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未知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目录:
简介
叙
例言
上卷
下卷
简介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清·唐宗海著 公元1644-1911年
医经著作。又名《中西医刊》、《中西医解》、《中西医学入门》。2卷。清唐宗海(容川)撰。刊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唐氏谓:“西医初出,未尽周详;中医沿讹,率多差谬”。于是采摭《内经》之要而以西医之生理、解剖等会通说明。全书分阴阳、脏腑、营卫、经脉、全体总论、诸病、望形、闻音、问察、诊脉、气味阴阳、七方十剂等20余类。“能参西而崇中,不得新而忘旧”,对中西汇通学派影响颇大。然不免有附会之论。现有《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本
...更多
叙
守方隅之见者。不能驰域外之观而好高务广。辈又往往舍近求远。趋新奇而废正道。如陈相师许行梁武尊佛氏不已乎然。果能择善而从。则又如赵武灵王易胡服习骑射遂霸天下。盖穷变通。久不拘于墟也。方今四海为家。五洲同轨自鸿荒以至今日天地开辟于斯为盛举。凡三才之所有百族之所宜。上可损益乎。古今下可参酌乎。中外要使善无不备美无不臻驾三皇而轶五帝。岂独一材一艺彰明较着于天下已耶。夫医其小焉者也。然即以医论之五行列于洪范为调变阴阳之资十全重于周官实康济斯民之助。故自轩岐以逮仲景医法。详明与政治声教相辅佐。晋唐以后渐失真传。宋元以来尤多纰谬。及今泰西各国通
...更多
例言
——唐宋以后医学多讹。西法近出详形迹而略气化得粗遗精皆失也。因集灵素诸经采其要语分篇详注为救其失起见非好辩也识者谅之。
——每篇标题四字以别章节。知非着述体裁。然使学人先知纲目易于寻求不嫌有乖大雅也。
——是书注释多由心得。实皆以经解经毫无杜撰间采西法或用旧说总求其是而已。
——是书期于实用与各种经古文词不同。故解义训诂无汉宋门户之分。亦无中西异同之见。要使经旨皎然足裨实用为有益于世耳。
...更多
上卷
[上卷] 人身阴阳
西医谓造化主。惠育群黎。所谓造化主。即天地之神也。与中国人本天地之中以生之义。不谋而合。但语言文本。
略不同耳。兹且举天地生人之理。先注明之。天地只此阴阳。化生五运六气。人身秉此阴阳。乃生五脏六腑。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凡人未生之前。男女媾精。而成此胎孕。即本天地水火之气而交媾也。既生之后。鼻息呼吸。
...更多
下卷
[下卷] 全体总论
以上所论脏腑。其形体气化。大略皆具又有未尽者。补注于此。篇内多重出之义。然意取求详。不嫌词费西医有全体图考阐微等书。将骨脉皮肉脏腑。层折剖割。以示精详。而究于阴阳气化。皆不能知。似精实粗。读者参考自见。
五脏者。所以存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精神血气魂魄。已详五脏所藏条兹不再注。六腑化水谷行津液。亦皆见六腑条矣。但肠胃膀胱。人皆知其化水谷而三焦与胆。
...更多
1
可能你会感兴趣
香莲博士方绚陶采
清·高秉
(三國)韋昭註
清·章梫
(宋)王禹偁
宋·陈长方
唐·还阳子
宋·傅肱
宋·陈公亮
清·潘荣陛
宋·浦江吴氏
明·曹昭
姜夔
(唐)沈亚之
清·林佶
明·郎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