杀(《费祎传》同),而《魏齐王芳纪》及蜀《张嶷传》俱作郭修(孙盛《魏氏春秋》亦作修)。《关壮缪传》:将军傅士仁使人迎权,而《吴主传》及《吕蒙传》俱作士仁(杨戏《季汉辅臣赞》亦同)。此一人之姓
...更多
卷七
《齐书》书法
《齐书》于宋、齐嬗代之际,备书宋帝禅位策文一道,玺书一道,齐高帝固辞,宋王公以下固请,高帝乃许。既即位,封帝为汝阴王,筑宫丹阳,行宋正朔,上书不为表,答表不为诏。是年五月,汝阴王殂,追谥为宋顺帝,终礼依魏、晋故事,略无篡夺之迹。盖当时国史原本本是如此,且有沈约《宋书》为成式也。然于顺帝逊位时,犹书是日帝逊于东邸,备羽仪,乘画轮车,出东掖门,问:"今日何不奏鼓吹?"以见顺帝之禅,皆齐之所为,而顺帝初不知者,此尚存微意也。其书齐明帝之弑海陵王云:王有疾,帝数遣御师占视,乃殒之。则更为直笔。盖子显
...更多
卷八
《南、北史》原委
《南北史》原委见于李延寿自序:其父大师,少有著述之志,以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南北分隔,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其史皆详于本国而略于他国,欲仿《吴越春秋》体编年纪之。客于侍中杨恭仁家,有宋、齐、梁、魏四代史,因渐次编辑,未毕而殁。延寿欲继先志,适在颜师古、孔颖达下佐修各史,因得齐、梁、陈等五代旧事目所未睹者,合之家中旧本,参订编次,尚多所阙。贞观十五年,令孤德棻奏延寿同修《晋书》,因复得入内府勘究宋、齐、魏三代之事。十七年,褚遂良又奏延寿佐修《隋书》"十志",因益得披寻校勘。
...更多
卷九
《北史》与《北齐书》互异处
《北齐书·段韶传》:芒山之战,神武为西将贺拔胜所窘,韶一箭毙其前驱,追骑惮慑莫敢前,遂免,是韶所射乃胜之前驱也。《北史》则谓韶射毙胜马,追骑不敢进,乃免。按《神武纪》,神武走。贺拔胜以十三骑来追,槊将及神武,韶横射胜马殪,遂免。《后周书·胜传》亦谓胜追神武急,刃垂及之,会胜马为流矢所中死,比副骑至,神武已远去。则韶所射即胜马矣。《清河王岳传》:岳因帝责,忧悸不知所为,数日而毙,故时论以为赐鸩也。是尚未确指为赐鸩。而《北史》云:帝使高归彦赐以鸩,岳曰:"臣无罪。"归彦曰:"饮之。
...更多
卷十
《新、旧唐书》书年号各有得失
各史遇一岁数改元之年,书法不一,有以最后所改之号冠于岁首,而其下仍按月书明所改号于每月之下者。顾宁人谓司马温公《通鉴》创为此例,非也,乃温公仿宋子京《新唐书》,而《新唐书》又本之李延寿《南、北史》耳。唐以前各史,凡一岁改元者,皆以下诏之日为始,按月顺书。如陈寿《魏志·三少帝纪》上书嘉平六年十月庾寅,下书正元元年十月壬辰,《吴志·三嗣主传》上书太平三年十月己卯,下书永安元年十月壬午。沈约《宋书》前废帝即位之次年书改元永光,八月书改元景和,十一月被弑,明帝即位,书改元泰始。刘昫《
...更多
1
2
3
4
5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周·公孙龙
(唐)易静
清·贪梦道人
(清)杨捷
(清)厉志
张震南
清·钱峻
元·陈元靓
清·杜文澜
南宋·郑樵
元·陈元靓
清·陈杰
(唐)羅隠
清·吴廷燮
明·李廷机
馬非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