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本草衍义-未知
本草衍义目录:
简介
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九
[卷九] 当归
《广雅》云∶“山蕲(古芹切)当归也,似芹而粗大”。《说文》云∶“蕲,草也,生山中者名薜(音百)”。新书《图经》以谓“当归,芹类也,在平地者名芹,生山中粗大者名当归”。若然,则今川蜀皆以平地作畦种,尤肥好多脂肉。不以平地、山中为等差,但肥润不枯燥者佳。今医家用此一种为胜。市人又以薄酒洒,使肥润,不可不察也。《药性论》云∶“补女子诸不足”。此说尽当归之用矣。
[卷九] 芍药
...更多
卷十
[卷十] 款冬花
百草中,惟此罔顾冰雪,最先春也,世又谓之钻冻。虽在冰雪之下,至时亦生芽。春时入或采以代蔬,入药须微见花者良。如已芬芳,则都无力也。今人又多使如箸头者,恐未有花尔。有人病咳多日,或教以然款冬花三两枚,于无风处,以笔管吸其烟,满口则咽之。数日效。
[卷十] 牡丹
用其根上皮。花亦有绯者,如西洛潜溪绯是也。今禁苑又有深碧色者。惟山中单叶花红者为佳,家子次之。若移枝接者不堪
...更多
卷十一
[卷十一] 大黄
大黄损益,前书已具。仲景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用大黄、黄芩、黄连。或曰∶心气既不足矣,而不用补心汤,更用泻心汤,何也?答曰∶若心气独不足,则不当须吐衄也。此乃邪热,因不足而客之,故吐衄。以苦泄其热,就以苦补其心,盖两全之。有是证者,用之无不效。量虚实用药。
[卷十一] 桔梗
治肺热,气奔促,嗽逆,肺痈,排脓。陶隐居云∶俗方用此,乃名荠。今别有荠,所谓乱人参者
...更多
卷十二
[卷十二] 连翘
亦不至翘出众草、下湿地亦无,太山山谷间甚多。今只用其子。折之,其间片片相比如翘,应以此得名尔。治心经客热最胜,尤宜小儿。
[卷十二] 白头翁
生河南洛阳界及新安土山中。性温,止腹痛,暖腰膝。《唐本》注及《药性论》甚详。陶隐居失于不审,宜其排叱也。新安县界兼山野中屡尝见之,正如《唐本》注所说。至今本“处山中人卖白头翁丸,言服之寿考”,又失古人命名之意。
...更多
卷十三
[卷十三] 茯苓
乃樵斫讫多年松根之气所生。此盖根之气味,噎郁未绝,故为是物。然亦由土地所宜与不宜。其津气盛者,方发泄于外,结为茯苓,故不抱根而成物。既离其本体,则有苓之义。茯神者,其根但有津气而不甚盛,故只能伏结于本根,既不离其本,故曰茯神。此物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或曰松既樵矣,而根尚能生物乎?答曰∶如马勃、菌、五芝、木耳、石耳之类,皆生于枯木、石、粪土之上,精英未沦,安得不为物也。其上有菟丝,下有茯苓之说,甚为轻信。
[卷十三] 琥
...更多
卷十四
[卷十四] 龙眼
经曰∶一名益智。今专为果,未见入药。《补注》不言,《神农本草》编入木部中品,果部中复不曾收入。今除为果之外,别无龙眼。若为益智子,则专调诸气,今为果者复不能也。矧自有益智条,远不相当,故知木部龙眼,即便是今为果者。按今《注》云∶“甘味归脾,而能益智。”此说甚当。
[卷十四] 浓朴
今西京伊芳阳县及商州亦有,但薄而色淡,不如梓州者浓而紫色有油。味苦,不以姜
...更多
卷十五
[卷十五] 石南叶
状如枇杷叶之小者,但背无毛,光而不皱。正、二月间开花。冬有二叶为花苞,苞既开,中有十五余花,大小如椿花,甚细碎。每一苞约弹许大,成一球。一花六叶,一朵有七、八球,淡白绿色,叶末微淡赤色。花既开,蕊满花,但见蕊,不见花。花才罢,去年绿叶尽脱落,渐生新叶。治肾衰脚弱最相宜。但京洛、河北、河东、山东颇少,人以此故少用。湖南北、江东西、二浙甚多,故多用南实。今医家绝不用。
[卷十五] 蜀椒
...更多
卷十六
[卷十六] 发
与乱发自是两等。发味苦,即陈旧经年岁者。如橘皮皆橘也,而取其陈者。野狼毒、麻黄、吴茱萸、半夏、枳实之类,皆须陈者,谓之六陈,入药更良。败蒲亦然,此用之义耳。今人又谓之头。其乱发条中,自无用之义,此二义甚明,亦不必如此过谓搜索。右以乱发如鸡子大,无油器中熬焦黑,就研为末,以好酒一盏沃之,何首乌末二钱,同匀搅,候温灌之,下咽过一二刻,再灌,治破伤风及沐发中风极效。
[卷十六] 人乳汁
...更多
卷十七
[卷十七] 石蜜
《嘉本草》石蜜收虫鱼部中,又见果部。新聿取苏恭说,直将石字不用。石蜜既自有本条,煎炼亦自有法。今人谓之乳糖,则虫部石蜜自是差误,不当更言石蜜也。《本经》以谓白如膏者良,由是知石蜜字,乃白蜜字无疑。去古既远,亦文本传写之误,故今人尚言白沙蜜。盖经久则陈白而沙,新收者惟稀而黄。次条蜜蜡,故须别立目。盖是蜜之房,攻治亦别。至如白蜡,又附于蜜蜡之下,此又误矣。本是续上文,叙蜜蜡之用及注所出州土,不当更分之为二。何者?白蜡本条中盖不言性味,只是言其色白尔。既有黄白二色,今只
...更多
卷十八
[卷十八] 豆蔻
草豆蔻也,气味极辛,微香。此是对肉豆蔻而名之。若作果,则味不和。不知前人之意,编入果部有何意义?性温而调散冷气,力甚速。花性热,淹置京师,然味不甚美,微苦。必为能消酒毒,故为果。花干则色淡紫。
[卷十八] 葡萄
先朝西夏持师子来献,使人兼葡萄遗州郡,比中国者皆相似。最难干,不干不可收,仍酸澌不可食。李白所谓“胡人岁献葡萄酒”者是此。疮不出,食之尽出。多食皆昏人眼。波
...更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陈霆
宋·赵师使
宋·李昌龄
(宋)佚名
新竹县采访册
(明)延陵吴从先
明·程登吉
台湾舆地汇钞
宋·李思聪
宋·黄机
唐·赵璘
清·富尔丹
清·庄纶裔
晋·杜预
(清)程穆衡
清·黄元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