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四柱日元


  在命理中,不论是日干弱之又弱,还是日干旺之又旺,都是病源、病根,有否补救但看用神。
  日弱要生扶或日旺要抑、耗、泄,而四柱又只有八个字,与一座天平一样,这边的砝码大了那边就翘;那边的砝码大了这边就翘。更形象一些就如挑担。弱,就是小的一边,担轻的一边;旺,就是在的一边,担重的一边。用神就是把大的重的一边刚好给够小的轻的一边的那个份量。好运是用神到位即给够份量的运气到来之时(这是针对病重,四柱失衡而言)。也即扁担前移或后挪刚好能使前后的担子平稳挑起那个着力点(这是针对四柱病不重,相对平衡而言)。在命局中为用神得力,在运程中为一生最好的时期。

  命中有用神,命运就平衡得多,用神有力活得轻松;用神有缺陷,辛苦一些;用神破损,艰难得多;用神微弱受克,不如命中无用神,靠运中用神来补救。用神是以日干旺还是日干弱来定夺的。日干旺即身旺,反之为弱。

  对身旺还是身弱的判断,是四柱预测进入推算的重要开端。一生吉凶祸福的推断便是由此着手。

第一节 日干旺衰

  日干旺包括四个方面:得令、得地、得生、得助。

  (一些书作得令,得时、得势论)。得令:日干旺于月支,处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之地为得论。

  得地:日干在其余各支中得长生(须阳日干)、禄刃(支中藏干的本气为比,为劫),或逢墓库(阳日干逢墓库为有根,阴日干无气,故无根)。

  得生:日干得四柱干支中的正偏印之生为得生。

  得助:日干与四柱其他天干同类为逢比肩劫财帮身,此为得助。

  在四柱命局中,日旺与否在很大程度上看阴令对日干来说处于什么状态,日干生在旺月为得令,但如果不得地,不得生、助,势必克泄耗大于生助,则旺而不旺了。日干处在衰月为失令,如果生助多而旺,则弱而不弱了。

  身旺的判断条件。我从优秀的古贤书和大量的实践中发现:首先,日干得令是判断身旺最重要的方面;其次,在得令的前提下,得地、得生或得助再占其一,可以肯定是身旺。占其二为偏旺偏强。三者都占,就为过旺至极;其三,在不得令的情况下,得地、得生或得助占其二项以上,要有力又多助益,为身旺或偏旺;其四,在不得令的情况下,得地、得生或得助只占一项,但四柱中三合局或在三会局为生身之印局,或为帮日干之身的比局,为身旺;其五,在不得令的情况下,如果得地、得生或得助有力且众,虽占二项仍为身旺,但如果地中长生、禄、刃、墓中占的成分少,势必地支中克我,耗我,泄我的成分就多。日干便处于较平衡的不旺不弱之间,不易定出旺衰,用神就不好找,走什么运更好就无从论起。在这种情况下:1,如果天干化合和五行或地支合化的五行是生身帮身,就为身旺;是克制我,耗我气和泄我气的,便为身弱。2, 地支半合或半会生身帮身五行的,也为身旺,反之为弱。3 ,克我,耗我或泄我之气的处在弱地(不得令),而生我,帮我之气的处在旺地,则为身旺,反之不弱;4 ,克我、耗我或泄我的干支逢冲、被制服、被合去,或离得远,仍为身旺,反之为弱。

  再如干支得生的成份多少也是同样道理。如甲日干身弱,得地支亥、子,天干壬癸生日干,为得生,但干支都生和只一二生日干,份量就要酌情加减来定旺衰强弱。

  天干得助的成份的多少也可依理参用,如甲日干身弱,得其他天干之甲比肩,乙劫财帮身为得助,其帮身的份量多少包括合去还是合来,也要酌情加减来定身旺还是身弱。合去,在得助的成份中要减力,如甲日,其他天干有乙与庚合金,不但合去帮甲身的乙木,还合成克木之气,当然得助的成份要减。如庚日,其他天干有乙与庚合金,不但合去耗庚金日干的乙木,还合为帮身之金,其得助的份量即使原来不多也变得多了。

  身弱的判断条件在掌握了身旺的判断本领之后,从反面加以理解就能断了。对身旺身弱的把握,是推命最关键的第一环,复杂在于对日干以外干支的强弱、远近、生克、冲合的综合判断是否准确。推命本领的高低,断事准确与否都基于此,也是最难教会,不但要靠言传,而且要靠意会和神领。

  对身旺身弱的把握最关键又是最难把握的一关,比如这样一个男命四柱:

  食 印 日 杀

  癸卯 戊午 辛丑 丁未

  乙 丁己 己辛癸 已乙丁

  财 杀枭 枭比食 枭财杀

  日干为辛金,生在午月为病地,不得令。再看左邻之干,戊为生身之印,在帝旺之地,为得生。日坐丑土,丑中己土为本气,午月己土为临官旺地,还有未中的本气也为己土,处冠带旺地故又得生。日柱右舍的时干为丁火七杀,丁生午月也为临官旺地,杀旺;与日元隔开的年柱癸水食神处绝地,为弱。年干坐下的年支藏干为乙,乙长生于午,财旺。辛金长生在子,柱中没有子,天干透出和本气又无比、劫,丑中辛金不为墓之根,故不得地;天干无比劫而不得助。

  以上各五行旺衰和十神旺衰已列出,接着是比较出日干强弱。

  不得令,不得地又不得助,只是旺生,身还是弱。七杀既可以是生印旺身的吉神,也可以是克身的杀星,克身之时即财星岁运当头,印被制,而财又生杀,杀生不了印而克身。再说,地支午未半会杀,使杀更旺。故得救与否全看杀之喜忌。(午与未因不是紧贴之六合,故即使透出化出之土,也不以化论)。

  用神为正印,忌神为偏财。(详见十三章正印用神例)。

  本段落论述已涉及后面章节,学习者可前后参比,以求融会贯通。

  本例举要意欲读者知晓,日干寄旺十二宫中的五阳干顺布,五阴干逆布是适用命理推论的,一些书中否定五阴干是没有以事实为依据所下的结论,是对后学之人不负责任的结论。如果辛金不以五阴干逆推论生旺墓绝,而按五行之金都以阳金论,那么辛金长生在巳的话,午月就不弱,得令之力如此之大,又得印旺生身,七杀又可得印化而不为忌,何来身弱杀旺逢财年祸患连连。只因身弱逢财挑不起,而生杀克身,是故非身旺是其病源。

  但是,由于五阴干与五阳干的本气在临官、帝旺都处旺地,是为禄、刃,故五行旺于本气是不会更改的。同一一行若五阴干和五阳干分别在长生和衰弱之地,五阴干和五阳干所处的月令便截然相反。此间一念之差,身旺身弱的判断就会失误,用神取错全盘皆错,不但不能起到预测的趋吉避凶作用,还会帮倒忙。故学习者一定要把握这一关。

第二节 日干五行取用宜忌

  不同的命局要具体分析,本书非常希望能从十天干的性质宜忌上将取用神的法则讲清楚,无奈古书命理复杂深奥,若是不得要领,照搬必误人子弟。今将命理精髓的日干五行生克宜忌总论于下,学习者掌握了分辨各各五行的力量,衡量出日干盛衰强弱,合理取用,就一定能把握住命脉,达到准确预测的目的。

  凡是日柱天干属木的人,一定要分辨清楚春木势的盛衰、木重而水多,就是木势昌盛,应以适当的金来削木,如果金太少,遇上土也好。木显得微弱而金很刚强,就是木势衰败,应用火制金,如果火太少,那么遇木也好。至于水太盛木就会被漂走,用神应取土为上,其次再用火;土太重木就会变得衰弱,应取木为上,其次用水。火太多木就会被焚烧,应取水为上,其次取金为用神。

  凡是日柱天干属火的人,一定要分辨清楚其火力是有余还是不足。火势炎热且木多,为有余应用水来缓济火,如果水势衰弱,遇金也好。火势衰败且水势旺盛,为不足,应取土来制木,如果土衰弱,遇火也好。至于木多火势就炽烈,用神应取水控制为上,其次取金为用神;金太多火会熄灭,应取火为上,其次再用木;土太多火会隐晦不显,应取木为上,其次再用水。

  凡是日柱天干属土的人,一定要分辨清楚其土质是厚是薄。土质凝重且水少,为厚,宜用木来疏土,如果木太弱,遇到水也好。土质轻盈并且木盛大,为薄,宜用金制木,如果金太弱,遇上土也好。至于火太多,土就会被烤焦,用神应取水制火为上,其次再用金。水太多那么土就会被冲走,应选取土为上,其次再用火;金太多,土就会变衰弱,应取火为上,其次再用木。

  凡是日柱天干属金的人,一定要分辨清楚其金质是钢是弱。金多且土厚,为钢,宜用火来修炼金,如火太衰弱,遇到木也好。木很重且金又轻,为弱,宜用土来生长金,土太衰,遇到金也好;至于土太多,那么金就会被埋没,用神应取木为上,蕨再用水;水太多那么金就会沉潜于水中,这种情况应选取土为上,其次再用火。火热太炽烈,那么金就会损伤,应取水为上,其次用金。

  凡是日柱天干属水的人,一定要分辨清楚其势的大小。水很多且金又重,为水大,宜用土来防御和控制水,如果土太弱,遇到火也好。水很少土又多,为水少,宜用木不制土,木太弱,遇到水也好。至于金太多,那么水就会变得混浊,用神应取火为上,其次再用木。火太炎热,那么水就会被烤干,应取水为上,其次再取金为用。木太多,那么水就会隐缩不畅,应选取金为上,其次再取土为用神。

  日干五行取用细论

  上节通过金木水火土之生日人与其他五行的力量之比及喜忌,介绍了合理取用神的方法,本节就此展开,从生日所在的四时季节所禀之气的角度细论取用的道理所在,帮助大家理解掌握。

  论四时之木宜忌

  《穷通宝鉴》上说:春天的木,还带有剩余的寒气,如果遇到火来温暖,才能避免盘屈弯曲的祸患;如果是遇到水来润湿,就会觉得有舒畅的美妙。但如果水太多树木就会潮湿腐烂,水太少树木就会枯毁,因此,必须水火都适度才最好。至于如果土太多了,就会损耗树的内力,也是值得忧虑的;如果土比较稀薄,那么树木就会繁荣茂盛。如果这时的木遇到金,就会变得坚硬,遇到火也没有大的伤害;假若木已经很强壮了,遇到金也不怕,一样生长。

  夏天的木,根和叶都很干燥,树木由开始弯曲而挺直,由盘屈而伸展;喜欢盛大的水来湿润它,忌怕炎热的火来焚烧它;适宜生长于薄土而不宜厚土,土太厚对树木就是一种灾难;讨厌太多的金而不讨厌少金,因为金太多木就会被抑制,那样就会像一层层的树木,繁荣茂盛,只徒自成林,一叠叠的花朵,开得漂亮,但最终还是不结果实。这就是所谓:“重重见木,徒自成林,叠叠逢花,终无结果。”

  秋天的木,外表逐渐凋零萧条。初秋的时候,还保存有火气,喜欢水土来滋养;中秋的时候,果实已经结成,喜欢刚硬的金来削落它;霜降之后,不适宜太盛的水,水太盛了木就会被漂起来;寒露之前,又适宜较强的火来加热,火热那么木就结实。木多就有多材的美称,土太多太厚木就无法长生自立。

  冬天的木,盘屈弯曲在地上,希望多一些土来培养资养它,害怕水太多来淹没它的身体。金即使多,对它也没有伤害;如果火这时再次出现,对木就有温暖之功。落叶落归根“复命”的时候,木的病衰之势是不能阻挡的,只是忌怕这时死绝了,应该长生,存活它。

  论四时之火宜忌

  春天的火,木与火母子(木生火)相旺,势力并行;喜欢木来扶持,但不应太旺盛,木太旺火就变得炽热,希望水来缓济它,但不适宜太多,太多火就会被浇灭;土太多火就会变得隐晦无光,火太盛就会猛烈高亢。如果遇到金正可以施展火的威势,即使遇到很多金也是好的。

  夏天的火,正是得势的时候。如果遇到水来制衡它,就会避免得意自焚的灾难;如果遇到木来扶持火势,就一定会有遭夭折的忧患;如果遇到金就更发达,遇到土也是好的。但金土虽然有利,没有水那么金就干燥,土就焦烈,如果再加上火势太盛,必然会导致倾败殒命。

  秋天的火,性情宁静,身体休闲,如果遇到木来扶持有再次明旺的喜庆;如果遇到水来冲克,就难逃避熄灭的灾难。土太多就会掩去火的光芒,金太多就会夺去火的威势,火与火就是以辉想相见扶持的,因此,即使遇见很多也是有利的。

  冬天的火,形体绝灭、消失。喜欢木来扶持才有效;遇到水来冲克就遭殃了;希望土来对其加以控制,喜欢火来比肩帮助,有利它的生存。这时遇到金也难以克胜它,没有金就不会受到损害。

  论四时之土宜忌

  春天的土,它的势力最是孤单,所以喜欢火来扶持,惧怕木来克制;喜欢土来比肩助力,惧怕水来扬波而冲流土。这时遇到金来制伏木,土就会变得强大,但如果金太多太重又会盗泄土气。

  夏天的土,它的品性最干燥;遇到大水来湿润它最好;遇到旺火来烤焦就会更干燥,反而受害。木能扶持火势。所以木与火都不适合土生长。金能生水,充足的水就能使夏天的土强盛;这时遇到土来比肩相助,土就偈强大,反而有堵塞蹇滞不通之弊。因此,土如果太过强大,又适宜木来遏制它。

  秋天的土,土与金母衰子旺(土生金),金太多就会盗泄土气;木如果太盛就会制伏土;火即使很多也不讨厌,只是水势泛滥就不吉祥了。这能遇土来比肩相助,就能扶持其生长;到霜降的时候没有比肩也是没有妨碍的。

  冬天的土,外表寒冷里面温热。遇到强大的水,土就更好;金如果太多,土也会变得更加富贵。火太盛只能使土更繁荣,木多也无妨害。这时能遇到土来相助就更好了。那就身体强健更加长寿。

  论四时之金宜忌

  春天的金,身上所余的寒气还未消尽,贵在有火气来使之生长、繁荣;这时的金身体赢弱品性柔软,希望得到土来扶助才好。水太多金就会变得寒冷,本来有用也等于无用;木如果太盛,金就容易被折断,本来最刚硬的也变得不刚硬了。金来比肩扶助,就最为高兴了,但比肩而没有火,失去同类也不是好的。

  夏天的金,更加柔弱,形体和内质都未生长完备,这时更惧怕身体变得衰弱。强大的水以夏天的金是吉祥的,但火多了却不好。遇到金来扶持,就会使它更坚精、强壮。遇到木那就是助鬼伤身。土太厚就会埋没金的光辉,土薄些对金的生长才有益。

  秋天的金,正是得势的时候。火来修炼金,逐能成为钟鼎般的好大材,土又来滋养生长它,反而会使之带有顽浊之气;遇到水就精神更加秀丽;遇到木就正好雕琢斧削以施威。这时得到金来相助就变得更刚强,只是要注意的是过刚强就会容易折断。

  冬天的金,形体寒凉品性冷僻。木如果太多就难于施展斧凿之功;水太盛就不免有使之沉没的祸患;土能够制伏水,所以遇到土可以使金的身体变得不那么寒冷;火来生土,母子(火与土)俩都对金有好处;这时喜欢金来比肩类聚相扶助,希望官印来温养就更美妙了。

  论四时之水宜忌

  春天的水,品性淫滥滔泛。如果遇到土来制伏它,就可避免横流泛滥的祸害;如果再逢水来相助,就一定会有崩堤决口的危险。喜欢金来扶助,但不适宜金太多;希望火来周济,但不适宜火太炎。这时遇到木就可以湿润以施功,使之生长繁荣;没有土来堵塞,水就会散漫开去。

  夏天的水,外表实而内心虚。这时正逢干涸的时候,所以希望得遇水来比肩扶助;喜欢金来扶持自身;惧怕火太旺太炎;木太盛就会耗泄水气,土太盛太重就会克制水的泉源。

  秋天的水,金与水母子相旺(金生水),遇到金相助水就变得清莹、澄澈;逢遇旺盛的土,水就会变得混浊;火多对水十分有利,只是太过多又不应该。木多也能使水自身繁荣,但也以中和适度为贵。如果遇到太多的水,就会增添其泛滥的忧虑;如果遇到一叠叠的土来堵塞水,才会有清平的气象。这就是所谓“重重见水,增其泛滥之忧;叠叠逢土,始得清平之象。”

  冬天的水,正是得势的时候,,遇到火就可除去自身的宇寒气。遇到土就有了归宿;金太多说明水无义,木太盛就说明水有情(水生木)。这时水太微小就喜欢比肩同类来相助,水太盛就喜欢筑土为堤防。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