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地理啖蔗录-未知
地理啖蔗录目录:
自序
凡例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自序
自序
郑夹漷作通志载。相冢、青囊等书。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入五狐首等书。凡数十种。皆形家言也。朱子山陵议状亦谓。当召术士择吉。士以奉衣冠之藏。而蔡西山、吴草庐诸儒。皆精究其理。而订正之。其事久。为格物致知老所不讳矣。夫世之营地老。其道有二。仁人孝子。知养生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凡世有其说。力有可致。皆尽心竭力而为之。以求免吾亲为风蚁、水泉之所侵蚀。必使无遗憾焉。而后止此一道也。富家巨室挟其赀货。广招青乌之徒。商山论水。竭登涉之劳。以求之。以冀为子孙百世之福。此又一道也。不知地理如不效
...更多
凡例
——是编分门别类。使类聚而观其义易明。其不可附于诸门之中者。以杂说尽之。其有无关地理。而为谈地者。所不可缺。以闲谈尽之。
——是编本文之义。本明而必证以古说者。范詹事谓,世人贱今贵古。今一 一征之。见理非杜撰示人。未可贱之意。
——是编仿刘孝标注世说只录成书。于其下不增一字。自可与本文恭观。而益明其旨。其有不得不发明者。乃以散文释之。
——征书不厌重复者。见此非一二人之私言也。其说大
...更多
卷一
推原
§盖闻地理见于周易。有俯察之文昭于毛诗。有陟降之说。孝经卜宅兆之吉。周礼辨阴阳之和易俯以察于地理。诗陟则在职。复降在原。孝经卜其宅兆而安厝之。周礼风雨之所会。阴阳之所和。
§昔圣已发其端。后人因详其术。涉其粗迹等。一技之微。原其精深。合至道之妙。盖缘太极既奠。两仪由之以分。阴阳相推。五行因之而着。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本金土。于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无非五行之精。其在天也为
...更多
卷二
§夫来而忽断。可以观龙之情。断而复生。可以审龙之变。龙不剥换不育。山不退卸不清。或老干而变嫩枝。或粗形而变秀气。
撼龙经。一剥一换大生细。从大剥小真奇异。剥换如人换好裳。如蝉退壳重退筐。入式歌。退卸剥换粗易细。凶星变吉气。老龙抽出嫩枝柯。跌断不嫌多。发挥。龙无传变穿落则无造化。不经退卸则无秀气。虽有奔走之势。摆折之形亦为为龙湲是。奴从之山不必寻穴。
§或由乱而生治。或自高而落低。从凶变吉者。可扦。从吉变凶者。勿穴。
...更多
卷三
§夫穴者。天地氤氲之精。山川自然之妙。
点穴须识自然二字。若有一毫勉强。则非穴矣。
§如首之有髓。如卵之有黄。辨之。有毫厘之差。失之人则千里之远。
神宝经。毫厘之谬如隔万山。尺寸之违便同千里。
§大抵山有立、眠、坐之三势。穴有天、地、人之三停。
泄天机。一个星辰有三势。立、眠、坐各异。立是身耸。气
...更多
卷四
穴法补义
§虽然。认地之难。以火为最。说久之理。其言必烦。载剖真机。用作补义。大抵局有大聚、中聚、小聚之别。穴有正受、分受、旁受之殊。发越虽同。力量则异。
龙之结局有三:曰。大聚、中聚、小聚也。入式歌。帝都山水必大聚。中聚为城市。坟宅宜居小聚中。消息夺神功。凡龙之受穴。初落、中落、未落之外。又有三等。曰。正受、分受、旁受也。正受者。正龙中出。其行甚远。虽分牙布爪。而于山万岭皆为我用。而结正受之穴。其力最大。其发最久。至宝经。正龙专受。富贵长久。
...更多
卷五
龙虎
§夫穴者。生气之聚。无卫则飘。水者。生气之流。无关则散。龙虎者。所以收水。亦以蔽风
天星中垣。左七宿。绕之有青龙之象。右七宿。绕之有白虎之象。地理象之。故号。左手为青龙。右手为白虎。
§蔽风则籍两肩。收水则藉两指。
护穴遮风则在肩臂。收水成功则在指头。黑囊经所谓。砂看左右脚。脚即两手之指头也。
...更多
卷六
水法
§夫龙者。水之君。有龙。则水可论。气者。水之母。有水。则气可征。
地理。以龙为主。必有真龙。乃论水之贵贱。故日龙者水之君也。泄天机。辨水须把龙为主。贵贱龙中取。贵水若还遇贵龙。下后出三公。龙贱水贵反不吉。决定破家室。水贱龙贵不为全。祸福两相兼。水贱龙贱不足取。绝人荒基址。气者水之母。水者气之子。必有水。而后气之聚散。乃可征也。狐首经。土为气体。气为水母。玉弹子。水者气之子。有气斯有水。水聚气聚。水散气散。
<
...更多
卷七
平洋
§高山田垅。平地曰支。支龙伏于地中。垅龙行于地上。垅龙一脉联络。易于追寻。支龙千里平夷。难以综迹。或为似支之垅。或为似垅之支。或垅止而支来。或垅来而支止。或垅变为支而复为垅。或支变为垅而复为支。
葬书。支垅之辨。眩目惑心。
§垅体高行穴结于麓。支体平走穴结于巅。
葬书。支葬其巅。垅葬其麓。
...更多
卷八
杂说一
§夫地理者。两大之烟缊。二气之威孚。龙之阴阳看间星。峡之阴阳看胎伏。星之阴阳看成体。穴之阴阳看构精。砂之阴阳看平陂。水之阴阳看动静。
地理无他。阴阳而已。龙有阴阳。所谓必二阴、三阳相间。是也。峡有阴阳。所谓前胎、后伏。是也。穴星有阴阳。所谓金、木、火为阳星。水、土为阴星。是也。成穴有阴阳。所谓阳来阴受。阴来阳受。是也。前砂有阴阳。开面生凹渐平向穴者为阳。顽饱陡岸无面者为阴也。水有阴阳。急流而动者为阴。平缓而静者为阳也。凡砂之
...更多
1
2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孟元老
汉·黄玄锺
明·胡我琨
(唐)虞世南
清·徐大椿
黄帝
储华谷
明·沈采
(清)陳璸
宋·苏轼
明·李先芳
明·许次纾
清·祁寯藻
宋·郭若虚
白朴
(清)戴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