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自序-伤寒论翼
自序
世之补《伤寒》者百余家,究其所作,不出二义∶一则因论本文为之注疏,犹公、谷说《春秋》也;一则引仲景之文而为立论,犹韩婴说《诗》而为《外传》也。然引征者,固不得断章取义之理;而注疏者,反多以辞害义之文。初不知仲景先师着《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良法大备。此《灵》、《素》已具诸病之体,而明针法之巧妙;至仲景复备诸病之用,而详方药之准绳。其常中之变,变中之常,靡不曲尽。使全书具在,寻其所集,尽可以见病知源。自王叔和编次,伤寒、杂病分为两书,于本论削去杂病。然论中杂病,留而未去者尚多,是叔和有《伤寒论》之专名,终不失伤寒杂病合论之根蒂也。名不副实,是非混淆,古人精义弗彰,是以读之者鲜。而旁门歧路,莫知适从,岂非叔和编次之谬以祸之欤?世谓治伤寒,即能治杂病,岂知仲景《杂病论》,即在《伤寒论》中。且伤寒中又最多杂病夹杂其间,故伤寒与杂病合论,则伤寒、杂病之症治井然。今伤寒与杂病分门,而头绪不清,必将以杂病混伤寒而妄治之矣。乃后人专为伤寒着书,自朱奉议出而伤寒之书日多,而伤寒之病日混。非其欲伤寒之混也,由不识何病是伤寒也。陶节庵出而伤寒之书更多,非真伤寒多也,即《金匮》中杂病,亦尽指为伤寒也。世锢于邪说,反以仲景书难读,而不知仲景书皆叔和改头换面,非本来面目也。冠脉法序例于前集,可汗不可汗等于后,引痉、湿、于太阳之首,霍乱、劳复等于厥阴之外,杂鄙见于六经之中,是一部王叔和之书矣。林亿诸公校正,不得仲景原集,惑于《伤寒论》之名,又妄编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之数,以附会叔和所定之伤寒。于是欲知仲景之道,更不可得。成无己信古笃好,矫然特出,惜其生林亿之后,欲为仲景功臣,无由得其真传。故注仲景之书,而仲景之旨多不合;作《明理论》,而伤寒之理反不明。因不得仲景伤寒、杂病合论之旨,故不能辨许叔微三方鼎立之谬。反集之于注,开疑端于后人,岂非为三百九十七法等说所误乎?由是方中行有《条辨》之作,而仲景之规矩准绳,更加败坏,名为翻叔和之编,实以灭仲景之活法也。卢子由《疏抄》,不编林亿之数目,不宗方氏之三纲,意甚有见,而又以六经谬配六义,增标本形层本气化气等说。仲景之法,又何堪如此挠乱哉?近日作者蜂起,尚论愈奇,去理愈远,条分愈新,古法愈乱。仲景六经反茅塞而莫辨,不深可悯耶?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
六经各有伤寒,非伤寒中独有六经也。治伤寒者,但拘伤寒,不究其中有杂病之理。治杂病者,以《伤寒论》为无关于杂病,而置之不问。将参赞化育之书,悉归狐疑之域。愚甚为斯道忧之,于仲景书究心有年,愧未深悉。
然稍见此中微理,敢略陈固陋,名曰《伤寒论翼》。不兼杂病者,恐人未知原文合论之旨,以杂病为不足观耳。
其当与否,自有能辨之者。
甲寅春慈溪柯琴序。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秦淮墨客
唐·髙仲武
(梁)沈約
清·
秦·商鞅
(清)雍正皇帝 编纂
清·潘永因
(東漢)辛氏
明·鲍山
明·龙正
宋·史弥坚
清·王洪绪
清·朱世杰
释亚栖
阮逸
明·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