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伤寒指掌-未知
伤寒指掌目录:
简介
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简介
伤寒指掌 清·吴坤安 公元1644-1911年
《伤寒指掌》 ,伤寒著作。四卷·清·吴坤安撰于1796年。吴氏所说的伤寒,实为广义伤寒,包括伤寒和温热二类病证。本书辨析伤寒,温热病证治,伤寒推崇王宇泰、喻嘉言、柯韵伯等;温热悉遵叶天士、薛生白学说。条理清楚,论述颇精。卷一辨类伤寒及三阳经;卷二述三阴经及瘥后诸病;卷三论伤寒变症;卷四列伤寒类症。吴氏原作后经邵仙根于正文后增写评语,多系经验之谈。又晚清何廉臣曾将本书略予删改,改名《感证宝筏》刊行。现存多种清刻本、石印本,195
...更多
序
花序
上古之人。禀天地浑穆之气以生。寿永而无病。中古自轩辕氏尝百草分经络。始知有药。始知有病。岐伯氏通脉理辨病因。始知有医。圣人惧后世疾痼而不求治。则着灵枢素问内经诸书以垂世。后人宗之。代有名医。各有着论。随时施治。无非救世之苦心。然而病情多端。其变幻叵测而速于死者。莫如伤寒一症。药一误投。
病不可挽。诸名家述伤寒略而不周。惟张仲景先生定一百一十三方。治分六经。可谓该之。后学误以类伤寒作正伤寒治。而不分手足。无怪乎病之浅者深。深者危。危者莫救。
...更多
卷一
[卷一] 类伤寒辨
凡感四时六淫之邪。而病身热者。今人悉以伤寒名之。是伤寒者。热病之总名也。
其因于寒者。自是正病。若夫因暑因湿。因燥因风。因六淫之兼气。或非时之戾气。发为风温、湿温、温病、寒疫等症。皆类伤寒耳。病热虽同。所因各异。不可概以伤寒法治之。且伤寒正病绝少。类症尤多。
苟不辨明。未免有毫厘千里之差。准绳独以类症弁诸首。亦以辨症为先务也。用仿其意。首列类症。凡同伤寒之例而治者十一症。不同
...更多
卷二
[卷二] 三阴总辨
撰伤寒书者。每于三阴或热或寒之故。都模糊过去。即有传经直中之分。亦非仲景本旨。此处不明。何以临症。用陈鄙见。质诸高明。
一、三阴。有阳经注入之邪。有本经自感之邪。注入之邪。则传变不一。阳主动也。自感之邪。则在本经。阴主静也。
邵评∶传经自受。是邪入三阴之两大法门。
一、三阴。世都以传经直中分两门。传经悉指为热。直中
...更多
卷三
[卷三] 伤寒变症
伤寒有本病。有变病。本病者。如太阳有头痛、项强。阳明有潮热、谵语是也。治法不外本经。故即附于本经之下。变病者。本不应有此病。只因治不中。或迁延日久。
而变生诸症。如蓄血、结胸等症是也。治法不得不随症用药。因病施治。用列于左。以尽伤寒之变。
[卷三\伤寒变症] 衄血(新法)
衄血者。血从鼻中来也。伤寒衄血。其因有三。太阳失表。热
...更多
卷四
[卷四] 伤寒类症
内经云。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盖六气为病。皆能发热。故善治伤寒者。必能穷究六淫之气。凡温热暑湿疫疠之类伤寒者。无不一一辨晰明白。而施治各当。要知能治类症。即是能治伤寒。以类症实居伤寒之八九也。今将类症治法列于后。庶几温热暑湿之症。不致混入伤寒正病之治。其于伤寒。思过半矣。
邵评∶伤寒症。邪从肌表而入。先表后里。从六经辨症。用足经药辛温表散。温热暑疫。邪由口鼻吸受。宗三焦认症。从手经用药。忌用足经辛温药。如此。温暑与伤寒。方不
...更多
1
可能你会感兴趣
佩蘅子
宋·杨绘
清·贺龙骧
孟郊
(梁)释慧皎
宋·王令
南朝·宗懔
李嗣真
寒齋
(清)徐锡龄、钱泳
宋·张预
清·谢元淮
宋·贾似道
宋·晏殊
(元)李志常
明·陈公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