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提要-山洋指迷原本
提要
《山洋指迷原本》(明)周景一 著 序一 地理指迷原本得行于世,岂偶然哉,如明初周景一先生,为州山吴氏卜葬多奇穴,更贻以指迷书,厥后吴氏人文蔚起成巨族,其书遂见重于人,传抄几遍江浙,第自明迄今,相沿年遂抄录愈繁,舛讹益甚,此原本固不可不刊行也,姑苏俞君归口同邑吴子卿瞻嗜青囊,学见指迷坊刻之讹,即其注释亦未能阐发书意,因取旧藏原本疏注,为枕中秘,惟是俞吴二子向皆作客远方,天南地北,萍合四明,讨论数载,惟成全集而先生传书四百余年,今始得人益,有数存非偶然也,宜为同志者怂恿付梓,公之于世,问序于余。读之明晣畅达与大概流传者,独优所增注解,简明扼要,亦与他本不同,是真得先生之心传者,予曾注星影二卷,发明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之义,是编有之以地下山形合上天星象,可谓先得我心,二书兼备,则仰观俯察,于地学益臻微妙,比原本不可不亟为刊行也,予喜其书成而为之序。 序二 地理由来尚矣,有传人必有传书,顾书不一,如周景一先生指迷者,盖寡先生为明初堪舆大家,孤踪高蹈,不以术鸣先,是于李爻青岩公游于越,得其书不识为谁氏著撰,乡里荐绅家,偶有藏本较之稍异,且多平洋一卷。尝曰:是析理昭畅,甲子峦理诸家学地理者,宜以此为宗,岁甲辰予客涌江,晤山阴吴子卿瞻论堪舆学,述周景一先生巅末事,得闻其所传指迷原本与于旧帙吻合,因以知显晦有时,向读其书,今悉其人,务实学而名必归之也,独惜其书较诸家且确而不盛传于世,盖以其人不求名誉,遇知音而方馨所学,如吴子称述,明永乐时先生与其族祖友善,居停数十年,发祥诸茔,悉由指示,濒行日始以箧书赠,其慎重也若是,此书之所以不甚传而独为吴氏秘。及吴氏簪缨世显,好事者,仅以山法数卷辗转传抄,假名刊布,增损舛讹,岂知先壁固有在一斑,未足以窥全豹,况更有毫厘千里之谬哉,今读全书,原本萃青囊之秘要,阐黄石之微言,细若机丝,朗如金鉴,较传抄诸本,言辞阙失,阅未竟而厌倦者,不啻霄壤,实为开凿混沌,昭晰阴阳秘笈。得其旨者,何于望洋兴叹,迷于所视乎,及与吴子互相讨论,增注成编,质之同志咸以为可天,求名师不得,读名师之书即得也。自应公之宇内使人操宝钥家奉南车,山川不能遁其形,贤达不得专其美,先生之教庶与日月终古矣,因付梓人而述其大略如此。 序三 周景一先生者,明初台郡人也,善堪舆为予先世窀穸,计贻地理《山洋指迷》书四卷,珍为家藏,递传弗失,予同客四明见目讲师《地理索隐》即指迷也,有山法而无平洋,且删除殆半,无以发明,更有以指迷为宋王伋撰或称元谭仲简书,镂板行世,书同名异,何以证之,尝读族祖环州公序,先生本儒业而性耽山水,得青囊之秘,人以地仙称,前明永乐间游于越,与予三世伯祖裕菴公深契,居停有年,家数善地,悉由指点,蛇山眠犬为最著,正统十四年先生辞归爰以箧书赠,此书之由来也,其后予族丁齿日繁,簪缨继起,以忠孝文行武功著者,代不乏人,四百余年来,子姓箕裘,仰承如昔食先生之德而扬其微者,迄今犹称道,弗衰书之传也,盖确有可证者,第先生潜德高风深自韬晦,不著姓氏,于书传抄者或昧根荄,刊行者,借名炫世,或图简略率意删除亥豖鲁鱼,殊失卢山面目,况少平洋一卷,犹非全壁,其称为目讲玉伋谭仲简者,即非漫无所据,亦可无论已。甲辰春姑苏俞归璞先生共事甬城,见予指迷原本,证其所载,卷帙相同,幸旧录之犹存,较传抄之未备,因思所以寿世而予亦有同心,于是反复参详,逐篇增注,三易其稿,犹虑不能阐其微,同人谬加称许,爰付剞劂,皆所以推广,先生传书垂教之意,俾究心地理者,识山水之性情,辨龙穴之真伪,吉获牛眠,庆延麟趾,作忠作教XX。 升平知先生加惠于地学无涯,而人子之葬其亲端赖是编传之不朽云。 凡 例 一是书山龙耑重开面,平洋耑重束气开口,占地步则山洋均重,书凡四卷,第一卷首论峦头为本,为全编立言,大旨分、敛、仰、覆、向、背、合、割四篇,概论开面纵、横、收、放、偏、全、聚、散四篇,概论地步二卷,分论开面三卷,分论地步后以开面地步包括形势星辰为山法诸篇结束。饶灭挨弃倒仗浅深四篇乃立穴定向之准绳,所以补葬法之未备,四卷耑论平洋水山龙开面说起以山洋异同篇总结全书。 一是书山法诸篇虽经坊刻尚未有未全,而平洋一卷更为世所罕见,标题《山洋指迷》者实与他本不同。 一是书正文图说悉照原本,不敢增减,惟大概抄本间有诠注,虽不知何人手批,然足以阐发文义者,亦采录附入,此外尚有未甚晓畅处,或引前人成言,或另增注解加圈别之,第四卷本无注释,并经参注,更有笔墨难尽者,推广正文本义附以图说,复将每篇警句密圈分清段落,庶可一目了然。 一是书娓娓数篇,言如剥蕉抽茧,层层推勘,丝丝入扣,其妙处全在一正一反,对说如何是真,必言如何是假,丝毫不肯放过,虽字句不无重复处,然缕晰條分各有精义,潜心披阅自可豁然贯通,初学最易入门,高明者亦可扩充眼界,开拓心胸。 一是书评论山洋每篇先言龙脉,次及砂水穴情,分别龙穴真伪大小了如指掌,至山龙分敛篇云:“穴后宜分不宜合,穴前宜合不宜分”,平洋龙体穴形篇云:“后以束气为证,前以明堂聚处为凭”,总括山洋龙穴大旨可谓要言不繁。 一山龙落脉全在垂头,开面结穴全在毬簷毡,辨脉穴真假已备于首二两卷,若乳突窝钳及平洋龙体穴形诸篇,尤为穴法精粹,是编应推峦理上乘。 一山龙为三分三合水,平洋有大分合、小分合、真分合之水,山洋龙法穴法大略相同,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虽论平洋形体,亦与山龙彷彿可以参看。 一平洋束气开口乘脊脉,看水绕,前人有论及原是书辨明收放开口各有真伪,近山平洋有脊脉者不可无水绕,远山平洋有脊脉,以低田低地为堂界,而无明水者不可无大水会合及出水。X花泊岸浮簲逝水沙洲诸格他书无此发明。 一点穴自古称难,欲明点穴之法莫过此书,明白畅达亦莫过此书,平洋妙论精微法无不备,且以补山龙穴法之不足,其有裨地理更匪浅鲜。 周景一先生著 严陵张九仪先生增注 山阴吴卿瞻、姚两方校阅 山阴吴太古、姑苏俞法陶同校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瞿佑
(晋)嵇含
宋·蔡伸
(唐)李延壽
(唐)李林甫 等修
周效璘
元·完颜纳丹
清·谢诏
清·姜廷铭
明·朱谋垔
曾国藩著 王澧华编
(唐)岑参著
鹤市道人
明·孙梅锡
唐宋词格律
清·康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