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第四十二回 显色相正直为神 庆团圆椿萱偕老-海公案
第四十二回 显色相正直为神 庆团圆椿萱偕老
正直为神理自然,千秋户祝与家弦。
齐眉双庆团圆日,驭鹤骖鸾赴碧天。
再讲周文桂兄弟,自蒙海爷昭雪冤狱之后,领了侄儿周观德,合家骨肉叫船一路回家。海爷早已行文原籍,将产业房屋交结。及文玉到家,当官领回,收拾家伙。赵廷章闻知,忙带莲香媳妇到门伺候。文桂兄弟再三拜谢大德。周张氏母女相见,悲喜交集。文桂道:“弟一家遭难,感蒙亲翁仗义疏财,患难扶持。今日一家完聚,皆称亲翁之恩。当结草衔环,以报大德。”
廷章道:“亲翁!我与你昔为朋友,今作亲家,幸喜令郎告准状词,操江海爷审豁冤情,足见周门世代积德,逢凶化吉。小弟这些周济,何足言谢?”文桂叫备酒接待赵廷章饮罢辞去。
自此周家兄弟、父子,重立家业,后来子孙昌盛,科甲连绵。
海爷自从判断周家冤狱之后,万民称颂。凡有土豪势棍,无不敛迹。忽一日,报有钦差到,海爷忙叫排香案迎接。钦差读诏曰:“今有南直操江海瑞,忠心贯日,劲节千霄。两任南直,爱民如子,驱恶除奸,万民感德,四境肃清,诚为国家栋梁。今加升为兵部尚书兼吏部之职。钦哉,谢恩!”海爷谢恩已毕,钦差辞回,本省文武官员,俱来拜贺。
过了半年,海爷因年老多病,上表请归故里。圣上准奏,加封为内阁学士。海爷即遣海洪上京,接取太太,并叫儿子告养回家。海洪奉命去了。海爷命海安收拾行李出城,文武百官尽来送行。
不觉回到广东琼州府,本处地方官员尽来迎接,海爷一一辞免。叫海安重理田庐故业,只要如当初贫穷模样,不许别加修饰。
过不半月,海洪接取太太并公子已回,父子、夫妻相会,大排筵宴,遍请亲戚故旧。海爷说道:“列位,海某自从二十七岁上京求取功名,虽蒙圣恩隆重,叠加升赏,但七十余年间,风波磨折,亦受过多少?今日回家,虽各位英贤才美,但回忆去年,亲朋故旧,俱无一个,未免可悲!”众人道:“老亲翁夫妇齐眉百岁,古今罕有,又蒙圣恩隆重,异日青史留名,某俱沐余光矣!”当日宾主酬酢,尽欢而散。
再表周文玉兄弟,自从蒙海爷昭雪后,在家教训儿子。且喜观德天资聪敏,不数年间,经书尽通。学业大进。十九岁入泮,二十岁上京会试,得中探花。那时杨吏部在京,招他为女婿。观德挂念父母,上本告养。朝廷准了,观德辞了丈人,收拾回乡。到了家中,夫妻双双拜父母,伯父,一家团圆。
一日,观德对父亲、伯父道:“儿有一言禀上:如今我家受此繁华富贵,皆赖海恩公之力。闻他告老荣归,今八月乃是夫妻百岁齐眉,孩儿同二位大人齐往广东他家庆寿,此是知恩不忘的道理。”文桂兄弟齐道:“孩儿此言甚是。快去预备寿礼,三人同往便了。”
再说陆元龙、杜祭酒并那往日门下受恩众人,闻海爷告老回家,俱各备办前来广东贺寿。那一日,众人不约而同,俱至广东省大码头上停泊。是晚天清月朗,众人俱出船头玩月消遣。
只见水面上有十余号官舫,在水中行走,中间一座大船,现出两面大红绣金大旗,旗上写着“天下都城隍”,两边全副执事,排列牛头马面,左右鬼卒。当中坐一尊神,身穿滚龙大红袍,腰围玉带,头顶乌纱,威风凛凛。众人仔细一看,乃是操江海大人模样。正要喊叫,忽然不见。大家相会,俱说奇异。
次日一同来到海大人门前,各将名帖投进。海爷见了大悦,忙出迎接,进内一同坐下。茶罢,各道别后相思之情。海爷谢过,便道:“暂住旁厅安歇。”
次日,乃寿诞正辰,诸亲邻里,俱来庆贺。各门人多是红袍玉带拜贺。是日,大排筵席,有官序爵而坐,无官序齿而坐。
酒过三巡,食供二套,各人敬酒三杯。海爷一一饮罢。说道:“各位贤契,众位亲邻:老夫以贡士上京,挑选教官之职。因与严嵩弟侄作对,因祸得福,反升淳安县。以后遭严嵩百般谋害,俱蒙皇天庇佑,得以不死,反得扳倒严嵩,与朝廷除奸去恶。不想告老在家,又出个张居正,恃宠专权,杀害忠良。老夫心忿,又上京供职,再要扳倒他。蒙圣恩授为耳目之官,千方百计扳不倒他。后来多亏杨老令婆起兵来京,方得除他回籍。
想起八十年间,作出许多惊天动地大事。今日年登百岁,又得贤契众亲们杯酒谈心,真人生之大幸也!”说罢哈哈大笑,寂然不动,早已气绝归天。众人大惊,俱各放声大哭。惊动里面太太,受不得哀痛,登时气绝归天。
当下,嗣子同女婿吕端料理丧事,奏本朝廷,万历皇爷差官御祭御葬,命地方官竖坊旌奖,赐谥忠介,加赠太师诰敕。
这一班门生,皆传说在船上见旗上写“天下都城隍”之事,乃鸠工在广东省城起盖庙宇,牌额书“天下都城隍庙”,殿上塑海爷金身,两旁塑判官吏。自此香烟不绝,千年永享。
是书名为《小红袍》云。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张惠言
清·张云航
(春秋)公羊高
(宋)王铚撰
全義李
(清)芍唐居士撰;王之春编
(东汉)佚名
清·董诰
(东晋)僧肇
清·邬仁卿
唐·咎段
咸淳玉峰续志
清·觉罗乌尔通阿
(旧题五代)荆浩
郝月如
(唐)孙过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