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文心雕龙译注-陆侃如,牟世金
文心雕龙译注目录:
文心雕龙译注
前言
引论
一、产生《文心雕龙》的历史条件
二、刘勰的生平和思想
三、《文心雕龙》的总论及其理论体系
四、论文叙笔
五、创作论
六、批评论
结语
一、原道
二、征圣
三、宗经
四、正纬
五、辨骚
六、明诗
七、乐府
八、诠赋
九、颂赞
十、祝盟
十一、铭箴
十二、诔碑
十三、哀弔
十四、杂文
十五、谐隐
十六、史传
十七、诸子
十八、论说
十九、诏策
二十、檄移
二一、封禅
二二、章表
二三、奏启
二四、议对
二五、书记
二六、神思
二七、体性
二八、风骨
二九、通变
三十、定势
三一、情采
三二、熔裁
三三、声律
三四、章句
三五、丽辞
三六、比兴
三七、夸饰
三八、事类
三九、练字
四十、隐秀
四一、指瑕
四二、养气
四三、附会
四四、总术
四五、时序
四六、物色
四七、才略
四八、知音
四九、程器
五十、序志
附:参考书目
十一、铭箴
《铭箴》是《文心雕龙》的第十一篇。铭、箴是我国古代两种较早的韵文。本篇讲到的一些具体作品,如黄帝、夏禹、成汤等人的铭,夏、商两代的箴,虽为后人伪托,但从大量史料和文物来看,刘勰“盛于三代”之说,基本上是符合史实的;至少在商、周两代,这方面的作品是大量产生了。汉魏以后,除碑文渐盛而“以石代金”外,这两种文体都如刘勰所说“罕施后代”了。所以,本篇正反映了铭、箴二体在我国古代从产生、盛行到渐衰这一过程的基本面貌。
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铭”的意义和发展情况,第二部分讲“箴”的意义和发展情况,第三部分讲铭、
...更多
十二、诔碑
《诔碑》是《文心雕龙》第十二篇。碑和铭有密切关系。上篇《铭箴》对铭体的论述并不全面,就因为有的铭文也是碑文。因此,这两篇应该联系起来看。 本篇分论诔和论碑两大部分,共四段:第一段讲诔的意义及其发展情况,侧重于讲体制源流,形式技巧的发展和作家作品在这方面的得失。诔主要是为哀悼死者而称述其功德,本篇除讲述这种类型外,还讲到以追述祖先功德为主的颂诗,和以叙述哀情为主的诔。但颂诗并不是诔,这个界限,刘勰没有讲清楚。第二段讲诔的写作特点,要求生动地再现死者的形象,文辞有感人的艺术力量。第三段讲碑的意义及其发展情况。碑的原始意义有两种:一是
...更多
十三、哀弔
《哀弔》是《文心雕龙》的第十三篇。哀和弔是两种相近的文体,后来也总称为哀弔体。
本篇分哀和弔两大部分,共四段:第一段讲“哀”的意义、哀文的运用范围以及其发展情况。其中讲到两种类型:一是对夭殇小孩的哀悼,这是“哀”的本义;一种是对不幸暴亡者的哀悼。这方面的作品保存下来的不多,刘勰所论及的一些哀辞,也大都亡逸不存。第二段讲哀辞的主要写作特点,强调“情主于伤痛”,反对“虽丽不哀”。第三段讲“弔”的意义及其发展情况。也讲到两种类型:一是对遭水火之灾,或有关“国灾民亡”重大事件的弔慰;一是对前人的不幸遭遇进行追慰。
...更多
十四、杂文
《杂文》是《文心雕龙》的第十四篇,主要论述汉晋之间出现的几种杂体作品。《文心雕龙》全书有二十一篇论文体,《杂文》不列于文体论之末,而在其中,是因为《杂文》中“文”(韵文)“笔”(散文)兼有。第十五篇《谐隐》也是如此。《杂文》篇以上所论各体都属于“文”类,《谐隐》篇以下所论各体都属于“笔”类。
全篇分五段:第一段概述《对问》、《七发》、《连珠》三种类型作品的产生及其基本意义。第二段论述《对问》这种形式的作家作品及其写作特点。第三段论述《七发》这种形式的作家作品及其写作特点。第四段论述《连珠》这种形式的作家作
...更多
十五、谐隐
《谐隐》是《文心雕龙》的第十五篇。谐辞隐语主要来自民间,古代文人常常认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因而很少论述;本篇是古代文论中不易多得的材料。
全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谐隐的意义和作用。刘勰认为谐辞隐语不可废弃,主要在于这种作品能表达老百姓的“怨怒之情”,对统治者有一定箴戒作用。第二部分讲“谐”的意义和评论有关作家作品,肯定“意在微讽”和能“抑止昏暴”的作用,批判那些“无益时用”,只能供人玩乐的作家作品。第三部分讲“隐”及其发展而为“谜”的意义,和评论这方面的作家作品,同样是强调“兴治济身”的意义,而反对
...更多
十六、史传
《史传》是《文心雕龙》的第十六篇。从本篇到第二十五篇《书记》的十篇,所论文体,都属“笔”类,是对吝体散文的论述。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三段为第一部分,论述晋宋以前的史书。第一段讲史传的含义,和从初设史官到春秋战国时期史书的编写情况;突出地肯定了《春秋》一字褒贬的巨大意义,以及《左传》创体、传经上的作用。第二段评述两汉的史书,对《史记》和《汉书》的得失做了重点评论;对给女后立纪的作法表示激烈反对。这说明刘勰的封建正统观念是相当浓厚的。他认为应给只有两岁的“孺子”刘婴等立本纪,而反对为实际掌管国政八年之久的
...更多
十七、诸子
《诸子》是《文心雕龙》的第十七篇。诸子散文不仅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历代散文的发展,也有其长远的影响。本篇以先秦诸子为重点,兼及汉魏以后的发展变化情况,对诸子散文的特点做了初步总结。
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子书的性质、起源以及子书和经书的区别。第二部分主要评论先秦诸子内容方面各不相同的特点,而归总为两大类:一是纯粹的,一是驳杂的。这两类的区分,主要以是否符合儒家经典为准则。这里,征圣宗经的观点使刘勰对古代某些优秀的神话或寓言作了不正确的评论。第三部分从写作特点上论述了诸子百家的主要
...更多
十八、论说
《论说》是《文心雕龙》的第十八篇。“论”与“说”在后代文体中总称为“论说文”。本篇所讲“论”与“说”也有其共同之处,都是阐明某种道理或主张,但却是两种有区别的文体:“论”是论理,重在用严密的理论来判辨是非,大多是论证抽象的道理;“说”是使人悦服,除了古代常用口头上的陈说外,多是针对紧迫的现实问题,用具体的利害关系或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服对方。后世的论说文,基本上是这两种文体共同特点的发展。
本篇分两大部分:前两段讲“论”,后两段讲“说”。第一段说明“论”的概念、类别及其从先秦到魏晋时期的发展概况;第二段讲“
...更多
十九、诏策
《诏策》是《文心雕龙》的第十九篇,主要是论述帝王的诏令文告。这类文体的名目很多,后代统称为诏令。魏晋以前,这种文体还多用古朴的散文,隋唐以后,就常用辞采华丽的四六骈文。本篇反映了魏晋以前诏策文的大概发展情况。 本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的第一段讲诏策的起源,它的主要分类及其基本含义,历代诏策的发展变化和有关作品的得失;第二段讲各种诏策文的不同特点。第二部分(第三段)简论戒、教、令三体。这三种可用于君对臣,也可用于臣对民或父对子,和帝王专用的诏策有所不同,所以,这部分实际上是本篇的附论。 诏策是古代一种应用文。它的作者虽是少数,却
...更多
二十、檄移
《檄(xí习)移》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篇,论述檄、移两种文体,重点是讲檄文。檄文“或称露布”。“露布”在汉魏六朝期间和檄文基本相同,唐宋以后,檄文就专指出师前对敌人的书面讨伐,“露布”则专指战胜后的告捷文书。
本篇分檄和移两个部分,前两段讲檄,第三段讲移,第一段从檄的起源,讲到战国时期正式出现檄文以后的主要作品,结合论述檄文在征讨敌人中应起的作用。第二段讲檄文的基本特点和要求。第三段简论移和檄、移的区别。
“奉辞伐罪”的檄文,是用于军事行动的宣传文,具有较强的战斗性。刘勰所讲檄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孙甫
明·都穆
明·陈鉴
宋·赵希弁
薛调
明·高拱
清·吴梅颠
(明)姜南
(南朝宋)郭季产撰
明·吕坤
清·朱克柔
周作人
(東漢)徐幹
(宋)宋祁
春秋·左丘明
南岳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