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唐语林-(宋)王谠
唐语林目录:
卷一·德行
卷一·言语
卷一·政事上
卷二·政事下
卷二·文学
卷三·方正
卷三·雅量
卷三·识鉴
卷三·赏誉
卷三·品藻
卷三·规箴
卷三·夙慧
卷四·豪爽
卷四·容止
卷四·自新
卷四·企羡
卷四·伤逝
卷四·栖逸
卷四·贤媛
卷五·补遗(起高祖至代宗)
卷五·补遗(起德宗至文宗)
卷七·补遗(起武宗至昭宗)
卷八·补遗(无时代)
辑佚
卷三·规箴
太宗常幸洛阳,颇见可欲,多治隋氏旧宫,或纵畋游。魏徵骤谏,上忻然罢,曰:"非公,无此语。"
肃宗五月五日抱小公主,顾山人李唐曰:"念之,勿怪。"唐曰:"太上皇亦应思陛下。"肃宗泣涕。是时张氏已用事,不由己矣。
阳城为谏议大夫,德宗欲用裴延龄为相,城曰:"白麻若出,我必裂之而死。"德宗以为难,竟不相延龄。
国子监诸生猥杂,阳城为司业,以道德训谕,有违亲三年者,勉归觐。
自天宝九年,置广文馆,至元和中,堂宇虚构,材木堆积,主者或盗用
...更多
卷三·夙慧
上官昭容者,侍郎仪之孙也。仪之得罪,妇郑氏填宫,遗腹生昭容。其母将诞之夕,梦人与秤曰:"持之秤量天下文士。"郑氏冀其男也,及生昭容,视之,云:"秤量天下,岂是汝耶?"口中哑哑如应曰:"是。"
玄宗善八分书,将命相,皆先以御札书其名于案上。会太子入侍,上以金瓯覆其名以告之,曰:"此宰相名也,汝庸知其谁?即射中,赐若卮酒。"肃宗拜而称曰:"非崔琳、卢从愿乎?"上曰:"然。"因举瓯以示,乃赐卮酒。是时琳与从愿皆有宰相望,上倚为相者数矣,竟以宗族蕃盛,附托者众,不能用之。
苏瑰初未知?,
...更多
卷四·豪爽
玄宗为潞州别驾,入觐京师,尤自卑损。暮春,豪家子数辈游昆明池。方饮次,上戎服臂鹰,疾驱至前,诸人不悦。忽一少年持酒船唱曰:"今日宜以门族官品自言。"酒至,上大声曰:"曾祖天子,祖天子,父相王,临淄王李某。"诸少年惊走,不敢复视。上乃连饮三银船,尽一巨馅,乘马而去。
玄宗幸太山回,车次上党,路逢父老,负担壶浆远迎。上亲加存问,受其所献,赐赍有差。父老旧识者,上悉赐酒,与之话旧。所过村乡,必令谒问,或有丧疾,俱令吊恤。百姓欣然,乞愿驻跸。及车驾过金桥(原注:桥在潞州),御路萦转。上见数十里旌旗严洁,羽卫整肃,
...更多
卷四·容止
开元中,燕公张说当朝文伯,冠服以儒者自处。玄宗嫌其异己,赐内样巾子,长脚罗幞头,燕公服之入谢,玄宗大喜。
玄宗早朝,百官趋班。上见张九龄风仪秀整,有异于众,谓左右曰:"朕每见张九龄,精神顿生。"
裴仆射遵庆二十入仕,裹折上巾子,未尝随俗样。凡代之移易者五六,而公年九十时,尚幼少所裹者。今巾子有仆射样。
韩晋公久镇浙西,所取宾佐,随其所长,无不得人。尝有故旧子弟投之,与语,更无他能;召之燕而观之,毕席端坐,不旁视,不与比坐交言。后数日,署以随军,令监库门。
...更多
卷四·自新
江淮客刘圆,尝谒江州刺史崔沆,称"前拾遗"。沆引坐劝曰:"谏官不可自称,司直、评事可矣。"须臾他客至,圆称曰:"大理司直刘圆。"沆甚赏之。
李?,?从父弟也。为宋州刺史,闻?反状,恸哭,悉驱妻子奴婢,无老幼,量头为枷,自拘于观察使。朝廷悯之,薄贬。
天宝已前,多刺客。李氵?公勉为开封府,鞫囚有意气者,咸哀勉求生,纵而逸之。后数岁,勉罢官,客行河北。偶见故囚,迎归,厚待之。告其妻曰:"此活我者,何以报德?"妻曰:"以缣千匹,可乎?"曰:"未也。""二千匹,可乎?"曰
...更多
卷四·企羡
进士张倬,濮阳王柬之曾孙也。时初落第,两手捧《登科记》顶之,曰:"此《千佛名经》也。"其企羡如此。
卢杞令李揆入蕃,揆对德宗曰:"臣不惮远使,恐死于道路,不达君命。"上恻然,欲免之,谓杞曰:"李揆暮老,无使。"杞曰:"和戎之使,且须谙练,非揆不可。且使揆去,向后差使小于揆年者,不敢辞远使矣。"揆既至,蕃长曰:"闻唐家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曰:"非也。他那个李揆争肯到此?"恐其拘留,以此谩之也。揆门第第一,文学第一,官职第一。揆致仕东都,大司徒杜公罢淮海也,入洛见之,言及"头头第一"之说。揆曰:"若道门户
...更多
卷四·伤逝
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反,陷洛阳。王师败绩,关门不守。车驾幸蜀,次马嵬驿,六军不发,赐贵妃死,然后驾发。行至骆谷,上登高平,马上谓力士曰:"吾仓皇出狩,不及辞宗庙。此山绝高,望见秦川。吾今遥辞陵庙。"下马东向再拜,呜咽流涕,左右皆泣。又谓力士曰:"吾取张九龄之言,不至于此。"乃命中使往韶州,以太牢祭之。既而取长笛吹自制曲,曲成复流涕,诏乐工录其谱。至成都,乃进谱而请名,上已不记,顾左右曰:"何也?"左右以骆谷望长安索长笛吹出对之。良久,曰:"吾省矣。吾因思九龄,可号为《谪仙怨》。"有人自西川传者,无由知其本末,但呼为《剑南神曲》。
...更多
卷四·栖逸
宣州当涂隐居山岩,即陶贞白炼丹所也,炉迹犹在。后为佛舍。有僧名彦范,俗姓刘,虽为沙门,而通儒学,邑人呼为刘九经。颜鲁公、韩晋公、刘忠州、穆监宁、独孤常州,皆与之善。各执经受业者数十人。年八十,犹强精神,僧律不亏。唯颇嗜饮酒,亦不乱。学者有携壶至者,欣然受之。每饮三数杯,则讲说方锐。所居有小圃,自植茶,为鹿所损,众劝以短垣隔之,诸名士悉为运石共成。穆兵部贽事之最谨。尝得美酒,密以小瓷壶置于怀中,累石之际,白师曰:"有少好酒,和尚饮否?"彦范笑而满引,徐谓穆曰:"不用般石,且来听书。"遂与剖析奥旨,至多不倦。人有得穆兵部遗彦范书者,其
...更多
卷四·贤媛
高祖乃炀帝友人,炀帝以图谶多言姓李将王,每排斥之。而后因大会,炀帝目上,呼为阿婆面。上不怿,归家色犹摧沮。后怪而问,久之方说:"帝目某为阿婆面。"后喜曰:"此可相贺。公是袭唐公,'唐'之为言'堂'也,阿婆面是'堂主'。"上大悦。
上都崇胜寺有徐贤妃妆殿。太宗召妃,久不至,怒之。因进诗曰:"朝来临镜台,妆罢且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狄仁杰为相,有卢氏堂姨,居午桥南别墅,未尝入城。仁杰伏腊,每修礼甚谨。尝雪后休假,候卢氏安否,适见表弟挟弧矢携雉兔来归,羞味进于堂上。顾揖仁杰
...更多
卷五·补遗(起高祖至代宗)
(案:以下《补遗》四卷,并采自《永乐大典》,原分门目,已不可考见,今略以时代为次,无时代者编附于后)
高祖既受隋禅,坐太极前殿,会朝之次,忽报南山急,贼不测。安南大首领冯盎前奏曰:"急击之,必退散,无能为也。"遣百骑御之。俄顷报贼南遁,上召盎曰:"卿安能远料贼果败退?"盎曰:"奏报之时,臣望气,云形似树。辰在金,金能克木,击之必胜。"上喜,面赐金带。
武德末年,突厥至渭桥,控弦四十万。太宗初亲庶政,驿召李卫公问策。时发诸州府军未至,长安居人胜兵者不过数万。突厥精骑腾突挑战,日数十
...更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延昌
清·程树勋
明·姜清
(前秦)王嘉撰;(南朝·梁)肖绮录
宋·耿南仲
唐·僧怛多檗多
清·谷应泰
宋·王道
晋·郭璞
唐·苏瑰
宋·慧洪
宋·道诚
陈·真谛
前蜀·杜光庭
(南宋)吴文英
弥坚堂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