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永乐大典残卷-明·解缙
永乐大典残卷目录:
卷之四百八十五
卷之四百八十六
卷之四百八十九
卷之四百九十
卷之五百三十八
卷之五百三十九
卷之五百四十
卷之八百二十一
卷之八百二十二
卷之八百二十三
卷之八百九十五
卷之八百九十六
卷之八百九十九
卷之九百
卷之九百一
卷之九百二
卷之九百五
卷之九百六
卷之九百七
卷之九百十七
卷之九百十八
卷之九百二十一
卷之九百二十二
卷之二千二百六十
卷之二千二百六十三
卷之二千二百六十四
卷之二千二百六十五
卷之二千五百三十五
卷之二千五百三十七
卷之二千五百三十八
卷之二千六百八
卷之二千六百九
卷之二千八百八
卷之二千八百九
卷之二千八百十
卷之二千八百十一
卷之二千八百十二
卷之二千八百十三
卷之二千九百四十八
卷之二千九百四十九
卷之二千九百七十二
卷之二千九百七十三
卷之二千九百九十九
卷之三千
卷之三千一
卷之三千三
卷之三千四
卷之三千五
卷之三千六
卷之三千七
卷之三千一百三十四
卷之三千一百四十二
卷之三千一百五十六
卷之五千三百四十五
卷之五千七百六十九
卷之五千七百七十
卷之五千八百三十八
卷之五千八百三十九
卷之五千八百四十
卷之六千五百二十三
卷之六千六百四十一
卷之六千六百九十七
卷之六千八百三十
卷之六千八百三十二
卷之六千八百三十八
卷之七千三百二十八
卷之七千五百四十三
卷之七千六百三
卷之七千七百一
卷之七千七百二
卷之七千八百九十四
卷之七千八百九十五
卷之八千一百六十四
卷之八千一百六十五
卷之八千二百六十八
卷之八千二百六十九
卷之八千二百七十五
卷之八千三百三十九
卷之八千四百十三
卷之八千四百十四
卷之八千八百四十四
卷之八千八百四十五
卷之一万一百十五
卷之一万一百十六
卷之一万二百八十六
卷之一万二百八十七
卷之一万三百九
卷之一万三百一十
卷之一万四百五十八
卷之一万八百八十八
卷之一万八百八十九
卷之一万九百三十五
卷之一万一千六百十八
卷之一万一千六百十九
卷之一万一千六百二十
卷之一万一千九百五
卷之一万一千九百六
卷之一万一千九百七
卷之一万二千十五
卷之一万二千十六
卷之一万二千十七
卷之一万二千十八
卷之一万二千四十三
卷之一万二千四十四
卷之一万二千一百四十八
卷之一万三千七十四
卷之一万三千七十五
卷之一万三千八十二
卷之一万三千八十三
卷之一万三千一百三十五
卷之一万三千一百三十六
卷之一万三千一百三十九
卷之一万三千一百四十
卷之一万三千一百九十四
卷之一万三千三百四十四
卷之一万三千四百五十
卷之一万三千四百五十三
卷之一万三千四百九十四
卷之一万三千四百九十五
卷之一万三千四百九十六
卷之一万三千四百九十七
卷之一万三千九百九十一
卷之一万四千四百六十一
卷之一万四千四百六十二
卷之一万四千四百六十三
卷之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四
卷之一万四千五百四十四
卷之一万四千五百四十五
卷之一万四千五百七十四
卷之一万四千六百八
卷之一万四千六百九
卷之一万四千七百七
卷之一万五千七十四
卷之一万五千七十五
卷之一万五千一百三十八
卷之一万五千一百三十九
卷之一万五千八百六十八
卷之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九
卷之一万五千八百七十
卷之一万五千九百四十八
卷之一万五千九百四十九
卷之一万五千九百五十
卷之一万五千九百五十一
卷之一万六千八百四十一
卷之一万六千八百四十二
卷之一万八千二百七
卷之一万八千二百八
卷之一万八千二百九
卷之一万八千二百二十二
卷之一万八千二百二十三
卷之一万八千二百二十四
卷之一万八千四百二
卷之一万八千四百三
卷之一万八千七百六十四
卷之一万八千七百六十五
卷之一万八千七百六十六
卷之一万八千七百六十七
卷之一万九千六百三十六
卷之一万九千七百三十五
卷之一万九千七百四十二
卷之一万九千七百八十一
卷之一万九千七百八十二
卷之一万九千七百九十一
卷之一万九千七百九十二
卷之二万一百九十七
卷之二万二百四
卷之二万三百八
卷之二万三百九
卷之二万三百十
卷之二万三百十一
卷之二万三百五十三
卷之二万三百五十四
卷之二万四百二十五
卷之二万四百七十八
卷之二万四百七十九
卷之二万八百五十
卷之二万八百五十一
卷之二万一千二十九
卷之二万一千三十
卷之二万一千三十一
卷之二万一千九百八十三
卷之二万一千九百八十四
卷之二万二千一百八十
卷之二万二千一百八十一
卷之二万二千五百三十六
卷之二万二千五百三十七
卷之二万二千五百七十
卷之二万二千五百七十一
卷之二万二千五百七十二
卷之二万二千五百七十六
卷之二万二千五百七十七
卷之四百八十五
忠经
【马融忠经】
《序》曰:《忠经》者,盖出於《孝经》也。仲尼说《孝经》而敦事君之义,则知孝者俟忠而成。是所以答君亲之恩,明臣子之行,忠不可废于国,孝不可弛于家。孝既有经,忠则犹阙,故述仲尼之意,撰《忠经》焉。今皇上含庖轩之道,茂勋华之德,弼贤俾能,无远不奉。忠之与孝,天下攸同。臣融岩野之臣,性则愚朴,沐浴德泽,其可默乎?作为此经,庶少裨补,诚则辞理薄陋,不足以称。为忠之所存,存于劝善;劝善之大,何以加于忠孝者哉?夫定卑高以章目,引诗书以明义,皆师于古,曷敢徒然?其或异同,从忠孝之宜也。或对之以象其意
...更多
卷之四百八十六
忠忠传二温峤,音轿表字太真,太原府人,有学问。晋明帝时,王敦请温峤做左司马,那时王敦聚着兵谋反,温峤累次将好言劝王敦,王敦到了不听。温峤便归朝廷奏王敦谋反的意思,着朝廷防备他。后来王敦果然反了,朝廷着温峤做中垒将军,将那王敦平定了。到成帝时,温峤做江州都督,遇着苏峻反,温峤又起兵平定了苏峻。一心忠于国家,成帝升温峤做骠骑将军,封始安公。谢安,表字安石,陈国阳夏人。东晋孝武帝时,做吏部尚书,那时有大司马桓温谋篡位,引着军马来朝,百官都惧怕,侍中王坦之流汗透衣,荒急倒拿着笏。只有谢安神色不改,言语从容,尽忠辅卫天子。桓
...更多
卷之四百八十九
终文
【叶水心外集】
《终论》上:今天下之害,其胶固而不能解,挛缩而不能伸,宿患积蠹,臣已尽言之矣。解之伸之岂无其道乎?陛下始於出令,必有以慰天下之心,必罢去经总制钱之半。今州县睽睽,不能安息,人臣之精力,消耗疲竭,不可复有所为者,尽坐此钱而已。罢去其半,稍稍苏息天下。然后州县之月椿板帐罢矣;然后民之头子蹙零勘合牙契之额皆宽减矣;然后罢和买,罢折帛,和买折帛罢,则民所谓不正之敛皆无有矣。三者罢而天下之心慰喜满足。然则国用安所取给?臣以为二年之后,分画既定,则朝廷之经费,比今日必十去其五六,所罢者足以当之
...更多
卷之四百九十
终送终
【宋真西山集】
《泉州劝学文》:闻民间不幸有丧,富者则侈费而伤於礼,贫者则火化而害於恩。夫送终之礼,称家有无。昔人所谓必诚心信者。惟棺椁衣衾至为要切,其他繁文外饰,皆不必为。
【识遗】
送终不讳:世俗殓葬,羽毛鳞介讳近之,嫌人物溷也。按古不然。《礼记》礼丧最备,《檀弓》曰:天子之棺四重,水凹儿革棺被之,厚三寸。
【唐韦应物诗】
奄忽逾时节,日月获其良。萧萧车马悲,祖载发中堂。生平同此居,一旦异存亡。斯须亦何益,终复委山冈。行出国南门,南望郁
...更多
卷之五百三十八
慕容德
【晋书载记】
慕容德,字玄明,皇光之少子也。母公孙氏,梦日入脐中,昼寝而生德。年未弱冠,身长八尺二寸,姿貌雄伟,额有日角偃月重文。博观群书,性清慎,多才艺。慕容之僭立也,封为梁公,历幽州刺史,左卫将军。及日韦嗣位,改封范阳王,稍迁魏尹,加散骑常侍。俄而,苻坚将苻双据陕以叛,坚将符柳起兵桴罕,将应之。德劝日韦乘衅讨坚,辞旨慷慨,识者言其有远略,日韦竟不能用。德兄垂甚壮之,因共论军国大谋,言必切至。垂谓之曰:“汝器识长进,非复兵下阿蒙也。”枋头之役,德以征南将军,与垂击败晋师。及垂奔符坚,德坐免职。
...更多
卷之五百三十九
慕容宁
【文苑英华】
《庾信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剌史,慕容公神道碑》:昔在殷书懋赏,周礼议勋,诸侯计功,大夫称伐,惟师尚父,昆吾载宝鼎之铭,王命尸臣。木旬邑传雕戈之赐。故知太上立德,明试以功。存有显爵之荣,殁有大名之贵,天下吊,其惟楚国乎?可以旌德景钟,勒勋彝器,式昭盛美,载扬洪烈者焉!公讳宁,字永安,昌黎徒河《周书》作何人也。都尉总六县之卿,名山称五岳之佐。燕太祖文皇帝慕容皇光,以当世英雄,奄有河朔。赵之南境,且建王城。冀之北土,仍为兴国。公即皇光之苗裔,家世燕陲,高祖侍中,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太保钅
...更多
卷之五百四十
【洪武正韵】
以中切。《汉惠帝纪》:有罪当盗者皆颂系。颜师古曰:古者颂与容同。《刑法志》注,颂,谓宽容之,不桎梏也。又,鲁徐生善为颂。苏林曰:汉旧仪有二郎为颂,貌威仪。又送韵,从公从页。本颂貌字,取其形容盛德,因借为歌颂字。
国颂
【管子】
注,颂,容也,谓陈为国之形容。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四时所以生成万物也。守在仓廪,食者,人之天也。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举,尽也。言地尽辟则人留而安居处也。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服,行也。上行礼
...更多
卷之八百二十一
二支诗
诗话
【敬斋古今黄主】
文出升平世,禾生大有年。四充今日月,六合古山川。反朴次三五,古文丁一千。王功因各定,代作不相沿。主化布于下,人心孚自天。上方求士切,公亦立仁先。才行苟并至,位名尤两全。末由弓冶手,安比父兄肩。幸及布衣仕,宜希守令先。尺刀元互用,丹白且同研。去吏多甘老,休兵坐力田,干戈包已久,永卜本支延。欧阳永叔戏为也。小儿初作字,点书稍多,即难措笔,必简易则易为力。故小学有上士由山水,中人坐竹林之语。欧公此诗,当亦为儿辈设也。小说中载宫人诗云:朝来自觉承恩最,笑倩傍人认绣球
...更多
卷之八百二十二
二支诗
诗话六十四
【维杨志】
李绅镇广陵,有少年甚疏简,来谒,晤对间,言曰:尚书先寄元相公诗云:闷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且曰:辛大性迂嗜酒,李二十短而能诗。少年即丘度子也。谓李公曰:“短李”。每忆白二十二丈诗曰:闷劝平昔酒,闲吟世上诗。李白辛大有此狂,见吾敢不存旧矣。李相国蔚,镇淮南,李嵘献诗云:“鸡树烟含瑞气凝,凤池波待玉山澄。国人久倚东关望。拟筑沙堤到广陵。”后果入相。杜分阝公守扬州,耽于游宴,宣宗除崔铉为代。以诗送之曰:“一方狱市获来苏。”扬州押衙传希闻御诗,即教习来苏队舞,以迎崔
...更多
卷之八百二十三
二支诗
诗话六十五
【编类】
《诗三百篇》,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秦汉之歌,三变而为五言七言乐府,辞虽不同,音节亦异,而风雅之气犹存。东晋以后,渐有琢句之风,以巧丽对律相夸尚,于是古意失。而律诗兴于梁沈约永明八法,到唐杜子美律诗之体成,而大行于世。乐府自汉到唐,变而为词,到宋金而淫冶之风盛。但知发乎情,而能止乎礼义者鲜矣。此诗之沿革,而历代相尚之所以不同也。然离骚为词赋之祖,而尚有六义之体。绝句出于律诗,金元之曲出于词,而古意失之益远。盖由世道日益降,古风日益泯,时俗日益薄,人心日益荡。以
...更多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黄汉
唐·李鼎祚
(清)王松
明·周景一
明·周玄贞
清·李冠仙
明·李赞
宋·智觉
宋·鲍云龙
唐·杜祐
唐·髙仲武
李贺
醉月山人
(清)西泠野樵
(汉)司马迁,(唐)司马贞 等注
明·蔡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