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琴说
琴说
《琴说》北宋 陈伯葵
余家自国初时得唐琴一张于关南巡检李汉超家,汉超武人,务能尚勇不喜正声,一日与余曾祖父射弓,余祖幸胜而获焉,龙池中旧题雷颜石磬嘉祐中。欧阳永叔范希文过余,因此出琴示永叔,尝闻蜀中士大夫言雷会之父观其制作曲极其妙,谅非后世子孙所能及,然昔之名琴者,有曰金钟,有曰玉磬,有曰玉鹤,有曰玉雁,其类不可既举,而此琴特谓之石磬者,古人非不能温美耶,恶其名过于实耳。此琴虽古而规模制制雅合当今,所尚琴材坚实温润。世俗之论琴者皆曰:某人之琴,古某人之琴,古其材可以指掐下。此言盖得于市井之琴工尔。古琴多干虚而贵润实,假如材腐朽如此,则其声也已干虚而指下岂复有温润不穷余韵耶。此失于好古之过耳,故知音者,哂之宫声最佳。夫宫君声也,五音以宫为主,自古名琴惟宫声难得佳者。而此琴宫声特冠诸声,上下四声皆善,历观自古琴,上四声佳者,则下四声不足以应之,下四声佳者,则上四声不足以辅之。余游宦南北,阅琴多矣,未尝一见全琴,惟此琴上下四声皆善,上有蛇腹断文,琴之断有五,昔石曼卿以断如蛇腹而匀者为琴中第一。世俗之论琴者,不贵其声而惟取断者,有不贵断而惟取其声者,是皆失于一偏而未足以尽其美。盖有断而无声者,何以见琴之佳,有声而无断者,何以表琴之古。惟此琴有声而又有断,所以备琴之美而当世不可多得也。近世王公贵人之好琴者,往往以断相尚而不知琴之所主者在声。昔人所以贵乎断者,特欲其声之透而已,有断而无透者,透将安用?顷时有朝士蓄琴一张,断虽多而无声,自谓其直无价,每会宾客必出此琴以自矜眩。一日刘贡父在席乃言吾家有一黑漆厮马,岁久断裂,不可胜数,其直犹不在公琴之下。坐客为之大笑,盖木性顺而漆横,岁久未有不断者也,彼庸人乌知此哉。昔钱塘太守梅公闻此琴有环玮绝特之称,一日拉幕中诸客及寓居士大夫湖上会郡中名琴数十张,俾工于琴者鼓之。坐席未温,有抚之而无声者,有怀惭而引去者,惟此琴其声圆实清响如击金石,吟之指下有不穷之余思,众皆吧美不已,自是此琴名遂著于淮浙。噫,世之好琴者不别琴之古今,不辨琴之虚实,不知声之清浊,不识断之真伪,是非一决于琴工。琴工曰是,往往倾囊竭橐以偿其直,而不知琴工阴与之为地者以其授赂于鬻琴者也。琴工曰非,往往却之而不售,然不知琴工力与之为梗者以其无觊觎于鬻琴者也。王公贵人自谓察见其弊而人不可欺,岂知去取不能逃于纤人之彀中耶。然此特举其一,端其余奸弊又有出人意料之外者。自琴工以至缁衣之徒,有能此伎者,皆用一律,不如是者不能以称故。虽好古之士难遇知音,每为此辈所隔而不能相值,世之知音者又寥寥千载之间不可复有,故余为之诗曰:不遇钟子期,弹之何所为,由中千古意,只有泪痕知。所以叹夫识者之难遇也。道士吴见素字子明善琴,予尝欲听其运指,子明以谓无佳琴辄不鼓,今适遇雷颜琴而无子明之指,因书所予子明,诗于琴说之后,曰:太初有无千百年,薰风元鹤今悄然,但见峄桐皆左背,更闻陵散是神传。古来太音在指,世上小道徒安弦,惟师深缩袖间手,我听兹琴亦已全。政和改元四月二十五日陈伯葵响父题。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马建忠
宋·杨简
明·曹端
南朝梁·陶弘景
清·周学霆
宋·蔡伸
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
张彦远
清·江永
张恂子
(清)许重熙
清·张曜孙
(梁)陶弘景 注
宋·潜说友
李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