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十七 产难门-妇人大全良方
卷十七 产难门
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七 产难门
宋 临川 陈自明良甫编辑 明 古吴 薛 己立斋补注 鄞县 曹赤电炳章圈校
产难论第一
妇人以血为主。惟气顺则血和。胎安则产顺。今富贵之家。过于安逸。以致气滞而胎不转动。或为交合。使精血聚于胞中。皆致产难。若腹或痛或止。名曰弄胎。稳婆不悟。入手试水。致胞破浆乾。儿难转身。亦难生矣。凡产直候痛极。儿逼产门。方可坐草。时当盛暑。倘或血运血溢。当饮清水解之。冬末春初。产室用火和暖下部。衣服尤当温厚。方免胎寒血结。若临月洗头濯足。亦致产难。
愚按、丹溪先生曰。余族妹苦于难产。遇胎则驱之。予甚悯焉。盖其形肥而勤女工。形肥则气虚。久坐则气不运。而儿在胞胎。因亦不能自运耳。当补其母之气。则儿健易产。故后有孕。至五六月。遂以紫苏饮加补气药。与之数十贴而产甚快。大要在随母之禀性。若胎胞破早。血水先乾。或难产劳伤气血者。煎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加益母草。不时与服。以协济之。或以黄耆数觔。芎归四五斤许。大釜水煎。药气氤氲满室。使产妇口鼻俱受其气。脐带以油纸捻烧断。补接其阳气。稳婆须择老练者。当先施惠。预说与知。倘有生息不顺。只说是未产。或是双胎。只说胎衣未下。恐惊则气散。愈难生息。附治验
荆妇孟冬。分娩艰难。劳伤元气。生子已死。用油纸捻烧断脐带。藉其气以暖之。俄顷忽作声。此儿后无伤食作泻之症。可见前法之功不诬。世用刀器断脐带。子母致危者。竟不知其由矣。且稳婆又喜平日常施小惠。得其用心。兼以安慰母怀。故无虞耳。一稳婆云。我止有一女。正分娩时。适当巡街侍御行牌取我视其室分娩。女因惊吓。未产而死。后见侍御更以威颜分付。迨视产母。胎虽顺而头偏在一边。以致难产。因畏其威。不敢施手。由是其母子俱不能救。
紫苏饮方见十二卷第八论 十全大补汤 八珍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杨子建十产论第二
凡生产。先知此十症。庶免子母之命。折于无辜也。世之救生者。少有精良妙手。多致倾命。予因伤痛而备言之。一曰正产
正产者。言怀胎十月。阴阳气足。忽然作阵疼痛。胎至谷道。浆破血下。儿即正产。二曰伤产
伤产者。言怀胎未足月。有所伤动。以致忽然脐腹疼痛。或服催药过早。或产母努力太早。逼儿错路。不能正生。凡分娩须待儿身转顺。头到产门。努力一送。儿即正生。三曰催生
催生者。言欲产时儿头至产门。方服药催之。或经日久产。母困倦难生。宜服药以助其血气。令儿速生。四曰冻产
冻产者。言天气寒冷。产母血气迟滞。儿不能速生。故衣裳宜厚。产室宜暖。背心宜温和。庶儿易生。五曰热产
热产者。言盛暑之月。产妇当温凉得宜。热甚。产母则头疼。面赤昏晕。若产室人众。热气蒸逼。亦致前患。名曰血晕。若夏月风凉阴雨。亦当谨避。六曰横产
横产者。言儿方转身。产母用力逼之故也。凡产母当令安然仰卧。稳婆先推儿身顺直。头对产门。以中指探其肩。不令脐带覊扳。方用药催之。继以产母努力。儿即生。七曰倒产
倒产者。言儿未能转身。产母努力故也。当令产母仰卧。稳婆推入。候儿自顺。若良久不生。令稳婆手入产户一边。拨儿转顺。近产门。却服催药。并努力即下。八曰偏产
偏产者。言儿回身未顺生路。产母努力逼儿。头偏一边。产虽露顶。非也。乃额角耳。当令产母仰卧。稳婆轻手正其头向产门。却令产母努力。子即下。若儿顶后骨。偏拄谷道露额。令稳婆以绵衣炙暖。裹手于谷道外傍。轻手推正。令产母努力。儿即生。九曰碍产
碍产者。言儿身已顺。门路已正。儿头已露。因儿转身。脐带绊其肩。以致不能生。令产母仰卧。稳婆轻推儿向上。以中指按儿肩。脱脐带仍令儿身正顺。产母努力。儿即生。十曰坐产
坐产者。言儿之欲生。当从高处牢系手巾一条。令产母以手攀之。轻轻屈坐。令儿生下。不可坐。抵儿生路。十一曰盘肠产
赵都运恭人。每临产则子肠先出。然后产子。其肠不收。名曰盘肠。稳婆以醋水各半盏。默然噀产妇面背。才收不可不知。
愚按、前症古方以萆麻子仁四十九粒。研涂产母头顶。肠收上。即洗去。其肠若乾。以磨刀水少许温润之。以用磁石煎汤服之。即收上。磁石须阴阳家用有验者。若以水噀母面背。恐惊则气散。
治盘肠产。以半夏为末。搐鼻中。肠自上。
又方大纸捻以麻油润灯吹灭。以烟熏产妇鼻中。肠即上。
又方。肠出。盛以洁净漆器。浓煎黄耆汤浸之。肠即上。催生方论第三
五行论命。以年月日时。支干五行相生相值。以推其贵贱。其间最切要者时也。得其时则终身富贵。失其时则一世贫贱。然则命禀于有生之初。岂可催乎。世之催生之说。盖为产难而设也。
今开历验数方于后。
催生柞木饮子 治产难。或胎烂腹中腹闷。其效如神。
生柞木一尺锉 甘草大者五寸锉五段
右用水三钟。纸封罐口。煎一钟半。候胎顺产门。徐徐温服。即时分娩。更无诸苦。切不可早于坐草。及稳婆下手催逼。
催生如神散 治逆产横生。其功甚大。
百草霜 白芷不见火各为末等分
右每服三钱。至胎顺产门。以童便米醋和如膏。加沸汤调下。或童便酒煎。进二服。然血得黑则止。此药大能固血。又免血乾甚妙。
如圣散。用黄蜀葵花。焙为末。热汤调下二钱。若漏血。胎胞乾涩难产。并进三服即产。如无花。用葵子末半两吞调温酒服。尤妙。若打扑胎死。红花酒调下。
顺生丹 治症同上。
兔脑髓去皮膜研如膏 明乳香一两细研 母丁香末一两 麝香一钱研细
右以兔脑髓丸。鸡头大。阴乾。每服一丸。温水下。男左女右。手握出。兔脑腊月者尤佳。
又方。通明乳香一块。如枣子大。为末。腰痛时。用冷水醋少许调服。扶立。令两手拿石燕二个。念医灵药圣三遍。行数步。坐草便生。更无痛楚。神效。
愚按、前法观之。似迂远。用者云甚验。
治产不顺。
蛇蜕一条全者 蚕蜕纸一张无则一方
右入新瓦瓶内。盐泥固济。存性为末。煎榆白皮汤下一钱。三服。觉痛便生。
又方。用伏龙肝研末。每服一钱。酒调下。儿头戴土而下。
又方。吞槐子十四粒即下。
又方。当归为末。酒调一钱服。良久再服。
一方。用鱼胶一尺许。新瓦上煅灰。陈醋调服立下。
又方。大朱砂于端午日晒起。以百日为度。研为细末。用腊月兔脑髓丸。绿豆大。欲产时。粥饮下一丸。良久便生。其药男左女右。手中握出。晒朱砂。不得着雨。
又方。腊月兔头煅为末。葱白煎汤。调二钱。立生。或腊月兔血。纸袋盛挂。当风处阴乾为末。煎乳香汤调下二钱。或兔皮和毛烧为末酒调下二钱。即下。如胎衣未下。再服。
神妙乳砂丹。用明乳香为末。以猪心血丸。桐子大。朱砂为衣。阴乾。每服二丸。嚼碎。冷酒下。良久。未生再服。 难产以莲叶蒂七个。水煎。化服二丸。良久。未生再服。胞浆先乾。胎不得下。急服大料四物汤。滋其血气。并浓煎葱汤。熏洗产户。更用油烛涂产户内。却服前药。 胎死不下。用朴硝五钱。滚汤调下。或平胃散一服。胞衣未下。酒水服一丸。 横逆不顺。先用如神散。方见前产门不开。用加味芎归汤。仍服二丸。须月初上辰日修合。盐涂儿足底。急强摩之即产。
急应方。好墨新汲水浓磨服之。墨水裹儿出。 又方。清油同蜜等分。入滚汤少许。调服。或油煎一盏服之。或路傍破草鞋一只。取鼻络小耳绳烧灰。酒调服。交骨不开产门不闭方论第四新附
窃谓交骨不开。产门不闭。皆由元气素弱。胎前失于调摄。以致血气不能运达而然也。交骨不开。阴气虚也。用加味芎归汤、补中益气汤。产门不闭。气血虚也。用十全大补汤。附治验
地官李孟卿。娶三十五岁女为继室。妊娠虑其难产。索加味芎归汤四剂备用。果产门不开。止服一剂。顿然分娩。
上舍怀德之室。产门不开。两日未生。服前药一剂。即时而产。怀德传服此方。用者无有不验。
一妇人分娩最易。至四十。妊娠下血甚多。产门不开。与前汤一剂。又以无忧散觔许。煎熟。时时饮之。以助其血而产。
一产妇阴门不闭。发热恶寒。用十全大补加五味子。数剂而寒热退。后用补中益气加五味子。数剂而阴户敛。若初产肿胀。或焮痛而不闭者。用加味逍遥散。若肿既消而不闭者。用补中益气汤。切忌寒凉之剂。
一妇人脾胃素弱。无有肝火。产后阴门肿痛。寒热作渴。呕吐不食。敷大黄等药。服驱利之剂。肿及于臀。虚症衖起。此真气虚也。先用六君子以固脾胃。乃以补中益气汤。升举而消。
一产妇失治。肿溃不已。形体消瘦。饮食少思。朝寒暮热。自汗盗汗。半年矣。余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以健脾胃。脓水渐少。饮食渐进。用归脾汤以解脾郁。共五十余剂。元气复而疮亦愈矣。
一产妇阴门不闭。小便淋沥。腹内一物。攻动胁下。或胀或痛。用加味逍遥散。加车前子而愈。
一妇人子宫肿大。二日方入。损落一片。殊类猪肝。面黄体倦。饮入无味。内热肺热。自汗盗汗。用十全大补汤。二十余剂。诸症悉愈。仍复生育。
加味芎归汤 治交骨不开。不能生产。
川芎 当归各一两 自死龟板一个酥炙 妇人头发一捏烧存性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煎服。约人行五里。即生。如胎死亦下。灼过龟板亦可。附方
十全大补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补中益气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郭稽中产难方论第五
论曰。产难者。因儿转身。将儿枕血块破碎。与胞中败血壅滞。儿身不能便利。是以难产。急服胜金散。消散其血。使儿自易生。陈无择云。多因儿未转身。坐草太早。或努力太过。以致胞衣破而血水乾。产路涩而儿难下。宜先服催生如神散。以固其血。设或逆生横产。当用前法针刺之。
胜金散
麝香末一钱 豆豉一两
右每服一钱。用秤锤烧赤淬酒。下催生如神。散亦可用。产难子死腹中方论第六
产难子死腹中。多因惊动太早。或触犯禁忌。其血先下。胎乾涸而然也。须视产母舌。若青黑。其胎死矣。当下之。故产室坐卧须顺四时方向。并遵五行避忌则吉。附治验
一稳婆之女。勤苦负动。妊娠。腹中阴冷重坠。口中甚秽。余意其胎已死。令视其舌青黑。与朴硝半两许服之。化下秽水而安。
一妇人胎死。服朴硝下秽水。肢体倦怠。气息奄奄。用四君子为主。佐以四物、姜、桂。调补而愈。
又方。水银半两。桂末一钱。作一服。温酒调下。粥饮亦可。
又方。以利斧煅赤。置酒中。待温饮之。其子便下。
又方。用锡粉、水银各一钱。枣肉丸。大豆许。水吞下。立出。
又方。朴硝三钱。温童便调下。猫犬牛畜。用之皆验。
又方。平胃散五钱。酒水各一盏。煎至一盏。投朴硝五钱。再煎三五沸温服。其胎即化水而出。
宝庆方云。凡欲断脐带。先以系物坠下。后可断之。否则胞衣上。即冲心而死附方
四君子汤 四物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产难生死诀第七
欲产之妇脉离经。
难经云。一呼三至曰离经。此是阳加于阴一倍也。一呼一至。亦曰离经。此是阴加阳四倍也。注云。经者常也。胃脉离常络之处。周即言之。一呼脉再至。一吸脉再至。曰脾和之脉。故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一十丈。乃干一周。复从始之。经再行。今一呼脉三至。一吸脉三至。呼吸定息。脉行九寸一日一夜。脉行通计一千二百一十五丈。过于平脉之数。不在所起之经再起。故曰离经。若一呼一至。脉行寸半。一吸一至。脉行寸半。呼吸定息。脉行三寸。一日一夜。通计脉行得四百单五丈。乃谓一周。是不及平脉之数。周而复始。亦不在所起之经再起。亦曰离经也。
沉细而滑也同名。
临产之妇。脉见沉细而滑者。乃肾脏本脉之形。然肾系胞胎。见此脉者。亦与离经之脉同名也。
夜半觉痛应分诞。来日日午定知生。
若妊妇夜半时觉腹痛。定知来日午时当分娩也。圣惠方云。夜半子时觉腹痛。来日午时必定生。产谓子午相半日观数也。
身重体热寒又频。舌下之脉黑复青。反舌下冷子当死。腹中须遣子归冥。
凡妊妇身有沉重者。胃气绝也。又体热寒栗头并者。正气衰。阴气盛也。若舌卷下。脉青黑色者。及舌反卷上。冰冷不温者。子母俱死之候。
面赤舌青细寻看。母活子死定应难。
凡妊妇面色赤。是荣气流通。母活之候。舌上青色。是妊脉络绝。胎死之候。
唇口俱青沫又出。子母俱死总高判。
若妊妇唇口俱青色者。荣卫气绝也。又口中吐出痰沫者。是脾胃之气俱绝。此是子母俱死之候也。
面青舌青沫出频。母死子活是知真。不信若能看应验。寻之贤哲不虚陈。
凡妊妇面与舌皆青色。又吐痰沫者。是产妇荣卫俱绝。胎气冲上之候。此是子活母死之候。产下子母必死也。此古哲应验之文。不虚妄陈其说也。
新产之脉缓滑吉。实大弦急死来侵。
凡妇人新产之后。其脉来缓滑者。为气血通利调和。是生活安吉之兆也。若见牢大弦急之脉。则凶。必死之脉也。
若得沉重小者吉。忽若坚牢命不停。
若产妇诊得沉重微小者。此是形虚相应。故云吉兆之脉。忽然诊得坚硬牢实之脉。是脉盛形衰相反。性命不可停留。必死也。
寸口涩疾不调死。
若产后寸口脉涩疾。大小不调匀者。此是血气衰绝之脉。故云死也。
沉细附骨不绝生。
若重手按之。乃得六脉沉细。附着于骨。不断绝有力者。此生活之兆也。
审看此候分明记。长须念此向心经。
凡为医者。宜随时审取。言分明记于心胸也。
愚按、前论与脉诀刊误所云不同。观者审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王谟
清·陈宏谋
明·王士性
清·顾春
明·湛若水
清·尚镕
明·史玄
汉·氾胜之
(魏)楊衒之,范祥雍 校注
晋·傅玄
宋·周因朴
宋·胡太初
吴栻
(宋)王称
(宋)朱肱
黃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