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本草述钩元-未知
本草述钩元目录:
简介
武进阳湖合志
序
卷一 水部
卷二 火部
卷三 土部
卷四 五金部
卷五 石部
卷六 卤石部
卷七 山草部
卷八 芳草部
卷九 隰草部
卷十 毒草部
卷十一 蔓草部
卷十二 水草部
卷十三 石草部
卷十四 谷部
卷十五 菜部
卷十六 五果部
卷十七 山果部
卷十八 夷果部
卷十九 果之味部
卷二十 果之部
卷二十一 水果部
卷二十二 香木部
卷二十三 乔木部
卷二十四 灌木部
卷二十五 寓木部
卷二十六 苞木部
卷二十七 虫部
卷二十八 鳞部
卷二十九 介部
卷三十 禽部
卷三十一 兽部
卷三十二 人部
简介
本草述钩元 清 杨时泰 公元1644-1911年
...更多
武进阳湖合志
杨时泰。字穆如。嘉庆己卯举人。工医事。自明以来。江南言医者。类宗周慎斋。慎斋善以五行制化。阴阳升降。推人脏气而为剂量准。雍正以后。变而宗张路玉。则主于随病立方。遇病辄历试以方。迨试遍。则束手。时泰于医。深得慎斋阃奥。尤善以脉之并见变见。揣测人脏腑寒热虚实。其用药一准刘若金。备得金元四家补泻开合精理。凡值错杂难明病。每每敛数味成方。一若抉而去者。人咸推服焉。以道光丙戌大挑一等。署山东莘县知县卒。着有本草述钩元。即约刘若金之书而剃其繁芜者也。
...更多
序
本草述钩元自序
道光六年丙戌。余在京师。馆于成果亭中丞家。瞿丽江比部持此书未订本见赠。翻阅数过。爱不能释。遂手自装订。暇即就其中论义。删而约之。历丁亥戊子。乃并其前后征引各条。旋就辑次。业未卒。自都还南。馆于泰属之康二如鹾尹署。二如喜谈医。馆政最简。遂出全力掇拾此编。其年冬。手钞卷数自后半起。历庚辛壬三载告成。犹病其末数卷未归一律也。
道光癸巳十一月十二日冬至节杨时泰识
本草述钩元邹序
...更多
卷一 水部
[卷一\水部] 雨水
立春节雨水。梅雨水。芒种后逢壬日入梅。小暑后逢壬为出梅。液雨水。立冬后十日入液。至小雪为出液。得雨谓之液雨。(广笔记)〔论〕。立春节雨水。宜煎发散及补中益气药。(濒湖)为其得春升生发之气也。(虞抟)梅雨水多由湿热之气。郁遏熏蒸。酿为霏雨。人受其气则生病。物受其气则生霉。观此水不可造酒醋。则梅雨水不宜用矣。(濒湖)液雨水主杀百虫。宜煎杀虫消积药。(又)因此雨在严冬。百虫际此而伏蛰耳。(又)
[卷一\水部] 潦水<
...更多
卷二 火部
[卷二\火部] 桑柴火
凡一切补药诸膏。宜此火煎之。一切仙药。不得桑煎不服。桑乃箕星之精。能助药力。除风寒痹诸痛。久服终身不患风疾故也。(抱朴子)桑火灸治痈疽发背不起。瘀肉不腐。及阴疮瘰流注。疮顽疮。燃火吹灭。日灸二次。未溃拔毒止痛。已溃补接阳气。去腐生肌。火以畅达拔引郁毒。此从治之法也。(丹溪)桑木能利关节。养津液。得火则拔引毒气。祛逐风寒。所以能去腐生新。(濒湖)但不可点艾伤肌。
[卷二\火部] 炭火
...更多
卷三 土部
[卷三\土部] 黄土
三尺以上曰粪。三尺以下曰土。凡用当去其恶物。勿令入客水。(藏器)气味甘平。主治泄痢冷热赤白。腹内热毒绞结痛。下血。(取干土。水煮三五沸。绞去滓。暖服一二升。)又解诸药毒。中肉毒。合口椒毒。野菌毒。宋皇子病螈。(拘急为螈。张纵为。俗谓之搐。)钱仲阳进黄土汤而愈。神宗问疾愈之故。对曰。以土胜水。水得其平。则风自退耳。(钱乙传)吴少师因夏月出师燥渴。饮涧水一杯。似有物入咽。遂得疾。数月消瘦。每饮食入咽。如万虫攒攻。且痒且痛。张鸡峰(名锐。着有备急方。)诊之。令明旦勿食。取行路黄
...更多
卷四 五金部
[卷四\五金部] 金箔
凡使金银铜铁。只可浑安在药中。借气生药力而已。勿入药服。能消人脂。气味辛平。生者有毒。主治镇精神。坚骨髓。利五脏邪气。疗小儿惊伤。镇心安魂魄。治风痫失志。癫痫风热。上气咳嗽。伤寒肺损吐血。骨蒸劳极作渴。方书治中风振颤。惊狂谵妄。消瘅。咽喉生疮。西方之行。性能制木。故疗肝胆风淫之病。(濒湖)制木而为木之主。即能镇心。心肝为子母之脏也。(仲淳)入至宝丹。治中风不语。气绝中恶。蛊毒尸疰。难产血晕等证。入牛黄清心丸。治诸风缓纵不随。语言謇涩。恍惚怔忡。痰涎壅塞。惊恐怕怖。或喜怒
...更多
卷五 石部
[卷五\石部] 丹砂
一名朱砂。上品。生于辰锦二州石穴。产五溪山峒者。得正南之气为上。麻阳(即古锦州地)诸山。与五溪相接者次之。有石砂土砂溪砂之殊。石砂最上者为光明砂。此天地自然之宝。在石室间。生雪床之上。(采之者寻石脉。穴地数十丈始见。其苗乃白石。谓砂床。)如初生芙蓉。光明外澈。细者环拱。大者处中。有辰居之象。其箭镞连床者。紫黯若铁色而莹彻。碎之崭岩作墙壁。又如云母石。成层可析者。真辰砂也。得此者带之辟恶。为上。其次或出石中。或出水内。形块大者如拇指。小如杏仁。光明无杂。名马牙砂
...更多
卷六 卤石部
[卷六\卤石部] 食盐
盐品甚多。海盐取海卤煎炼而成。今辽冀山东淮浙闽广所出是也。并盐取井卤煎今四川云南所出是也。池盐出河东安邑西夏灵州。今惟解州种之。疏卤地为畦陇而堑围之。引清水注入。久则色赤。待夏秋南风大起。则一夜结成。谓之盐南风。亦忌浊水淤淀盐脉也。(海盐深州者亦引海水入池晒成)又碱盐刮取碱土煎炼而成。(并州河北所出)崖盐生于土崖之间。状如白矾。亦名生盐。(阶成凤川所出)此五种皆食盐也。海盐井盐碱盐三者出于人。池盐崖盐二者出于天。此外又有崖盐生于山崖。戎盐生于土中。伞子盐
...更多
卷七 山草部
[卷七\山草部] 甘草
气味甘平。生则微凉。味不佳。炙则温。气薄味浓。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足太阴厥阴。通入手足十二经。术苦参干漆为之使。恶远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主治和诸药。(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用之得其平。)补正气。解诸味及百药毒。(诸毒遇土则化。甘草为土精。故能化毒。解一切邪气。)生用泻心火及诸火热。(分身梢用)熟用补三焦元气。散表寒。除邪热。去咽痛。缓正气。养阴血。(补伤寒瘥后血虚)补脾胃。润肺。吐肺痿之脓血。消五发之疮疽(海藏)甘而缓。故能泻热而补阳。甘缓善解诸
...更多
1
2
3
4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元·玄虚子
宋·李昌龄
清·曹庭栋
宋·史正志
明·闻龙
唐·欧阳询
元·徐显
(唐)徐炫
张可九
汉·魏伯阳
(清)王必昌 纂輯
明·杨时伟
(唐)孙棨
(明)罗贯中
金富轼
(宋)叶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