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伤寒论翼-未知
伤寒论翼目录:
简介
自序
卷上
卷下
简介
伤寒论翼 清·柯琴 公元1644-1911年
《伤寒论翼》,伤寒著作。二卷。清·柯琴撰于1674年。作者对前人编集、校注、整理《伤寒论》持有异议,对《伤寒论》的编次及证治、方药进行全面探讨。既不取叔和旧制,又反对三纲鼎立。主张以方名证,方从六经。认为“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六经中各有伤寒,非伤寒中独有六经也。”本此,柯氏于上卷列论伤寒大法、六经、合病以及风寒、温暑、痉湿等证,并附平脉法;下卷纲领性地叙述六经分证。书末附制方大法,为《伤寒论》辅助读物之一。现存康
...更多
自序
世之补《伤寒》者百余家,究其所作,不出二义∶一则因论本文为之注疏,犹公、谷说《春秋》也;一则引仲景之文而为立论,犹韩婴说《诗》而为《外传》也。然引征者,固不得断章取义之理;而注疏者,反多以辞害义之文。初不知仲景先师着《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良法大备。此《灵》、《素》已具诸病之体,而明针法之巧妙;至仲景复备诸病之用,而详方药之准绳。其常中之变,变中之常,靡不曲尽。使全书具在,寻其所集,尽可以见病知源。自王叔和编次,伤寒、杂病分为两书,于本论削去杂病。然论中杂病,留而未去者尚多,是叔和有《伤寒论》之专名,终不失伤寒杂病合论之根蒂也。名
...更多
卷上
[卷上] 全论大法第一
按仲景自序言作《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则伤寒杂病,未尝分两书也。凡条中不冠伤寒者,即与杂病同义。
如太阳之头项强痛,阳明之胃实,少阳之口苦、咽干、目眩,太阴之腹满吐利,少阴之欲寐,厥阴之消渴、气上撞心等症,是六经之为病,不是六经之伤寒,乃是六经分司诸病之提纲,非专为伤寒一症立法也。观五经提纲,皆指内证,惟太阳提纲为寒邪伤表立;五经提纲皆指热证,惟太阴提纲为寒邪伤里立。然太阳中暑发热而亦恶寒,太阴伤热亦腹痛而吐利,俱不离太
...更多
卷下
[卷下] 太阳病解第一
仲景六经各有提纲一条,犹大将立旗鼓使人知有所向,故必择本经至当之脉症而标之。读书者须紧记提纲以审病之所在。然提纲可见者只是正面,读者又要看出底板,再细玩其四旁,参透其隐曲,则良法美意始得了然。
如太阳提纲提出“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八字,是太阳受病之正面。读者要知三阳之脉俱浮,三阳俱有头痛症,六经受寒俱各恶寒,惟头项强痛,是太阳所独也。故见头连项强痛,知是太阳受病。盖太阳为诸阳主气,头为诸阳之会,项为太阳之会故也
...更多
1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吴璿
(清)陆莘行
薛涛
元·玄虚子
归有光
明·陈仲琳
(清)李希圣
清·聂鈫
不肖生
(晋)嵇含
明·欧大任
(宋)赵彦卫撰
清·贺长龄
朱庆余
(唐)刘恂
宋·蔡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