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台战演义
台战演义
台战演义
序一
序二
序三
例言
人物图
卷一 刘将军初胜倭奴 林观察奖赏兵勇
卷二 探军营桦山遭获 赴筵席倭奴被捉
卷三 家人焚身报主 倭奴破腹伤心
卷四 买棺木刘公定计 掘地道日本伤人
卷五 黑旗兵编成羽扇 刘大帅安设鱼雷
卷六 公子报国练水军 淮勇遣散渡轮船
续集卷一 倭贼停船远避 生番出力报恩
续集卷二 刘将军杀奸示众 张夫人寄子修书
续集卷三 扮绅耆奋击酋营 率义民收复新竹
续集卷四 台湾五省门户 日本一鼓可平
续集卷五 用竹草大帅出谋 画蟾蜍倭奴必败
续集卷六 刘将军致书陈情 王大臣上表代奏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序一
「台战实纪」一书,乃刘公在台湾与倭寇接仗之实纪也。
谨考台湾之地,孤悬于东南海中,远京师七千余里。而刘公者,名永福,曾任福建南澳镇总兵。曩与法国接仗,谋勇兼施,其功最伟。所率兵勇,以黑色旗甲为号,人称之为「黑旗党」。刘公名早扬于天下,臣民所共知也,故兹书不必烦言,而见者自知。刘公之威能镇洋寇,况区区东洋一岛夷哉!
或以此书语近虚诞,不足入高明之目者。余谓不然。夫书或言事,或言理;言事贵实,言理贵正,无非使人趋正避邪,慕善憎恶,所以有益于今人,流传于后世,皆可笔于书以为不朽也。此书如谓言事不实,则史记数万言,果无一字一句而不谬者?即如论大道则先黄、老,序游侠则退处士,传货殖则崇势利,此非史笔之谬乎。然则,古之叙事之书,首推史记,而司马之才,尚有所蔽,况今人无司马之才,而假事作书,实非易事,且笔法不华,虽虚可信,老子所谓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也。小说家美言如「三国演义」者,真笔法之最妙,故称第一才子书,其文之变幻、笔之奇绝,足能令人喜笑惊骇,连披不厌。读者信耶、不信耶?其事实耶、不实耶?若不实,则汉末鼎足三国,果一日无事耶?昭烈、孙、曹等亦谓无其人可乎?不但吾知不可,世人皆知不可也。此台战之事,亦有不可谓无其人无其事者也。况京师播传已久,虽众论不一,而刘、林等辈皆实有其人,澎湖等处实有其地,盖作者假此发言,以慰人心,读者当以与才子书聊供闲阅解闷之书,可驱睡魔,而其事之虚实务欲辨信者又如何哉!彼既云「实纪」,吾即信为不虚,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可也。
岁次乙未桂月,枕流斋主人题于西窗下。
序二
昔圣叹氏批「三国演义」云:三国演义一书,有『星移斗转、雨覆风翻』之妙。杜少陵诗曰:『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成苍狗』;此言世事之不可测也。今甲午、乙未两年,耳目所经之事,实有过于「演义」者。如本是朝鲜土匪变乱,却弄出倭寇乱朝鲜,则一变。本是我国定乱朝鲜,却弄出倭寇击我船,则一变。本是万寿宏开、臣民欢忭,却弄出干戈满地、征调频繁,则一变。本是我国灭倭贼,却弄出倭贼侵我地,则一变。本是我国与倭为仇,却弄出我国与倭和议,则一变。本是我国赔倭军费、让倭台湾,却弄出刘、林坚守台湾,率兵反攻倭寇,则一变。本是京师撤兵、各见太平,却弄出虐疾大起、灾疫流行,则一变。本是抛戈弃甲、人离镝锋,却弄出老幼得病、转瞬气绝,则一变。本是倭寇甫安,又弄出陕、甘回匪猖獗,则一变。本是京师食用少而价贵、人心惶惶,反弄出百物多而价廉、人反不要,则一变。呜呼!天公脉脉,世事茫茫,为人讵可〔□〕哉!若有博识多学之士,将此实事编述一书,则有无数奇言妙笔,无数幻绝怪异,足能令人击节笑语,痛浮大白,岂非天然实事,一部大奇书哉!
序三
夫天下之物者,乃天下人公共者也。而物各有主。是其〔主〕,虽千万里终能自至;非其主,虽朝夕玩赏,终亦必去。要以人知物各有主之理,而存公共之心,则得者真可喜,喜其物之投我,我即其物之主也;而未得者亦可喜,喜其物之不投我,我必非其物之主也。凡物之聚散得失,皆有定理;况文人皆着之书哉。
光绪乙未中秋〔□〕四日,市有卖刘大将军「台战实纪」者,奈余琐事匆忙,惜未暇细览,过而悔之,以为不能复见也。次日,敝戚秀翁者,因差毕至余舍,寒暄既已,袖中出书示余,视之,乃「台战实纪」也。见其文法真而不虚,简而易晓,前后照应,字句联贯,数百余言如一气呵成,不啻海上三山,有东峰明而西谷晦之意;又如半天云龙有露爪藏尾之势,可见而不可及者也。披览一过,遂使心目欣然。因思兹书原疑非余之物,故舍我而去也;不意忽来投我,岂非千万里而能自至者乎!
今余重订修饰,更如奇珍异宝,以为观此书者知余得书苦心,知余苦心则知秀翁知余宝书之意也。因叙其始末于此。
时光绪乙未重阳节、书于临溪精舍。古麓山阴堂孟吾居士题。
例言
一、此书原四本、十二卷,连图四十五页。上二本为初集,下二本为续集。今仍用「台战实纪」原名,仍订四本,以元、亨、利、贞为目。
一、原书无套,今大加修饰,增页装套,可留久远,无杂乱失没之虞。
一、原编无目,今于每卷中要紧处拟出「目录」一联,列于卷首,以备读者易考。
一、阅此书者,当以刘公报国之志为全书之大义。其报国之忠,正于肺腑。最可惜者,刘公不得封疆之倚,以展骥足耳。
一、才子书多半无中生有,虽成妙笔,究竟虚文,尚不如阅此实事之书,令人称快也。
一、是书作于甲、乙之年,人心惶恐之时,故未能周备。或有同好,将此书一一润色,犹觉妙笔。
卷一 刘将军初胜倭奴 林观察奖赏兵勇
此卷先叙刘将军一小传,次叙台湾地理,然后叙倭寇犯境之由,并割台、赔费之议。此为一部「实纪」之大纲领也。非作书者笔法之妙,乃当时之实事也。
迩来有天良者少,故敌倭奴所以难也。昔我国平定金川、伊犁、新疆等处,皆我兵所到,战胜攻取,何等威功,只因各有天良耳。今倭寇肇衅以来,我国屡次败北,民不安业,故有割台、赔费之议,以御倭奴狼饕之利心也,且息干戈而怜两国生灵之涂炭也。若必以灭倭而后已,则我国十人敌彼一人,我国尚多万万耳,区区倭寇,又何惧哉!盖天德好生,故不忍灭绝其种也。
台湾乃我东南一隅之地,割于日本,不足惜也。岂略(疑误)刘公死据,与倭争雄,此刘公忠勇性成也。如当时将领中有似此十之二、三人者,决不致任倭奴在盛京一带猖獗之甚也。
狮球岭之战,杀得「倭肉乱飞」,此四字真千古新奇之文,解千古中国之恨也。彼作者不曰「碎割倭奴」,不曰「遇倭乱剁」,不曰「凌迟处死」,不曰「戮倭万段」,而曰「肉飞」,乃真笔法之活变也。「肉飞」者,言其酣战之时,仓猝之际,刘军所到之处,乱杀乱砍,而倭死无数残片,片片随风如飞也。此四字写刘公对敌之妙、战阵之趣,写刘军无退之志、攻取之勇,写倭奴被杀之多、阵毙之苦,有无数情形皆从此「倭肉乱飞」发出,阅者思之。
刘大将军渊亭,广西博白县人。素谙韬略,有经天纬地之才;识者谓张良再世、诸葛复生。前在安南,百战百胜。自法人扰我基隆,皇上特派将军助战。夫法人畏将军,一司马之畏卧龙也,遂求和好,永守前盟,而将军亦以是镇台湾矣。
台湾物产繁多,地势险峻,东西距五百里,南北距一千八百里;东界海,西界澎湖,南界海矶头,北界基隆城,四面皆海,虽去北京东南七千二百五十里,实东南诸省之门户也。故复派唐总统同参军务。
去岁(甲午)倭兵犯顺以来,将不用命,要隘重地,拱手让人。皇上大度,不忍生灵涂炭,俯允割地、赔费之议,于(乙未)四月初十日李伯行观察到台交割。李观察闻台湾兵民义愤可畏,遂与倭酋桦山氏到澎湖交割。桦山氏以为旧时类也,口出大言,唾手可得。不知有大不然者。
十三日攻打台北,唐总统部下兵变,遂弃台北城池而走。倭兵上岸,掳掠财物,奸淫妇女,将总署、火药局一切烧毁。其时轰击之声,震惊百里。此次之败,实系淮军等受倭奴之贿,嘱为里应外合故也。倭奴一入台北,据为己有,台民不附己者搜杀殆遍。横行逆取,惨不忍闻。
刘大将军闻台北失守,警传日至,屹不为动。吩咐诸将带领二万人马,分遣各要隘扼守,并结番民数万人,协力札驻险津。将军自统大军,由新竹上郡一带进剿,杀毙乱军四、五千人;抵基山与林军两下夹攻,将倭兵截往。败下之乱军窜入倭营,乱相践踏。刘军合同林军,奋勇大战半日许,斩杀倭奴三千余人,伤者一千余人。倭奴带败残倭兵遁逃。
十四日,倭酋又带领倭兵三千余人,自台北分为两队。一由恒春后背进攻各海口,挡住刘军,一进攻基隆。又另派千人,暗渡三貂岭上岸,从僻路进发。一声炮响,三面环攻。台兵始则踊跃对垒,继则兵薄势微,首尾不接。淮、广等勇,反戈相向,以致溃败,基隆陷没,狮球岭亦被占据。
林观察闻警,仰天大哭,激励将士,整齐队伍,统带勇敢善战之兵五千人,扼守八堵。星夜分二队而进,将狮球岭围裹数重。倭人将欲喘息,忽听连珠炮响,急相分兵抵御。台兵势如潮涌,猛攻前进。自午至酉,倭人尸横遍野,倭肉乱飞,抛弃枪械,败北东遁。台军将士鼓勇追杀。直至基隆倭人大队接应,台兵始拔队而回,克复狮球岭。是役也,阵斩倭奴千余人,擒住倭酋一名,夺获军装、枪炮、饷糈、洋银无数。林观察即将银洋如数奖赏兵民,密授机宜,各归队伍。余详二卷。
卷二 探军营桦山遭获 赴筵席倭奴被捉
刘公命水兵扮渔人以诱倭奴之计,虽不新奇,然倭人何知其计哉!
二千余军正在枪炮对敌之时,忽云「烟雾蔽天」四字,伏兵放箭之际,忽写「骤如急雨」,此等句法笔法,可谓百忙中之闲笔也。谁谓此书不可与「三国演义」同日而语哉?
泰西人至刘营说客,幸刘公妙计退之;不然,又与泰西人结冤无已也。
倭国早知我国近来人心好利,故桦山氏至刘营,以金银动之。岂知刘、林等辈皆铁石心肠,不能以金银而易其心也。刘军亦只有勇敢之气,无利欲之心。此皆刘公平日训练有方、赏罚公明之所致也。故桦山之来,竟被所缚,其变幻出人意外。
刘公既缚桦山,而致书倭国,令彼来赎。刘公此法,剜却倭寇心头肉也。彼倭尚贪中国之利,岂肯送金珠来赎桦山哉,故由新竹而欲夺桦山也。
新竹之战,刘公得胜,剥下倭衣,令台兵衣戴。读者到此,不可忙忙过去,必须记「星夜」二字;只因「星夜」二字,倭营不辨台兵扮作自己之兵,故开营纳之。台兵发作,刘军大胜,此因星夜黑暗、倭寇不能辨之故也。若青天白日,岂有彼我不能辨之理哉?
刘公先遣百姓,后扯降旗,真乃惊人之笔也。读者到此,则不知是诈降之计也。
中国某员尽效倭装者,此等人近来何处无之。或明为中臣,暗为洋官;或阴为彼党,阳作吾人。似此奸佞,虽刘公割骨穿铁,痛加极罪,吾犹觉其法之轻也。但愿刘公如有此人投于麾下者,宜用前「飞肉」之法,以惩其恶,似不为过也。
时刘大将〔军〕镇守台南,势甚巩固。越日,报有倭兵舰四、五艘进口。大将军遂命水兵众人入水,将水雷埋伏;复命水兵扮作渔人,沿岸捕鱼,与倭人通信购物。倭人用之不疑。既而渔人引倭兵舰至埋伏处,假作船覆,将海中水雷放起。刘军炮台上见水中发作,即开巨炮轰去,击沉倭兵船二艘。各水兵乘势又抢夺倭兵舰二艘。倭酋亦被台兵杀死,倭兵乱逃,遂退避二十余里停泊。
次日又来。刘大将军点部下黑旗兵二千余人。两军炮声〔□□〕,烟雾蔽天。倭兵于(从)间道上〔岸〕。刘大将军早令熟习竹箭之兵二千余名埋伏此处。陡见倭兵,一齐射去,骤如急雨;箭有药毒,中之立毙。倭兵乱窜,败走三里许。忽飞出生番一队,长枪短刀,杀死倭兵千余人,刘大将军即致书于各国观战之船,嘱其开往他处,恐酣战时玉石不分,致伤和气。至台地各西商,自派兵保护,不至惊扰。一面出示,兵民如违重办。各舰得信,有转轮驶去者。甫及出口,忽闻炮声接连不绝,如山崩地裂,轰毁倭兵舰四艘。盖倭舰机轮早被索扎住,不能行动。倭酋及管驾诸人,即放杉板而逃。倭将桦山氏知势不敌,请泰西某国人至刘营效秦仪之计。刘营早有容貌相同五人,因之同姓同名,顶戴补服亦出一式,西人见之,惊疑不定,言语嗫嚅,勉强致意,述及倭人愿赠多金,请大将军不必为难。五将军均有不豫之色,同声答曰:『公乃局外人,何必为倭人作说客耶?我等誓扫倭寇,请即速还』!西人遂抱首窜去。
越数日,桦山氏乃自往刘营劝刘。该倭每以金银动之,出言不逊。刘大将军震怒,命人缚住,即致书倭国云:『汝国之桦山现已捆住,当速送金珠一百兆来赎,以十日为限,逾限即当斩杀祭旗,特此示知,勿自误也』!旋有倭兵五百余名,意欲夺回桦山,遂由新竹进战,大胜直进。不料吴统领、林观察早已埋伏也,节节退避,倭兵以为得手,勇往直前。到埋伏处,伏兵齐出,前后夹战,杀尽倭奴,剥下倭奴衣帽,令台兵穿戴,星夜赶往倭营。倭营见自己之兵,开营纳之。台兵顿时枪炮齐发。倭营大乱,自相践踏,死尸满地。于是倭酋收入败兵,闭营固守,不敢出者十余日。
刘大将军乃谓众百姓曰:『现在与倭对敌,虽连获小胜,但彼军势有继至,我军单薄,抵敌不易,我亦难久守』。众百姓大哭哀求。大将军曰:『目下真难对敌。我年已迈,不能久保。汝等须早投倭营,或可开恩于汝等,不相加害耳。须听我言为妙』。众百姓无可奈〔何〕,唯唯而去。军门又发给异乡在台当勇者川资号褂,纵使回乡。一面高扯降倭之旗。倭酋见之,大喜。复命能言之士至倭酋营帐言投诚之意曰:『我大皇帝悯兵连祸结,势不得休,百姓何辜,忍令涂炭,故俯允全台割畀汝国。现在和局已成,我亦孤军难守,情愿归顺。部下黑旗兵相随有年,带之归化。惟淮、广之勇万余名,甚多反复。刻下因两月余未曾发饷,时生变端。可否发银数万两,俾给淮、广等勇,以便遣归,即令出境』?倭奴慨信,即送饷银十万至刘营。军门分赏各勇之后,大排筵席,请倭长数员赴席,欢洽异常而散。次日,倭酋亦设宴答礼。军门带同随员至倭营,见倭酋甚多,曰:『昨日未知,只请一位,明日重请』。及次日重宴倭酋,令兵各处埋伏。及入席,酒数巡,刘将军出席谓倭酋曰:『汝当我真降乎!汝辈死期已至,昏迷不悟,尚望我降汝异类也』!将手一举,信炮即响,四面伏兵齐起,一拥上前,将倭酋捆缚。倭兵欲前相救,无力能为。将取捉倭酋洞穿肩骨,用铁练系之,牵入牢中。即修书一封寄与倭王曰:『去年汝国无故称兵犯顺,侥一时之幸,言之痛心。刻下不与汝多谈,现将汝国带兵之倭酋数人监禁。如愿赎回,可将所得中国战船、器械及银三百兆,如数交还,方可释放。限十日为期,过限定将各倭酋凌迟斩割,其肉喂鸟兽』云云。所擒倭酋,内有中国某员,其衣帽发辫概效倭装,一时颇难辨识。割骨穿铁时,该员疼痛难忍,跪求军前讨情,始知为某员也。军门曰:『汝安心耐守,他日踏平日本奏凯时,凭大皇帝圣意如何发落可也。此刻我亦不能容情于汝也。但想汝狼心狗肺,有何面目见人。不思报效朝廷高官厚禄之恩,背降倭贼;中朝精华,尽伤汝手。汝乃罪魁,尚冀求活耶』?该员闻之,低首下泪。军门叱小军牵去,吩咐监候,着亲信之人轮流看守。余详下卷。
卷三 家人焚身报主 倭奴破腹伤心
此卷三人诈降之计,先不言明是诈,亦不言何人密嘱;正与前卷诈降之计大同小异。然此卷之计,较前卷犹为周密,令读者或疑为兵、为军、为土勇,及至后边,却不是兵、军、土勇,而另有奇文;妙笔写来,真是妙绝。
此计之妙,深赖三人。此三人不但言语乖巧,真有胆力。倭刀加颈,尚言欲享富贵,而倭奴亦诳言定当富贵,此乃尔我诳哄,彼此机谋,写来真是好看。
倭奴中计,烧得焦头烂额。是役也,不减武侯之烧藤甲也。想其时被烧,腥膻之味,较鲍鱼之肆甚而又甚矣。可惜我兵受此逆气,又可怜三家人焚身报主,成此大功,可谓明道而不计其功者矣。
刘大将〔军〕复令土勇三百余人,于山僻处筑屋数间,储火药等物,引倭人至此焚烧之。果有倭舰三艘、倭兵一千二百名由此逃命。土勇佯入水逃命,三人佯作仆地被拘,倭人以刀加其颈曰:『汝欲活命,即将刘营实情告我,不相害,再赠汝多金』。三人曰:『我等久欲投降,不得其门。倘蒙赦宥,我等长富贵,当为先导』。倭人绐之曰:『汝等诚心降我,告我实情,定当富贵』。三人闻言,假形喜色,告曰:『进此里余,有屋数间,内藏火药,先去守住;屋后有地道通台兵接应,可至彼处洞口,一人守之,万人不得出矣』。倭酋听口音似淮、广,遂深信不疑,率领全军,嘱三人先导。及屋相近,二人飞入屋内。一人在倭背后手鎗打去,一心慌忙,中倭酋腿被擒。倭兵围住屋外。二人用火乱掷,霎时烈焰烛天,火星四射,引动药线,同时齐发,轰得石走砖飞。倭酋知中计,欲抽〔回〕逃遁,已无生路,焦头烂额,塞满山沟。而此三人者,系林观察家人,愿报主恩,故不惜焚身以成此大功也。然倭人无一生还矣。佯作入水逃命之土勇,隐在水内,游至倭舰底,将所带细竹等物,仍以腰间草绳解下扎住其轮。闻岸上炮响,跃上倭舰,抽出短刀,一齐杀来。倭不及防备,魂飞魄散,纷纷落水,水为之赤。是役轰死倭酋一名、倭兵一千余名、倭奴百余名,落水被杀者百余名,又得倭舰二艘。
倭国闻信,又遣倭舰六艘,驶至台南,装兵约四、五千名。分二千人上岸,恶声怒气,誓欲复仇,遇民即杀,遇兵即斗,将房屋数百间全行烧毁。不料各屋俱储炸药,轰死倭兵大半,赶紧逃命。逃至半途,刘大将军亲督雄兵截住去路,痛剿一阵,生还亦仅。大将军乃犒赏将士,布定埋伏而还。
同日,倭奴闻前军失利,全军往救。行未一里,台兵将得胜之兵一拥上前,截住去路。斜刺里台民数千人,手执柴草引火之物乱掷。倭奴未见此战法,惊疑之间,刘大将〔军〕随后率领部下以及生番,从倭人背后抄出,袭住倭奴。台兵、台民见刘军已至,将一淘战狗千余头纵放。狗头上扎以火药一包,台民哗声赶逐。群狗冲入倭人队。倭奴见群狗咆哮扑来,开炮便打。众犬听见炮声,更形乱跳乱窜。头上蒙扎火药,全告烧着,望倭奴乱咬乱抖。台民所掷柴草引火之物,一时火焰直冲。台兵前后夹攻,倭寇至此不能试其狡力,但凭兵民残杀而已。剿灭倭奴一万三千名。
倭人连受大创,神志俱丧,虽陆续运来,均无战心。因前所毙之倭奴,半系民丁,一旦伤命,妻哭其夫、子恸其父、父伤其子,悲嚎之声不绝。刻下倭酋出令,谓『尔等不必伤感,我当出奇兵为尔报仇雪恨可也』。遂添派往台战舰四艘,倭兵六千余名,又派倭船五艘、倭兵七千余名。将先到倭船四艘驶近,倭民分头上岸。台兵与之接战。战至二点钟时,而台兵佯作力乏之势,诈为溃败。倭人不知其计。台兵且战且退,寇倭竭力追之,遂深入其圈中。台兵诈败,先溃数营。倭奴以为今日真真得手,万千欢喜,来战之卒自许。忽然炮声大起,响异寻常,数万台兵,满山遍野而来,将所失数营团团围住,枪炮齐发,毒药、毒箭乱掷乱射,著者便死,遇者便亡。营内先掘为地壕,埋下药炮,风助火势,火仗风威,一时埋药燃着,冲天震地。台兵趁势吶喊环攻,杀得倭兵丢头弃手,腹破胸穿,六千余名尽登鬼录。
卷四 买棺木刘公定计 掘地道日本伤人
刘大将军买棺之计,古今罕见。倭奴先疑棺内必藏引火之物,及至中计,却不是火,乃不略(疑误);中计之后,贪心不死,以致无火之物尽成有火之物、无用之物变作有用之物。至此方知刘大将军战阵之神、用计之妙,令读者眉飞色舞、拍案称奇矣。
刘大将军与倭奴接仗,每用火攻取胜;而火攻之计,千变万化,愈出愈奇,致有战胜攻取之效。盖倭奴海岛异类耳,生长水中,惯知水性,而又不避水险,是以刘公知其不畏水,故以火制之。以阳制阴,则所战无不捷矣。若我军与倭水战,不但不利,而其势亦有所〔不〕敌;势既不敌,徒资倭悍,故刘公不为也。
倭国得台湾告急之信,倭兵全军覆没,乃搜括合国民兵以及外埠作商者一应调回,凑集兵舰十二只,计兵五、六千人,急急发往台南。
次日天微明,大雾迷漫,两军莫辨。刘军门一面将埋伏巨炮对准倭舰轰去,击沈倭舰三艘。一面埋伏海中之水兵千余名,登时跃上倭船。管驾诸人即放杉板逃逸,水兵重跳入海拖沉,将各倭奴溺死海中。是役打沉倭船三只,擒获三只,轰死者、溺死〔者〕不计其数。
刘大将军连获胜仗后,养兵数日。一日,聚集谋士密商破倭妙策。是日议定一计极妙、系计上加计,真令人难以猜度者矣。倭奴虽狡,到刘大将军掌中,如玩物也,尽可随意搬弄。
刘营派人四处购办棺木,材店为之一空,尚不敷所用,日夜唤木匠赶造。佯言台民、台兵等患疫而死。三、四日间,派兵运往澎湖两岸山上,接连不断。布置已定,倭人识破其计,想必内藏火药等物。即派五百〔人〕担水往浇,由上而下,身肩水担,手无寸铁。不料所放之棺内听见山后一响,霎时数百余口棺内,将脚一顿,揭开材板,同时涌出;有手拿灰包者,有手拿弓箭者,立在上风,迎风撒灰放箭,乱撒乱射。灰包掷去,迎面幌出,纷纷黄烟细沙,望下风飞去,均飞入倭奴之目,皆痛入心肺,立时倒毙,滚下山去。着箭者亦同时毕命。有在后之倭奴,见事不妙,抛去水桶,二脚飞逃,被上首倭奴着灰箭滚下撞倒跌伤者,不计其数。倭营闻信,调动大队往救。台民越山跳岭,影响全无。倭奴一见空棺,四面数百余口,或十余口一堆、或数十口一堆。愤恨之时,调集洋枪队五百人击放。不料棺木底板有两层,板片甚薄,夹层或磺硝,或棺下埋有火炮一切引火之物。刘军门先令各兵备带干粮,倘倭人中计后,各兵逃遁,剩下空棺,倭人势必焚毁。果不出所料,当下倭奴洋枪击放之时,引着炸炮药线,引火之物一时齐燃,顿时棺内一发,轰死倭奴数百人,抱头乱窜。刘大将军另出奇兵,截住归路,一阵大战。倭兵见刘军,畏之如虎,无心恋战,溃败而遁。台兵追杀数里,整队而归。是役倭兵死于毒箭、毒灰者三百余人,自放火后被火炮轰毙烧死者四百余人。
刘大将军致书倭酋曰:『汝等倘不惧死,今约定改期两阵对札,各拨千人互相力斗。倘若斗输,愿将台南让汝;倘不胜我,可即退去,毋撄我怒』。倭奴诺之。刘军门早日埋伏一处,系平壤一片,可腾万余人之多。从边处打通地道,掘挖二、三丈之阔,三、四丈深,上盖以芦席、泥土,栽以青草,毫无痕迹。四边埋设火炮等暗标记号,以免自军误踏。窟内藏善射毒弩之兵。倘力搏时,暗将毒箭从缝中射出。倘倭兵大队齐来,我军佯败,认明标记而逃,不可心乱,切切为要。设策已定,即往倭营挑战。倭奴摆开营帐,走出彪形倭奴数十人。刘军门亦出黑旗数十人,互相扑斗一时许,击伤倭奴五人,击死三人,被毒箭而毙者八人;黑旗三人小受其伤。倭奴即全队而出。刘军一见,从平壤埋伏处而走,倭奴赶来。前军耳闻连响数声扑咚之声,连珠似不绝,下首伏兵俟倭奴颠下,捆之缚之,极形忙碌一阵。倭奴上前相救,刘军已挥动四面伏兵,齐出剿杀。倭奴抱头而窜,引领残兵退去。此役也,活擒倭酋三人,前出彪形倭全行擒获,共斩倭三百余名,活擒一百余名。快哉此神兵也!
卷五 黑旗兵编成羽扇 刘大帅安设鱼雷
羽扇之计,又新奇矣。将军命水鬼埋伏,以诱倭奴中计。「水鬼」二字,野史初见,小说家所罕用也。盖水鬼即水兵尤其出色者。夫人以鬼目之者,以其迥异常人也,非容貌狰狞、锯牙红发也。想水鬼居水中,饮食安居,与人无异。以此鬼制倭鬼,则倭鬼成冥鬼矣。可叹光天化日之下,尽成魑魅魍魉之域矣。
刘将军麾下之兵有水鬼,而将军又善火攻,可称火神矣。火神驱水鬼,战阵之间,水火相济,看来真是天然奇事。
地雷一计,如武侯之烧藤甲。然南蛮之灭者,虽武侯之功,而其中所以能灭者天也。今倭奴一隅之地,刘公百战之劳,竟不能灭者,亦天意也。
本月初八、九两日,「海龙」及「科么沙」两轮船载台湾淡水官商人民至厦;询之,则云:初七日有日本兵轮运兵一千数百名,由三貂尾登岸,拟袭基隆后山炮台,既而各兵潜登山岸,船即出口。台湾官兵及民团立即接仗,连战三日,杀毙日兵数百名,并生擒数名,向之严询,则称我等皆粤人,因贪日本饷银每月多至十两,是以冒死而为之也。
前月二十六日,大胜敌兵,杀毙四千余人、焚毁敌船七艘之后,又被伏兵杀敌千余名。倭人受此大创,未见动静。刘军门料彼必来复仇。先将松柏稻草浸透桐油,在烈日中晒干,用绳扎缚成捆,埋于海边,上压巨石,并伏水雷、鱼雷等引火之物于台南安平口内外。布置已妥,即见安平各西人纷纷搬移赴厦,盖料倭人必有大队兵舰前来报复故也。刘帅又命黑旗兵将鸡毛编成大扇,约高二尺,并将火油湿透,预备应用。人皆莫明其妙计。
迨至本月初六日,即有探子报称:倭兵输四、五十艘来攻台南安平等处。刘帅吩咐水兵、水鬼依计而行。至是晚,果见倭兵轮离安平六十里外下椗。迨更深落潮之际,即将浸油粗糠及毛扇载于木板之上,顺流放下,不计其数。水鬼于七十里外,将毛竹竿连贯海面,团团围住,以拦毛扇。又令水鬼将乱绳铜铁丝捆住倭轮舵叶,除去水底巨石,所有油草松柏,均浮水面。倭人见满海均是柴草等物,心知有计,立即开炮退出。不料船竟不能移动。乃传令开仗,又不见海里船艘,但见上流无数什物流来。正欲放舢板捞取,忽闻一声炮响,地雷、鱼雷、水雷并发,不异山崩地裂。海面诸物,着火便烧,满海火光烛天,如烧赤壁一般。岸上枪炮亦响,倭人逃生无路,不死于火,即死于水。至次日火势稍衰,毁去木质兵轮二十四艘、铁甲二十艘,烧死倭兵约二万余人;他国兵船之误伤者亦不少。全台兵民,皆颂刘帅之大功。刘帅扬言曰:『我用此计,出于万不得已,以后更须严加防备,是为至要』!
前日有黑旗兵两名,改装生番模样,至倭人营中伪称:『我等生番被黑旗多方凌虐,受苦不堪,可否请尔国兵丁助我一臂之力,相与共灭黑旗,则不胜幸甚』。乃倭兵头闻言之下,认以为真,即派拨倭兵二千余人相随前往,由该两人导其先路。维时该二人心知倭人中计,遂率领所派勇丁,节节从山路行走。及至埋伏炸药之处,忽闻轰然一声,四面皆火。倭兵至此,已无路可逃。然黑旗闻此消息,又复率队前来,尽情攻击。是役也,所有倭兵二千余人,竟是无一生还,片甲不回。又云:现在台南北地方,倭人踪迹已少,谅从此以后,可以渐渐灭迹矣。余详六卷。
卷六 公子报国练水军 淮勇遣散渡轮船
古云:有其父必有其子,良不诬也。刘公素怀忠勇,以报国之心孜孜不倦,不顾利害,不问难易,必以灭倭而后已。故使公子督率各员,操练水军,精益求精,不遗余力者,上所以报君父之鸿恩,下可以保台湾之生灵,其意已深,其功固伟,岂可以与他仕宦之公子同日语哉。
遣散兵勇一事,更非容易。夫兵勇循规守法者固多,而强悍亡命者亦复不少。若为将者素无威严之可惧,又无恩惠之能抚,鲜有不一闻遣散之命激于变乱者。今淮军安然内渡,并无意外,于此可见刘公统率之才也。
刘大将军与倭开仗以来,屡获胜算。因胸有成见、算无遗失,旧部诸军,同心同力,故所向无敌。以逸待劳,遇有隙可乘,乘机而发。时令诸将献谋定计,或守或战,镇静如泰山,动之则万军莫敌。因军门平时训练有方,有时用疑兵计以乱其目,有时出疲兵以骄其志,有时设伏兵以擒倭酋;种种变化,鬼神不测。所用利器,比众不同,台枪、鸟枪、刀矛、剑戟,明快诚无出其右者。各处英豪杰士以及广州、温、台等处绿林豪客,均有运筹决胜飞檐走壁之能,取倭人首级如探囊物,源源前往报效军营。刘大将军一概优容为上客。
大公子文才武略,家传绝艺,忠肝义胆,乃父遗风。世受国恩,涓埃图报。日日精练水军,操习奇遁八门阵,而且孜孜不倦,考究利器、军装、火炮不遗余力。部下勇士八员,每员各统壮兵八百名,分札八卦之形;水军统领两员,各统水军一千名,札于中营,似太极两仪之象。昼夜操练,精益求精。是以谋无不成,守无不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前在安南,法人畏之。今在台湾,他国亦畏之。区区日本,何足道哉!
有友来告曰:刘大将军又一起以棺木储火药、炸药计二百余口,埋在海口两岸山脚下。俟倭舰进口,即将火炮燃放,立时将两边炸坍,山石滚下塞断,倭舰不能逃出,后船不能往救。刘大将军预伏水兵在倭舰下,仍用绳扎输法,捆住倭舰二十余艘,杀伤不计其数。
且倭人在台北奸淫妇女,无所不至。有警告倭酋者,倭酋出示云:『兵未携妻,向民间暂时借用,日后着还』云云。刘大将军晓谕,其示云:『本军门将淮军裁撤,赶将「斯美」轮船送之内渡,仅留亲兵数千,足资抵敌,尔等毋得惊惶。我军战守,自有把握。惟粮饷一节,尔等自当接应。本军门实为尔等忠义起见,故将旧部惯战之兵保尔身家。昨已收服生番千余名,俱耐劳善战,以后切勿自相斗杀。讼狱之事,仍赴本辕呈诉,本军派员秉公剖断,杀人者偿命,强占者责还。此谕』。噫!相去为何如哉!宜台地人民之皆愿为大将军用也。如倭人悔悟,送还所得中国军械、船炮等件及银三百万兆两,誓世世臣服中国,刘大将军必开三面之网,恕其前愆,俾守东京。不然,其亡可指日待也。呜呼!倭人何不悟哉!
又闻刘营中已买鸭数十万只,若何用法,详言续集,此集特其先声耳。
是书印成,又得捷音,亟录之以冠首云。
倭人在台湾者,疫盛粮空,死亡殆尽。倭酋见已至此,仍不能得台南尺寸地,急缮禀函求救于日本兵部大臣,奏知日主;日主又凑集兵舰五艘、运兵船五艘驶至台南。满拟设法登岸,乃刘公防守严密,无隙可乘。行船稍近,刘营即开炮击之;退避于外,则风浪甚狂,有倒海翻江之势。计穷力竭,进退维艰,只得停泊于淡水港内之支河,兵弁悉上大嵙崁地方。大嵙崁者,支河相近一镇市也。
二十七日,刘公统兵剿之,力战多时,倭兵颓靡。刘军声势益张,杀死无数;有逃至树木深处者,悉搜杀之,靡有孑遗。倭酋遂率败残之兵,执白旗以降。闻倭酋及兵均系商家,被日主驱逼而来,故情愿降刘以同灭日本也。刘公乃以倭酋为头阵,即进攻台北城;台北城亦扯白旗以降。自此克复澎湖,灭亡日本,一反掌耳。壮哉!快哉!闻之者能不浮一大白哉!而或疑其诈。吾谓日本自起兵以来,怨声载道,其降也当非诈降也。况刘公智虑万全,必能善持其后。故亟录之,以快天下士庶之心,兼慰天下士庶之心。
续集卷一 倭贼停船远避 生番出力报恩
倭奴之性情狡滑,诡诈百出,实为世界人所无;而自谓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此真大语欺人也。区区东海一岛之地,所产之谷每岁不敷半年之用。自前明以迄于今,必在沿海各处滋事抢掠,与海寇相等。所用之兵,全系无赖亡命之徒。若谓民信,但不知彼国之民信耶?中国之民信耶?若以彼国之民信,此语大谬。夫外国治民,皆以威迫势逼,并无伦常之可言。其民信者,民畏耳。畏而谓信,岂不大谬?若谓中国民信,然其狡滑诡诈则信矣,其它之所谓信者未见其然也。
生番化外之人,尚知顺逆,岛夷尚不如也。
刘大将军之胜倭人也,余已印有初集矣。半月以来,未经大战,然有可录之以慰天下士庶之心者。
台湾田稻,一岁三熟,各家储积,足支十年。乃此义民,咸愿出之,以助军饷。天心默佑,今岁之稻,又胜往年。复得他乡人时助白金,佥谓可守之一世。而大将军存久远之心,尚恐不足以敷用也,设立海关,稍加税敛,延请西人二名,一名墨克伦、一名排敦,掌理关务,派幕下亲信者带勇数百帮办,实防西人,隐以制之。彼倭人亦谓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撼山易、撼刘家军难矣。是故不敢进攻,并其船艘亦不敢停泊近处,相率躲避于他国轮船之后。惟倭酋怙恶不悛,仍向其主乞增重兵。有待兵到三路夹攻,一攻安平口,二攻恒春后,三攻台中路;目下之势,万万不敌云云。
或谓近来安平口风浪甚狂,以致倭舰不能进犯。或谓台北地气炎热,岚瘴极重,故台北府署头门立有石碑,戒人慎饮食、节色欲。倭人自占踞后,荒淫恣饮,无所不为,受病已深。闻入夏后瘟疫大作,十死八九,以故不能进犯。或谓倭酋请兵分攻,亦欺人语。倭国自去年七月,已经抽丁,屡有聚集,屡经杀毙,其数已无可计。倭国人口,不及中国万分之一耳,安有兵之可增哉?实则畏我大将军,潜将逃归。夫倭人于此逃归,又倭祖宗之福也。不然,驱兵直捣,削灭东洋,倭祖倭宗不其馁而。惜乎倭人不至于失国不止。
本月初十、十一日等,有倭兵登岸,至新竹、安平等处窥探路径,为该处土民所杀。又有倭酋在山头画图,土民即获住,取首以献。大将军赏给银二百两。故近日台地妇人孺子,无一不以杀倭人为事,其壮丁无论矣。
至生番数千名,在将军麾下,人尽知之;其收服之由,人不尽知也。闻将军始令黑旗兵一千,概效倭装,手持枪械,入生番地,生番见之皆却走,即令黑旗兵二千赶往,将效倭装之黑旗兵一一缚之而归。生番不知倭装之亦黑旗兵也,以为黑旗兵之缚倭人也,于是感戴我刘大将军,相率投营,愿效死力,皆欲得倭人之肉尽啖之而后已。令其入水,能居一月之久。前次胜仗,亦颇得力。大将军知可信用,又恐倭人之偷袭台中,乃令吴军门、林观察、邱水部及刘大公子统兵七万,镇守台南,令生番亦在台南听调。自率黑旗兵二千赴台中府,约束甚严,秋毫无犯,有「一尘不惊」景象。斯时之民,皆焚香跪接云。
续集卷二 刘将军杀奸示众 张夫人寄子修书
刘大将军于台中府接东洋探坐信息,谓军中藏有汉奸,亟宜密为稽查;并称有在营充当营官者,有在营充当哨官者,共计六名。将军得信,不形颜色,俱致书林观察等,令于城中筑高台。越日,刘大将军回台南,登台誓师,言辞慷慨,有「台存俱存,台亡俱亡」之意。闻之者,忠义之气亦皆露于眉目间。有广东人三名,色稍异,擒而讯之,果汉奸也。又有自称由厦赴台投效,而其实由台北来者数人,形迹可疑,亦即拘讯。供『初来颇有此意,因大帅恩威并济,赏罚严明,现在不敢少有二心,叩求恩典』云云。大帅得供,但笑不言。一面饬将汉奸枭首示众。此后有奸党百余,亦纷纷逸去矣。当大将军下台时,林观察等皆云:『国无所属,主不可无,唐总统已逃遁,请大将军自主』。大将军再三不肯受,但令观察严加省察云云。翌日,仍赴台北。
有张夫人者,孙庚堂军门之媳也。军门忠义素着,人人共晓,不赘。其公子于三貂岭殉难;夫人自得恶耗,痛不欲生。既而曰:『徒死无益』。遂散家财、募死士,奋袂而起,欲报夫仇。饬老仆杨明六、乳媪周张氏挈其二子至苏,托于其姊。其托孤书云:『愚妹秀容沥血上书美容贤姊妆次:敬恳者:愚妹命生不辰,痛先夫之殉难,悲惨何可胜言!本欲舍却残躯,从先夫于地下;细思夫仇未报,嗣续萦怀,死亦尚遗无穷之恨。况张、孙两姓,世代簪缨,将门之后,焉有弃仇而不报之理?且先夫为国为民而尽节,愚妹又安敢弃义而忘仇?虽不敢效邵姬之风,惟有竭愚识而尽苦志。刻已素服从军,招集先夫旧部,并招新勇数营,誓除倭寇,以雪夫仇。唯是兵凶战危,事机难卜。古云:百行以孝为先。其最者莫如存嗣,以继大宗。今命老仆杨明六、乳媪周张氏挈带两豚儿来苏。到日望贤姊念骨肉之情、同胞之义,妥为看顾,使先夫宗嗣有存,不独愚妹感德难忘,即孙氏存没均皆感佩。愚妹此行,若能遂志,扫尽倭氛,夫仇报复,则子母重逢,或当有日。倘然力不从心,惟有付之一死,以继先夫之志。于本月十八日已身临行伍,兴众誓师,劳苦相加,百端交迫。语云成败由天,凡事只管尽其人力。泣血临书,敬言不尽。闰月二十日稿』。噫!夫人忠勇节烈之气,不足以感天地而泣鬼神哉!前此降倭之辈,以夫人较之,岂不愧煞哉?刘大将军部下之兵勇,不因之而益加忠义哉!但本朝未闻有女将,从戎者自夫人始,必有继之者矣。
续集卷三 扮绅耆奋击酋营 率义民收复新竹
刘大将军之女公子运筹决胜,绰有家风。大将军嫌其妇人,不许独将一军。至是令与张夫人同营扎驻旗后。旋有黄某,剧盗也,能飞百丈之外,有金铃大王风。曩与将军闻名相思,亦率手下五、六百人,貌为商客,乘某轮船,投营效力。
传者又云:有一奇僧能五遁推占,预知十日前后事,亦在营中。此或子虚,不敢深信。然闻台民之忠义,张夫人之节烈,通国中昂昂男子,其投营效力必多矣。剿灭倭贼,克复台北、澎湖等处,可拭目俟矣。况有刘大将军及大公子、吴霁轩军门、林荫堂观察、邱逢甲水部之皆算无遗策者哉!
忆本月初旬,倭人之中吴、林诸公之计,为前集所漏载者,又有一事焉。台北既陷之后,中路守将吴军门、林观察知倭人必由陆路来犯新竹,预制白旗若干面,遣心腹旧部,纠同距邑四、五十里之中坜地方绅耆,俟倭兵至境,执旗迎劳。倭酋安营甫毕,复呈献牛酒,尽情酬酢。酋遂深信不疑,不复防备。迨至子夜,信炮陡发,民尽为兵,喊杀连天,遇倭便斫。倭人欲逃无路,前队二千余众,悉数聚歼。又将大湖、口湖桥梁拆毁,设伏兵于浅水易涉处,待其半渡,突出奋击。倭兵步伐已乱,自相践踏。军门、观察各领千余人,分两路兜袭倭军之后,以绝归路,邱水部率义勇五营以遏其前。倭人此时无一幸逃者,所遗新式大炮七尊、枪械粮糈,尽为台有,谓非算无遗策乎。
近日,林观察偶感风寒。台中府黎伯萼太守纠新楚军劲勇六营,以四营弹压四处,以二营住大甲一带,为吴军门之接应。复有苗栗县武生吴汤兴,本粤产,与军门同乡本家,倡率新竹、苗栗各乡村义民二万余人,收复新竹,夺倭人所极精之炮(名「隔连七响」)数百杆,杀死倭人无数。邱水部深入内地,欲再募兵勇故也。
大嵙崁河相近,有倭兵三十二名保护粮船数艘,为台民突出围住,杀死二十八人,四人逃脱。噫!台民忠义,非古所罕有乎?故泰西诸国人之在台湾者皆与刘大将军契洽。有电致诸国领事,倭人借银,一概不允云云。然则倭人已无丁可抽、无饷可济,不战自毙,指顾间耳。刘大将军前此购办数万之鸭,分以劳军可也。
续集卷四 台湾五省门户 日本一鼓可平
夫倭人之觊觎台湾也屡矣。虽亦曾暂据之,然其始终皆中国有也。吾闻之马端临云:幅■〈巾员〉之广,南北约三千里,东西踰六百里。生齿百余万。其产有金石、牛马、齿革、羽毛、布帛、丝枲、竹木、蔗漆之类。其聚族而居之所曰社。合台湾之社有三百五、六十焉。其社有生、熟二番,生番不与汉群,熟番与汉杂处,且可交易。其土肥饶,岁谷三熟。是其与中国通不与倭人通也。其东所联属者,为吕宋、琉球、红毛诸国;西南则交趾;又东则暹罗、柔佛、大年、占城、六昆皆近焉;直西则嘛喇呷、■〈口留〉咬叭、哑齐、英圭藜、荷兰、大西洋;北则日本、朝鲜,直接乎盛京,要皆一帆可渡。近则朝发夕至,远亦不出旬日。内滨于广东、福建、浙江、江南、山东五省,外罗以数十余国。台湾为五省门户、得之则澳门、厦门、崇明、宁波四口之贸易者亦源源而来。其地至要,其利最广。故倭人欲之,他国亦欲之。
明嘉靖间,海盗林道干为俞大猷所逐,遁入台湾,皆土番;道干华人,不乐居其地,杀番取血固舟入占城。隆万间,刘香老贾其中,寻踞之。未几,为颜思齐所夺。思齐亦华人,习于倭,遂为倭用,引倭人据之,郑芝龙附焉。思齐卒。乃并入于红毛。
我朝顺治初,大兵下闽,芝龙降。其子成功留闽,据金门、厦门诸岛,屡为患,思得台湾以自存。而澎湖为台湾之门户,俗呼为铁门限,以有吸铁石焉,船至则胶。至是,洋人见王衣冠者乘巨鲲往来其间,踰月铁石尽,成功适至,泊澎湖,使何斌诱诸番应于内,红毛不能拒,遂僭王其中。改名曰东都,设天兴、万年二县。成功死,子锦袭,改东都为东宁,县为州,增安抚使于南北路及澎湖各一。锦死,子克塽袭。康熙二十二年,朝命靖海将军克之,克塽以其地降。置府一,曰台湾;县三:曰台湾,曰凤山,曰诸罗;监司曰厦门道;南北有二路营,佐以守备,防以千把四司,而统辖以元戎。
六十年,奸民朱一贵倡乱,称义王,僭号永和。闽督满保遣提督施世骠、总兵蓝廷珍以万七千兵入平之,遂俘一贵。雍正元年,以诸罗北境辽阔,增设彰化县及淡水同知。乾隆五十一年,彰化县林爽文者,居大理杙地,恃其地险族繁,恣为盗贼,聚举不逞之徒,设立天地会名目。是年十一月,遂陷彰化,居民附之,贼势猖狂,较一贵为甚。贼围诸罗,居民力拒。凡大小百余战,幸皆不大衄,上嘉诸罗之义,故曰嘉义,以旌士民。命闽督常青为将军往督师。五十二年,又调陕督福康安为将军,及内大臣海兰察来统帅。至明年正月,始克之,诛党庄大田等数千而台湾平。噫!我朝之得台湾,如此其难也!彼倭人其敢觊觎哉!同治闻倭人借口生番杀琉球难民,而又逞乱,朝廷允偿五十万金,逆引兵去。而今则三百兆矣。甲申之役,法人攻基隆、澎湖而得之,和议成,归我地。而今和议已成矣,复来攻犯者何也?噫!吾知之矣。天欲亡日本以兴台湾,令其国内兵空食罄,而后一鼓可得也。
续集卷五 用竹草大帅出谋 画蟾蜍倭奴必败
余读孟子将降大任于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云云,知台湾之地,非倭贼坚求之也,亦非我皇上轻弃之也,实天欲以台湾王刘氏,并欲藉手于刘氏以灭日本也。曷言之?刘大将军以历劫余生,潜踪南越,其时景况可想而知。孟子所云,是耶非耶?岁月浸多,黑旗党结,法人侵扰,高揭义旗,威震边陲,闻之战栗,佥谓自交兵以来,未见如是之耐战者,因之罢兵,恳求和好。设刘公此时即自王于其间,为我中国藩属,度我皇上亦必许之。然天意在台湾,不在安南也,默令刘公仍入中国,任台湾镇总兵,逐时操练,固结民心,为他年王台湾以并日本之地。盖日本刑罚之酷、淫乱之甚,为天之所弃也久矣。然使诚心改过,誓世世臣服天朝,诗书不焚,礼义是尚,天亦鉴其诚而永其年。乃怙恶不悛,称兵犯顺,入辽东一带,荒淫杀戮,实为闻所未闻。而刘公在台湾,即痛哭陈辞,欲北上杀贼,欲出关招兵,格于权臣,卒之不果,一腔热血,欲诉无门。洎乎大局糜烂,出使和戎,皇上大度,允偿兵费。普海臣民,佥曰和议成矣,倭贼退矣,刘公威名不复振矣,以台湾总兵老矣。蚩蚩者又怨苍苍,谓若王刘公于安南,得如甲申故事,倭贼岂敢猖獗哉?彼倭贼见刘公一筹莫展,遂欲轻视刘公;慑于旧日威声,又不敢轻视刘公。于和议将成未成之际,即悉锐南犯,据我澎湖;求赔款外,割让台湾。我皇上亦俯允之。夫皇上岂轻弃之哉?天实主之耳。天欲以台湾王刘氏,并欲假刘氏之手以灭日本耳。不然,顺治、雍正、乾隆年间得台湾之难,皇上岂不知之,忍弃之哉?然使倭贼于此时再跪而求曰:『既蒙中国大皇帝俯允取求,则两国和好,永息干戈,凡台地之足与为难者,求一概出示晓民』。如此则刘公去,刘公去则台湾失,台湾失则日本存。否则,跪而求曰:『既蒙中国大皇帝俯允取求,倘台地有与难者,求中国发兵诛之』。如此则刘公亦去,而台湾亦失,日本亦存。乃其计不出此,台湾可为自主之国矣,可与倭贼敌矣。犹复口出大言,唾手可得,贿赂淮军以为内应。卒之台北虽被占据,而台南固安然无恙。刘公乃因难见巧,制胜出奇,编成草毛,浸以桐油,堵我口址,烧其兵舰,歼倭之总督,系倭之酋目,诈降以绐其银,设伏以夺其炮,或用竹排,或用棺木,计变多端,鬼神莫测。况此小丑,靡不堕其术中。复有林、吴、邱、黎诸公,以及刘大公子、吴武生、刘女公子、张夫人、剧盗黄某、生番水兵、各乡义兵以助之。是以杀尽倭人,克复台北,威名暨泰西各国,捷音快天下人心。而倭人前之百战百胜,今则百战百败,欲济饷而无可济,欲抽丁而无可抽,欲退恐贻笑于邻邦,欲战则实有所不敌。徒以焚余之舰游戈安平口外,停泊则于他国观战舰之后,以避炮火。谚云,带角羊追■〈竹上把下〉洞,其谓近今之倭贼欤?夫倭贼岂真愚至此极哉,亦天实主之;意谓不至此,日本未可灭也。故令日本求台湾,中国割台湾,日本攻台湾,刘公守台湾以拒日本,灭日本以归台湾,合台湾日本以王刘氏,以拱卫我中国,虽有他国,不敢侵扰,中国亿万年基于此矣。不然,不求台湾,不割台湾,台湾不能为自主之国,刘公纵欲拒日本、灭日本,必有人制之,使不得拒、不得灭者。而今若此,岂非天哉!现在台湾兵精饷足,人人义愤,誓灭日本,改曰「民申国」,旗画蟾蜍,以「申」字直入日中,蟾蜍能食日故也。岳武穆曰:『不出七日,破金必矣』;吾谓不出一月,灭倭必矣!
续集卷六 刘将军致书陈情 王大臣上表代奏
附录刘大将军上总理衙门王大臣书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钧鉴:敬禀者:窃福越南劲旅,实有数万。入关之初,只准带一千一百人,皆福拣选于平日者也。自到粤以来,频年裁撤。福屡次哀求,未能邀准。今仅存三百。今夏奉旨带勇渡台防守,始招潮勇一千名,分作两营。此系闽浙总督饬募防厦,乌合之众,仓猝成军,以之言战,诚不足以御敌耳。且日人蓄志数十年,一旦犯我,此其平日之讲求训练,整顿行伍可知矣。彼以夙经训练之众,我以仓猝之军与之言战,虽名将亦束手无策。法人之役,前车可鉴。
福到台以来,极力筹商防务,俾得稍酬高厚;无如台湾孤悬海外,口岸甚多,必南北联络为一气,始可言守。故随时会商藩臬,深筹善后之计。
福前在越南时,有与法人惯战之部曲三千人及旧时有名将领数人,意欲招此军到台南扼守,兼为北援。前曾咨商闽督,言辞恳切,近于哀求,后复商台抚,均未蒙允准;只以「从缓商量」为辞,迄今全无成见。复商台南营务处,亦不见许。当此之时,既无粮饷,何能招军?言之于此,不禁痛苦。此皆由福平日有统军之名、无统军之实,不善联络,致兵军不精。
今两奉特旨,以北路军情紧怒,命福北上。福非敢迟延,实因所部无人,不敢冒昧从事。或自请罢斥,又近于规避,非福所志也。福一介武夫,蒙皇上至优至渥之恩,位至方面。当入关之日,即思国家有事之秋,誓以报国,虽万死不辞。况又蒙皇上命以帮办台湾防务,任艰责重,何敢自外生成,哓哓渎陈,自取罪戾?窃以今日之事势,又不敢不剀切陈闻,免受欺罔之罪者。使福率尔北上,不察敌情之虚实,不度己力之勇怯,成败之机,等于呼吸,如天下万世何?伏祈宪台逾格矜怜,恳乞据情代奏,俾福免受冒昧之罪、欺君之诛。
为今之计,可否将台南之福军两营,与台抚商之,设法先载至申,取道清江北上。一面准福回粤,招集旧部数营,赶行北上。一面准情度势,并拣选将领数员,请饬粤督在藩、运两库拨八万,配足军械,陆续北上。俟劲旅集齐,再行会合保军,迅速进剿。
惟是福旧部遣散已久,当此沿海招军,或投营仍当弁勇,或归农商,一旦招之北征,虽以福之恩信,亦有不可强者。以南人赴北,先难受北地风霜,若照各省行粮发给,则各人皆愿在乡井充当,谁肯离乡背井,远道从戎?今福再四筹思,惟有照楚军成例,酌加五成,俾各人踊跃入伍,易于成军,迅速北上,灭此小丑。
然福又有虑者,福与北省大吏素未往〔□〕,亦无私意,一旦衔命北征,粮饷军火,在在均关紧要。设使稍有贻误,则福一身不足惜,如大局何?福以后奏报军情,均用电达,设有迟延,则害不浅。可否仰恳天恩,将福军交与北洋大臣节制,此后粮饷军火,皆有专责,一切军情,径电该大臣衙门,俾得易于转达,不至阻隔。伏乞将福下情,代为转奏,请旨遵行。福现由南渡北,在省会台北府俟谕,合并声明。刘永福叩。
附录一
查原书有台湾全图一篇,无非具其大概形势;而府县远近、民番交界,皆模糊不能认识。故览者欲考其图,茫然难辨,而不能无憾也。今按舆图地理之书,重绘台湾新图,较原书颇为详细。并于绘图之后,述其疆域、职官、风俗、土产以及山水古迹;凡属台湾者,皆以次录之;虽不及「府志」之详,而亦可得其大略,似于观者不无裨焉。
台湾古今郡县各名考台湾府东宁附郭台湾县赤嵌附郭凤山县半屏在府南八十里嘉义县武蛮在府北一百七十里彰化县磺溪在府北四十里
疆域考
福建省在京师南六千一百三里,领府十;台湾者,府之一也,即古之东宁也。其地四面皆海。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二千八百里。东界大山番,西界澎湖,南界马矶头,北界鸡笼城。兵番杂处,查察奸匪。收获丰盈,无异内地。至京师七千二百五十里,至省水路土站五百四十里。领县四:曰台湾,曰凤山,曰嘉义,曰彰化。又新设县一,曰恒春。又新设府一,曰台北;县三:曰淡水,曰新竹,曰宜兰。
职官额略
总兵一兵备道一知府二同知二通判二教授一训导四知县八教谕四典史八县丞八巡检八经历二
学校额略
府学三十名台湾十五凤山十五淡水十六嘉义十五彰化十五
赋税额略
台湾征粟五万零九百九十一石,杂税银三百(千)三百余两。
凤山征银四万三千七百五十两,杂税银二千七百余两。
嘉义征粟四万七千六百九十石,杂税银二千一百余两。
彰化征粟四万二千四百九十石,杂税银一千一百余两。
风俗
民俗敦厚,不知蚕桑。
土产
盐鹿茸红糖白糖麝香茉莉花
山
澎湖岛仙人山小琉球屿玉案山柳子林山七星山凤鼻山老佛山七鲲身山木棡山半月山笔架山
水
甘棠潭三林港八掌溪莲花池
古迹
鹿耳门在台湾县西二十里
天妃庙在台湾县北
铁丝桥在嘉义县南
水仙宫在凤山县安平镇
名宦
本朝:施琅蒋毓英靳治扬卫台揆欧阳凯陈璸
人物
本朝:陈士俊黄孟深
附录二
倭国考略
按明史云:日本,古倭奴国。海中诸夷,倭奴最大。西南至海,东北大山。国主世以王为姓,群臣亦世官。地分五畿、七道、三岛,又有附庸国百余,构邪韩最大。历汉、魏、晋、宋、隋,皆朝贡,稍习华音。唐咸亨初,恶倭名,更号日本。洪武初,遣谕其王良怀入贡,已复寇濒海诸郡。永乐四年,以其王源道义有捕海寇功,赐金印,封其镇山碑而铭之;予勘合,令道宁波,十年一贡。后竟贡寇无常,于是命重帅守要地,增城堡、谨斥堠、修战舰,屯驻海上。防御渐疏,辄来寇劫,焚杀淫秽,至有不可言者。
附录三
刘军门告示
钦差督办全台军务、暂摄东征大将军、依持恩博巴图鲁刘檄饬倭营各酋目知悉:钦惟我大清龙兴辽藩(渖),定鼎燕京,列祖、列宗二百五十余年以来,深仁厚泽,爱民如子,武功文德,亘古弥今。我皇上继统承庥,绍天立极,临御二十一年,深宫兢惕,旰食宵衣,励精图治。祇因时事多艰,外人启衅,朝廷谨遵成宪,怀柔远人。蠢尔倭酋,不自量力,藐法犯顺,兴无名之师,蹂躏我藩封、侵占我疆域,索偿兵费,要挟强求。薄海军民,无不仇深切齿。我皇上德孚中外,诚恐兵连祸结,玉石俱焚,因曲从其请,仍结盟好。本将军守「主忧臣辱」之义,厉兵秣马,以待师期;不忍不教而诛,用特开诚告谕。倘尔等自知悔罪,解甲归诚,将所占藩属及辽阳边界关榷、土地,一例归还,退师出境,本将军体我皇上如天之度,凡已往之罪,概不追咎。倘尔等仍旧盘踞,滋扰不休,本将军当亲督诸军,背城一战;行见追奔逐北,乘势收复琉球,复位朝鲜,肃清边疆,并将移师东瀛,直捣巢穴,俘尔君臣,为我国雪愤,是则本将军之志也。为此檄仰倭营大小酋目知悉,檄到速宜裁夺,毋贻后悔,切切。特檄!
光绪二十一年□月□日檄。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傅山
房千里
宋·张根
(清)吴炽昌
明·邱濬
清·石成金
宋·吴曾
清·胡式钰
黄维翰 纂辑
晋·张华
司马相如
(明)陈继儒
解缙
明·晁瑮
明·冯梦龙
(楚)伍子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