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第1部分-周易会通
第1部分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一
周易防通 易
提要
【臣】等谨案周易防通十四卷元董真卿撰真卿字季真鄱阳人尝受学于胡一桂斯编实本一桂之纂疏而广及诸家初名曰周易经集程朱解附録纂注葢其例编次伏羲文王周公之经而翼以孔子之各为标目使相统而不相杂其无经可附之则总附于六十四卦之后是为经又取程子之朱子之本义夹注其下是为集解其程子经説朱子语録各续于义之后是为附録又取一桂纂疏而增以诸説是为纂注其后定名会通者则以程用王弼本夲义用吕祖谦本次第既不同而或主义理或主象占夲旨复殊先儒诸説亦复见智见仁各明一义龂龂为门户之争真卿以为诸家之易途虽殊而归则同故兼搜博采不主一説务持象数义理二家之平即苏轼朱震林栗之书为朱子所不取者亦并録焉视胡一桂之排斥杨万里不肯録其一字者所见之广狭谓之青出于蓝可也惟其变易经文则不免失先儒谨严之意可不必曲为之词耳乾隆四十六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周易防通原序
太极泄而为图包牺氏则之以画卦如根榦之有条枚横竪方圆往来交互变通不穷而谓之易大之天地日月小之万物万事之象与理莫不毕具文王周公孔子系之以辞者名曰周易于是四圣之书与天地并其书广大精深未易窥测先儒传注逮程朱子至矣尽矣讵非宋易乎然文有古今之异义有理象之殊今易则自费直郑以孔子彖之传附释正经之末而参解文王周公彖经文之间并附文言则始于王弼程传主理义而仍其旧古易则自吕微仲晁以道始复而未尽吕伯恭复分牺文周公上下经六十四卦为经二篇而以孔子十翼为传十篇各自为卷以合于古本义主象占而用其本二子之书并行于今天下万世师尊之无异辞矣但其经文体统传义主张各有攸当不能合为一书读易者犹病焉大徳甲辰先父深山府君命眞卿从先师新安双湖胡先生读易武夷山中并携先父所著书蔡氏传辑録纂注访求文献其于程朱子之书沉潜玩绎于兹有年未得其説而一之天台董楷盖甞会编于咸淳之世据王弼夲分为髙下字行以别四圣二贤之易已不能尽行于系辞诸篇至近嵗始出不旋踵有废其例者矣先师凡两着本义附録纂疏程传仅撮其要于诸儒之列而天台夲则未及见也愚因复熟朱子本义至击辞上传题下之注及从伯父槃涧先生所録师训通论一经之大体凡例无经可附而自分上系下系云者与夲义语録叶韵之説忽有合焉夫朱子之所以宗晁吕者不过欲使学者分别四圣之易以求之古耳若一切例以古人著书经传必各自为卷窃意解经者之谦徳兼竹简刀篆之烦而然若以孔子之传附羲文周公之经亦犹程朱子之传义附四圣之书尔固未见其不可也律以今易乾卦义例其合传之经则象文言混而不分其附经之传则卦象爻紊而无序今特标列而次第之于牺文周公之经孔子之传初不相杂而相统有经可附者附之无经可附者则总附于六十四卦之后亦岂非朱子之意而程子之传可合而观之矣茍如是读之则周公之爻辞孔子之象文言与夫系辞以后四篇莫不各有声韵音律焕乎会通又何以为读易者之病哉愚于是以四圣之易各标经传于其首以别之虽不分卷而先后之序巳明程朱传义夹注其下名曰集解而以程子朱子曰别之旣不异书则理象之防咸在系辞以后程子无传姑以经説补之天台本程朱子皆有语録今朱语则兼取先师所编采其精详而有绪者各益其未备续于传义之后名曰附録而以程子朱子语别之诸家之説惟音训以吕氏为主悉附经文他可互相明者全用先师纂疏各广以闻见之所及翼于语録之次名曰纂注而以某氏曰别之管窥一得之愚亦间附于其末合而命之曰周易经传集程朱解附録纂注此愚编集是书之凡例纲目也呜呼易大经也牺文周孔大圣也程朱大贤也自天地开辟以来不知防千万年至包牺氏始作易由包牺至于文王周公又不知几年而后有卦爻之辞由文王周公至于孔子五百余年而后有十翼之辞由孔子至于程朱子千五百余年而后有传义今距程朱子百有余年去大圣人之世若此其逺也去大贤之世若此其近也乃僭敢析合经传集四圣二贤及歴代诸儒之说以备一书犯不韪甚矣然使读者开卷了焉于古易今易之所由分合先圣后圣之经传所宜区别程子朱子之传义各有攸当其于天地万物万事之象与理可以一览而得之虽于先圣先贤著书立言之意非曰有功而于世之学者心身家国天下之用未必不无小补焉非止于知易而已兹当大衍用数之年是为天厯初年苍龙戊辰天开之月阳复后十日庚辰后学鄱阳董真卿季真父自序于审安书屋
周易经传自汉诸儒以来纷纭不一欲速好径者则混殽而莫分嗜古复初者则离析而难读家君授受之际颇欲更定编集以程子朱子易传本义合为一书而未能决乃筮之遇师之坤于是尊经以统传而不失于古订传以附经而且便于今合程朱传义之全采诸家著述之要僎幸供检阅参校之职久已成书不敢私于一已笈闽闗谋绣诸梓庶几家传而人诵之峕元统二年嵗在甲戌九月朔旦男僎百拜专记
凡例【自序中未悉者详见于此】
一四圣之易伏羲卦画文王卦辞周公爻辞此三圣人者谓之经今于各卦之首标以经字孔子大象传彖传小象传文言传有经可附者附各卦之后其总论一书之大体凡例旡经可附如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则以附于六十四卦之后各于篇题仍存传名并作白字庶几不与正文相混开卷者了然于古易今易四圣人之书虽异而实同程朱先生易传夲义于是可合而观之矣
一孔子大象传所以释伏羲六画卦义传所以释文王卦下之辞小象传所以释周公爻下之辞而文言传又总释一卦之义特于乾坤其例耳此有经可附者观下系易者象也数语先后次第甚明今各循其序庶不紊夫子以传释经之意其无经可附者则仍循其旧焉
一东莱吕氏音训朱子所深取见古易序中文公孙鉴跋之云先公著述经传悉加音训而于易独否者以有东莱先生此书也惜刋本义者不曾附入遂使此书几至无传今得善夲悉附经文间有未备者仍附程传之末
一程子易传朱子夲义两家全文称程子曰朱子曰以相识别而总谓之集解在吕氏音训之次
一程子语録尽用天台董氏所纂又徧阅程子诸书及其他纂録之文复采其未备者增益之明道先生之説亦在録中只依朱子四书例并称程子不复分别朱子语録除董録外多用先师胡先生所编亦复博览文公诸书及其他纂録之文采其未备者增益之大约各以顺经文为序杂碎之説居先通论经文者次之旁及他爻他卦及朱子语中论程传夲义处又次之称程子语朱子语以相识别而总谓之附録在集解之次
一程朱二先生语録诸书有总论一经之大体凡例及杂举众説与自言著述难以分附各处者别为纲领二卷置之帙首亦读是经者所宜先知
一是书以程朱二家为主故凡语録诸书应有与易经相关者悉加搜辑然其间岂无有録者之详略工拙议论之先后异同审定去取以备参攷
一程朱二先生语録并据所出夲备载记録门人姓名案文公序遗书谓家有先人旧藏数篇皆记当时记録主名盖可以知此语之为谁记此说之为谁问乃不没人之善处然其书自有十卷不可知是何人所録故文公于近思録引程子语处不复书门人之名固不可得而悉存之然亦皆程子之自言尔亦如二程子书元来自有数卷只曰二先生语故只共称程子近有著述文公之书及语録者多去记録门人姓名且混于纂疏之内以解门人之书者有之则甚不可也姑以语孟二书言之岂非即是孔子孟子两部语録乎其间有门弟子问而孔孟答者有门人自言者后儒引用未甞略其姓名何独乃于朱子门人而必欲尽削之遂使其间有只存一问字多至数十百言而先生荅之曰然曰得之曰此説是之者竟不知其为何人此岂著述之良法哉若先生所自言而略记者之名则犹可尔今各稽之全録悉书门人姓名其未知者则姑阙之程子语亦依此例
一诸家之解有相发明者以先师纂疏为夲又以平日所闻父师者增益之更广参众説悉取其议论之优长理象之的当顺经文而次第之旁及他爻他卦者次之总论数节数卦者又次之并无偏党固执已见庶几读者各有所得称某氏曰某氏曰以相识别其或世次有先后或其説有多寡而同姓氏者则不免旁注其名而非有所轻重也总谓之纂注在附録之次管窥一得之愚则间缀于其末焉
一是编虽以程朱子二家全书为主然于理之所聚而不可遗理之可行而无所碍者歴代诸家之説莫不究揽故总名之曰周易会通朱子又曰会便是四边合聚来处通便是空处行得去处防而不通则窒碍而不可行通而不会亦不知许多曲直错杂处又曰一卦之中自有会通六爻又各自有会通愚亦谓一书之中又自有会通顾名思义则于随时变易以从道者皆可识矣
姓氏
程子门人【明道先生颢伯淳元丰八年除宗正寺丞卒年五十四諡纯公淳祐元年诏与周张朱五贤从祀夫子本朝至顺二年诏封豫国公伊川先生洛国公 余详见因革】
李氏【吁端伯洛人传师説伊川先生曰语録只有李吁得其意不拘言语无错编者】吕氏【大临与叔蓝田人学于横渠张先生之门先生卒乃入洛元丰已未东见二先生语録】谢氏【良佐显道上蔡人记忆平日语元丰中从学谢甞言昔在二先生之门学者皆有语録唯良佐未尝録然则此书盖追记之】防氏【酢定夫建州人元丰中从学又防氏本拾
遗】 苏氏【昞季明闗中人张子门人然有録二先生洛阳议论乃熙宁十年横渠先生遇洛与二先生议论最在诸録之前】
刘氏【安节元承永嘉人録伊川先生语】刘氏【绚质夫缑氏人録明道先生语】周氏【行已恭叔録伊川先生语】 杨氏【迪遵道延平人杨文靖公之长子也録伊
川先生语所记有元符后归自涪陵后事】
周氏【孚先伯忱毗陵人建中靖国从学録伊川先生语】
尹氏【焞彦明门人祁寛吕坚中等记其述师説】
张氏【绎思叔夀安人録伊川先生语】 唐氏【棣彦思毗陵人録伊川先生语】胡氏【安国康侯建州人諡文定公録伊川先生语又有胡氏本拾遗】
鲍氏【若雨汝霖一云商霖永嘉人録伊川先生语】
邹氏【柄徳久毗陵人道乡公之子録伊川先生语未尝亲见先生不知所传授旧附东见録后】畅氏【大隠潜道録伊川先生语见晁氏客语中不云何人之言亦不云何人所记独间于延平罗氏别録则注云畅本】 朱氏【光庭公掞沛国人有问学拾遗】
陈氏【渊几叟杨山门人有陈氏夲拾遗】李氏【参端伯弟学于伊川有程氏夲拾遗】冯氏【理圣先学于伊川自号东臯子其子忠恕字贯道学于尹氏所编有冯氏夲拾遗】罗氏【从彦仲素杨文靖公门人有罗氏本拾遗】
时氏【紫芝时氏本拾遗号程子微言多改易本语者】
王氏【苹信伯吴人学于伊川集録诸言春秋者有春秋録拾遗】
晁氏【説之以道集晁氏客语】 闗中学者【入闗録】
朱子门人【晦庵先生见后因革】
黄氏【干 详见后】 李氏【方子正叔果斋昭武人】
廖氏【徳明子晦槎溪延平人】 陈氏【埴 详见后】
陈氏【淳安卿北溪临漳人】 董氏【铢 详见后】
防氏【渊亚夫涪陵人】 黄氏【杲升卿三山人】
黄氏【防子耕豫章人】 辅氏【广汉卿潜庵嘉兴人】
袭氏【盖卿梦钖衡阳人】 潘氏【柄 详见后】
周氏【涧伯庄永嘉人文公亦称庄仲】 沈氏【僴庄仲】
刘氏【砥履之】 刘氏【砺用之并建安人】
甘氏【节吉父临川人】 万氏【人杰正淳兴国人】
余氏【大惟公晦】 陈氏【文蔚才卿并广信人】
吴氏【昶叔夏】 程氏【洵允夫并新安人】
金氏【去伪敬直鄱阳人】 叶氏【贺孙味道永嘉人】
曾氏【祖道】 胡氏【泳伯量南康人】
钱氏【木之子山毗陵人】 吴氏【必大伯丰临江人】
李氏【闳祖 详见后】 潘氏【时举子善天台人】
杨氏【道夫仲思建安人】 黄氏【义刚去私一字毅然临川人】
林氏【学正卿】 林氏【学履并三山人】
游氏【敬仲连叔延平人】 防氏【儆】
黄氏【士毅子莆田人】 林氏【夔孙子武三山人】
郭氏【友仁徳元淮安人】 吕氏【焘德昭】
周氏【谟舜弼并南康人】 童氏【伯羽蜚卿建安人】
李氏【季札季子新安人】 黄氏【灏商伯南康人】
方氏【士繇伯谟逺庵莆阳人】 杨氏【至至之温陵人】
张氏【洽 详见后】 蔡氏【念成元思九江人】
林氏【赐闻一淮安人】 吕氏【煇】
王氏【遇子合】 汤氏【泳叔永又字敬叔镇江人】
郑氏【可学子上莆田人】 何氏【镐叔京昭武人】
范氏【念徳伯崇】 范氏【元裕】
廖氏【谦盆仲】 黄氏【显子】
黄氏【有开】 魏氏【椿元夀】
林氏【恪叔恭天台人】 吴氏【雉和仲居考亭】
郑氏【南井文振潮阳人】 度氏【正善性西川人】
徐氏【防居甫永嘉人】 钟氏【镇又作震长沙人】
舒氏【髙】 邵氏【浩】
萧氏【佐豫章人】 窦氏【从周文卿镇江人】
潘氏【履孙坦翁金华人】 杨氏【骧子昻建安人】
王氏【过幼观拙斋鄱阳人】 杨氏【长孺伯子东山诚斋子】
杨氏【与立】 郭氏【雍 以下系语録中荅问友朋】
程氏【回】 吴氏【仁杰】
张氏【栻】 吕氏【祖谦】
蔡氏【元定】 氏【枢 以上并详见后】
胡氏【季随】 郑氏【仲礼】
刘氏【君房】 郭氏【冲晦】
王氏【洽】 吕氏【祖俭子约】
巩氏【丰仲至】 吕氏【光祖】
符氏【复】 赵氏【崇宪】
方氏【宾王】 虞氏【大中】
叶氏【永卿】 赵氏【彦辅】
连氏【嵩卿】 方氏【谊】
吴氏【翌】 陈氏【亮同父】
丘氏【子野】 石氏【子重绍兴人】
陆氏【九韶子美】 陆氏【九渊子静】
胡氏【广仲】 江氏【元通】
刘氏【坪平甫】 许氏【升温陵人】
曾氏【三异无疑庐陵人】 徐氏【彦章】
古今名贤
商瞿氏【见因革】 子夏氏
左氏【丘明】 新城董公
田氏【何 见因革】 施氏【雠】
孟氏【喜】 梁丘氏【贺】
焦氏【赣 并详见因革】 京氏【房君明】
扬氏【雄子云成都人】 费氏【直 详见因革】
马氏【融季长南郡太守周易章句十卷】郑氏【 详见因革】
许氏【慎叔重汝南召陵人周易异义又作解字説文洪氏迈曰许叔重在东汉与马郑辈不甚
相先后而所着説文引用周易经传多与今文不同】
荀氏【爽慈明司空周易章句十卷又集九家易解十卷】
宋氏【衷周易五卷】 王氏【弼 详见因革】
董氏【遇季直魏大司农周易注十卷】 姚氏【信吴太常周易注十卷】
虞氏【翻仲翔会稽人吴骑都尉易注九卷】陆氏【绩公纪吴人为鬰林太守易注十卷】
向氏【秀子期】 杜氏【预元凯】
侯氏【果】 蜀才【李鼎祚引顔之推云范长生也】
郭氏【璞景纯河东人】 韩氏【伯康伯晋太常】
陆氏【元朗徳明以字行释文一卷周易文句义疏二十卷又外大义二卷】
孔氏【颖达仲达冀州衡水人唐国子祭酒与顔师古司马才意王恭马嘉运赵干叶王谈于志宁等同撰周易正义十四卷又撰谈六巻初奉勅譔五经义训号义賛唐太宗诏改名
正义亦称疏】 李氏【鼎祚 详见因革】
东乡氏【助朝散大夫守江陵少尹周易物象释疑一卷宋宣和四年蔡攸上其书】沙门一行【郯国公张公谨之孙出家隠居嵩山周易传十二卷朱氏震曰孟喜京房之学其书槩见于一行大槩自子夏传出】韩子【愈退之諡文公宋元丰中封昌黎伯】
郭氏【京苏州司户防军周易举正三卷序称家藏王弼韩康伯手札周易本及石经校正一百三十五处二百七十三字或有以经注义理可推而知者洪容斋随笔蜀土杨鼎卿六经图及诸家多取之而朱子以为乱道者盖恶其宗王韩耳】
李氏【翺】 陆氏【希声 并详见因革】
刘氏【瓛子珪 唐艺文志不载何代姑附于此】
陈氏【臯易论十卷】 句氏【微易广疏三十卷二氏郑氏通志不载
何代姑附于此】 陈氏【抟图南豪州真源人邵伯温云唐末举进士经纶之才歴五季乱离逰行四方志不遂入武当山后隠居华山周世宗召拜谏议大夫赐号白云先生宋太宗召拜谏议大夫赐号希夷先生其易学生于意言象数不烦文字解説止有一图先天方圆图亦非创意以作孔子系辞述之明矣真穷理尽性之学也独先君知之为详易龙图序见朱子图下】
胡氏【旦】 胡氏【瑗 并详见因革】
阮氏 孙氏【复明复泰山先生】
石氏【介守遒徂徕先生直集贤院传孙明复学周义口义十卷建本作解义说夲王弼防】刘氏【牧长民周易解十二卷晁氏志作十五卷卦徳通论一卷钩隠一卷仁宗时言数者多宗之庆厯初吴秘献其书于朝田况为序晁氏志钩隠图三卷皆易之数也四十八图并遗事九欧阳永叔为序而其文不防双湖先生亦谓钩隠图自易置图书之外余皆破碎穿凿李泰伯云牧又注易新意牵合象数其余援辅嗣之意而解其辞往往即所谓易解也】
欧阳公【修永叔六一居士庐陵人諡文忠公易童子问三卷朱子谓欧公作易童子问正王
弼之失者数十事然因图书之疑并与系辞不信此是欧公无见处】
钱氏【藻秘阁校理与刘彜并安定门人】刘氏【彜执中福州人易注一部】
于氏【弇】 王氏【安石介甫半山临川人易解十四卷】王氏【逢号广陵国子直讲易传十卷学宗王弼为王介甫客】
周子【敦颐茂叔濂溪先生舂陵人諡元公】邵子【雍 详见因革】
张子【载子厚横渠先生大梁人諡献公易説三卷发明二程所未到处】
司马公【光君实涑水先生陜州夏县人諡文正公易説一卷系辞二卷】
苏氏【轼子瞻东坡先生蜀郡人諡文忠公易传九卷晁氏志谓东坡毗陵易传十一卷其学出
于父洵冯氏曰洵作传未竟命轼卒其业朱子有辨苏氏易即此书也】
房氏【审权蜀人集易义海一百巻集郑至王安石凡百家摘取其专明人事者为一编或诸
家有异同輙加评议附之篇末】刘氏【敞原父】
吕氏【大防 详见因革】 晁氏【之 详见因革】
吕氏【大临与叔芸阁先生微仲亲弟易解一卷统论数篇未成之书也学出程门朱子谓吕与叔易精约好看】 尹氏【焞彦明和靖先生学出程门】
游氏【酢定夫建阳长平人諡肃公易説学出程门】
杨氏【时中立延平人諡文靖公易説阙乾坤学出程门朱子谓山易不若程传之厌饫充足】郭氏【忠孝立之兼山河南人易解二卷四学渊源论三卷】
张氏【汝明舜文吉州左利人登元祐壬申第知岳州防定夫志其墓易索十三卷毎卦以释曰
释经又有观象观变玩辞玩占丛説通十三卷】
张氏【汝弼舜元莆阳人泉州教授赐葆光处士周易解义十卷绍圣二年章惇进其书九卷建夲二十五卷黄裳龚原皆序之称其明于象数古今之説未能当意黙诵击辞二十年一日释然而悟得大例几百条毛伯玉谓其专主辅嗣然亦主卦变如朱子发】
龚氏【原深父括苍人工部侍郎易续解义十七卷晁氏志二十巻】
耿氏【南仲希道开封人国子祭酒周易讲义十卷】
林氏【疑独慎微与吴子进志行李元量刘仲平路纯中洪成季陈子明郑正夫阎彦升共成
一书共十二卷号太学十先生易解】李氏【元量】
刘氏【槩仲平东明人】 路氏【纯中】
郑氏【正夫】 阎氏【彦升】
李氏【彦章元达与李端行圣与李舜由彦安李士表元卓合成一书十卷号四李先生周易全
解宣和四年序】 李氏【士表元卓】
朱氏【震子发居泉号汉上易集传十一卷卦图三卷丛説一卷宋艺文志云汉以来言易者局于象数王弼始据理义为言李鼎祚宗郑排王弼邵雍亦言象数及程颐传出理义彰明而弼学浅矣张载防酢杨时郭忠孝雍皆祖颐髙宗时朱震为集传以颐为宗和会雍载之论合郑王之为一兼取动爻卦爻互体五行纳甲朱子谓王弼破互体朱子发明互体又谓朱子发易解如百衲袄不知是説甚麽以此进读教人主如何晓便晓得亦
如何用】 蔡氏【攸宋徽宗朝进七易】
邵氏【伯温康节先生子也】 祁氏【寛和靖门人】
郭氏【雍子和白云兼山子也易説雍放浪长杨山谷间甞诏不起易说自序云其先人受业伊
川二十余年念其学殆将冺絶于是稽易象以述旧闻绍兴辛亥自序】
张氏【根知常吴园先生饶州徳兴人防政忠定公焘之父也易解义九卷序论五卷杂泰论】郑氏【汝谐舜举东谷周易翼传二卷盖谓孔子翼文王之经此则翼伊川之传】
凌氏【唐佐朝奉大夫周易集解六卷】 李氏【开去非易解三十卷】
陆氏【秉周易意学十卷案冯氏秉字作东】李氏【仁父 以上四氏宋志不载河朝姑附此】
杨氏【绘元素】 郑氏【湘乡】
王氏【师心】 王氏【湘卿】
李氏【光泰諡庄简公绍兴初谪岭南著书自读易老人其学自刘元城元城学于司马公】都氏【洁圣与丹阳人知德庆府周易变体十六卷洁父郁子文惠州教官为一邦师法尤粹于
易以所闻于父者为传】 丘氏【程宪古建阳人】
郑氏【东卿少梅称合沙渔父大易约解九卷易説二卷宋志冯氏作周易疑难图解三十卷绍兴丁已序云为朋友讲习而作始得富沙丘先生告东卿曰易理皆在画于是日画一卦置坐右周而复始歴五朞而得所入】洪氏【迈景卢容斋番阳人】
刘氏【翔福州水口人易解六卷绍兴十五年表进监学官看详云通达经防附近人情间出新
意议论不诡旁涉史传援证明白特差福州教授书藏禁中洪迈序】
郑氏【刚中亨仲易窥余十五卷绍兴壬申自序尊乾坤不论起自屯大要以象述爻因爻识卦易自商瞿至汉魏不可胜计大槩象义二者李鼎祚专明象变不用古注专以意训二者最不合然有象则有义训义者不可遗象义不由象出是犹终日论形而不知形之所在近世程正叔易传朱子集解二者颇相弥缝但易道广大有可窥之余吾兼而取之】
吴氏【黼元绶周易详解四十卷敷衍文义不及象数绍兴丁丑书成】
闾丘氏【昕逢辰与胡寅明仲为友因出文定公之门此书明仲多润色之其説谓卦以六爻而成二臣也五君也二五君臣正体也若阳居阴为九二则臣有时而失之彊以阴居阳为六五则君有时而失之弱盖作于绍兴间意有所属也乾道辛卯张栻序】
胡氏【宏仁仲五峯先生文定公之季子易外传自屯至剥多引史事又皇王大纪】兰氏【廷瑞惠卿渔樵易解十二卷自序称白云溪笺释上下经六卷系辞二卷说序杂一卷图
説二卷外编一卷始绍兴已卯成淳熙已酉】
王氏【大宝元潮州人礼部尚书周易证义十卷孝宗时以谏议大夫兼侍讲上语公曰髙宗
谓卿邃于易故有是除】 薛氏
李氏【椿年仲永饶州浮梁人直学士院易解八卷疑问一卷门人吴之编淳熈乙未胡铨序】晁氏【公武子政彭城人髙孝时官至尚书直敷文阁易故训传十八卷郡斋读书志二十卷】李氏【衡江都人易义海撮要十二卷删房氏本为之而略其半又有杂论以补房氏之阙令宋
志载撮要而不载房本亦可惜也】程氏【迥 详见因革】
曾氏【穜献之温陵人集二程张子防杨郭氏父子七家解名大易粹言七十三卷淳熙二年序】李氏【舜臣子思隆山先生蜀人周易本传十三卷淳熙已亥自序大槩谓易元起于画有画故有卦与辞随辞释义泛论事理不复推之于画以验古圣人设卦命辞之本意失之逺矣故今不着皆因画论心主文王孔子之学以推衍大易之用此其大防也但絶不及占耳】
冯氏【当可时行缙云蜀人易论三卷止六十四卦常言易之象在画易之道在用其学传李舜臣孙兴祖编朱子曰冯当可字时行名字见于跋语成氏书解名时行字当可今从朱子】
王氏【宗传景孟童溪临安人太学上舎免省易传三十二卷淳熙丙午林焞序】
杨氏【万里廷秀诚斋先生庐陵人易传二十卷淳熙戊申自序其子长孺云自戊申至嘉定甲子脱藁嘉熙元年奉防给劄其家抄録宣付秘阁其説本之程氏而多引史传事证】
王氏【炎晦叔双溪徽州婺源人仕至国史大监读易笔记十卷总说象例在前经传皆有解】吴氏【仁杰斗南平江昆山人周易图说三卷集古易一卷】
张氏【栻敬夫南轩先生广汉人諡宣公易説十一卷乾坤阙学出五峯胡氏以周程为宗】吕氏【祖谦 详见因革】 林氏【栗 详见因革】
蔡氏【元定季通西山先生建安人諡文节公】
黄氏【干直卿勉斋先生三山人諡文肃公】董氏【铢叔重槃涧先生饶州德兴人登嘉定戊
辰第迪功郎婺州金华尉勉斋先生志其墓】
陈氏【埴器之室永嘉人木钟集】 李氏【闳祖守约】
张氏【洽元徳临江人】 氏【枢机仲】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孙揆
清·文伯子
宋·杨至质
(东汉)赵晔
明·何乔远
春秋卫·王诩
清·周保璋
元·陈大震
宋·尹沫
白朴
清·陆子贤
明·柯丹邱
明·沖虛子
明·沈榜
(五代)孙光宪 陈尚君 再补
宋·朱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