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唐语林-(宋)王谠
唐语林目录:
卷一·德行
卷一·言语
卷一·政事上
卷二·政事下
卷二·文学
卷三·方正
卷三·雅量
卷三·识鉴
卷三·赏誉
卷三·品藻
卷三·规箴
卷三·夙慧
卷四·豪爽
卷四·容止
卷四·自新
卷四·企羡
卷四·伤逝
卷四·栖逸
卷四·贤媛
卷五·补遗(起高祖至代宗)
卷五·补遗(起德宗至文宗)
卷七·补遗(起武宗至昭宗)
卷八·补遗(无时代)
辑佚
卷一·德行
文中子,隋末隐于白牛?,著《王氏六经》。北面受学者皆时伟人,国初多居佐命之列。自贞观后,三百年问号称至治,而《王氏六经》卒不传。至元和初,刘禹锡撰《宣州观察使王偳碑》,盛称文中子能昭明王道,以大中立言,游其门者皆天下俊杰;自余士大夫拟议及史册,未有言文中子者。
姚崇每与儿孙会集,曰:"外甥自非疏,但别姓耳。"遣与儿侄连名。
玄宗重午日,赐丞相钟乳。宋?命子弟将此付医人合炼,对曰:"上之所赐,必当珍异,付其家,必遭窃换。"?曰:"持诚示信,尚惧见猜,以猜示人,其可得乎?尔勿以此待人
...更多
卷一·言语
杜司徒常言:"处世无立敌。"范仆射常言:"丈夫中年能损嗜欲,未有不贵达者。"
陈子云:"代宗时,有术士曰唐若山,饵芝术,咽气导引,寿不逾八十。郭尚父立勋业,出入将相,穷奢极侈,寿邻九十。"
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时人谓之径山长者。房孺复之为杭州也,方欲决重狱,因诣钦,以理求之曰:"今有犯禁,且狱成,于至人活之与杀之孰是?"钦曰:"活之则慈悲,杀之则解脱。"
陈子曰:"卫公之战伐,无兵也。杜员外咏歌,无诗也。张长史草圣,无书也。"
...更多
卷一·政事上
高祖时,严甘罗,武功人。剽劫,为吏所拘。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切,所以为盗。"上曰:"吾为汝君,使汝穷乏,吾之罪也。"赦之。
太宗亲录囚徒,死者二百九十人,令来年秋就刑。及期毕至,悉原之。
岑文本谓人曰:"吾见马周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榷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亦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忘倦。昔之苏、张、终、贾,正应尔耳。"(案此条宜列《言语》,原书分门未当,多有类此)
姚崇引宋?为御史中丞,顷之入相。宋善守法,故能持天下之政
...更多
卷二·政事下
宣宗密召学士韦澳,屏左右,谓澳曰:"朕每与节度、观察、刺史语,要知所委州郡风俗物产,卿采访撰次一书进来。"澳即采十道四藩志,撰成,题曰《处分语》,自写面进,虽子弟不得闻。后数日,薛弘宗除邓州刺史,澳有别业在南阳,召弘宗饯之。弘宗曰:"昨日中谢,圣上处分当州事惊人。"澳访之,即《处分语》中事也。
宣宗猎城西,及渭水,见父老数十人,于佛祠设斋。上问之,父老曰:"臣醴泉县百姓,本县令李君?有异政,考秩已满,百姓借留,诣府乞未替,来此祈佛。"上归,于御?大书君?名。中书两拟醴泉令,上皆抹去之。逾岁,怀州刺史阙,请
...更多
卷二·文学
文中子见王勃少弄笔砚,问曰:"尔为文乎?"曰:"然。"因与题《太公遇文王赞》。曰:"姬昌好德,吕望潜华。城阙虽近,风云尚赊。渔舟倚石,钓浦横沙。路幽山僻,溪深岸斜。豹韬攘恶,龙钤辟邪。虽逢相识,犹待安车。君王握手,何期晚耶?"
杜淹,国初为掾吏,尝业诗。文皇勘定内难,咏斗鸡寄意曰:"寒食东郊道,飞翔竞出笼。花冠偏照日,芥羽正生风。顾敌知心勇,先鸣觉气雄。长翘频埽阵,利距屡通中。"文皇览之,嘉叹数四,遽擢用之。
王勃凡欲作文,先令磨墨数升,饮酒数杯,以被覆面而寝。既寤,援笔而成,文
...更多
卷三·方正
狄梁公仁杰为度支员外郎,车驾将幸汾阳宫,仁杰奉使修供顿。并州长史李玄冲以道出妒女祠,俗称有盛衣服车马过者,必致雷风,欲别开路。仁杰曰:"天子行幸,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敢害而欲避之?"玄冲遂止,果无他变。上闻之,叹曰:"可谓真丈夫也。"后为冬官侍郎,充江南安抚使。其风俗,岁时尚淫祀,庙凡一千七百余所,仁杰并令焚之。有项羽庙,吴人所惮。仁杰先檄书,责其丧失江东八千子弟,而妄受牲牢之荐,然后焚之。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
...更多
卷三·雅量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唐公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仆误持余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又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失。
...更多
卷三·识鉴
贞观二十年,王师旦为员外郎,冀州进士张昌龄、王公瑾并有文辞,声振京邑。师旦考其策为下等,举朝不知所以。及奏等第,太宗怪问无昌龄等名,师旦对曰:"此辈诚有词华,然其体轻薄,文章浮艳,必不成令器。臣擢之,恐后生仿效,有变陛下风俗。"上深然之。后昌龄为长安尉,坐赃解,而公瑾亦无所成。
中宗尝召宰相苏瑰、李峤子进见。二子同年。上曰:"尔宜记所通书言之。"瑰子?应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峤子亡其名,亦进曰:"?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上曰:"苏瑰有子,李峤无儿。"
张守?,陕州平陵
...更多
卷三·赏誉
贞观中,蜀人李义府八岁,号神童。至京师,太宗在上林苑便对,有得乌者,上赐义府。义府登时进诗曰:"日里扬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多许树,不借一枝栖。"上笑曰:"朕以全树借汝。"后相高宗。
玄宗燕诸学士于便殿,顾谓李白曰:"朕与天后任人如何?"白曰:"天后任人,如小儿市瓜,不择香味,唯取其肥大者。陛下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上大笑。
德宗每年征四方学术直言极谏之士,至者萃于阙下,上亲自考试,绝请托之路。是时文学相高,当途者咸以推贤进善为意。上试制科于宣德殿,或下等者,
...更多
卷三·品藻
姚梁公与崔监司在中书。梁公有子丧,在假旬日,政事委积,处置皆不得。言于玄宗,玄宗曰:"朕以天下事本付姚崇,以卿坐镇雅俗。"及梁公出,顷刻间决遣尽毕。时齐平阳为舍人,在旁见之。梁公自以为能,颇有得色,乃问平阳曰:"余之为相,比何等人?"齐未及对。梁公曰:"何如管、晏?"曰:"不可比管、晏。管、晏作法,虽不及后,犹及其身。相公前入相,所立法令施未竟,悉更之,以此不及。"梁公曰:"然则竟如何?"曰:"相公可谓救时之相也。"梁公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时齐平阳善知今事,高仲舒善知古事。姚作相,凡质疑问难,皆此二人,因叹曰:"欲知古
...更多
1
2
3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杜佑纂(繁)
春秋·伍子胥
南朝梁·丘明
(北宋)蔡襄
明·崔时佩
宋·沧洲樵叟
清·林枫
(唐)王维撰
清·毛奇龄
(梁)萧子显
金·晋真人
清·徐时栋
(宋)钱世昭
(宋)何去非
明·陈师
(北宋)王巩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