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之九百二十二-永乐大典残卷
卷之九百二十二
二支师
童子师
【唐韩昌黎集】《师说》: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爱日斋聚钞】:眉山刘微之巨,教授郡城之西寿昌院,从游至百人。苏明允命东坡兄弟师之。时尚幼,微之赋鹭鸶诗,末云:“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坡从旁曰:“先生诗佳矣。窃疑断章无归宿,曷若雪片落蒹葭乎?”微之曰:“吾非若师也。”坡兄弟应制科,微之赠诗,有曰:“惊人事业传三馆,动地文章震九州。老夫欲别无它祝,只愿双封万户侯。”自是三苏名著天下,而微之竟不第。郡三公以遗逸举,不服,乡人但呼为孝廉。其卒也,范蜀公吊以诗曰:“案前曾立二贤良。今《颍滨集》中《送家安国诗》:“城西杜下老刘君,春服舞雩今几人。”自注:“微之先生门人,惟仆与子瞻兄复礼,与退翁兄皆仕耳。”正谓此。东坡云:“吾八岁入小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童子几百人,师独称吾与陈太初。”予叹刘孝廉、张道士为童子师,有二苏者出焉。虽若没世隐约,氏名讫不泯。坡晚在海南作《众妙堂记》,谓梦见张道士如平昔。而直云眉山道士张易简,教小学常百人,予幼时亦与焉。以其师也,则名之似过,或欲传其人故名。
【宋史】《韩胄传》胄以势利盅士大夫之心,薛叔似、辛弃疾、陈谦,皆起废显用当时。固有困于久斥,损晚节以规荣进者矣。若陈自强,则以胄童子师,自选人不数年致位宰相。群小阿附,势滔薰灼。陈自强者,福州闽县人。字勉之。自以尝为韩胄童子师,欲见之无以自通。适僦居,主人出入胄家,为言于胄。一日召自强,比至,则从官毕集,胄设褥于堂,向自强再拜。次召从官同坐。胄徐曰:“陈先生老儒,汨没可念。”明日,从官皆荐其才。
置五经师
【东汉书】《明帝纪》:永平九年夏四月,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袁宏《汉纪》曰:永平中,崇尚儒学。自皇太子诸王侯,及功臣子弟,莫不受经。又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子弟立学,号四姓小侯,置五经师。
一字师
【唐摭言】:李相读《春秋》,误以叔孙敕略,呼为敕晷。有小吏曰:“某缘师受,误呼文字。今闻相公呼为揣,方悟之耳。”公曰:“不然。因检释文,果敕略反。公大惭,号小吏为一字师。
【戴埴鼠璞】《南堂野史》载《张迥寄远诗》:蝉鬓凋将尽,虬髭白也无。齐已改为“虬髭黑在无。”迥拜为一字师。陶岳《五代史补》:齐已携诗诣郑谷,《咏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巳拜谷为一字师。一谓张迥礼齐已,一谓齐已礼郑谷,岂一事讹为两人,将齐已以其师人者,还为人师耶?然改“白也”为“黑在”,则是两字师也。
【建康志】:礼部尚书张咏知升州,召溧阳宰萧楚材食。楚材见几案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淮南闲杀老尚书。”萧改“恨”作“幸”字。公出视藁曰“谁改吾诗?”左右以实对。萧曰:“与公全身。公功高望重,奸人侧目之秋。且天下一统,公独恨太平,何也?”公曰萧第一字之师也。
【随隐漫录】: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李泰伯易“德”为“风”。日斜奏罢长杨赋,半山易为“奏赋长杨罢。”巨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韩子苍易为“堂深宫冷。”晁无咎《试交趾进象表》云:“备法驾之前陈。”周益公易“陈”为“驱”。《古词》云:“春归也,只消戴一朵荼蘼。宇文无质易“戴”为“更”。皆一字师也。
一世师
【太平御览】:李元冲,一世之师也。见其貌者,肃如也,观其行者,穆如也。
【宋王安石临川集】《祭范颍州文》呜呼!我公一世之师。由初迄终,名节无疵。
百世师
【孟子】: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公孙丑篇集注》:程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亦可谓百世之师矣。
【东汉书】《汉真传》:友人郭正称之曰:“法贞名可得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可谓百世之师者矣。”乃刊石颂之,号曰玄德先生。
【宋苏东坡集】《韩文公庙碑》: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赵善自警编】《书濂溪书堂》:上继去圣,下开来哲,昭然如日月之明,亦足以见百世之师。
【杨试斋集】《贺张丞相再相启》:巍然三代之佐,展也百世之师。
【元程雪楼集】《陈先生墓碑》:呜呼!公之制行如此,岂惟当世之师,百世之师也。
【谢上蔡语录】:子路百世之师拣难割舍底,要不做便不做。孟子将来与舜禹作一处举扬。
万世师
【宋綦崇礼北海集】《宋祭舜帝庙文》维帝以圣绍尧,以功传禹,道德之盛,万世所师。【元史】:加封孔子碑,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师表万世者也。
千里师
【宋孙觌鸿庆居士集】《回通判启》:循良千里之师,磊落万人之杰。伐柯取则,幸同声气之求;倾盖相从,尽索形髓之外。
孔子师
【史记】:甘罗答器不韦,项橐七岁为孔子师。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
【吕原明杂记】:老子曰: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愚之。《书》称尧之德曰:平章百姓,百姓昭明。《记》曰:明明德于天下。老子曰:报怨以德。孔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老子曰: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盖孔子未尝师老子也。
【淮南鸿烈】《解修务训》:项托七岁为孔子师,孔子有以听其言也。以年之少,为闾丈人说,救敲不给,何道之能明也。注,闾,里。敲,丈人,长老。年少为之说事,老人敲其头。自救不暇,何能明道也。
孟子师
【赵岐孟子序】:孟子长师孔子之孙子思。
【韩昌黎文集】《送王埙秀才序》:孟柯师子思,子思之学,盖出于曾子。
穆公师
【孔丛子】:子思居鲁,穆公师而尊之。
文侯师
【史记】《仲尼弟子传》子夏为魏文侯师。
范蠡师
【太史公素王妙论】:计然者,蔡丘濮上人,其先晋国公子也。姓辛氏,字文当,南游越,范蠡师事之。
列子师
【列子】:列子既师壶丘子林,友伯昏瞀人。反居南郭,从之处者数百。
遗三师
【金杨弘道小亨集】:叔能题黄鲁直书:其父母安康大君行状墨迹后曰:以为子者尚其孝,以业文者尚其辞,以学书者尚其法,传之子孙为三师。
更三师
【元史】:许衡,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颍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渴。后果大显于世。
置四师
【东汉书】:王莽为太子置师友四人,以故大司徒马宫为师疑,故少府宗伯凤为傅丞,博士袁圣为阿辅,京兆尹王嘉为保拂,是为四师。
置博闻师
【史记】《赵世家》:武灵王少,未能听政,置博闻师三人。
建学立师
【小学】:惟圣斯恻,建学立师。
【宋史】《范纯传》:纯父仲淹。守苏州,首建郡学,聘胡瑗为师。瑗立学规良密,诸生随之不敢犯。自是苏学为诸郡倡。
【元史】:《窦默传》:默又言:“三代所以风俗淳厚,历数长久者,皆建学立师所致。今宜建学立师,博选贵族子弟教之,以示风俗之本。帝嘉纳之。
讲学必立师
【刘炎迩言】:或曰:“近世何师道之不立邪?”曰:“古者师道德;汉魏以来师经学;隋唐而降,所师者,场屋之文而已,宜乎师道之不立也。讲学必立师。尊师,尊其道也;不尊其道,非贤师何如焉?”
立有若为师
【史记】: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
【吴箕常谈】:夫子殁,群弟子以有若似孔子,相与共立为师。他日有问而不能答,卒之避席。退之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岂有为而言欤?不然则非所以为训也。
舍盖公为师
【史记】:曹参为齐相,乃避正堂,舍盖公而师之,齐果大治。
求宿士为师
【职官分纪】:陈虞寄善属文,性冲静,少笃行,造次必于仁厚。陈文帝谓到仲举曰:“衡阳王出阁,须得一人旦夕游处,兼掌书记,宜求宿士有行业者。”仲举未知所对,帝曰:“吾自得之矣。”乃以手敕用寄。寄入谢,帝曰:“所以暂居卿游藩,非止以文翰相烦。乃令以师表相事。”
拜韦母为师
【裴景仁前秦记】:符坚幸太学,问博士经典。博士庐壶对曰:“《周官礼》注未有其师。”韦逞母宋传其父业,得《周官音义》。自非此母,无可授。后坚于是就宋立讲室书堂,生徒百二十二人,隔绛纱幔而授业焉。拜宋爵号宣文君,赐侍婢十人。
拜学官为师
【唐】:李栖筠,字正一。为浙西观察使,增学庐,表宿儒,超拜学官为之师。身执经问义,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
以刺史为师
【唐韩昌黎集】《柳子厚墓志铭》:唐柳子厚为柳州刺史,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以圣贤为师
【宋史】《孙固传》固尝曰:“人当以圣贤为师,一节之士不足学也。
【名臣言行录】:蔡沉年仅三十,即屏去举子业,一以圣贤为师。平居仰观俯察,默坐终晷,然有见于天地之心,万物之情。反求诸躬,众理具备,信前圣之言不予欺也。
以心为师
【关尹子】:善弓者,师弓不师羿;善心者,师心不师圣。
【魏书】《徐遵明传》:遵明曰:“吾今始知真师所在。”猛略曰:“何在?”遵明乃指心曰:“正在于此。”
【元程雪楼集】《慧敏公神道碑》:上问:“汝何所习?”对曰:“臣以心为师。”
【里仁子】《父母篇》:或问师曰:或师人,或师古;师心,则为下矣。尧师君畴,舜师务成昭,禹师西王国,汤师成子伯,文王师驳时子思,武王师虢叔太公,孔子师老聃,郯子师襄苌弘,是师人也。读《论语》而师孔子,读《孟子》而师孟子,读《大学》、《中庸》而师曾子、子思,是师古也。若夫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是师心也。
以苦为师
【晏子】《内杂》篇:景公割地将封晏子,晏子辞不受,曰:“富而不骄者,未尝闻之;贫而不恨者,婴是也。所以贫而不恨者,以苦为师也。今封易婴之师,师已轻,封已重矣。
万物为师
【太平御览】:符子曰:玄真子谓由有子曰:“子有师乎?”由有子曰:“吾将以万物为师矣。”
主善为师
【书】《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
【朱子语略】: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上两句,是教之以其所从师;下两句,是教之以其所择善而为之师。这四句极好。看南轩云。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数语外,惟此四句。但舜大圣人之言语泽沦,伊尹之言,较露锋芒得旦此。这说得也好。
终善为师
【晏子春秋】《内篇》:景公问晏子曰:“人性有贤不肖,可学乎?”晏子对曰:“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止者,其人也。故诸侯并立,善而不怠者为长;列士并学,终善者为师。”
道德为师
【文选】:杨雄《羽猎赋》:历五帝之廖廓,陟三皇之登闳;建道德以为师,友仁义以为朋。
抗颜为师
【儒学警悟】:韩退之抗颜为人师,尝曰:“籍辈虽屡指教,未知其果不叛去否。”之谕业曰:“韩吏部之文,如长江秋涨,千里一道。冲飚激浪,纡流不滞。然而施于灌溉,或爽于用。”推此言也,是殆未纯北面也。又翱之祭愈曰:“我游自徐始得兄交,视我无能待予以友。”是尝肯就弟子之列。
坎为师
【黄庭坚豫章集】《宋乔年真师赞》:士之坎,以其智多。因坎以为师,用智多以见已。
教授为人师
【王充论衡】:通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敷畅壅闭,审定文义,而以教授为人师者,通人也。
可为人师
【东汉书】《荀爽传》:爽,字慈明。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曰:“可为人师。”
文为人师
【南史】:梁徐勉,字修仁。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宗人孝嗣尝谓诸子曰:此人师也,尔等则而行之。
经为人师
【唐杜工部诗】《荐伏湛疏》:经为人师,行为人表。
【宋欧阳公集】《孙明复墓志铭》:翰林学士赵等十余人上言:“孙某,行为世法,经为人师,不宜弃之远方。”乃复为国子直讲。
俭为人师
【宋齐丘子化书】《俭化篇》:乳童拱手,谁敢戏之,岂在乎黼黻也?牧竖折腰,谁敢背之,岂在乎刑政也?有宾主之敬,则鸡黍可以为大享,岂在乎箫韵也?有柔淑之态,则荆苎可以行妇道,岂在乎组绣也?而王者之制,设沟隍以御之,陈戟以卫之,蓄粟帛以养之,张栏槛以远之,盖有机于民,不得不藏;有私于己,不得不防。夫能张俭之机,民自不欺;用俭之私,我自不疑。夫俭者可以为大人之师。
学为明师
【韩非子】: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行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此匹夫之美也。
才为文师
【宋苏颍滨集】《贺欧阳副枢密启》:位在枢府,才为文师。兼古人之所未全,尽天力之所难致。文人之美,夫复何加。
心为严师
【宋史】《列传》:黄裳进言于嘉王曰:“为学之道,当体之以心,王宜以心为严师。于心有一毫不安者,不可为也。”且引前代危亡之事,以为儆戒。王谓人曰:“黄翊善之言,人所难堪,惟我能受之。”
正己为严师
【许鲁斋语录】:正心之始,当以正己为严师。凡所动作,则知所惧。如此一二年间,守得牢固,则自然心正矣。
训人如严师
【后周书】:苏绰为文帝行台尚书常言为国之道:爱人如慈父,训人如严师。
善恶皆我师
【论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则是二人者,皆我之师也。尹氏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善恶皆我之师,进善其有穷乎?
【左传】《襄六年》,郑人游于乡校,乡人之学校以论执政,论政得失。然明谓子产:毁乡校如何?患人于中谤议国政。子产曰: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何毁之?
文王我师
【孟子】: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
天赐我师
【新唐书】《则天传》高宗头眩不能视,侍医张文仲、秦鸣鹤曰:“风上逆砭血,头可愈。”后内幸帝,殆得自专,怒曰:“是可斩,帝体宁刺血处耶!”医顿首请命。帝曰:“吾眩不可堪,听为之医一再刺。帝曰:“吾目明矣。”后帘中再拜谢曰:“天赐我师。”身负缯宝以赐。
疏广吾师
【晋书】《羊传》:与弟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以曰士而居重位,何能不以盛满受责乎?疏广是吾师也。详《本传》。
叔度吾师
【续后汉书】《高士传》:黄宁,字叔度。世贫贱,父为牛医。颍川荀淑至慎阳,遇宪于逆旅,时年十四,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子,吾之师表也。”既而前至袁阆所,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阆曰:“见吾叔度邪?”陈蕃、周举尝相谓曰:“时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
杜陵吾师
【宋吴总志】:黄,字济川。山谷老人犹子也。年十九岁,会山谷自涪归,寓荆州,教以诗律。济川曰:“为学当师古。吾叔源流实自杜陵,即吾师也。”余时尚幼,方参老人,侍立在傍。会有乞草堂诗者,山谷即试之。济川援笔立成,曰:“径入小庭迂,登登岂按图。主人缘雅趣,有客爱规模。鸥与邻翁狎,船从稚子呼。何当迎接汝,有梦隔江湖。”山谷大奇之,即别以所用研并手校注释杜诗以遗之,且铭研曰:“其重也,可以压险者之累卵;其坚也,可以当谤者之铄金;其圆也,可以消非意之横逆;其方也,可以行立心之直方。夫如是,则研为子师,亦为子友。善友在前,良规在后。”后三年,余与济川别,乃举以相赠,盖传衣也。呜呼!济川肉烂久矣,而二物悉罹于兵火,念之令人鼻酸。
步兵吾师
【北齐书】:齐李元忠为侍中,虽处要任,不以物务于怀。每言宁无食,不可使我无酒。阮步兵吾师也,孔少府岂如我哉!
痛饮真吾师
【唐杜工部集】《戏赠郑广文虔》: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对尔汝,痛饮真吾师。
足为汝师
【南史】《南到溉传》:湘东王绎为会稽太守,以溉为轻车长史,行府郡事。武帝敕绎曰:“到溉非直为汝行事,足为汝师。”
卫交愿师
【韩诗外传】:卫公子交见于子思曰:“先生圣人之后,执清高之操。天下之君子莫不服先生之大名也。交虽不敏,窃慕下风,愿师先生之行,幸顾恤之。子思曰:“公子不宜也,夫清高之节,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烦意;择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今公绍康叔之绪,处战伐之世,当务收英雄,保其疆土。非所以明否臧,立规捡,修匹夫之行之时也。”
外国愿师
【新唐书】《艺文列传》:萧颍士授河南府参军,倭国遣使入朝,自陈国人愿求萧夫子为师者。中书舍人张渐等谏不可而止。
父子资师
【唐】:肃宗即位,灵武李泌愿以客从入议国事,出陪舆辇,帝因赐金紫,拜元帅、广平王行军司马。帝尝曰:“卿侍上皇,中为朕师。今下判广平行军,朕父子资卿道义云。”
兄弟同师
【北史】:贾思伯,字士休。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业成,无资酬之,凤质其衣。时人语曰:“北海阴生不免痴,不识双凤脱人衣。”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遣凤,因具车马迎凤。凤惭不往。
为子求师
【后魏书】:魏宗室钦为右仆射,托高僧寿为子求师。师至,未几逃去。钦让僧寿,僧寿曰:“凡人绝粒,七日乃死。始经五朝,便尔逃去。去食就信,实有所阙。”钦大惭,待客稍厚。
为子延师
【言行龟鉴】:吕原明,正献公之长子也。王献公通判颍州,欧阳文忠公适知州事,焦先生千之伯强客文忠公所,严毅方正,正献公招延之使教诸子。诸生小有过差,先生端坐召与相对,竟夕不与之语。诸生恐惧畏服,先生方略降词色。
敕子从师
【世说】:太傅东海王越镇许昌,以王安期为记室参军,雅相知重。敕世子毗曰:夫学之所以益者浅,体之所安者深,闲习礼度,不如式瞻仪刑;讽味遗言,不如亲承音旨。王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
白首从师
【文中子】:繁师玄闻董常贤,问贾琼以齿,琼曰:“始冠矣,年二十。”师玄曰:“吁,其幼达也。”琼曰:“夫子十五为人师焉。夫子,谓文中子。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琼闻之,德不在年,道不在位。
舍职从师
【文中子】《魏相》篇:子之韩城,自龙门关先济,贾琼程元后。关吏仇璋止之,曰:“先济者为谁?吾视其籴页颓如也,重而不亢;目灿如也,澈而不瞬;口敦如也,阚而不张;凤颈龟背,须垂至腰,参如也。与之行,俯然而色卑;与之言,泛然而后应,浪惊拖旋而不惧。是必有异人者也。吾闻之,天下无道,圣人藏焉。鞠躬守默,斯人殆似也。”程元曰:“子知人矣,是王通者也。”贾琼曰:“吾二人师之,而不能去也。”仇璋曰:“夫杖一德,乘五常,扶三才,控六艺,吾安得后而不往哉?”遂舍职从于韩城。子谓贾琼曰:“君子哉,仇璋也!比董常则不足,方薛收则有余。”
负笈从师
【邴原别传】:原旧能饮酒,自行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行负笈,苦身持力,至陈留则师韩子助,颍川则宗陈仲躬,涿郡则庐子干,汝南则交范孟博,适留则友符伟明,游太学则师仇季智,之陈国则亲庞德公,入汝南则师黄公度。临归,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以一饮咽。”于是每坐饮终日不醉。
负帙从师
【魏书】《李业兴传》:业兴少耿介,志学精力,负帙从师,不惮勤苦。
负卷从师
【马明叟实宾录】:北齐张雕武好学,精力绝人,负卷从师,不远千里,后为侍中加开府。
蹑从师
【宋史】《陆佃传》:佃居贫苦学,夜无灯映月光读书,蹑从师。不远千里过金陵,受经于王安石。
折节从师
【南史】《未异传》:异年十余,好群聚扌莆博,颇为乡党所患。及长,乃折节从师。
辞亲从师
【宋史】:王存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十年始归。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自以为不及。
辞母求师
【北史】《雷绍传》:绍九岁而孤,十八给事镇府。使洛阳,见京都礼义之美。还谓同僚曰:“徒知边备尚武以图富贵,不谓文学身之宝也。生世不学,其犹穴处,何所见焉?”遂逃归,辞母求师。经年,通《孝经》、《论语》。尝读书至“人之行莫大于孝”,乃投卷叹曰:“吾离违侍养,非人子之道。”即还乡里躬耕奉养。
步檐求师
【汉书】:杜乔少好学,常步担求师。
赍金求师
【马令南唐书】《儒者传》:夏宝松工诗。晚进儒生求为师事者,多赍金帛,不远数百里,辐辏其门。
千里寻师
【东汉书】《李固传》:固,司徒之子也。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京师咸叹曰:是复为李公矣。
【宋史】:王庠颍悟,七岁能属文。年十三,与其弟序闭户穷经史,百家书传注之学。寻师千里,究其旨归。元中,吕陶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荐之,庠推以让宋朝杰。崇宁壬午岁,应能书为首选。
千里追师
【晋书】《董景道传》:景道,字文博,弘农人也。少而好学,千里追师。所在唯昼夜读诵,略不与人交通。明《春秋》三传、京氏《易》、马氏《尚书》、《韩诗》,皆精究大义。三礼之义,专遵郑氏。著《礼通论》,非驳诸儒,演广郑旨。
千里迎师
【仪真志】:孙锡,字昌,世为广陵巨室。父再荣,悉推田宅与诸兄弟,独携锡居建安军杨子县,遂为真州人。千里迎师,立学舍市书,至六七千卷。锡刻意诵习,年十九,举开封进士第二。
孟尝迎师
【韩诗外传】:孟尝君请学于闵子,使车往迎闵子,闵子曰:“礼有来学,无往教。致师而学不能礼,往教则不能化君也;君所谓不能学者也,臣所谓不能化者也。”于是孟尝君曰:“敬闻命矣。”明日祛衣请受业。《诗》曰:“日就月将。”剑虽利不砺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虽有旨酒嘉肴,不尝不知其旨;虽有善道,不学不达其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不足故自坏而勉,不究故尽师而熟。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子夏问《诗》,学一以知二。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孔子贤乎英杰而圣德备,弟子被光景而德彰。《诗》曰:“日就月将。”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故太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尊师尚道也。故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师之谓也。诗曰:“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郡守不迎师
【文选】《扬雄解嘲》: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群卿不揖客,将相不俯眉。
天子不召师
【孟子】: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曰:“为其多闻也,为其多贤也。”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
敕朝臣举师
【北齐书】《孙灵晖传》:后主时为潼郡太守。天统中,敕令朝臣推举可为南阳王师者。吏部尚书尉瑾表荐灵晖,徵为国子博士,授南阳王经。绰虽不好文学,亦甚相敬重,启除其府谘议参军。绰除定州刺史,仍随之镇。绰所为倡蹶,灵晖唯默默忧,不能谏正。绰欲以管记马子结为谘议参军,乃表请转灵晖为王师,以子结为谘议。朝廷以王师三品,启奏不合。后主于启下手答云,但用之。仍手敕南阳书,并依所请。儒者甚以为荣。
筑宫亲师
【史记】:邹子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往亲师之。
聚徒往师
【宋史】《安焘传》:焘,字厚卿,开封人。幼警悟,年十一从学里中,羞与群儿伍。闻有老先生,聚徒往师之。
捧手问师
【管子】《弟子职》篇:若有所疑,捧手而问之。师出皆起。
【谢承后汉书】:董春,字纪阳。会稽余姚人。少好学,师事侍中祭酒王君仲,受《古文尚书》,后诣京房受《易》,究极经旨,条列科义。后还为师,立精舍,远方门徒学者常数百人。诸生每升讲堂,鸣鼓三通,下横经捧手请问者百人。
下床拜师
【海内先贤传】:仇览,字季智。郭泰赍刺从之,曰:“暮来留宿,明旦下床拜之。”曰:“君非泰友,乃泰师也。”
省疾拜师
【崔鸿后集】:初,姚泓之为太子,受经于太学博士淳于歧。歧病在家,泓以师者人之表范,传先圣之训,加在三之义,不可以不重,亲诣省疾,拜于床下。
无钱资师
【后汉书】:邴原年十一丧父,家贫,邻有书舍,原过之必泣。其师问之曰:“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学者必有父兄,羡其不孤而得学。”师感之,曰:“欲学何书?”原曰:“无钱资师”。师曰:“苟有志,徒相教,不求资。”遂从学也。
半俸奉师
【元一统志】:令狐再谪三衢,遇田敦为牧,乃门生也。方相见,敦曰:“吾今日方见坐主。”乃分半俸奉之。
金紫加师
【宋书】:武帝登祚,加颜延之金章紫绶,领湘东王师。
重教尊师
【颜先生百衲锦】:凡人之性,未有不善,亦未有不资于教也。自古迄今,无圣愚贤否,皆知师之可尊者,重教法也。
尊礼儒师
【元王恽秋涧集】《总管王公碑》:所至兴修庙学,尊礼师儒,崇礼让而抑豪强,务致差赋办集,尊礼儒师,民安俗阜。
尽礼敬师
【续后汉书】:荀攸,字公达。文帝在东宫,太祖谓曰:荀公,达人之师表。当尽礼敬之。
庾公不害师
【孟子】: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云云。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
【赵希循会心录】:庾公之斯不欲以其师之道害其师,则当明告卫君,辞此行可也。今用兵于敌,而以私恩废君命,于子濯孺子则为端矣,于国事非端也。
致尸于师
【后汉书】:任末,蜀郡繁人。少习《齐诗》,为郡功曹。后奔师,丧于道物故。临命敕兄子造曰:“必致我尸于师门,使死而有知,魂灵不惭,如其无知得士而已。”造从之。
触刃殡师
【续后汉书】《牵招传》:招年十余岁,诣同县乐隐受学。后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招随卒业。值京都乱,苗隐见害。招俱与隐门生史路等,触蹈锋刃,共殡敛隐尸,送丧还归,道遇寇,路等皆悉散走,贼欲斫棺取钉,招垂泪请赦,贼义之,乃释而去,由此显名。
弟子称师
【韩诗外传】:齐景公谓子贡曰:“先生何师?”对曰:“鲁仲尼。”曰:“贤乎?”曰:“圣人也。岂直贤哉!”景公嘻笑,曰:“其圣何如?”子贡曰:“不知也。”景公勃然作色,曰:“始言圣人,今言不知,何也?”子贡曰:“臣终身戴天,不知天之高也;臣终身践地,不知地之厚也;若臣之事仲尼,譬犹渴操壶杓就江海而饮之,腹满而去,又安知江海之深乎?”景公曰:“所誉得无大甚乎?”子贡曰:“臣赐何敢直言,尚虑不及耳。臣誉仲尼,譬犹两手捧土而附泰山,其无益亦明矣;不誉仲尼,譬犹两手把泰山,其无损亦明矣。”景公曰:“善,岂其然!岂其然!”
【册府元龟】:汉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为郎,久次转为大夫。雄少从严君平游学,既而仕京师显名,数为朝廷在位贤者称君平德。隋王通门弟子数百人会议曰:吾师其至人乎?自仲尼以来,未之有也。
弟子不称师
【儒学警语】《礼记》载曾子数子夏之罪云,吾昔与汝从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人疑汝于夫子,汝罪一也。注云:“言其不称师也。”盖古之君子,言必称师,示有所授,且不忘本也。故《子张》一篇,载群弟子之语。而子夏之言十,而未尝称师。曾子之言五,而三称曰吾闻诸夫子。则子夏为曾子所罪,固其宜矣。《礼记》:乐正子春曰:“吾闻诸曾子,曾子闻诸夫子。”盖曾子称师,故子春亦称师也。又知古人注解各有所本,不若后人妄意穿凿也。
【方仁声洎宅编】:王通,隋末隐白牛溪教授,学者常数百人。唐将相如王魏辈,皆其门人也。既显,绝口不道其师,此何理哉!
弟子倍师
【孟子】: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又曰:今也南蛮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赵善自警编】:或问无垢先生曰:“苏伯益从来气直,学问不在诸门弟子后,先生亦素喜之。今以小不至而怒之甚,何也?”先生曰:“直固可喜,不逊亦可恶。弟子于师,岂可悖慢,皆学问不进故耳。如汪圣锡,自幼登上第,急忙来就我学,遂磨砻涵养,更不少露圭角,便见他不凡。不知苏子在门墙几年,而狠气犹未退,吾所以怒之者,亦是与一服良药耳。孔子待子路,其理亦可推。子路每每来犯夫子,南子之见,既为之不说;佛之君,又欲其不往。将正名也,则鄙之以为迂;将之弗扰也,则疑其或非礼,故夫子每每怒之,既讥之以无所取材,又恶之以不得其死。以门人为臣,则谓其欺天;因率尔而对,则谓其不逊。或言其知德之鲜,或退其在于兼人。其所以怒之者,盖亦甚矣。故子路以此遂日加提省,卒为高弟。但恐苏子资质胜,这药力不得耳。”
弟子嘲师
【汉书】《儒林传》边韶,字孝先。文学知名,教授数百人。韶口辩,曾昼日假寐。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韶潜闻之,应时对曰:“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嘲者大惭。
弟子刺师
【类说】:方干师徐凝,干尝刺凝曰:“把得新诗草里论。”反语曰:“村里老李频师。”方干后频及第,诗僧清越赠干诗云:弟子已得位,先生犹灌园。怀怨杀师【太平广记】:会稽孔基有学,族人孔敞使二子礼基为师,而敞子并凶狠,基因言于敞,二儿常有忿志。敞寻亡,服制既除,基以宿旧,乃赍羊酒往看二子。二子犹怀宿怨,潜遣奴路侧杀基,奴还未至,乃见基来。张目攘袂厉声言曰:“平生有何怨恶,候道见害?反天忘父,人神不容,要当断汝家种。”从此之后,数日见刑,孔氏兄弟相继而夭。
法行于师
【史记】《秦纪》:孝公用商鞅施法,法不行,太子犯禁。鞅曰:法之不行,由于贵戚;必欲行法,先于太子。太子不可黥,黥其师。
不劳于师
【唐李文公集】《司空杨公墓志》:服习文学,不劳于师,爰始有名,既于永归。
勤过父师
【广州府南海志】:简克已,本州人。少习科举业,已而厌之,远游湖湘,师事南轩先生,数年讲性理学。既得其传,退归杜门,不妄与人交。尝燕坐门塾,里巷子弟肄业过其门者,必呼其前,历问所业,间举《语》《孟》要语为之讲解。有通习者,抚而奖之,不通者,辄加警诲,其勤过于父师,士无长少,咸称简先生。
恩犹父师
【鲁文忠公行状】:公之于肇,属则兄弟,恩犹父师。
为世父师
【范忠宣公集】《祭司马温公文》:天胙有邦,俾之元龟。笃生我公,为世父师。
立为世师
【冠子】:伊尹酒保,太公屠牛,管子作革,百里官奴。海内荒乱,立为世师。
著作世师
【续后汉书】《秦宓传》:昭烈定益州,广汉太守夏侯纂请宓为师友。祭酒,领五官掾,称曰仲父。宓称疾卧在第舍,纂将功曹古朴,主簿王普,具厨膳即宓第宴谈,宓卧如故。纂问朴曰:“至于贵州养生之具,实绝余州矣。不知士人何如余州也?”朴对曰:“乃自先汉以来,其爵位者,或不如余州尔。至于著作为世师,不负于余州也。”
文章世师
【曾巩元丰类藁】《哀词》:麟凤出而旁午兮,犹氤氲而扶舆;笃生我公兮,以文章为世师。
世以为师
【宋陈舜俞集】《谢越州知府大卿启》:多闻博识,世以为师;清谈雅言,闻者成诵。为宗族师【宋晁无咎鸡肋集】《崔君墓志铭》:道不远人,出孝入弟,可以为宗族师。
为士宗师
【晁补之】《上李中书启》,赞天化育,为士宗师。
一国宗师
【金楼子】《杂记》下篇:诸葛、司马二相,诚一国之宗师,伯王之贤佐也。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省任刑法,整齐军伍,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河洛饮马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处牢城,拥精锐,无擒敌之意。若此人不已,则拥梁败矣。方之司马,理大忧乎。
乡邑宗师
【东汉书】《谢弼传》:弼方直中正,为卿邑所宗师也。
儒教宗师
【元史列传】:张德辉与元裕北觐,请世祖为儒教太宗师,世祖悦而受之。
人文宗师
【唐颜鲁公集】《赠孙逖序》:夫然公信可谓人文之示师,国风之哲匠者矣。
儒宗文师
【唐韩昌黎集】《进平淮西碑文表》:儒宗文师,磊落相望。
度德而师
【杨子】《修身》篇:度德而师,易子而教。
【文中子】:度德而师,易子而教,今亡矣夫。
至德可师
【世说新语】: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学皆可师
【晋书】《范粲传》:粲高亮贞正有丹风,博涉疆记,学皆可师,远近请益者甚众。性不矜庄,而见之皆肃如也。
德学可师
【前燕录】:刘赞,字彦贞,平原人也。经学博通,为世纯儒,约己贞清,非礼不动。慕容重其德学,使太子晃师事之。
学行可师
【唐书】:贺德仁,越州山阴人。少与从兄德基,俱事国子祭酒周弘正,咸以词学见称。时人语曰:“学行可师贺德基,文质彬彬贺德仁。”德仁仕陈。至吴兴王友。入隋,授豫章王府记室参军,王以师资礼之,恩遇甚厚。
宿儒老师
【程子】:今虽老师宿儒,尚不能晓其义,况学者乎!是不得兴于诗也。
老成良师
【续通鉴长编】:仁宗庆历七年,帝曰:朕昔在东宫,崔遵度、张士逊、冯元为师友。此三人者,皆老成人。至于遵度,尤良师也。
君子良师
【曹彦约吕谷集】《上封事》:法家拂士,君子之良师也,危言激论,朝家之恶石也。
真学者师
【名臣言行录】:程颢诔范祖禹曰:自孟子没,《中庸》之学不传,后世之士不循其本,而用心于末,故不可与入尧舜之道。先生以独智自得,去圣人千有余岁,发其关键,直睹堂奥。一天地之理,尽事物之变,真学者之师也。
学者当师
【闻见善善录】:治平中,李公择数为朋友言:吕正献未尝闻其疾声,见其遽动,亦未尝草书,学者当师慕之。
事是当师
【程子训象新书】:彼之事是,则吾当师之;彼之事非,则吾又何校焉?是以君子未尝校也。
自谓得师
【伊洛渊源】:马涓巨济,状元及第,为秦州签判,初呼状元。吕进伯为师。谓之曰:“状元云者,及第未除官也。既为判官,不可曰状元也。”巨济愧谢。进伯又谓巨济曰:“科举之学,既无用,修身,为己之学,其勉之!”时谢显道为伊川程氏之学,进伯每屈车骑,同巨济至之,则显道为讲《论语》,进伯正襟肃容听之。曰:“圣人言行在焉,吾不敢不肃。”又数以公事案牍委巨济详覆,且曰:“修身为已之学不可后,为政治民其可不知。”巨济自以为得师,后在朝,为台官有声,每叹曰:“吕公教载之恩也。”
归如得师
【张文潜宛丘集】《祭刘贡父文》:故事旧章,在廷不知,有问于子,归如得师。
事无常师
【鬼谷子】《牾合》篇: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
我有师师
【书】《梓材》。注:师师,以官师为师也。
经各有师
【宋苏颍滨集】《河南府进士策问》: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故两汉之间,经各有师,师各有说。异师俗说,相攻如仇雠。
百僚师师
【书】《阜陶谟》:俊×在官,百僚师师。注:师师,相师法也。
典常作之师
【书】《周官》:学古入官,议事以制,其尔典常作之师。注:典常,当代之法也。周家典常,皆文武周公之所得。画,至精至备。凡位官者,谨师之而已。
天地之师
【冠子】:景则随形,乡则从声,故形声者,天地之师也。
无为之师
【唐独孤及昆陵集】《庆鸿名铭》:恭已南面,无为之师。
后事之师
【战国策】:张孟谓赵襄子曰:臣观往古之美,臣主之权,均之前事,后事之师。君若改图,则臣力不足。
【贾谊新书】《过秦论》: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王安石临川文集】《周革转官制》:语曰:前事者,后事之师也。
求之盲师
【上阳子序】:根器劣而钝者,求之盲师。一知半见,自喜自幸。
耻于相师
【上阳子】:嗟夫!时之高人胜士,负不世之才,而执一方之见,往往不足以语大道者,非耻于相师,则过于聪明,况其下此者乎?
当仁不让师
【论语】:子曰:当仁不让于师。注:当仁,以仁为已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何逊之有?程子曰:“为仁在己,无所与逊。若善名在外,则不得不逊。”子家子或曰:“当仁不让于师,师所从受道也,何为而不让?”答曰:“为善,欲其敏也。舜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又何让焉?”
【儒学警悟】:右军书本学卫夫人,其后遂妙天下,所谓风斯在下也。东坡字本出颜鲁公,其后遂自名家,所谓青出于蓝也。黄鲁直诗本是规模老杜,至今遂别立宗派,所谓当仁不让也。若乃学退之而不至者为孙樵,学渊明而不至者为白乐天,则又所谓减师半德也耶。
吏师
【韩非子】《五蠹》篇:明主之国,无先生之语,以吏为师。
【史记】《李斯传》:斯上书曰:今陛下并有天下,辩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率群下以造谤。如此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诸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
【两汉蒙求】《薛宣朱博赞》曰:薛宣、朱博,皆起佐史,历位以登宰相。宣所在而治,为世吏师。及居大位,以苛察失名,器诚有极也。
【宋张方平乐全集】《吕公神道碑》云:吕文靖公以龙图直学士知开封府,都邑务剧,尹正才难。击断者杂中善良,循恕者并容奸蠹。公之为理,雅得其术,机芒不施,区橐自破,治政清静,府庭肃然。逮今言尹京之政,公为吏师。
【张学祥于湖居士集】《淮东漕魏郎中启》:然一代之名士,备更险夷。信矣中兴之吏师,所至办治。
法令师
【西汉书】《薛宣传》:宣子惠为彭城令。宣从临淮迁至陈留,过其县,桥梁邮亭不修。宣心知惠不能,留彭城数日。案行舍中,处置什器,观视园菜,终不问惠以吏事。惠自知治县不称宣意,遣门下掾送宣至陈留,令掾进见,自从其所,问宣不教戒惠吏职之意。宣笑曰:“吏道以法令为师,可问而知。及能与不能,自有资材,何可学也。”众人传称,以宣言为然。
章句师
【唐柳宗元集】《答严厚舆论师道书》: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义利师
【聱隅子】《生学》篇:或曰:“古之师也,师乎为义;今之师也,师乎为利,何也?”曰:“异乎吾子之闻也。古之所谓义者,义乎其心;利者,利乎其人,孰云义利之异哉?”
绛县师
【左传】《襄公三十年》:三月癸未,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有与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吏走问诸朝。师旷曰:“鲁叔仲惠伯会成子于承匡之岁也。”史赵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士丈伯曰:“然则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也。”赵孟问其县大夫,则其属也。召之而谢过焉,曰:“武不才,任君之大事,以晋国之多虞,不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武之罪也,敢谢不才。”遂仕之,使助为政。辞以老。与之田,使为君复陶,以为绛县师,而废其舆尉。
师汝昌言
【书】《益稷》:阜陶曰:俞,师汝昌言。注:师,法也。阜陶以其言为可师法也。
祗师言
【书】《毕命》: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
仗师臣
【职官分纪】:轩辕,圣人也,仗师臣而授图。
赖卿师矩
【唐绘】:刘之,字希美。高宗时拜相王府司马。谓曰:卿家忠孝,朕子赖卿以师矩。冀篷在麻中,不扶而挺也。
张昭有师法
【吴志】:张休,字叔嗣。太帝以子登为太子,登读《汉书》,习知近代之事,以张昭有师法,重烦劳之,乃令休从昭受读,还以授登。休弱冠,与诸葛恪、顾谭等俱为太子登僚友,以《汉书》授登。
斛斯有师法
【北史】《斛斯徵传》:大和三年,周武帝以徵有师法,诏令授诸皇子。宣帝时为鲁公,与诸皇子等成服青矜,行束修之礼,受业于徵,仍并呼徵为夫子。儒者荣之。
君师贤圣
【古三坟书】《君阳师》:君师贤圣,以询道也。
承师问道
【抱朴子】《祛惑篇》:凡探明珠,不于合浦之渊,不得骊龙之夜光也;攻美玉,不于荆山之岫,不得连城之尺璧也。承师问道,不得其人,委去则迟迟冀于有获,守之则终已竟无所成,虚费事妨功,后虽痛悔,亦不及已。世间浅近之事,犹不可坐知,况神仙之事乎?虽圣虽明,莫自由晓,非可以历思得也,非可以触类求也。诚须所师,必深必博,犹涉沧海而水造长洲而伐木。独以力劣为患,岂以物少为忧哉?夫虎豹之所余,乃狸鼠之所争也;陶朱之所弃,乃原颜之所无也。所从学者,不得远识渊潭之门,而值孤陋寡闻之者。彼所知素狭短流促,倒装与人,则靳靳不息;分损以授,则浅薄无奇。能其所宝,宿已不精,君复料其粗者以教人,亦安能有所成乎?譬如假谷于夷齐之门,告寒于黔娄之家,所得者不过橡栗褐,必无太牢之膳,锦衣狐裘矣。或有守事庸师,终不觉悟,或有幸值知者,不能勤求;此失之于不觉,不可迨者也。
尊严师道
【名臣言行录】:程颐初,明道尝谓先生曰:异日能尊严师道者,吾弟也;若接引后学,随人才而成就之,则子不得让焉。
师道自居
【晋书】《王祥传》:天子幸太学,命祥为三老,祥南面几杖,以师道自居。
【圣贤言行故事】:虞韶以成纂集。宋哲宗即位幼冲,冲,童也,时方童幼。召程正叔为崇政殿说书。正叔,伊川先生也,名颐,字正叔。崇政,讲殿名。说书,劝讲之官。正叔以师道自居,每侍讲,凡侍奉哲宗在讲筵时。甚庄,正叔极其庄敬。继以讽谏,讽,因言寓戒,以感动之。上畏之。上,哲宗也。时潞公为平章军国重事,潞公,姓文,名彦博。平章,宰相。以上之官,重臣也。年九十矣,对上恭甚。进士唱名,其时,哲宗坐御殿,放举人及第,传唱进士姓名。侍立终日。潞公侍立殿上。上屡曰:哲宗频顾潞公云。“太师少休。”少,如字。太师,潞公官名。不呼其名,而以官称之,尊敬之也。休,止息也。谓潞公年高,久立恐劳,今暂止息。公顿首谢。顿首,俯首至地,恭之至也。立不去。潞公虽已高年居尊位,执守臣体,不敢便安。或谓正叔曰:“或人以潞公之事告正叔。”君之倨,呼正叔为君。倨,傲也。视潞公之恭,谓以正叔之倨傲,比之潞公之恭谨。议者以为未尽。“或者,疑谓正叔未能尽事君之礼。正叔曰:“潞公三朝大臣,事幼主不得不恭。事君尽礼,臣职当然。潞公世受国恩,虽为重臣,不可以尊贵废礼。吾以布衣为上师傅,敢不自重,上,谓哲宗也。布衣,微贱时所服。正叔自言起身微贱,为师傅之职,以德义训导人主。天子所尊敬之臣,固当以尊严自居。吾与潞公所以不同也。”大臣与师臣各有其体,二者不同。
高选师友
【职官分纪】:晋《刘传》:通古今,清身洁己,行无瑕玷,为国子祭酒。愍怀太子初封广陵王,高选师友,以为师。
八师不可为
【楚辞】《七谏》曰:谁使正其直是兮,虽有八师而不可为。注:八师,禹、稷、契、皋陶、伯夷、亻垂、益、夔也。
永乐大典
卷之二千二百六十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刘宋西域三藏法师礓良耶舍译
石玉昆
(宋)赵彦卫撰
清·汤球
清·王筠
唐·冯翊
清·王泽泩
清·朱彝尊
赵蕤
不肖生
(唐)李延寿
张读
清·王国维
(明)姚士粦 輯
(清)李希圣
清·熊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