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十八 系辞上传-周易尚氏学
卷十八 系辞上传
系辞嘘吸经髓。挚举无神。其难解盖过于经。大抵深于易理者。望而知其所谓。易理不精者。愈读注释。愈不得要领。汉注皆以象。宋注皆以理。然辞有明指卦象者。离象而演空理则非矣。有泛言易理者。求解而必于卦象则执矣。兹择其可解者略说之。其语意昆仑不易知者。则阙。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率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首二句言圣人仰观天。俯察地。因其尊卑而定乾坤二象。三四二句。言乾位南。坤位北。高卑不同。而贵贱以分也。动者乾之常。静者坤之常。因其动静之迹。而识其刚柔之性也。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方。九家云。道也。所也。方以类聚。言万物能聚于一方者。以各从其类也。阴阳遇方为类。颐六二象曰行失类。言阴不遇阳也。坤传曰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中率六四曰绝类上。言阴遇阳也。阴阳通为类。类则聚。聚则和合而吉矣。物者阴物阳物。纯阳或纯阴为群。乾曰见群龙无首。以纯阳为群。否二象曰不乱群。以纯阴为群。纯阳纯阴则不交而阴阳分。分则类离。离则凶矣。九家注死生之说云。阴阳合则生。离则死。自类字失诂。旧解皆不知吉凶之故何在。可喟也。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太玄玄离(左手)云。日一南而万物死。日一北而万物生。斗一北而万物虚。斗一南而万物盈。按日月星斗天之象。象一转移。则万物随以生死。而变化之形。应于地上。以上数者。皆易之原理也。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摩即交也。乾坤初爻摩成震巽。中爻摩成坎离。上爻摩成良兑。而六于以生。八卦全矣。八卦以一卦荡八卦。而六十四卦备矣。荡犹推也。不曰重而回荡者。言以一卦加于此卦。复加于彼卦。有类于推荡也。摩虞翻训薄。薄即交也。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雷出自地。阳自下出上。故震为雷。覆之则阳在上为艮。霆自上下击。故艮为霆。自晋宋以来。有以霆为电者。后焦循等从之。以霆为离象。岂知此四句。言六子之用。以霆为离。则与下日象复。而六子不全。故霆为电。于字画虽有本。而在此则非也。雷霆鸣而草木甲诉。故曰鼓。阴在下为巽风。覆之则阴在上为兑雨。自上下降者也。为风则东风解冻。为雨则草木华滋。故曰润。日南至。月北至则寒。日北至。月南至则暑。坎月离日。对象也。震艮同体。兑巽同体。正覆象也。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初爻交坤成震。中爻交坤成坎。上爻交坤成艮。以生三男。故曰成男。坤以初爻交乾成巽。中爻交乾成离。上爻交乾成兑。以生三女。故曰成女。大始谓万物资始。成物谓万物资生。作虞姚作化。姚云。宜作作。故从孔本。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在有功则可大。可夫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矣。释文云。马王肃作而易成位乎其中。他本皆无易字。兹从马王肃本。此言乾坤之德。纯一不杂。易知易从也。乾之德刚健纯粹。施仁育物而已。故曰易。坤之德收啬闭藏。顺阳成事而已。故曰简。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古圣人仰观俯察。象万物万事而画卦。是卦者象也。故韩宣子适鲁。不曰见周易。而曰易象。诚以象者易之本。伏羲既画卦以象万物。文王遂观象而系易辞。是易辞皆由象生。象而吉则辞吉。象而凶则辞凶。辞有吉凶。皆象之所命。圣人只明之而已。然则学易者。不先明卦象。而欲通其辞。是犹论布帛之良苦。而不知其质为丝桌也。可乎。乃自王弼扫象。演空理。唐宋诸儒。以其易而从之。易学遂亡矣。范宁谓其罪浮桀纣。彼实有所见。非故为苛论也。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如消息卦互相推荡是也。以卦变爻变言者。失之远矣。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恋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支之动。三极之道也。
吉则得。凶则失。知悔吝则知忧虞。知忧虞则可趋吉避凶。阳生于复。进而推阴。则万物化生。阴生于振。退而消阳。则万物变死。乾刚坤柔。乾大明。昼。坤黑。夜。说文。极栋也。逸雅。栋中也。陆续曰。初四下极。二五中
极。三上上极。按初四即地极。二五即人极。三上即天极。故郑注云。三极三才也。盖阴阳者。天之极。刚柔者地之极。仁义者人之极。六爻之动。以此为法。随时通变。不偏不畸。胥合乎中。故曰三极。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艾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居安观象。静也。观象玩辞。玩象辞也。所谓七八占象也。若爻动则为九六。九六观变。而玩其爻辞以为占。故无不利也。
彖者言乎象者也。支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七八不变。故占彖。九六变。故占爻。吉则得。凶则失。疵病也。凡言无咎者。原有咎也。知悔而改。则无咎矣。故日善补过。五乾位。君南面位贵。二坤位。臣北面位贱。齐正也。阳卦大。阴卦小。卦列则大小分。例如泰小往大来。为大
卦。否大往小来为小卦也。又全经阳爻一百九十二。阴爻亦一百九十二。阴阳齐等。毫无偏畸也。介音戛。介者触也。豫六二云。介于石是也。谓心有所感触而忧惧。能忧惧悔吝自能免也。震惧也。棋则侮。悔则无咎。吉则辞易。凶则辞险。之。往也。辞也者各指其所之。言凡易辞。皆视其爻之所往。而定吉凶也。此有二义。一。初之四。二之五。三之上。其爻在此。而其辞往往指应爻。应爻即所之。例如蒙六三曰见金夫不有躬。指上爻象也。泰九二曰朋亡得尚于中行。指六五言。有应故所之皆利。无应则不利也。又几言志在外。志在内者。亦指所之也。二。凡爻之所比。得类失类。所关最大。例如颐六二。前遇重阴。象传曰行失类也。中孚六三。前亦遇阴。爻辞曰得敌。皆以阴遇阴为敌。为失类。故所之不利也。又鼎九二曰慎所之。革九三曰征凶又何之矣。皆以阳遇阳。敌刚。所之不利。系辞指出。故曰各指其所之。余卦类推。其第一义虞翻不知。而误解。朱震又谓之为之卦。后独焦循知之。其第二义讫无知者。教失类慎所之各辞。解无不误。于是此句亦鲜得解矣。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现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准同也。弥纶包络也。幽明即阴阳。乾始于坎终于离。坤始于离终于坎。故云原始反终。始终即生死。九家云。阴阳合则生。离则死。故知死生之说。宋衷云。说舍也。盖读如召南召怕所说之说。郑云。精气谓七八。游魂谓九六。七八木火之数。九六金水之数。木火用事而物生。故曰精气为物。金水用事而物变。故曰游魂为变。按七八生。神也。九六死。鬼也。精气谓之神。物生所信也。游魂谓之鬼。物终所归也。言木火之神。生物东南。金水之神。终物西北。知其情状。故不违。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八卦尽万物之象。故曰知周万物。过差也。旁行九家谓指六日七分图。以一爻值一日。一月值五卦。至岁终而周合无余。故曰不流。流溢也。凡物皆生于二气之中。故曰曲成万物而不遗。乾大明昼。坤蕃闭夜。无方无体。谓周遍也。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储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优。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道无他。即一阴一阳也。继统也。乾统天生物。故曰善。坤倾乾成物。故曰性。仁者见道。谓道为仁。知者见道。谓道为知。不免有偏。百姓颛蒙。日由其道。而不知其所以然。故能体君子之道者甚少也。道难见。见诸生物。故日显诸仁。然不见其作为。故曰藏储用。圣人成务故忧天下。若阴阳造化。鼓铸万物。无声无臭。无方无体。故不与圣人同忧。盛德谓天。大业谓地。物无不备。故曰富有。变化不息。故曰日新。阳极生阴。阴极生阳。转相生。故曰生生之谓易。乾三画象三才。故曰成象。坤效乾而两之。故曰效法。生数极于五。成数极于十。故大衍之数五十。及其揲着也。只用四十有九。参天两地。循环往复。然后得此七九八六之数。故曰极数。数极然后理尽。理尽然后能知来。占得其吉凶也。阴阳鼓万物。万物不觉知。故曰不测。曰神。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关。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远谓乾天。迩谓坤地。复阳动北。南行推阴。左传谓之
射。故曰其动也直。直故大。垢(左女)阴动下。下虚。虚则能容。故曰其动也辟。辟故广。乾坤配天地。乾坤交成震兑离坎。故变通配四时。荀爽云。乾舍于离。同日而居。坤舍于坎。同月而居。故阴阳配日月。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斗。
知谓乾效天崇。礼谓坤法地卑。上天下地中间人。故易行乎其中。乾为道。坤为义。出乾人坤。故道义为乾坤之门户。乾成始。坤成终。成之者性也。往来循环。无或间断。故曰成性存存。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 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曲礼。紧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议之而后动。释文郑姚桓玄荀柔之皆作仪之。按释名。仪宜也。汉书外戚传。皆心仪霍将军女。作仪义味实深长。但下文云拟议以成其变化。承上文言。郑玄等上作仪。下又作议。非。又按恶荀读作亚。亚次也。按恶亚古同字。史记庐络传孙绾他人。封为亚谷侯。汉书作恶谷。又语林。有得汉印者。文曰周恶夫。刘原父谓即周亚夫印。而喷与赜通。左传定四年。会同难。喷有烦言。注喷至也。疏至于会时。有烦乱忿争之言。然则喷有烦乱意。言天下之至喷而不可亚者。即言天下之物。至为繁赜杂乱。而难以次第也。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实。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连之。况其迩其手。言出乎身力。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平。
中孚二至四互震。震为言为善。三至五震反。若相和答者。故曰应之。震为善。三至五震覆。故曰不善。震覆为艮。正与震相反。故曰违之。艮为里。震为千万。故曰千里。艮为君子。一为居为室。枢户枢也。主闭。机弩牙也。主发动。艮为枢。震为机。
同人先号兆(左口)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此明同人九五爻辞。同人旁通师。乾为君子为道。故曰
君子之道。师震为出。为语。坤为默。同人互巽为处。故曰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九五与六二应。伏坎为心。故曰二人同心。巽为利。乾为金。离断金。故曰其利断金。乾为言。巽为奥为兰。故曰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此大过初六爻辞。错置也。巽为茅。在下故曰错诸地。曰藉。茅之为物虽薄。然香洁可荐于宗庙。用以缩酒。其重为何如哉。术道也。言持此卑退谨慎之道。则悔吝不生。而无所失也。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功以存其位者也。
释谦九三爻义。坎为劳。震为言语。为功。艮为位。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释乾上九。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巨。臣不密则失身。凡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节初九爻辞。节二至五亦正反震。故曰言语。而兑为口舌。二至四震言。三至五如言而反。故曰不密。震为君。艮为臣。为身。兑毁折。故曰失。曰害。升九五云。升阶。以震为阶也。故曰言语以为阶。艮为慎密。此与上中孚节。皆演正覆象。而注家无知者。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来。致寇至。盗之招也。
解六三爻辞。坎为盗。为寇。艮为背。故为负。上卦震为覆艮。故曰负。坎为车。六三下据坎。故曰负且乘。古在上之君子。方得乘车。故曰君子之器。若负戴则小人之事也。今而乘车。是君子也。乃又负戴。是以君子而行小人之事。故致寇至。震为言。故曰诲。于鬯云。招者射之的也。吕氏春秋本生纪云。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高注云。招墩的也。又尽数纪云。射而不中。反攸于招。注。反修其标的。毕校云。招一作的。按的的同。说卦的颡。说文作的颡。是其证。面的古音勺。与招声近。故通用。盗之招即盗
之的。言负且乘与盗以的也。虞翻命二变成艮。取艮手释招义。非。冶。释文郑陆虞姚作野。言妖野容仪。愚谓冶野音义并同。故通用。汉学家必谓野是。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卦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力力(左手)以象闰。五岁再闯。故再而后卦。
此言煤蓍之法。并用数之根本也。凡占必极数。方能知来。五者生数之极。不能再生。又一二三四五五数皆无偶。于是由五加一为六。以与一偶。加二为七。以与二偶。加三为八。以与三偶。加四为九。以与四偶。加五为十。以与五偶。故十者成数之极。不能再加。衍郑云演也。乾云合也。蜀才云广也。五十既为极数。故大衍以此为本也。太玄玄图云。一与六共宗。二与七共朋。三与八成友。四与九同道。五与五相守。正五十也。孔子曰五十以学易。正谓此也。然五十居生数成数之极。极则穷故不用之。用五十之次数四九。由四十九方能衍出六七八九。然六七八九之生。仍由于一二三四。虚一用一也。分二用二也。挂一用三也。象四用四也。揲余不一则二。不三则四。本一二三四。衍出六七八九。而六七八九。无不含五。十仍五也。非果不用也。此所以为大衍也。象两者天地也。挂一者。别以一策挂于左手之小指。象三者三才也。揲之以四。谓每揲四策。一策象一时也。奇者揲余之策。虞翻云。不一则二。不三则四也。力(左手)马云指间。范望云。并之于两手指间。归奇于力(左手)者。言将揲左揲右之所余。并挂一。统归于两小指间。以为一力(左手)。即一变也。一变既已。将过揲之策合之。如式再分挂谍。并力(左手)之于次小指间。以为二变。二变既已。仍公正策。如式再分挂揲。并力(左手)之于有三指间。闪为三变。故曰再力(左手)。再者相续之词。至三力(左手)则卦矣。故不言三力(左手)。三变既毕。视每变所余策数。少则四。多则八。如三变皆少数。则三四十二策。合挂十一策。共十三策。则正策为三十六。四数之得九。贾公彦周礼太卜疏所谓三少为重。为九。为老阳也。如三变比多数。则三八二十四策。合挂一共二十五策。则正策为二十四。四数之得六。贾公彦所谓三多为交。为六。为老阴也。如三变两多一少。则为二十策。合挂一共二十一策。则正策为二十八。四数之得七。贾公彦所谓两多一少为单。为七。为少阳也。如三变两少一多。则十六策。合挂一共十七策。则正策为三个二。四数之得八。贾公彦所谓两少一多为拆。为八。为少阴也。求七八九六之法既得。三变后视所得而画于版。故曰再力(左手)而后卦。卦者挂也。说文挂画也。言画其所得之一爻于版也。闰者一岁之余。左传文元年。履端于始。归余于终。归余于终。与归奇于力(左手)同也。每月必有闰。至年终而计其余。大率一年闰十日。每揲必有奇。至一变终而并归于力(左手)。天时积至五岁。约盈五十余日。闰二月以为结束。
揲蓍力(左手)一变之余。二变之余。至第三变再力(左手)之。并合前力(左手)。总计其数。视所得而画出一爻。以为结束。故曰再而后卦也。虞氏云。初力(左手)挂于小指间。再力(左手)挂于次小指间。三力(左手)挂于第三指间。必挂于指间者。须知古人多立筮。又无高几凭抚。以存放蓍策。故必暂挂于指间。以待三变之终也。卦从京氏。实虞氏曰。则布挂之一爻。虞亦作卦。挂字皆后人妄改。卦挂本通。孔疏引易纬云。卦者挂也。言悬挂物象以示人也。而挂与挂尤通。惟挂为后出之字。故每以卦讹挂。求爻之法。至再力(左手)而后卦已毕。后人误以揲左为初。揲右为再力(左手)。因疑卦为二变之挂一。改卦为挂。诚如是。是求爻之法未竣也。未竣人胡能明。且揲半不能谓为一力(左手)谓为一力(左手)。则一变终也。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此以天地数明大行数之本也。一三五七九。天数。二四六八十。地数。五位谓奇耦之位。一与六合为北方水。二与七合为南方火。三与八合为东方木。四与九合为西方金。五与十合为中央土。故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此全以数位言。天地数为大衍数之本。而大衍数却不用天地数。变之化之。其妙通于鬼神。
乾之册二百一十有六。六乘三十六坤之册百四十有四。六乘二十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册。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全经阴阳爻各一百九十二。以三六乘百九十二。得六九一二。以二四乘百九十二。得四六O八。
十二月为一期。乾坤策正三百六十。故曰当期之日。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仲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醉作。可与佑神矣。分二。挂一。揲四。归奇故谓四营。四营成一变。三变成一交。十有八变成六爻。九变成一卦。故曰八卦而小成。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故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晌。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孰能与于此。
以上言易之神。释文。晌亦作响。朱子云。晌古文响字。言易受筮者之命。如响之应声。而告以来物之吉凶也。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交。极
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爻数至三。内卦终矣。故曰必变。乾四云。乾道乃革是也。此从三才而言也。若从五行言。至五而盈。故过五必变。乾上有悔。泰上城复于隍是也。故曰三五以变。一二三四。与六七八九同。而阴阳则异。故一与六相错。二与七相错。三与人相错。四与九相错。综者来往上下也。数至三而终。终则复始。故三变成一爻。至五而盈。盈则返初。五加一为六。加二为七。加三为八。加四为九。故曰错综其数。错则阴数与阳数相合。相得。故曰成天地之交。综则阴阳往复。循环不穷。而四象以出。此明易用六七八九之所以然。古今说此者。人执一辞。旋无定解。姑申其本原如此。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惟深也故能成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四谓尚辞尚变尚象尚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为而作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如斯而已者。言易道尽包括于十数之中也。本义从程氏。置于大衍章之前固谬妄。即据汉书置于天数五之上。仍未得也。如在彼处。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数语。尚何指哉。须知如斯二字。即指天地数。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国而神。卦之德方以知。
六支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石经作先。诸家训先为尽。实先洗古通用。庄子德充符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与此洗义同。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衰也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表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阳生于复。齐于巽。万物相见。故曰辟户。阴生于午。闭藏于亥。万物收缩。故日阖户,一辟一阖。往来不穷。故曰通。即消息卦之理也。贡释文告也。京陆虞作工。荀作功。工功古通。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枚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说文。极栋也。中也。从坎至离。南北正中。中即极。极以西万物终。是为阴仪。极以西万物终。是为阴仪。阳少于子。老于已。阴少于午。老于亥。四象生矣。四象即四时。春少阳。夏老阳。秋少阴。冬老阴也。老阳老阴即九六。六阳少阴即七八。故四象定则八卦自生。太极者中。天地定位则阴阳分。两仪也。坤下一阳生震。少阳也。二阳生兑。三阳乾则老阳矣。才阳之下生一阴巽。少阴也。二阴艮。三阴坤则老阴矣。六卦备矣。而水火则横互于中。水火者乃交后之乾坤也。竖则为天地。东阳西阴。横则为日用。南阳北阴,是故坎下震上艮。离上兑下巽。乾坤生六子。离坎兼四隅。故四象生八卦。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aa?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天地者乾坤。四时者离坎震兑。离坎又为日月。艮山为崇为贵。巽为高为利市。故为富。合乾坤离坎。震兑艮巽。而八卦之用全。故下曰备物致用。左传定四年。会同离喷有烦言。注啧至也。喷赜通。探赜者。探其深至也。隐者伏也。索隐者言正象之旁。尚有伏象。须索之也。河出图。洛出书。自然属于感应符瑞之事。故与神物并言。以见易之所自出。而圣人则之也。惟图书究为何物。集解引孔安国注云。河图八卦也。按五行志云。刘歆以为伏羲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又礼运河出马图。郑注。龙马负图而出。疏引中侯握中纪云。伏羲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作八卦。是伏羲则河图作八卦。汉人多如此言。然曰则之法之。则河图别为一物。非河图即八卦明甚。若河图即八卦。尚胡云则之法之乎。孔说非也。惟河图究为何状。莫有言者。至宋人以五行数当之。一六北方水。二七南方火。三八东方木。四九西方金。五十中央土。共五十五数。此数之见于古籍者。如太玄云。三八木。二七火。四九金。一六水。五五土。月令其日甲乙。其数八。其日丙丁。其数七。其日庚辛。其数九。其日壬癸。其数六。其日戊已。其数五。墨子书迎敌。其方数东方八。南方七。西方九。北方六。大戴礼。孤子朝。孤子八人以成春事。司马爵士之有度者七人。以成夏事。食农夫九人。以成秋事。司空息国老六人。以成冬事。黄帝素问。其方数东方八。南方七。西方九。北方六。其方。其时。其数。皆与此图同。而
墨子在春秋时即言之。可谓古矣。然各家只言其数。不言其名。不知宋人以此数当河图。究何所据。至于洛书。孔安国谓即九畴。五行志。刘歆谓禹治洪水。锡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是也。并谓自初一曰五行。至畏用六极。凡此六十五字。皆洛书本文。是孔刘皆以洛书为九畴。然郑注引春秋纬云。河龙图发。洛龟书成。河图九篇。洛书六篇。论衡云。河图洛书。言兴衰存亡。是又皆以为书名。与今宋人所传戴九履一之数大异。其说戴九履一之数者。乾凿度云。一阴一阳合十五。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则正与今书数合。又大戴礼。明堂者九室。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即今书之横图数。九室即九宫。又孙星衍云。北周甄鸾注数术记遗九宫算云。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又郑注太一下行九宫云。太一行始坎。次坤。次震。次巽。复息于中宫。按坎数一。坤二。震三。巽四。中宫五。是太一之行。按一二三四五之序也。又云自中官至乾。次兑。次艮。次离。一周毕矣。按乾西北数六。兑西数七。艮东北数八。离正南九。是太一之行。又自五而六七八九也。故曰四正四维。数合十五也。然则今洛书。据大戴礼乾凿度郑注甄驾注。皆名曰九宫。不谓为洛书。其谓为洛书者。只北周庐辩注大戴礼云。记用九室。谓法龟文。然他古籍皆不如是言也。河图洛书既茫昧难明。至宋人以五行数九宫数当之。诚不知其何所据。然孔刘以九宫数为九畴。独不思则之者。则以画卦。画卦者伏义。洛书禹时出。伏义安能则之。不尤误乎。按礼纬含文嘉云。伏羲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间。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以作易。又河图挺辅佐云。黄帝问道于天老。天老日。河出龙图。洛出龟书。所纪帝录。列圣人之姓号。据是则洛书亦出伏羲时。出于伏羲时。方能则以画卦。后汉学家袭孔刘之说。定谓洛书出禹。皆误也。四象。或云指七八九六。或云指上神物变化垂象图书四者。又有谓指分二挂一揲四归奇者。愚按指七八九六者是也。七八九六即南北东西。即春夏秋冬也。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此释大有上九爻义。或言是错简。宜在前七爻之下。大有六五承阳。五天位。承顺也。是天以顺佑上也。乾为人为信。二应五。五孚于上。故曰人之所助者信。上履信思顺。又二应五得尚于中行。是尚贤也。故无不利。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意之不能尽者。卦能尽之。言之不能尽者。象能显之。故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
乾坤其易之温(左言)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六十四卦。皆乾爻坤爻所积而成。故乾坤为易温(左言)。温(左言)藏也。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 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支。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是故夫象下九句与前复。故知系辞。乃门人杂记孔子之言。非出一人之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孙禄堂
薛凤昌
清·王士雄
明·净柱
宋·黄岩孙
宋·周羽
(唐)孟啓
清·张起南
袁昂
唐·海云
唐·怀素
清·李容
汉·氾胜之
明·顾璘
(元)佚名 李之亮 点校
明·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