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十三 夬、姤、萃、升、困、井-周易尚氏学
卷十三 夬、姤、萃、升、困、井
决(无左)。扬子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王育云。夹即古文块(左王)字。按礼内则。右佩块(左王)。释文本又作决。诗小雅。决(左水)拾既饮是也。而决(左无)决。故决(左无)与决(左王)同。说文玉佩也。广韵合同似环而有缺。决(左无)乾为玉为圜。兑上缺。俨然块(左王)形也。而决者绝也。左传晋献公赐太子申生块(左王)。以示决绝。卦以五阳决一阴。故谓之决(左无)也。归藏以决(左无)为规。规圜也。决(左无)重乾。乾圜故为规。决(左王)亦圜。然上缺。是周易取象。与归藏同而更切也。乾为王。伏艮为庭。一阴履五阳之上。故曰扬于王庭。兑口为号。厉危。孚号有厉者。言阴虽孚于阳。为阳所说。然穷处于上。须危厉自警也。兑口故曰告。兑为斧钺。故曰戎。说文戎兵也。礼月令以习王戎。注弓殳矛戈战。伏艮为邑。告自邑。不利即戎者。言一阴危处于上。告诫国人。不可妄动也。皆指上六言也。利有攸往。谓五。决(左无)本阳息卦。五息而往则阴尽。决(左无)者决也。决者绝也。阳决阴也。
象???曰。决(左无)。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 孚号有后。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下健上说。说故和。其危乃光者。危谓阴退。阴退则阳长。阳长故光。所尚乃穷。申不利即戎之故也。阳长乃终。终谓阴尽也。
象曰。泽上于天。决(左无)。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禄谓恩泽。泽在天上无用。故君子思以下施。乾为富。故为德。德得同。苟子礼论篇。贵始得之本也。注得当为德。居积也。下乾。二至四。三至五。皆乾。乾多故曰居德。居德则忌者。言蓄积大多。多藏厚亡。为人所忌也。象辞每相反以取义。此亦其一也。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初震爻。震足故曰趾。震动故曰前趾。壮。伤也。阳遇阳得敌。故伤于前趾。故往不胜而有咎矣。趾荀作止。晁氏云止古文。按说文有止无趾。止即足之象形字。加足者非也。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前有重阳。所遇皆敌。不胜必矣。明知不胜而往。宜其有咎。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乾为惕为言。故曰惕号。言有所警戒也。二应在五。五兑。兑为昧谷。故为莫为夜。兑为兵戎。故曰莫夜有戎。言有寇警也。然五不应二。故虽莫夜有戎。无忧也。乾为惕故为忧。旧解因不知勿恤之故何在。故用象皆误。岂知随象云。君子以晌晦人宴息。晌晦即谓兑。然则兑为莫夜。易有明象。而兑五不应二。故虽有虚惊。实不足忧恐也。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乾为道。二中位。
九三。壮于顶 有凶。君子决决(左无)独行。遇雨。若儒。有愠。无咎。
顾(左九)面颧也。三居下卦之上。故曰颁(左九)。而四五皆阳。故伤及于颀(左九)。伤颀(左九)故凶。乾为君子。承乘皆阳遇敌。故决决(左无)独行。而应在上。上兑为雨。故曰遇雨。曰若濡。濡。雨(下沾)湿也。乾为衣。衣濡故温。然究为正应。亦无咎也。
象曰。君子决决(左无)。终无咎也。
决决(左无)独行状。三于四五虽遇敌。于卜独有应。故曰终无咎。终谓上。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伏艮为肤。为尾。故为臀。臀尾闾也。艮伏故曰元肤。乾为行。承乘皆阳。失位。故其行次且。次且。马云却行不前也。兑为羊。玉篇牵速也。娠九三云。行未牵也。亦以奉为速。次且行缓。速则无悔。牵羊悔亡者。言四宜随五。速进决阴。阴决则当位居五。故曰悔亡。旧说皆不知悔亡之故何在。则以牵字失诂也。兑为耳。故曰闻。乾为言为信。兑口亦为言。闻言不信者。兑言向外。与乾言相背。故不信也。兑耳象。鼎传云。翼而耳目聪明。目谓上离。耳谓互兑也。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兑为耳。为黯昧。故曰不明。不明犹不审。俗所谓不清。虞氏以离目当之。非。
九五。觅陆决决(左无)。中行无咎。
盂喜云。觅陆兽名。决(左无)有兑。兑为羊也。说文亦云昆山羊细角。诸家说此二字。人人异辞。独孟氏于象密合。凡五皆谓中行。又决决(左无)于羊行貌独切。郑虞等训克陆为草属。草焉有决决(左无)之象哉。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兑黯昧。故未光。
上六。无号。终有凶。
一阴在上。为阳所推。不能久也。兑为口故曰号。无号终有凶者。言不必号号眺(左口)。必消灭也。
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不可长。言不能长久。
垢(左女)。女壮。勿用取女。
归藏曰夜。古娶必以夜。故曰昏。后阴遇阳。即女遇男。亦婚垢(左女)也。是夜与垢(左女)义同也。女谓阴。虞翻云。壮伤也。阴伤阳。柔消刚。故曰女壮。勿用取女。戒词也。象???曰。尼(左木)。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垢(左女)之时义大矣哉。消息卦乾盈于巳。盈则必亏。故至午而一阴生于下。阴遇阳。故曰天地相遇。时当五月。万物洁齐。而巽为草木。为高。为长。故曰品物咸章。荀爽以南方夏位说品物咸章。于象亦切也。五刚既中且正。教化天下。命令大行。如风之博遍。垢(左女)五月卦。故曰时。天地相遇。岁功方成。故曰时义大也。郑玄谓垢(左女)一女当五男。非礼之正。故谓之振。女壮以淫。故不可取。而朱子喜用其说。便谓女德不贞。于易理太不类也。
象曰。天下有风。尼(左木)。后以施树四方。
复冬至。垢(左女)夏至。易林复之履云。先王日至。不利出城。又晋之解云。二至之戒。家无凶祸。故复象云。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至日。王弼孔颖达皆谓二至。又汉书薛宣传。至日休吏。由来已久。注。至日夏至冬至也。盖古时视二至最重。自周讫南宋。可考见者。至日皆停止工作。乾为后。巽为命。伏坤为四方。后以施命浩四方者。言君以夏至之日。施命令止四方行旅也。后汉鲁恭传。说此。最合古义。详焦氏易诂中。
初六。系于金尼(左木)。贞吉。有攸往。见凶。赢豕孚摘(左足)躅。
巽为绳。故曰系。巽木乾金。故曰金尼(左木)。马融云。尼(左木)在车下。所以止轮。释文广雅云。止也。说文作称(左木)。云络丝趺。按今本说文。跌讹为称(左木)。云人木称(左木)声。读若尼(左木)。陶庐云。古从尔从尼(左木)之字。同音通用。毛诗饮饯于尔(左 )。韩诗作坭。书典祀勿。丰于呢。释文引马云考也。谓称庙也。然则尼(左木)称(左木)古通用。后儒必谓尔(左木)是者非也。况马君训作止车木。可证古文原作尼(左木)。若为尔(左木)。马君能有异说哉。按络丝者。络丝之器。王肃所谓尼(左木)织绩之器。妇人用者是也。趺者横木。安络器下。以防欹侧。在下似足。故谓之跌。唐阴宏道云。络器。关西谓之络垛。梁益谓之丝登。其下附(左木)即尼(左木)也。按阴氏所谓附(左木)。即说文之趺。故玉篇即作络丝附(左木)。陈寿棋云。附(左木)趺同字。络缚也。与系同义。系于金尼者。言以丝缚于金尼(左木)之上。止而勿动。以喻阴不宜动而消阳。故下云往见凶。是其义也。贞吉者。卜问吉。往见凶者。进则凶也。巽为赢(下中羊)为豕。巽进退。故滴(左足)躅。羸释文陆读为累。郑力追反。是仍读为累。与大壮同。累缠绕也。羸累累音同通用。巽为绳故为赢。巽伏故亦为豕。滴(左足)躅动也。羸豕孚滴(左足)躅者。言豕虽拘赢。然滴(左足)躅前进。信其必然。不可忽也。喻阴虽微。后必长也。巽豕象失传。详焦氏易诂易象补遗。
象曰。系于金尼(左木)。柔道牵也。
玉篇。牵速也。下九三。象释其行次且。曰行未牵也。是象传亦训牵为速。柔道牵者。言柔之为道。消阳甚速。故以金尼(左木)止之。诸家皆谓柔牵于二。失经旨。经旨恐阴进危阳。故止其动。象释为柔道牵。申系于金尼(左木)之故也。牵速之象取风疾。兼取巽绳。
九二。苞有鱼。无咎。不利实。
苞今本作包。书禹贡草木渐包。释文或作苞。是包苞古通。故虞氏作苞。见释文。虞云巽为白茅。诗白茅苞之。巽为鱼。二据阴居中。故曰苞有鱼。巽为宾客。不利宾者。宾指上四阳。言初为二所据。四阳不能及初也。子夏传作庖。而荀爽则作胞。胞 通。是皆以庖厨为义。然卦元是象。故虞氏合也。
象曰。苞有鱼。义不及宾也。二近。宾远。故义不及。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
三居下卦之末。故亦曰臀。初阴爻。下烂。故曰无肤。乾为行。三得敌。故次且不前。然三当位。故虽危厉而无大咎也。旧解皆不知次且之故何在。而以复震为行为说。失之远矣。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牵也。
行未牵。即行未速。次且者却行未前。故日未速。
九四。 苞无鱼。起凶。
四应初。疑于有鱼。岂知初已为二所据。实无鱼也。无鱼则勿动。动应初则为二三所害。故凶。起作也。
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阴为民。言四距初远。故无鱼也。
九五。以把苞瓜。含章。有陨自天。
下巽为杞。上乾为圜。为瓜。孟子告于曰。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否(左木)卷(左木)。说文否(左木)?也。卷(左木)屈木盂也。以杞苞瓜者。言以杞柳之器盛瓜也。乾为大明。故曰章。瓜为所苞。故曰含章。五承乘皆阳。行窒。故含章自守。五天位。巽为陨。有陨自天者。言不久明消至二。五与为应。有陨落之险也。知其险而预为之备。则得矣。此圣人防微虑远之意也。自荀虞以来。皆不知左传有风陨象。因之清儒亦皆不知。于是虞氏令四陨初之说。沿袭至今。而经义全晦。复六五曰敦复无侮。待阳息至二。五有应而古。此则庐阳消至二。五应之而凶。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时也。
巽为命。舍命谓任命也。志不舍命者。言知其后有陨落之险。不任命而预防之也。
上九。尼(左木)其角。吝。无咎。
乾为首。上九居乾之上。角之象也。故曰垢(左女)其角。然亦无大咎也。
象曰。尼(左木)其角。上穷吝也。处亢龙之位。故穷吝。
萃。王俊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苹聚也。坤为万物。聚于泽中。故曰萃。王谓五。艮为庙。假格通至也。巽为人。王假有庙。言王以至诚。格于宗庙而有事也。九五得位。故曰利见大人。二五应予。故曰亨利贞。兑为羊。巽为豕。坤为牛。皆大牲。有事于宗庙用之而吉也。利有攸往。谓二应五。五天位。故传曰顺天命。
象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五天位。巽为命。坤顺。顺天命。谓二顺五也。艮为观。坤为万物。天地万物。阴阳而已。有阴阳即有情咸。可见而知也。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戎兵也。月令以习五戎。注五戎弓殳戈矛战也。兑为斧钺。艮为刀兵。除治也。君子观于革象。因以治戎器而戒不虞。坤为乱。艮为止。止乱。故曰戒不虞。言防意外也。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四有应。故曰有孚。乃初为二三所阻格。难于应四。故曰不终。乃乱乃苹。坤为乱。为聚。言乱萃于下也。四巽为号。艮手为握。若号者。言四召初与相上下也。四下来初。则初四相握手。下卦成震。震为笑。故曰一握为笑也。坤为忧。有应故勿忧。初之四得正。故往无咎。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坤为志为乱。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仑(左 )。引进也。礼檀弓。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引吉无咎者。言进应五则吉而无咎也。仑(左 )薄祭也。二孚五。五兑为享。而坤为吝啬。故曰孚乃利用仑(左 ),仑(左 )夏祭。互巽为夏也。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进应五仍中位。故曰中未变。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三无应失位。而巽为嗟。故曰嗟如。巽为利。失位无应。故无所利。三前遇重阳。故往无咎。然上无应。故往小吝也。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巽顺也。上巽言上顺四五。四五阳。故无咎。虞氏谓动之四故上卖。误之远矣。
九四。大吉无咎。下乘三阴。故大吉。失位故无咎。无咎者仅免于咎也。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系辞云。无咎者善补过者也。故无咎非全美之辞。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得位居中。故有位无咎。五孚于二。乃为四所阻。难于应二。故曰匪罕。然乾元永贞于五。居高临下。亦无悔也。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兑为黯昧。艮为光明。艮伏故志未光。巽为志。
上六。咨涕夷(左水)。无咎。兑为口。故咨。释文齐咨嗟叹之辞。郑同。马云。悲声怨声。兑为泽。故涕夷(左水)。玉篇目计出曰涕。说文。演鼻液也。上乘阳。三无应。故悲哀若是。然当位亦无大咎也。虞翻作齐资。云齐持资膊也。即持赙助丧也。非。
象曰。齐咨涕夷(左水)。未安上也。言不安于穷吝。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阳遇阴则通。故名曰升。归藏曰称。牧誓称而戈。注称举也。又誉人曰称扬。升者升而上。举者亦扬之使上。故归藏曰称。周易曰升。其义并同。阳上升。故元亨。元谓乾元也。大人谓二。二为三所阻格。故不曰利见大人。而曰用见。言二宜升五也。坤为忧为恤。二升五大人得位。故曰勿恤。震为南。为征。三临群阴。故南征吉。左传成十六年。晋筮遇复。曰南国戚(左足)。以震为南。明夷九三曰南狩。亦以震为南。自震南象失传。清儒皆用虞氏法。以二升五互离为南。
象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二升五。故有庆。坤为志。三临重坤。故曰志行。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巽为高为长。故为高大。坤为小为积。积小以高大者。言以坤阴柔顺之德。积累以成其高大也。象卦形也。
初六。允升。大吉。允施氏作a 。说文同。云a 进也。晋六三云。众a 。即众进也。兹曰a 升。仍前进而升也。进遇阳。故大吉。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上谓二三。九家谓上交。非。巽伏故为志。
九二。孚乃利用尼(左木)。无咎。二孚五。五坤为吝啬。故曰抡。仑(左示)夏日薄祭敢。兑为祭。巽为夏。故曰军乃利用抡。无咎矣。
象曰。 九二之孚。有喜也。升五故有喜。
九三。升虚邑。马云虎丘也。按左传僖二十八年。晋侯登有莘之虚。诗卫风升彼虚矣。虚者高丘。巽为高。故曰虚。坤为邑。升虚邑者。言升邑之高处也。正巽上象也。与同人九四之乘其庸。取象正同。荀爽作空虚解。后来诸家。以虚为坤象。多宗荀说。非。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坤为迷为疑。阳遇阴。故无所疑。
六四。王用亨于歧山。吉。无咎。震为王。兑为亨。震为陵为皈。而形上歧。故曰歧山。王用亨于歧山者。言望二升五。四得承阳。阴顺阳。犹臣事君。望二升五。犹望工至歧山。而有所亨献也。象曰顺事。顺承也。二若不升五。四如何得承阳哉。故望之也。此正文王服事殷之本旨。乃后儒谓文王作爻辞。不合自称为王。若为殷王。又无至歧山之理。以爻辞为周公作。此无讼易辞皆由象生。故韩宣子不谓为易辞。而曰易象。即只以人事言。纣尚能国文王。何不可到歧山。且文王于此事数言之。服事忠诚。溢于言表。又岂必实有其事。乃谓王为文王。无理甚矣。李过西谷易说云。若以此王为文王。则王用三驱。王假有庙。亦文王耶。驳旧说至详尽。
象曰。王用亨于歧山。顺事也。坤为顺。言二升五。四得承阳。故曰顺事。
六五。贞吉。升阶。贞吉。卜问吉也。坤为土为重。故有阶级之象。升阶言二升五也。五阳。故象曰大得志。
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坤为志。阳升五。故大得志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坤为晦冥为夜。故曰冥升。得阳应。故曰利于不息之贞。与利永贞同偕。盖上六为同性之四五所格。不能应三。故有此象。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坤消故不富。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二五刚得中。处险能说。故亨。贞占也。二五为大人。故贞大人吉也。兑口为言。三至上正反兑。所向不同。故有言不信。此其义始见于左传。左传昭五年明夷之谦曰。于人为言。败言为谗。谓谦上震为人为言。下艮为反震。故曰败言。是以正反震为谗。易林承其义。于讼之困云。心与言反。正释此语也。坤之离云。齐鲁争言。离二至五正反兑。故曰争言。争言即不信。离二至五。与困三至上同也。旧解皆误。详焦氏易诂。
象曰。困。刚b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坎刚b。三至上刚b。阳陷阴中故困。因而不失其所亨。唯君子能之。君子即大人。若小人即不堪矣。兑为口。三至上正反兑。故曰尚口。尚口乃穷者。言徒尚口说。必有相反而不信者。故穷也。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水在泽下。则泽竭矣。故曰无水。巽为命。而兑为反巽。为毁折。故曰致命。坎为志。二人于渊不出。故曰遂志。学易之君子以之。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凶。初在下。故曰臀。与决(左无)九四同。株木谓坎。言初欲应四。坎陷为阻。故困于株木。株乾也。韩非子守株待兔。而坎为栋。故为株木。坎为幽。坎陷为谷。初在下。故人于幽谷。离伏故不觌。三岁言其久。盖初失位。处坎下。故其象如此。茹敦和以坎为三岁。王昭素谓初至三三爻为三岁。以坎上六证之。茹说是也。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离伏坎夜。故幽不明。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
坎为酒食。需九五需于酒食是也。二居坎中。故困于酒食。巽为绳为级。坎为赤。巽在二前。故日朱龙(左言)方来。言将膺锡命也。博雅绂绶也。朱级贵人所服。以祭宗庙者。故用以亨祀则利也。然五不应故征凶。得中亦无咎。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居阴中。故有庆。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 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巽为石。坎为蒺藜。三前临巽。故困于石。下据坎。故据于蒺藜。石坚刚不可人。蒺藜刺人。不可践也。巽为人。坎为宫。故人于其官。巽为齐。妻者齐也。故巽为妻。巽为伏。又上无应。故人宫而不见妻也。象而如是。凶可知也。巽石象。宋邵雍用之。后儒怪骇。岂知焦氏易林。同人之小畜云。戴石上山。步跌不前。小畜小巽为石。下乾为山为首。石在首上。故曰戴石。余证尚多。详焦氏易诂卷一。
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详也。
释文云。蒺藜茨草。虞翻谓为木名似非。释估茨蒺藜。注布地蔓生。有子。三角刺人。诗庸(右邑)风。墙有茨。传茨蒺藜。孔疏蒺有刺。不可践者是也。惟不可践。故以喻乘刚。若为木则不合矣。正义作藜。然尔雅及毛诗传皆作藜。藜藜通用。阮校必谓藜是。似亦无确证。详善也。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来应初为二所阻。故曰徐徐。二坎为车。离色黄外坚。故曰金车。困于金车。申来徐徐之故也。仍阴于险。不得应初也。然与初为正应。初吝终合。故曰有终。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坎为志。志在下。言应初。
九五。劓月(右 )。 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艮伏鼻不见。故曰劓。兑折震足象毁。故曰别。坎为赤。巽为绂。故曰赤绂。乃二爻坎为不应。故困于赤绂。上遇阴利往。故有说。兑为食。故利用祭祀。
象曰。劓月(右 )。 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坎为志。二无应。故志未得。坎五曰受福。兹与之同。传所谓祭则受福也。
上六。困于葛c?(3田上草)。 于d e?。曰动悔有悔。征吉。
巽为葛c 。三至上正反巽。而三不应上。故困于葛cd e ?危险不安之貌。上乘刚。元应。故有是象。兑为口。曰者自警也。言处此d e ?之境。时时以动海有悔自警。动海者言动而应三。三不应故侮。有悔者言下乘阳又有悔也。征吉谓三。言三往四。上得阳应而吉也。此二句向天的解。姑测其义如是。
象曰。用于葛c?。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未当者。言上不宜乘阳也。吉行者。三之四上得阳应。故吉也。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讫至亦未橘(左丝)。 句井。羸其瓶。凶。
水在泽下 泽竭故困。水在泽中。汲之不穷。故兑为并。易林复之旅云。井沸釜鸣。以旅互兑为井。郑玄以巽木为桔槔。汲水以取并象。格槔焉有在井下者乎。兑为井。坤为邑。泰初往坤中。故改邑。二至四仍兑。与泰体同。故不改井。不改故无丧得。初至四正反兑。故曰往来井井。易林益之萃云。往来井井。即以苹三至上正反兑。为往来井井。荀云。讫竟也。讫至者。言更(左丝)系至并底而尽也。谲(左丝)绠也。亦未谲(左丝)者。言巽绳在下。尚未谲(左丝)瓶使上也。其以讫为几。渭瓶几至井口而覆者非也。经明曰未谲(左丝)。若至井口。则已谲(左丝)矣。中爻离为瓶。正当毁折之地。而巽为绳。故曰羸。羸累通。井羸其瓶者。言瓶为井辟(下瓦)所拘羸钩挂也。瓶既为井所挂碍。非覆即破。故凶。扬子云酒箴云。子犹瓶矣。居井之湄。不得左右。牵于缠征。一旦f? 碍。为裳所车(右3田)。注f?县也。g?并以砖为秋(下瓦)也。车(右3田)系也。言瓶县为井砖所挂碍。而瓶受系也。是扬子读并羸其瓶。井不属上读。后荀爽袭子云。亦以井属下读。其以谲(左丝)井为名者。则下文之羸其瓶。莫详其故矣。非也。赢易林家人之颐云。长股赢户。长股即箫(左虫)蛸。赢户者。言以比丝缠绕于户上也。是以赢为累。故荀训为拘赢。虞释为钧赢。他若陆绩蜀才作累。王肃作缥。王肃作缧。其字虽异。其音皆同。其义如一。象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己不改井。乃以刚中也。讫王亦未谲(左丝)。来有功也。井羸其瓶。是以凶也。句依荀读。故汲古阁所刊李氏集解。及雅丽堂刊本。皆井字属下。坎在上故曰上水。巽人也。巽乎水而上水。言以瓶人水。汲水使上也。水所以养人。取之不竭。故养而不穷。二五皆刚。故不改。未谲(左丝)故无功。井拘累其瓶使水覆。故凶。讫至亦未箫(左虫)。荀注云汽竟也。谲(左丝)所以出水通井。今居初未得应五。故未谲(左丝)也。不与井连文。井羸其瓶。荀注云。井谓二。瓶谓初。初欲应五。为二所拘羸。以井属下读。与扬子同。故从之。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坎为众为民为劳卦。故曰劳民。释诂相导也。兑为言。故曰劝相。言以言语劝导。使有所勉也。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初在井下。故曰泥。兑口为食。兑覆故不食。并原以汲水。今无水而泥。其为旧井无疑也。禽获也。无水故无所得。其以禽鸟为诂者非。又按旧井者废井也。兑为井。兑覆为巽。故井废。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舍。弃也。
九二。井编鲋。雍(下瓦)敝漏。二后兑体之下。故曰并谷。巽为鱼。故曰鲋。子夏传虾h? 也。伏震为射。虾g?穴居水际。故曰并谷射鲋。伏震为雍(下瓦)。巽下缺。雍(下瓦)无当。故敝漏。夫井内之穴。井矢所能加。雍(下瓦)漏则水泄。而失其用。以二前遇阳。应亦阳。故动静皆不适也。
象曰。井谷射鳅??。无与也。言五元应与。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三应在上。上居坎水上。故曰井渫。汉书王莽传。溃(左示)毛(左目)不渫。注渫彻也。通出。扬子方言。渫歇也。兹曰井渫。谓井水浑蜀沉歇而清彻也。初为促则上为渫。正上居坎水上之象也。夫水洁(左无)宜食矣。乃竟不食者。以五亦阳为阻三不得应上也。兑为食。为使也。坎为心为忧。为我心恻者。言三被阻。不能汲上。使我心优也。然三与上究为正应。上水既渫而清。三仅可汲。五岂能终阻之。王谓五。五坎为隐伏。故不明。然王终有明时。王明则三上汲引。养而不穷。天下普受其福矣。凡爻有正应者。初虽有阻。终必相合。同人九五曰。先号眺(左口)而后笑。大师克相遇。言五克去三四之阻。终能遇二也。渐九五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盲五终能胜三。与二相合也。兹害三者五。五君位尊。三不敢言克言胜。只冀王明而已。王明则三上终相遇也。文王服事忠诚。情见乎辞。因五为阻。故呼王明。旧解不知不食之故。在五敌为阻。又不知王明并受其福。即言三上终能应与。特以五而变其辞耳。故无一得解者。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不食之故,其咎在五。故曰求王明。
六四。井患 无咎。以瓦甓砌井曰秋(下瓦)。兑为井。六四居兑上。则井将修成。故无咎。
象日。井秋(下瓦)无咎。修井也。秋(下瓦)修也。
九五。井冽寒泉。句食。冽甘也。坎为寒为泉。泉既甘冽。故可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五虽无应。然位正中。故可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收成也。幕盖也。覆也。坎为隐伏。故为盖覆。六居坎上故勿幕。言井既成。以出水为功。不宜盖覆也。 三得阳应。故有孚而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成即收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陳耆卿
明·程登吉
宋·普济
宋·岳珂
(后蜀)赵崇祚辑
明·张应文
清·黄世仲
清·魏文中
(清)湯球輯
谢逸
明·项笃寿
清·黄汉
清·惠栋
清·王仕云
宋·魏泰
明·万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