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第七十六回-隋代宫闱史
第七十六回
第七十六回情伤三美再动游幸念愤因五子又削纳言官话说炀帝得了“任意车”,在迷楼任意行乐,说不尽的欢娱快活,再也不知道人世间有那“忧愁”两字了。这天傍晚的时分,炀帝在延秋月帐中,拥了一个宫女,嬉戏调笑。忽闻帐外有娇声呼道:“圣上可能容贱妾入帐?”炀帝应声询问道:“卿是何人,不妨进来。”随见帐儿开处,走入了一美人,却是妥娘。只见她眉蹙春山,目含泪珠,炀帝遂向她询问道:“妥娘何事这么悲伤,可是受了什么气苦?”
妥娘摇头答道:“怎会受人气苦,只因为秦夫人要不好了!”炀帝听说此话,不觉吃了一惊,急忙问道:“秦夫人得了什么病症?”妥娘道:“起初只是感冒风寒,妾便劝她服了帖发散的药儿,她兀是不肯。便一天天的沉重下去,瞧上去竟不好呢。
只因她终是不肯服药,病势怎会减轻呢。圣上可去瞧她一回,好好叫她服药,也许圣上劝她,夫人终得依圣上的话了。” 炀帝将怀中的宫女,推开了道:“朕也好多天不到那边去了。她的病儿沉重,你要是不来报知,朕还记不起她呢。”妥娘道:“圣上还刻起谁来呢,十六苑夫人迁入迷楼后,谁能见了圣上一面呢!”炀帝含笑道:“你也不要醋语侵朕,朕却是周旋为难。”妥娘啐了一声,转身出帐。
炀帝随后走出,到了阁门首,炀帝和妥娘坐上了“任意车,说是同往秦夫人处。
妥娘见”任意车“儿行动自如,不觉笑道:”真好玩!“哪知炀帝暗按机关,妥娘身子往后一仰,四肢已是被钩住了。炀帝一面笑道:”这才真个好玩呢。“说着一面动手,褪下了妥娘的绣裤,又是这般这般,如此如此了。妥娘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了道:”谁造成这种歹毒的车儿,摆布人家,真要烂尽他的心肺了!“炀帝笑道:”叫你受用于,你又骂人;冷落了你,你又酸气儿喷人。“妥娘道:”妾原是请圣上去探视秦夫人的,本不图什么快活儿。况也屡经恩幸,心满意足的了,还得什么酸气不酸气。“炀帝笑道:”你的口利,朕也说不过你。“说着便不多语了,只是纵送行乐,妥娘急道:”往后的日子多着呢,何必急急一时。秦夫人的病,这般沉重了,还不快瞧她去!“炀帝在兴头上,怎肯便休,把个妥娘恨得牙儿痒痒的,但又不敢骂,又不能转动身子,动手动脚。只有待炀帝尽兴,方才将妥娘放松了,一同结束。 妥娘红着脸儿道:“往后再也不要坐这种车儿了。”炀帝哈哈女笑道:“你道好玩,怎又不好玩了!”妥娘道:“妾说的好玩,原是指它行动自如。哪知还有这个勾当,便是不好玩了!”炀帝道:“这个勾当,也是行动自如,不劳费力,哪会不好玩呢!”妥娘啐的一声道:“人家的身子和手脚,都不能动弹,还说行动自如么?”炀帝一笑无言了。
随后炀帝驾着“任意车”,来到了秦夫人的室前,炀帝和妥娘下了车儿,妥娘揭起垂帘,轻道一声:“驾到!”炀帝早已是急入室中,趋向秦夫人卧榻。凤琴听说炀帝来了,急待挣扎起身子,哪知病重力乏,再也抬不起身子了。反累得二阵娇喘,连声咳呛。炀帝早已到了病榻前面,揭起罗帏,见凤琴要挣扎坐起,急即止住她道:“夫人但请安睡,不必拘礼。朕好几天没到夫人处,竟不知夫人病到如此地步,还望夫人安心静养,服药调治。”凤琴流着泪道:“有劳圣上前来探妾,只是贱妾自知命在旦夕了。回忆应选入宫,主持清修苑,屡受圣上的恩宠。哪知妾身命薄,不能再侍奉圣上了。前回圣上索去的睡鞋,可还藏在?往后不见妾面,睹物便要伤情,不如毁掉了罢!”炀帝见秦凤琴玉容憔翠,话儿凄凉,又触动旧事。觉得宣华夫人临死的时候,也是这般光景。如今秦凤琴若是去了,又少了一个绝色。新愁旧恨,并作一堆,也不禁涕泪交流。凤琴见炀帝这般光景,越发伤心,不觉哇的一声,吐出了一大口鲜血,顿时昏死过去了。慌得炀帝和妥娘,赶忙将她叫醒,凤琴悠悠醒转,面白如纸。这时其余的夫人、美人们,闻知炀帝在秦夫人那里探病,便也都来凑热闹,献殷勤,争前探视秦夫人。大家见了这般光景,倒也有些凄然,一个个悄没声息。
这时,忽见门帘一掀,走进了一个人,却是黄雅云。雅云到了里面,瞧了瞧凤琴,皱着眉儿,轻轻的道:“秦夫人的病势,凶得多呢,那两个却也不轻,只是比了她还好!”炀帝惊问道:“还有谁不适?”雅云道:“说也不信,一个是生龙活虎的樊夫人,如今病得绣花针快要拿不起来了,不要说舞剑了。
一个是刘夫人,妾对她道:“夫人会画符的,只须画道符儿吃了,病便没有了。
‘她却道:”死生有命,不是符法所能挽回的。我的寿限,只能活到二十一岁,不能再多了。’妾听了她的丧气话儿,赶忙掩住了她的嘴,不准她再说。在她那坐了一会,才到这里来,瞧瞧秦夫人可怎么样了?“炀帝听了黄雅云的话,更是纳闷。
正想前去探视樊、刘两个夫人。秦凤琴忽的病势突变,一阵阵气喘,又吐了几口鲜血,竟是一瞑不视,命赴黄泉了,炀帝不禁放声大哭。妥娘原和秦夫人同住在一苑里,两人如同姊妹一般,十分要好。如今秦凤琴死了,好似肝断肠摧,她捧了凤琴的尸身,竟哭晕倒在榻上,众人一面呼醒发妥娘,一面又劝慰炀帝。好久好久,才将他两个人拽出了室外。
自有人收拾了凤琴的尸身,依礼殓葬,那也不细表了。
就在秦凤琴死了还没到三天,刘云芬和樊玉儿也一先一后的魂归地府了。炀帝接连死去了三位绝世美人,自负多情的炀帝,怎不要如丧考妣,抢地呼天,悲痛欲绝呢!并且炀帝的性儿,人在他面前时,他却在不意上,要是和他违面死去了,他便似失了宝贝,又是念念不忘了。因秦、刘、樊三个夫人一死,他便想起了秦凤琴的一双金莲,怎么样的可爱。回忆起第一次幸她的时候,被底风流,真是欲仙欲死,如今再要捡个像她的人,可也不能够了。就是那刘云芬呢,不但体态风流,又是才能出众,会施符法,此后有什么缓急,便也无人再能作法了。
樊玉儿的武功卓绝,也是无人可及。怎的苍苍青天,偏要将他们三个人夺去了。
炀帝越想越是神伤,不觉终日的长吁短叹,闷闷不乐。钟情深处,容易成痴,几视迷楼中许多的佳丽,没一个得及秦、刘、樊三人了。便闲居索兴,游玩无心,终日价昏昏沉沉,倚卧榻上,消闲了“任意车”儿。 萧皇后见了炀帝如此凄凉,她原是柔顺无比的人,事事珍求炀帝遂心,便百般婉劝,炀帝终是快怏不乐。萧皇后没有法可想,忽的灵机触动,便去袖了卷图儿,含笑向炀帝道:“贱妾有一神方,给圣上服了,定能心欢意快!”炀帝听了萧皇后的话儿,觉得诧异,不禁展颜问道:“爱卿可有什么神方,却能使朕消去忧虑?”
萧皇后便在袖中,取出了一卷画儿,道:“即此便是。”炀帝接了图儿,展开看时,却是一幅《广陵图》。 炀帝不觉破颜为欢,笑对萧皇后道:“江东春色,却是动人,第一次朕和爱卿等往游,得以饱尝风味,其乐无比。第二次再往,为了东征高丽,未能久留。今日若欲排除愁恨,除了江东春色或可使朕心快乐,若长在迷楼,恐难免愁绪侵入。爱卿示朕此图,谅也有意江都?”萧皇后一时不能转口,保得笑道:“江东春色,原是不恶,但长途跋涉,也觉难堪。”炀帝道:“龙船甚是安稳,一路上若不延迟,到那江都也快。”
当下即命左右往整龙船,克日南巡。萧皇后虽是后悔,已知谏阻不来,只好听他自由。炀帝又促命十六苑夫人和美人、妃殡侍御整顿行装。这时清修苑的主持,已是封妥娘作了夫人。
袁宝儿作了影纹苑的主持,薛冶儿作了积珍苑的主持,递补了秦、刘、樊三人的缺位。炀帝命她们整备一切,满望即日启程。
哪知内使返报,所有先前年大小龙船,在杨玄感兵围东都的时候,给一般乱党焚毁无存了。现在只好另造新的了。炀帝闻报好生不快,便即颁下一敕,特命江都通守王世充迅速监造龙船。
那个王世充本任江都丞兼江都宫宫监,此刻已因杀盗的功勋,进为江都通守。 接到了炀帝敕令,他也是逢君作恶的人,一经奉旨便即督工制造。只是仓促之间,终不能立刻便成,炀帝只得耐了心儿守候。 那时四面八方的盗贼,仍是不绝,各地的守吏,相继报警。
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恐炀帝不乐,常将警报隐匿,不使上闻。
炀帝虽是沉湎于酒色,究竟也有些耳闻。一天临朝,顾问群臣道:“近来盗贼如何?”宇文述出班奏道:“近已渐少!”光禄大夫苏威,原以左仆谢忤上被废,未几复起任纳言,寻即进位光禄大夫,加封房公。此时见炀帝动问盗势,苏威独隐身柱后,炀帝瞥见了苏威,觉得奇异。遂召苏威近前,向他询问。
苏威却答道:“臣职非军旅,不知盗贼有多少,只觉得盗贼日近罢了!”炀帝诧问道:“此话怎来?”苏威答道:“盗贼前据长白山,今已近汜水,且往日的租赋丁役,今皆无着,岂不是尽化为盗了。”炀帝道:“区区小贼,尚不足虑。只是高丽王高亢,至今尚不入朝,真是令朕可恨!”苏威又答道:“高丽在外,盗贼在内,依臣愚见,外不足恨,内实可忧。圣上在雁门关的时候,曾许罢免东征,今若复欲征发天下的百姓,相率为盗的人更要增加了!”炀帝听了苏威的话,不禁勃然变色,拂袖退朝。
从来忠奸异途,常相水火。苏威从此失了帝欢,便有人谮言献媚。这天节届天中,百官都进珍玩,苏威却独献《尚书》一部,御史大夫裴緼即对炀帝道:“《尚书》有五子之歌,苏威实有意谤上!”炀帝正不解苏威的用意,听了裴緼的话,当然怀恨在心。隔了一天,炀帝又议伐高丽,群臣莫敢进谏,苏威偏又奏道:“圣上欲讨高丽,何必发兵。但赦免各处盗贼,便可得数百万人,饬令东征,必能立功赎罪,平服了高丽!”
他的一番讽言劝谏,原冀炀帝警悟,哪知炀帝面现愠色,不去睬他,苏威便即退出。裴緼却又谮言道:“苏威大不逊,天下怎来许多盗贼?”炀帝恨恨道:“老伧多奸,虚张贼势,意欲胁朕。朕拟命人批颊,姑念他多年的旧臣,所以忍耐一二。”
裴緼遂也退出,另唆人劾威,前时典选,滥授人官。炀帝便也借了此因,将苏威削职为民。时光迅速,已是大业十二年的秋季,江都龙船报称完工。炀帝大喜,便欲准备南幸,三下江都了。正是:流连又向江都去,从此辇车不复归。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四明西亭凌雪
清·张宜明
清·唐芸洲
清·石寿堂
明·沈鍊
汉·氾胜之
郭廷以
清·曹寅
清·尹会一
清·蒋国祚
姚秦·竺佛
唐·刘肃
明·王化贞
牛僧儒
汉·班昭
唐·殷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