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本草述钩元-未知
本草述钩元目录:
简介
武进阳湖合志
序
卷一 水部
卷二 火部
卷三 土部
卷四 五金部
卷五 石部
卷六 卤石部
卷七 山草部
卷八 芳草部
卷九 隰草部
卷十 毒草部
卷十一 蔓草部
卷十二 水草部
卷十三 石草部
卷十四 谷部
卷十五 菜部
卷十六 五果部
卷十七 山果部
卷十八 夷果部
卷十九 果之味部
卷二十 果之部
卷二十一 水果部
卷二十二 香木部
卷二十三 乔木部
卷二十四 灌木部
卷二十五 寓木部
卷二十六 苞木部
卷二十七 虫部
卷二十八 鳞部
卷二十九 介部
卷三十 禽部
卷三十一 兽部
卷三十二 人部
卷八 芳草部
[卷八\芳草部] 当归
陕蜀秦汶诸州多栽莳为货。以秦产头尾圆色紫气香肥润者。为马尾归。最胜他处。尾大头粗色白坚枯者。为头归。止宜入发散药。二八月采根。(濒湖)川产者力刚而善攻。秦产者力柔而善补。(韩)头止血。尾破血。(凡药根升而梢降。根在上。梢在下故也。血下脱者。其根能引之上行而止息。血凝涩者。其梢能引之下行而破散。)身和血。若全用。一破一止。亦和血也。使头是一节硬实处。使尾是尖细处。(凡根身半以上气脉上行。身半以下气脉下行。然则治上当用头。治中用身。治下用尾。通治全用。匪独当归为
...更多
卷九 隰草部
[卷九\隰草部] 菊
有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者。为真菊。一种茎青肥大。作蒿艾气。其味苦辛惨烈不堪食者。为苦薏。(以味似莲子心得名)非真菊也。叶正相似。惟以甘苦别之。(贞白)惟单瓣花小而黄。叶小而薄。色深绿。九月应候而开者为是。邓州白菊。单瓣者亦入药。余皆不用。(宗)
花
味甘。气香。性平。可升可降。阳中有阴。主肝气不足。白术地骨皮桑白皮为之使。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
...更多
卷十 毒草部
[卷十\毒草部] 大黄
出河西山谷及陇西者为胜。益州北部汶山西山者次之。二月卷生黄赤。放叶时四四相当。粗长而浓。宛似羊蹄。茎高三尺许。味酸而脆。三月花黄。五月实黑。八月采根用。根形亦似羊蹄。大者如碗。长二尺许。切片阴干。理文如锦。质色深紫。(核)
根
大苦大寒。气味俱浓。沉而降。阴也。入手足阳明足太阴手足厥阴经血分。黄芩为之使。本经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荡涤肠胃。推陈致新。
...更多
卷十一 蔓草部
[卷十一\蔓草部] 菟丝子
火焰草。俗呼黄丝草。即菟丝子。阳草也。入夏生苗。初如细丝。遍地不能自起。延草物。其根渐绝于地。而寄空中。无叶有花。白色微红。香亦袭人。结实如秕而细梗上尤佳。怀孟林中产此。入药最甚。萦草者不经久。若傍松柏及他树。则蔓延四布经纬。根或绝地。质甚轻扬。其实或着树间。次年随在吐丝。不下引也。气味辛(辛味为甚。却与辛香燥热之辛不同。)甘平。入足三阴气分。诸本草主续绝伤。补不男女健。小(则使上。及中从子半在外阴阳则子。熟地虚损白浊苓三少血燥。十丸。腰末。将原酒〔论〕
...更多
卷十二 水草部
[卷十二\水草部] 泽泻
春生苗。多在浅水中。吐似牛舌。独茎而长。秋时开白花作丛。秋末采根。曝干用。味咸甘淡。气寒。沉而降。阳也。入足太阳少阴轻。逐湿行水。去三焦膀胱停水留垢。伐渗湿热。治泄精。及疝痛香港脚。肾脏风疮。去阴间汗。除阴湿之圣药。(洁古)去脬中留垢。以味咸。能泻伏水故也。(易老)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清气上行。天气明爽。故仲景用治支饮苦冒。使之降而奏功也。(濒湖)下焦湿热致精泄者。宜投之。(嵩)八味丸之用泽泻。取其伐肾邪。起阴气。助补多服病患
...更多
卷十三 石草部
[卷十三\石草部] 石斛
五月生苗。七月开花。十月结实。出六安山谷。及荆襄汉中。江左庐州。浙中台近以温台者为贵。谓其形似金钗。然气味腐浊。不若川产形颇修洁。气味清疏也。味甘淡微咸。气平。味浓气薄。阳中阴也。入足阳明少阴。亦入手少阴经。主治伤中。除痹下气。平胃气除热。清气益气。补肾暖水脏。壮筋骨。强阴益精。补五脏虚劳羸瘦。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冷疼痹弱。治胃中虚热有功。(宗)方书治中风虚劳。消瘅积聚。虚烦夏月酒蒸代茶。顿健足力。囊湿精少。小便余沥者。宜加之。一法。每以二钱。入生姜一
...更多
卷十四 谷部
[卷十四] 谷部
〔五谷总论〕经言五谷为养。以麻麦稻黍豆。配肝心脾肺肾。是五谷固养生所资。而非治尝肾自肾而外。二说互异。且以五脏之病言所宜食。又曰。肝病宜麻。心病宜麦。脾病宜粳米。肺病宜黄黍。肾病宜大豆。此说固为足据味甘。在谷曰粳米。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色黄味咸。在谷曰大豆。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润之。色黑味辛。在谷曰黄黍。气味。与五脏合而和者以为养。然五脏各司一养。而还取相剂以救偏。养生者又宜悉于斯义耳
[卷十四\谷部] 胡麻
...更多
卷十五 菜部
[卷十五\菜部] 韭
一名草钟乳。壮阳草也。可以根分。可以子种。一岁三四割。八月开花成丛。九月生味辛涩。熟味甘酸。气温。入足厥阴经。主治心腹痼冷癖。生捣汁服。治胸痹刺如锥。吐出胸中恶血。甚验。主吐血唾血衄血尿血。妇人经脉逆行。打扑损伤。及膈噎病煮食。温中下气。归肾益阳。熏产妇血晕。洗肠痔脱肛。叶热根温。生则辛而散血。熟则而补中。为足厥阴肝之菜。素问言心病宜食韭。食鉴本草言归肾。乃肝之子母脏也。(濒捣汁澄清。和童尿饮之。能消散胃脘瘀血。甚效。痰带血丝出。生韭汁童便二物合。加郁金研入。
...更多
卷十六 五果部
[卷十六\五果部] 杏仁
五月采之。双仁者有毒杀人。不可用。气味甘苦温冷利。(性润。利下行。非真冷也。)有小毒。气薄味浓。浊而沉坠。降也。入手风仁带治肺服。能体与用者谓心之火及亦可。盖火援物以显用。即用以显体故也。(之颐)杏仁下喘。治气也。桃仁疗狂。治血也。俱治大可过泄。脉浮者属气。用杏仁陈皮。脉沉者属血。用桃仁陈皮。(肺与大肠为表里。贲门主往来。魄门主收闭。为气之通道。故并用陈皮佐之。)同天冬煎。润心肺。肺燥喘热。大肠秘。用杏仁去皮研细。每一升。入水一升半。捣稠汁。入生姜四两。甘
...更多
卷十七 山果部
[卷十七\山果部] 梨
惟乳梨(即悉尼)鹅梨(即绵梨)消梨(即香水梨)可食。余亦不能去病。味甘微酸。气寒。入手太阴。兼入足阳明经。润肺凉心。消痰降火。治卒喑中风不语。(生热结疾梨沥寒滑。能解络热。儿科有梨浆饮以治疳热。亦取寒润之功。凡人有痛处。脉数无力。或发渴。此痈疽将成之候。惟昼夜食梨。可转重为轻。膏粱之家。浓味酽酒。纵恣无节。必多痰火卒中痈疽之病。数食梨。可变危为安。绞汁同霞天膏竹沥童便。治中风痰热。同人乳蔗浆芦根汁竹沥童便。治血液衰少。渐成噎膈。小儿内热。痰壅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郑樵
清·天花藏主人
(明)凌濛初
五代·王松年
明·伏雌教主
(梁)蕭子顯
清·陈淑均
宋·傅肱
宋·王禹偁
清·姚际恒
钟泰
(明)焦竑 編輯
清·况周颐
元·王结
明·张松源
清·李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