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本草征要-未知
本草征要目录:
简介
序言
第一卷·通治部分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
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第四卷·外治·食疗·附录
简介
本草征要 明 李中梓 公元1368-1644年
...更多
序言
李中梓(字仕材)先生,系明末江南医学教育家。籍贯松江府南汇县。生于万历十五年丁亥(1先生精于医,复精于文,临症经验甚丰。授徒众多,其中颇有杰出者,如马元仪、尤生州等皆是传其法乳者。李氏生平,著作甚丰,均着眼于培养后进与临症切用。且文辞绮丽,使深于医者与初学之士,两皆适用。当其中年,曾草《颐生微论》,自视犹觉不足,乃改写为《删补颐生微论》,其中谈药之作,多编为韵语。崇祯十年(1637)又重着《医宗必读》十卷。鉴于学医者必先有文学水准,故卷一为〈医论、图说〉首列论文十三篇,以骨度、藏象等图附于后。卷二为《四言脉诀》,补原着之缺略,正传
...更多
第一卷·通治部分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 (一)温散风寒
味辛,性温,无毒,入肺经。其气芳香,其性和融,温中达表,散风解凝。发表而不优于峻,性阳而无损于阴。通鼻塞、行气滞。虚人需发汗,而弱不能投者,当以人参为伍。暑期受寒凉,用辛热而于时有侮者,可与藿香同行。梗∶能下气安胎,胎元复固。子∶可消痰定喘,喘息安宁。此药温能散寒,香可和气。譬诸盛德之人,可无往而不利。若与橘皮同用,尤为适宜。治受之藿香正气散,治香港脚之鸡鸣散,均作如此配伍。又可外治,孕妇呕吐不止,以梗、叶煮水,嗅吸其蒸气,能止逆下气,可得
...更多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一)巅顶、头面用药
味辛,性平,无毒。入肝经。酒浸,煨熟,焙干。风虚眩晕,麻痹不仁。语言蹇謇涩,腰膝软疼。理风痫惊气。治恍惚失神。肝为风木之脏,藏血主筋,独入肝经,故主治如上。
天麻,虽不甚燥,毕竟是风剂助火,若血虚无风者,不可妄投。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一)巅顶、头面用药
...更多
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一)清心
味苦,性寒,入心经。清心去热,止血治遗。渴者作茶,快膈忘机。莲花瓣∶味苦、甘。镇心益色,驻颜轻身。莲花须∶味甘、涩,性温,无毒。入心、肾二经。忌地黄、葱、蒜。清心而诸窍之出血可止,固肾而丹田之精气无遗。须发变黑,颜驻情怡。温而不热,涩而不滞,血家泻家,尊为上剂。
[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一)清心
味苦、甘,性寒,无毒。入心、胃二经。清心涤烦热,止嗽化痰涎
...更多
第四卷·外治·食疗·附录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即冰片,味辛苦,性微温,无毒。入心、肺、肝三经。外用能治五官诸病,可引诸药达于深处。内服能开通关窍,驱逐祟邪。善消风而化湿,使耳聪而目明。芳香为百药之冠,香甚者,性温热。善于走窜,入骨搜风,能引火热之气,自外而出。
龙脑入骨,风病在骨髓者,宜也。若风在血脉肌肉,辄用脑麝,又引风入骨,如油入面,莫之能出。目不明,属虚者,不宜入点。
[第四卷\外治] (一)植物药
...更多
1
可能你会感兴趣
朱长文
元·范德机
明·丰坊
魏·何晏
(宋)尹沫
唐·李翱
(宋)范成大
陈玄祐
明·段宝姬
淸·黄图珌
南朝陈·徐陵
(清)潇湘迷津渡者 著
史崧
金·刘完素
贾题韬
元·马宗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