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全漢文卷四十六-全漢文
全漢文卷四十六
烏程嚴可均校輯
谷永二
災異對
臣永幸得以愚朽之材。為太中大夫。 拾遺之臣。從朝者之後。進不能盡思納忠輔宣聖德。退無被堅執銳討不義之功。猥蒙厚恩。仍遷至北地太守。絕命隕首。身膏野草。不足以報塞萬分。陛下聖德寬仁。不遺易忘之臣。垂周文之聽。下及芻蕘之愚。有詔使衛尉受臣永所欲言。臣聞事君之義。有言責者盡其忠。有官守者盡其職。臣永幸得免於言責之辜。有官守之任。當畢力遵職。養綏百姓而已。不宜復關得失之辭。忠臣之於上。志在過厚。是故遠不違君。死不忘國。昔史魚既沒。餘忠未訖。委柩後寢。以屍達誠。汲黯身外思內。發憤舒憂。遺言李息。經曰。雖爾身在外。迺心無不在王室。臣永幸得給事中。出
谷永 一
入三年。雖執干戈守邊垂。思慕之心。常存于省闥。是以敢越郡吏之職。陳累年之憂。臣聞天生蒸民。不能相治。為立王者。以統理之。方制海內。非為天子。列士封疆。非為諸侯。皆以為民也。垂三統。列三正。去無道。開有德。不私一姓。明天下迺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王者躬行道德。承順天地。博愛仁恕。恩及行葦。藉稅取民。不過常法。宮室車服。不踰制度。事節財足。黎庶和睦。則卦氣理效。五徵時序。百姓壽考。庶草蕃滋。符瑞並降。以昭保右。失道妄行。逆天暴物。窮奢極欲。湛湎荒淫。婦言是從。誅逐仁賢。離逖骨肉。群小用事。峻刑重賦。百姓愁怨。則卦氣悖亂。咎徵著郵。上天震怒。火異屢降。日月薄蝕。五星失行。山崩川潰。水泉踊出。妖孽並見。茀星耀光。饑饉薦臻。百姓短折。萬物夭傷。終不改寤。惡洽變 。不復譴告。更命有德。詩云。迺眷西顧。此惟予宅。夫去惡奪弱。遷命賢聖。天地之常經。百王之所同也。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質有修短。時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陛下承八世之功業。當陽數之標季。涉三七之節紀。遭無妄之卦運。直百六之災 。三難異科。雜焉同會。建始元年以來。二十載閒。群災太[太當作大]異。交錯鋒起。多於春秋所書。八世著記。久不塞除。重以今年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三朝之會。四月丁酉。四方眾星。白晝流隕。七月辛未。慧星橫天。乘三難之際會。畜眾多之災異。因之以饑饉。接之以不瞻。彗星極異也。土精所生。流隕之應。出於飢變之後。兵亂作矣。厥期不久。降德積善。懼不克濟。內則為深宮後庭。將有驕臣悍妾醉酒狂悖卒起之敗。北宮苑囿街巷之中。臣妾之家。幽閒之處。徵舒崔杼之亂。外則為諸夏下土。將有樊並、蘇令、陳勝、項梁奮臂之禍。內亂朝暮。日戒諸夏。舉兵以火角為期。安危之分界。宗廟之至憂。臣永所以破膽寒心。豫言之累年。下有其萌。然後變見於上。可不致慎。禍起細微。姦生所易。願陛下正君臣之義。無復與群小媟黷 燕飲。中黃門後庭素驕慢不謹。嘗以醉酒失臣禮者。悉出勿留。勤三綱之嚴。
谷永 二
修後宮之政。抑遠驕妒之寵。崇近婉順之行。加惠失志之人。懷柔怨恨之心。
(漢紀作士。)
保至尊之重。秉帝王之威。朝覲法出而後駕。陳兵清道而後行。無復輕身獨出。飲食臣妾之家。三者既除。內亂之路塞矣。諸夏舉兵。萌在民饑饉而吏不卹。興於百姓困而賦斂重。發於下怨離而上不知。易曰。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傳曰。饑而不損。茲謂泰。厥災水。厥咎亡。訞辭曰。關動牡飛。辟為無道。臣為非。厥咎亂臣謀篡。王者遭褒難之世。有饑饉之妙。不損用而大自潤。故凶。百姓困貧。無以共求。愁悲怨恨。故水。城關守國之固。固將去焉。故牡飛。往年郡國二十一傷於水災。禾黍不入。今年蠶麥咸惡。百川沸騰。江河溢決。大水泛濫郡國。十五有餘。比年喪稼。時過無宿麥。百姓失業流散。群輩守關。大異較炳如彼。水災浩浩。黎庶窮困如此。宜捐常稅。小自潤之時。而有司奏請加賦。甚繆經義。逆於民心。布怨趨禍之道也。牡飛之狀。殆為此發。古者穀不登。虧膳。災屢至。損服。凶年不塈塗。明王之制也。詩云。凡民有喪。扶服捄之。論語曰。百姓不足。君孰子足。臣願陛下勿許加賦之奏。益減大官、導官、中御府、均官、掌畜、廩犧用度。止尚方纖室。京師郡國工服官發輸造作。以助大司農。流恩廣施。振膽困乏。開關梁。內流民。恣所欲之。以救其急。立春遣使者循行風俗。宣布聖德。存卹孤寡。問民所苦。勞二千石。敕勸耕桑。毋奪農時。以慰綏元元之心。防塞大姦之隙。諸夏之亂。庶幾可息。臣聞上主可與為善。而不可與為惡。下主可與為惡。而不可與為善。陛下天然之性。疏通聰敏。上主之姿也。少省愚臣之言。感寤三難。深畏大異。定心為善。捐忘邪志。毋貳舊愆。厲精致政。至誠應天。則積異塞於上。禍亂伏於下。何憂患之有。竊恐陛下公志未專。私好頗存。尚愛群小。不肯為耳。
(漢書谷永傳。元延元年。為北地太守。時災異尤數。永當之官。上使衛尉 于長受永所欲言。永對。)
谷永 三
上古以來。大亂之極。所希有也。察其馳騁聚步。芒炎或長或短。所歷奸犯。內為後宮女妾之害。外為諸夏叛逆之禍。
(漢書五行志下之下。元延元年七月。有星孛于東井。谷永對。)
建始河平之際。許班之貴。傾動前朝。熏灼四方。賞賜無量。空虛內臧。女寵至極。不可尚矣。今之後起。天所不饗。什倍於前。
(漢書敘傳。唯谷永嘗言云云。永指以駮譏趙李。)
門牡自亡對
章城門通路寢之路。函谷關距山東之險。城門關守國之固。固將亡焉。故牡飛也。
(漢書五行志中之上。元延元年正月。長安章城門門牡自亡。函谷關次門牡亦自亡。谷永對。)
日食上書
飲酒無節。君臣不別。姦邪欲起。
(續漢五行志。注補六。)
賦斂滋重。不顧黎民。百姓虛竭。則日食。將有潰叛之變。
(續漢五行志注補六。)
上疏訟陳湯
臣聞楚有子玉得臣。文公為之仄席而坐。趙有廉頗馬服。彊秦不敢窺兵井陘。近漢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鄉沙幕。由是言之。戰克之將。國之爪牙。不可不重也。蓋君子聞鼓鼙之聲。則思將率之臣。竊見關內侯陳湯。前使副西域都護。忿郅支之無道。閔王誅之不加策慮愊億。義勇奮發。卒興師奔逝。橫厲烏孫。踰集都賴。屠三重城。斬郅支首。報十年之逋誅。雪邊吏之宿恥。威震百蠻。武暢西海。漢元以來。征代方外之將。未嘗有也。今湯坐言事非是。幽囚久繫。歷時不決。執憲之吏。欲致之大辟。昔白起為秦將。南拔郢都。北阬趙括。以纖介之過。賜死杜郵。秦民憐之。莫不隕涕。今湯親秉鉞。席卷喋血萬里之外。薦功祖廟。告類上帝。介冑之士。靡不慕義。以言事為罪。無赫赫之惡。周書曰。記人之功。忘人之過。宜為君者也。夫犬馬有勞於人。尚加帷 之報。況國之功臣者哉。竊恐陛下忽於鼓鼙之聲。不察周書之意。而忘帷蓋之施。庸臣遇湯。座從吏議。使百姓介然有秦民之恨。非所以厲死難之臣也。
(漢書陳湯傳。)
谷永 四
上疏薦嶭宣
帝王之德。莫大於知人知人。則百僚任職。天工不曠。故皋陶曰。知人則哲。能官人。御史大夫內承本朝之風化。外佐丞相統理天下。任重職大。非庸材所能堪。今當選於群卿。以充其缺。得其人。則萬姓欣喜。百僚說服。不得其人。則大職墮斁。王功不興。虞帝之明。在茲壹舉。可不致詳。竊見少府宣。材茂行栔。達於從政。前為御史中丞。執憲轂下。不吐剛茹柔。舉錯時當。出守臨淮陳留。二郡稱治。為左馮翊。崇教養善。威德並行。眾職修理。姦軌絕息。辭訟者歷年不至相府。赦後餘盜賊什分三輔之一。功效卓爾。自左內史初置以來。未嘗有也。孔子曰。如有所譽。其有所試。宣考績功課。簡在雨府。不敢過稱。以奸欺誣之罪。臣聞賢材莫大於治人。宣己有效。其法律任廷尉有餘。經術文雅。足以謀王體。斷國論。身兼數器。有退食自公之節。宣無私黨游說之助。臣恐陛下忽於羔羊之詩。舍公實之臣。任革[革當作華]虛之譽。是用越職陳宣行能。唯陛下留神考察。
(漢書嶭宣傳。御史大夫于永卒。谷永上疏。上然之。遂以宣為御史大夫。數月。代張禹為丞相。)
聖王不以名譽加於實效。考績用人之法。薛宣政事已效。
(漢書王吉傳。薛宣代鵔為少府。會御史大夫缺。谷永奏言云云。上然其議。宣遂超御史大夫至丞相。 案。此奏即薛宣傳約文。今並載之。)
請賜謚鄭寬中疏
臣聞聖王尊師傅。褒賢雋。顯有功。生則致其爵祿。死則異其禮謚。昔周公薨。成王葬以變禮。而當天心。公叔文子卒。衛侯加以美謚。著為後法。近事大司空朱邑。右扶風翁歸。德茂天年。孝宣皇帝愍冊厚賜。贊命之臣。靡不激揚。關內侯鄭寬中。有顏子之美質。包商偃之文學。嚴然總五經之眇論。立師傅之顯位。入則鄉唐虞之閎道。王法納乎聖德[德當作聽]。出則參冢宰之重職。功烈施乎政事。退食自公。私門不開。散賜九族。田畝不益。德配周召。忠合羔羊。未得登司徒。有家臣。卒然早終。尢可悼痛。臣愚以為宜加其葬禮。賜之令謚。以章尊師褒賢顯功之德。
(漢書儒林張山拊傳。)
谷永 五
上疏理梁王立
臣聞禮。天子外屏。不欲見外也。是故帝王之意。不窺人閨門之私。聽聞中冓之言。春秋為親者諱。詩云戚戚兄弟。莫遠具爾。今梁王年少。頗有狂病。始以惡言案驗。既亡事實。而發閨門之私。非本章所指。王辭又不服。猥強劾立。傅致難明之事。獨以偏辭成罪斷獄。亡益於治道汙衊宗室以內亂之惡。披布宣揚於天下。非所以為公族隱諱。增朝廷之榮華。昭聖德之風化也。臣愚以為王少而父同產長。年齒不倫。梁國之富。足以厚聘美女。招致妖麗。父同產亦有恥辱之心。案事者迺驗問惡言。何故猥自發舒。以三者揆之。殆非人情。疑有所迫切。過誤失言。文吏躡尋。不得轉移。萌芽之時。加恩勿治。上也。既已案驗舉憲。宜及王辭不服。詔廷尉選上德通理之吏。更審考清問。著不然之效。定失誤之法。而反命於下吏。以廣公族附疏之德。為宗室刷汙亂之恥。甚得治親之誼。
(漢書梁懷陳輯附傳。永始中。相禹奏梁王立對外家怨望。有惡言。有司案驗。因發淫亂事。奏立禽獸行。請誅。太中大夫谷永上疏。)
受降議
漢興。匈奴數為邊害。故設金爵之賞以待降者。今單于詘體稱臣。列為北藩。遣使朝賀。無有二心。漢家接之。宜異於往時。今既享單于聘貢之質。而更受其逋逃之臣。是貪一夫之得。而失一國之心。擁有罪之臣。而絕慕義之君也。假令單于初立。欲委身中國。未知利害。私使伊邪莫演詐降以上吉凶。受之虧德沮善。令單于自疏不親。邊吏或者設為反閒。欲因而生隙。受之適合其策。使得歸曲而直責。此誠邊竟安危之原。師旅動靜之首。不可不詳也。不如勿受。以昭日月之信。抑詐諼之謀。懷附親之心。便。
(漢書匈奴傳下。河平元年。右皋林王伊邪莫演言欲降。下公卿議。議者或言。宜如故事。受其降。光祿大夫谷永議郎杜欽以為云云。對奏。天子從之。)
谷永 六
塞河議
河。中國之經瀆。聖王興則出圖書。王道廢則竭絕。今潰溢橫流。漂沒陵阜。異之大者也。修政以應之。災變自除。
(漢書溝洫志先是谷永以為。)
諫成帝微行
易稱得臣無家。言王者臣天下。無私家也。今陛下棄萬乘至貴。樂家人之賤事。厭高美之尊稱。好匹夫之卑字。崇聚票輕無誼之人。以為私客。置私田於民閒。畜私奴車馬於北宮。數去南面之尊。離深宮之固。挺身獨與小人晨夜相隨。烏集醉飽吏民之家。亂服共坐。溷肴亡別。閔勉遯樂。晝夜在路。典門戶奉宿衛之臣。執干戈守空宮。公卿百僚。不知陛下所在。積數年矣。昔虢公為無道。有神降曰。賜爾土田。言將以庶人。受土田也。諸侯夢得土田為失國祥。而況王者畜私田財物。為庶人之事乎。
說成帝距絕祭祀方術
臣聞明於天地之性。不可惑以神怪。知萬物之情。不可罔以非類。諸背仁義之正道。不遵五經之法言。而盛稱奇怪鬼神。廣崇祭祀之方。求報無福之祠。及言世有僊人。服食不終之藥。 興輕舉。登遐倒景。覽觀縣圃。浮游蓬萊。耕耘五德。朝種暮穫。與山石無極。黃治變化。堅冰淖溺。化色五倉之術者。皆姦人惑眾。挾左道。懷詐偽。以欺罔世主。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盪盪。如係風捕景。終不可得。是以明王距而不聽。聖人絕而不語。昔周史萇弘。欲以鬼神之術輔尊靈王。會朝諸侯。而周室愈微。諸侯愈叛。楚懷王隆祭祀。事鬼神。欲以獲福。助卻秦師。而兵挫地削。身辱國危。秦始皇初并天下。甘心於神僊之道。遣徐福韓終之屬。多齊童男童女入海求神采藥。因逃不還。天下怨恨。漢興。新垣平齊人少翁公孫卿欒大等。皆以僊人黃冶祭祠事鬼使物入海求僊采藥貴幸。賞賜累千金。大尢尊盛。至妻公主。爵位重絫。震動海內。元鼎元封之際。燕齊之閒。方士瞋目扼掔言有神僊祭祀致福之術者以萬
谷永 七
數。其後平等皆以術窮詐得。誅夷伏辜。至初元中。有天淵玉女鉅鹿神人。轑陽侯師張宗之姦。紛紛復起。夫周秦之末。三五之隆。己嘗專意散財。厚爵祿。竦精神。舉天下以求之矣。曠日經年。靡有毫釐之驗。足以揆今。經曰。享多儀。儀不及物。惟曰不享。論語說曰。子不語。怪神。唯陛下距絕此類。毋令姦人有以窺朝者。
(漢書郊祀志下。成帝末年。頗好鬼神。亦以無繼嗣故。多上書言祭祀方術者。谷永說上。上善其言。)
說王音
將軍履上將之位。食膏腴之都。任周召之職。擁天下之樞。可謂富貴之極。人臣無二。天下之責。四面至矣。將何以居之。宜夙夜孳孳。執伊尹之彊德。以守職匡上。誅惡不避親愛。舉善不避仇讎。以章至公。立信四方。篤行三者。乃可以長堪重任。久享盛寵。太白出西方六十日。法當參天。今已過期。尚在桑榆之閒。質弱而行遲。形小而光微。熒惑角怒明大。逆行守尾。其逆常也。守尾變也。意豈將軍忘湛漸之義。委曲從順。所執不彊不廣。用士尚有好惡之忌。蕩蕩之德未純。方與將相大臣乖離之萌也。何故始襲司馬之號。俄而金火並有此變。上天至明。不虛見異。唯將軍畏之慎之。深思其故。改求其路。以享天意。
(漢書谷永傳。)
謝王鳳書
永斗筲之材。質薄學朽。無一日之雅。左右之介。將軍說其狂言。擢之皁衣之吏。廁之爭臣之末。不聽浸潤之譖。不食膚受之愬。雖齊桓晉文。用士篤密。察父悊兄。覆育子弟。誠無以加。昔豫子吞炭壞形。以奉見異。齊客隕首公門。以報恩施。知氏孟嘗。猶有死士。何況將軍之門。
(漢書谷永傳。蓺文類聚三十三。)
谷永 八
與王譚書
君侯躬周召之德。執管晏之操。敬賢下士。樂善不倦。宜在上將久矣。以大將軍在故。抑鬱於家。不得舒憤。今大將軍不幸蚤薨。絫親疏。序材能。宜在君侯。拜吏之日。京師士大夫悵然失望。此皆永等愚劣。不能褒揚萬分。屬聞以特進領城門兵。是則車騎將軍秉政雍容於內。而至戚賢舅執管籥於外也。愚竊不為君侯喜。宜深辭職。自陳淺薄。不足以固城門之守。收大伯之讓。保謙謙之路。闔門高枕。為知者首。願君侯與博覽者參之。小子為君侯安此。
(漢書谷永傳。)
與王音書
夫上德厚則下愛深。下愛深則其謀忠。其言至。昔善治國者不忘危。善養生者不諱死。以忠臣直友。明史良醫。靈著[著當作 ]信龜。咸得盡忠正言。不蔽兆吉。故能遷咎延譽。轉禍為福。
(蓺文類聚二十四。)
戒段會宗書
足下以柔遠之令德。復典都護之重職。甚休甚休。若子之材。可優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總領百蠻。懷柔殊俗。子之所長。愚無以喻。雖然。朋友以言贈行。敢不略意。方今漢德隆盛。遠人賓服。傅鄭甘陳之功。沒齒不可復見願吾子固循舊貫。毋求奇功。終更亟還。亦足以復雁門之踦。萬里之外。以身為本。願詳思愚言。
(漢書段會宗傳。陽朔中。復為西域都護。谷永閔其老復遠出。予書戒。)
韓昌 張猛
昌。元帝初為車騎都尉。猛為光祿大夫。
與呼韓邪單于盟約
自今以來。漢與匈奴合為一家。世世毋得相詐相攻。有竊盜者相報。行其誅。償其物。有寇。發兵相助。漢與匈奴敢先背約者。受天不祥。令其世世子孫盡如盟。
(漢書匈奴傳下。)
董宏
宏初元二年嗣父忠爵高昌侯。建平元年免為庶人。傅太后稱尊號。仍復故封。
韓昌 張猛 董宏 尹忠 尹更始 九
上哀帝書請上傅太后及丁姬尊號
秦莊襄王母本夏氏。而為華陽夫人所子。及即位後。俱稱太后。宜立定陶共王后為皇太后。
(漢書師丹傳。)
宜立丁姬為帝太后。
(漢書孝元傅昭儀傳。)
春秋之義。母以子貴。丁姬宜上尊號。
(漢書王莽傳上。)
尹忠
忠字子賓。魏郡人。初元中為廷尉。建昭初遷諸吏左曹光祿大夫。代張譚為御史大夫。坐河決自殺。
毀廟議
孝武皇帝改正朔。易服色。攘四夷。宜為世宗之廟。
(漢書韋玄成傳。)
尹更始
更始字翁君。汝南召陵人。元帝初為議郎。永光中為諫大夫。遷長樂戶將。有春秋穀梁傳十五卷。
毀廟議
皇考廟上序於昭穆。非正。禮宜毀。
(漢書韋玄成傳。諫大夫伊更始等十八人以為。)
張忠
忠一作中。字子戇。鉅鹿人。為東平相。建始末入為少府。代尹忠為御史大夫。陽朔初卒官。
奏免王尊
尊暴虐不改。外為大言。倨嫚姍上。威信日廢。不宜備位九卿。
(漢書王尊傳。御史大夫中奏云云。尊坐免。)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杨筠松
清·谢章铤
清·朱玉岑
清·陈培桂
(清)钱涛
明·徐氏
梁·真谛
明·张履祥
明·沈鲸
(梁)陶弘景 注
明·邵经邦
(清)李鶴田
清·解鉴
冷佛
唐·明旷
三国·刘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