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第十六-幼幼新书
卷第十六
(咳嗽诸疾)凡十一门
[卷第十六] 咳嗽第一
《巢氏病源》小儿嗽候∶嗽者,由风寒伤于肺也。肺主气,候皮毛,而俞在于背。小儿解脱,风寒伤皮毛,故因从肺俞入伤肺,肺感寒即嗽也。故小儿生须常暖背,夏月亦须生单背裆。若背冷得嗽,月内不可治,百日内嗽者,十中一两瘥耳。
《婴孺》论曰∶嗽病所生,儿离其母,独居而啼,其气未定,因而乳之,啼时阴阳俱盛,虚实更作,肺胃受邪,故令儿嗽。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嗽病症∶小儿发嗽,由风寒伤于肺,月内小儿不可治也。百日内嗽者,十中可一两全活尔。宜先进麦汤散二、三服(方见伤寒发斑门中),以金花散二、三服(方见本门),间观音散二、三服(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大凡小儿,尤宜慎风,不可使嗽。
钱乙论咳嗽云∶夫嗽者,肺感微寒。八、九月间,肺气大旺,病嗽者,其病必实,非久病也。其症面赤、痰盛、身热。法当以葶苈丸下之(方未见),若久者不可下也。十一月、十二月患嗽者,乃伤风嗽也,风从背脊第三椎肺俞穴入也,当以麻黄汤汗之(方未见)。有热证面赤、饮水涎热、咽喉不利者,宜兼甘桔汤治之(方见实热门中)。
若五、七日间,其症身热痰盛、唾粘者,以褊银丸下之(方见痰涎门中)。有肺盛者,咳而后喘、面肿,欲饮水,有不饮水者,其身即热,以泻白散泻之(方见喘咳上气门中)。若伤风咳嗽,五、七日无热证而但嗽者,亦葶苈丸下之(方未见),后用化痰药。有肺虚者,咳而哽气,时时长出气,喉中有声,此久病也,以阿胶散补之(方见喘咳上气门中)。
痰盛者,先实脾,从以褊银丸微下之(方见同前)。涎退即补肺,补肺如上法。有嗽而吐水,或青绿水者,以百祥丸下之。(方见疮疹倒门中。)有嗽而吐痰涎、乳食者,以白饼子下之(方见搐搦门中)。有嗽而略脓血者,乃肺热,食后服甘桔汤(方见同前)。久嗽者,肺亡津液,阿胶散补之(方见同前)。咳而痰实不甚,喘而面赤、时饮水者,可褊银丸下之(方见同前)。治嗽大法,盛即下之,久即补之,更量虚实,以意增损。
钱乙论嗽病诀死云∶东都药铺,杜氏有子五岁,自十一月病嗽至三月未止。始得嗽而吐痰,乃外风寒搐入肺经,今肺病嗽而吐痰,风在肺中故也。宜以麻黄辈发散,后用凉药压之即愈。时医与铁粉丸、半夏丸、褊银丸诸法下之,其肺即虚而嗽甚,至春三月间尚未愈。召钱氏视之,其候面青而光,嗽而喘促哽气,又时长出气。
钱曰∶病困十已八九,所以然者,面青而光,肝气王也。春三月者,肝之位也,肺衰之时也。嗽者肺之病,肺自十一月至三月,久即虚痿,又曾下之,脾肺子母也。复为肝所胜,此为逆也。故嗽而喘促哽气、长出气也。钱急与泻青丸泻之(方见惊热门中),后与阿胶散实肺(方见同前)。次日面青而不光,钱又补肺,而嗽如前。钱又泻肝,泻肝未已,又加肺虚,唇白如练。钱曰∶此病必死,不可治也。何者?肝大王,而肺虚绝,肺病不得其时而肝胜之。今三泻肝而肺病不退,三补肺而肺证犹虚,此不久生,故言死也。此证病于秋者,十救三四;春夏者,十难救一。果大喘而死。
《婴童宝鉴》咳嗽死候∶嗽而眼时上视,下青黑粪。
《五关贯真珠囊》小儿咳嗽候∶因乳哺无节,伤于肺,或乳之,次与气相冲,气乳相冲于肺,故令气逆而嗽也。
《惠眼观证》∶凡生下一月至百日,或周岁,或三、五岁以上嗽分数种∶有奶下嗽者,因吃热奶伤肺而得,只下温肺散(方见疳嗽门中)及人参膏涂唇(方见本门中)。有嗽,气急嗽速,早起眼肿,乃下浑金丹(方见咳嗽作呀呷声门中);量大小与,吐下涎,即用匀气化涎、凉心肺药服之。有疳嗽者,此因久泻,脾胃虚,上嗽发热,攻击心气,宜先以疳药芦荟丸(方是人常服者)夹乌犀丸(方见肥疳门中)服之,后用退心热及防己丸治之(方见疳嗽门中)。
有伤寒嗽者,此因客风在肺,其肺气伏热,嗽后多吐,宜以金粉散治之(方见伤风嗽门)。上件诸般嗽,如脾胃气实,胸膈太壅,先以鲜汤丸利之(方见急慢惊风门中。)茅先生小儿受咳嗽死候歌∶咳嗽胸高喘气粗,眼睛上视定还除,时时下粪青并黑,不食看看命即无。
葛氏《肘后》疗小儿咳嗽方。
紫菀(六分)贝母(二分)款冬花(一分)上捣为散。每服如豆大,着乳头上,令儿和乳咽之,日三、四。乳母勿食大咸醋物。《圣惠》用清粥饮调一字。
《千金》治少小嗽
八味生姜
煎方生姜(七两)干姜(四两)桂心(二两)甘草款冬花紫菀(各三两)杏仁蜜(各一升)上合诸药末之,微火上煎,取如饴,量其大小多少,与儿含咽之。百日小儿如枣核许,日四、五服,甚有验。
《千金》治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卒得声咳吐乳,呕逆、暴嗽、昼夜不得息。
桂枝汤方
桂枝(半两)甘草(二两半)紫菀(十八铢)麦门冬(一两十八铢)上四味咀,以水二升,煮取半升,以绵着汤中,捉绵滴儿口中,昼夜四、五过与之,节乳哺。
《千金》治小儿嗽,日中瘥,夜甚,初不得息,不能复啼。
四物款冬丸方
款冬花紫菀(各一两半)桂心(半两)伏龙肝(六铢)上末之,蜜和如泥,取如枣核大,敷乳头上,令儿饮之,日三敷之,渐渐令儿饮之。
孙真人治小儿咳嗽方。
生姜(四两)上锉碎,水五升,煎汤与儿沐浴。
《仙人水鉴》小儿百日内嗽逆不止方。
咳嗽不止使神攻,栀子干姜力不同,乳煎一合分三分,必定获安五脏通。
上此是五脏气不和,小孩子不宜大药。
《外台》∶《短剧》疗少小咳嗽、腹胀。
七物小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研)紫菀(各二分)黄芩甘草(炙)麻黄(去节)生姜桂心(各一分)上药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分五服。忌如常法。
《外台》∶《短剧》又疗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卒得暴咳,吐乳呕逆,昼夜不得息。
四物汤方
桔梗紫菀(各三分)甘草(炙,一分)麦门冬(去心,七分)上药切,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去滓;分五服,以瘥为度。《千金》有桂心无桔梗,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以绵着汤中,捉绵滴儿口中,昼夜四、五过与,节哺乳。
《外台》∶刘氏疗小儿咳嗽,不得卧方。
甘草(炙,六分)桔梗(四分)桑白皮贝母茯苓(各三分)大青吴蓝五味子人参(各二分)上九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去滓;量多少、大小与服。忌如常法。
《胜金方》治小儿咳嗽。
上以蜂房二两,净洗蜂粪及泥土,以快火烧为灰。每服一字,饭饮下。
《圣惠》治小儿心胸烦闷,体热咳嗽。
天门冬散方
天门冬(去心,焙)桑根白皮(锉)赤茯苓柴胡(去苗)百合紫菀(洗去苗土)蓝叶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以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咳嗽,胸中满闷,不欲乳食。
陈橘皮散方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桔梗(去芦头)鸡苏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人参(去芦头。各一分)贝母(煨微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灯心十茎,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咳嗽,壮热,胸膈壅滞。
麦门冬煎方
麦门冬(去心,一两)生姜(半两,汁)酥蜜(各二合)杏仁(汤浸,去皮尖,二两)上件药,先以水一大盏,煎麦门冬及杏仁至四分,入沙盆内研,绞取汁,却入银器中;次内生姜汁等,以熳火熬成膏,收于瓷器中。每服以清粥饮调下半茶匙,日三服,夜一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卒得咳嗽,吐乳。
桔梗散方
桔梗人参(去芦头)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分)甘草(炙略赤,锉)麦门冬(去心,焙)紫菀(去苗土。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以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咳嗽、头热、令乳母服。
百部散方
百部贝母(煨黄)紫菀(洗去苗土)葛根(锉。各一两)石膏(二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小盏,入竹叶二十片,煎至六分,去滓。每服食后令儿饮乳甚佳。
《博济方》治大人、小儿咳嗽大妙。
犀灰散
巴豆杏仁(去尖)半夏(各等分)上用一合子盛之,以赤石脂闭缝了;用三斤炭火,令透赤即取出,放冷,细研如粉。小儿半字,淡姜汤调下。大人咳嗽,姜汤下一字。
《灵苑》治小儿咳嗽。
金杏煎丸
杏仁(四十九个,去皮尖,生研)栝萎(大者一枚)不皂角(一锭,捶碎)生百部(一两。三味各用水,捣碎,绞取浓汁)以上入银石器内,慢火熬成膏。入后药∶牵牛子(捣一味末,一两)木香(半两,为细末)上入煎药膏内,杵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用糯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丸数。
茅先生小儿
咳嗽雌黄丸
方雌黄(细研)鸡内金(是鸡粪黄)延胡索半夏(生用)上件各等分,为末,用枣肉为丸如○此大。每服七丸、十丸,用灯心汤吞下。(与呀呷门《惠眼观证》内金丸同。
为各有牵引,故兼存之。)茅先生治小儿咳嗽,
金杏丸方
杏仁(去皮尖)汉防己甜葶苈马兜苓(去皮)上等分为末,用蜜和丸如○此大。每服十丸,用麦门冬汤吞下。
茅先生小儿是嗽奶。
豆膏
栝萎瓤蜜(各半盏)人参铅白霜(各半两)陈槐花(一分)栝萎子(一百二十粒)上将栝萎瓤及蜜炼成膏,入诸药末,同为膏。每服一大黄豆大,用杏仁煎汤调服之。
《婴孺》治小儿嗽,体羸弱不堪治者。
贝母煎方
贝母杏仁(研泥。各六分)升麻甘草(炙)黄芩(各三分)紫菀(三分半)款冬花(二分)蜣(五个,去羽)上为末,以蜜二斤和末,入铜器中沸煎,汤内煎之,不住手搅如饴,煎成拍合收,以匕抄枣核大。一岁啖七粒,日四、五服,百日儿四、五枚,量儿与之。
《婴孺》治小儿嗽方。
紫菀射干(各五分)贝母升麻(各十分)杏仁(研成膏,别入)柴胡茯苓芍药黄芩(各八分)甘草(四分,炙)枳壳(六分,炒)竹叶(切,一升)蜜(十合)上以水三升,煮及一升八合,去滓;下杏膏、蜜,熳火煎取一升六合,一岁儿服一合。
《婴孺》治少小儿嗽。
生姜煎方
生姜(七两)干姜桂心杏仁(各二两)甘草紫菀(各三两)款冬花(三合)蜜(一升)上微火煎如饴,含枣核大一枚,咽汁,日进四、五服;如百日儿,含半枣许。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小儿婴孩咳嗽。
金花散方
郁金防风半夏(各一分)巴豆(二十一粒)皂角(一茎)上以水一升于银器内煮,令干,去巴豆、皂角不用,以温汤泽洗,余三味焙干为末。每服婴孺一字,二、三岁半钱或一钱,薄荷蜜熟水调下。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不因伤风得嗽,名曰胃气嗽。
藿香散方
藿香(二十一叶)枳壳(二片,用湿纸裹,煨令熟)蚌粉(一块,如枳壳大)上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蜜饭饮调下,不过二、三服安。
张涣
马兜苓丹方
治小儿肺壅咳嗽,大便不利。
马兜苓紫苏子人参(去芦头。各一两)款冬花木香(各半两,并为细末,次用)杏仁(一分,汤浸,去皮尖,细研)上件同拌匀,炼蜜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生姜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
顺肺汤方
治小儿心肺不利,咳嗽。
半夏(汤浸七次,焙干)紫苏叶(各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款冬花桂心木香五味子(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人参各少许,煎至四分,去滓,放温服。
张涣
养肺汤方
治小儿嗽,温养肺胃。
紫菀(洗去土,焙干)半夏(汤洗七次)款冬花真阿胶(各一两)人参(去芦头)桂心(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二片,糯米五粒,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时时服。
张涣
遗方雄黄膏
治月里儿咳嗽,并三岁以下皆可服。
雄黄(一钱,细研)杏仁(七粒,去皮尖)半夏(七个,童子小便浸一宿,切作片子,焙干,末)上一处研匀,用生姜自然汁半两,蜜半两,一处入药末于罐子内,重汤内熬,用柳枝子搅成膏。每服一皂皂大,涂奶头,与儿吮,或糯米饮调下。
《聚宝方》
补肺散
治大人、小儿咳嗽,不以深浅皆效。
款冬花钟乳石(研五日,水飞,秤)甘草桂心(取有末者)白僵蚕(直者)铅白霜(研。各半两)白矾(三钱,飞)马屁勃(半钱)木香上九味为末。每服半钱,手心摊得令薄,用荻筒子中心令净吸尽;以蜜半匙,细细吃送下。如患年深,以蜜作面糊下药;,烧萝卜下,小儿蜜水调一字吃。忌酒、腻物。
《惠眼观证》人参膏治小儿嗽。
涂唇膏
人参马兜苓(各一钱)款冬花(半钱)上为末,炼蜜为膏。每服少许,涂儿唇上,同乳服之。
《刘氏家传》牙儿咳嗽
注唇膏
雌黄(一钱)白僵蚕(直者三个,去丝略焙)上研细,炼蜜调得所,抹唇上或乳头上。
《孔氏家传》治乳下婴儿咳嗽,
注唇膏
甜葶苈(捣烂讫,即于纸上炒熟,一分)乳香(为末,一钱)白僵蚕(直者十四枚,研细)天南星(一个)上四味,先将乳香末入葶苈末内,和为剂,再研为末。次入诸药衮研,湿纸裹之,慢火炮以纸焦为度,取出,去黑者不用,只用黄者。末一钱,入麝香少许,每用一字,置于乳上。乳儿、乳母忌冷物。如要为膏,即炼蜜为之,注儿唇上,自然并乳咽下。
《王氏手集》治小儿嗽方。
百部黄蜡杏仁(各一两)上件同捣,分七服,猪胰子内炙熟,米饮嚼下。
《王氏手集》治小儿咳嗽,声连不止方。
雄黄蝉壳上等分,为末,以蜜成膏,于净瓷器内盛之。如孩子绝小,即注于唇上令自咽。如稍大,即以一豆大温水化下。
《王氏手集》
阿胶散方
治小儿咳嗽。
阿胶(炒)甘草(炙,各四钱)半夏(七次汤浸洗)糯米(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姜一片煎服。
《王氏手集》
天门冬煎
治小儿咳嗽方。
天门冬紫菀百部款冬花(各半两)官桂甘草(炮。各一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一两作八十丸。每服一丸,白汤化下。
《王氏手集》
苏香散方
治小儿嗽。
紫苏半夏(汤洗)知母贝母人参款冬花五味子桑白皮(各半两)浓朴(炙,炒)甘草(炙。各二钱)上为细末。米饮调一钱,不拘时候。
《王氏手集》
紫菀散方
治小儿嗽。
紫菀官桂甘草(炙。各一两)款冬花(半两)上为细末。生姜、米饮食前调,一服一钱。
《赵氏家传》治小儿未咳嗽方。
白僵蚕(直者)上为末,涂少许在奶头上,令儿吃,立效。
《吉氏家传》治生下一百二十日内咳嗽,
紫金膏方
僵蚕(七个,洗炒)硼砂(半钱)铁粉(一分)上末,用蜜为膏。每服如绿豆大,麦门冬水化下。
《吉氏家传》治小儿咳嗽。
参苈散
人参甜葶苈栝萎根上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蜜水调,香熟水下。
《吉氏家传》治小儿咳嗽。
参苈丸
人参葶苈(炒)半夏(汤浸七次)汉防己白矾(火)赤茯苓(各一钱)上细末,蜜为丸○,每服五、七丸,乌梅汤下。疳嗽,甘草汤下。
《吉氏家传》治小儿咳嗽。
防己散
汉防己(一钱)半夏(小者十七粒,汤浸七次)白矾()葶苈(炒。各半钱)黄栝萎子(三十一粒,炒)上末。每服半钱,煎杏仁汤下。
《吉氏家传》治小儿咳嗽。
洗心散
沙糖悬剑(用酥炙,是皂角也)枣子知母(各一两)上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一日五服,五日效。儿小量度。
《吉氏家传》治小儿咳嗽。
麻黄(半两)皂角(一寸,醋炙)上件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
《吉氏家传》治小儿嗽
贝母散
贝母(半两,每个去心,以面裹煨令熟)上为末。每服一钱,百沸汤点,不拘时候。
《朱氏家传》治小儿奶嗽。
雄黄(一钱)硼砂(一分)白矾(少许,火飞过,共为末)上大人掌心调,点吃一钱,小儿以奶汁调下一字。
长沙医者郑愈传
注唇膏
治小儿诸般咳嗽。
郁金(三个大者,锉细,生姜汁浸一宿)白僵蚕(七个,直者)铅白霜(半钱,研)脑子(一字)上件为细末,炼蜜为膏,用绿豆大注孩儿唇上。二、三岁桐子大,十岁以上皂皂大,薄荷生姜汤化下。
长沙医者丘松年传
蜜瓜膏
治小儿嗽。
栝萎皮(不拘多少用蜜涂,慢火上炙焦赤色)上为末。每服一钱,蜜调成膏,时时抹儿口内。
又方
黄芩散
黄芩(不拘多少,用童子小便浸三日取出,锉碎,焙干)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白汤少许调下,乳食后服。
《婴童宝鉴》灸法∶小儿咳嗽,灸肺俞穴、风府各三壮。
[卷第十六] 咳逆第二
《巢氏病源》小儿咳逆候∶咳逆由乳哺无度,因挟风冷伤于肺故也。肺主气,为五脏上盖,在胸间。小儿啼,气未定,因而饮乳,乳与气相逆,气则引乳射于肺,故咳而气逆,谓之咳逆也。冷乳冷哺伤于肺,搏于肺气亦令咳逆也。
《千金》治小儿、大人咳逆短气,胸中吸吸,呵出涕唾,嗽出臭脓方。
上以烧淡竹沥煮二十沸,小儿一服一合,日五服。大人一升,亦日五服。不妨食息乳哺。
《千金》治小儿寒热、咳逆,膈中有癖乳,若吐、不欲食方。
干地黄(四两)麦门冬(去心)五味子蜜(各半升)大黄硝石(各一两)上件药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硝石、蜜,煮令沸。服三合,日三。胸中当有宿乳汁一升许出,大者服五合。
《千金》
射干汤
治小儿咳逆,喘息如水鸡声方。
射干麻黄(去节根)紫菀甘草(炙)生姜(各一两)半夏(五个,洗)桂心(五寸)大枣(二十枚)上八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内蜜五合,煎一沸。分温服二合,日三。
《千金》
杏仁丸
王大人小儿咳逆上气。《婴孺方》亦以此治喘咳上气。
杏仁三升熟捣,加蜜一升,为三分。以一分内杏仁,捣令强,更内一分捣之如膏,又内一分捣熟止。先食已,含咽之,多少自在,日三。每服不得过半方寸匕。
《千金》又方半夏(去皮,河水洗六七度,全用,二斤)白矾(一斤,末之)丁香甘草(炙)草豆蔻川升麻缩砂(各四两,粗捣)上七味,以好酒一斗,与半夏拌匀和,同浸,春冬三七日,夏秋七日。密封口,日足取出,用冷水急洗,风吹干。每服一粒,嚼破用姜汤下或干吃。候六十日干,方得服。
《圣惠》治小儿咳逆上气,睡卧不安。
五味子散方
五味子紫菀(洗去苗土。各半两)甘草(三分,炙微赤,锉)黄芩麻黄(去根节)桂心(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咳逆上气、喘促。
萝卜子散
萝卜子甘草(炙)麻黄(去根节。各一分)皂荚子(十枚,煨熟,去皮)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灯心二十茎,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分为二服。
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咳逆上气,喘促,不得安卧。
麻黄散方
麻黄(去根节)甘草(炙微赤,锉)五味子(各半两)桂心半夏(洗七次,去滑。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分为二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咳逆上气,痰壅,不欲乳食。
紫菀散方
紫菀(半两,去苗土)甘草(三分,炙微赤,锉)五味子黄芩麻黄(去根节)桂心半夏(汤洗七次,去滑)枳壳(麸炒微黄,去瓤。以上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分为二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咳逆上气,大小便滞涩。
射干散方
射干木通(锉)川大黄(锉炒)麻黄(去根节。各一分)桂心(半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分为二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咳逆上气,心胸壅闷。
细辛散方
细辛枳壳(麸炒微黄,去瓤)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麻黄(去根节,三分)杏仁(二十一枚,汤浸,去皮尖、双仁)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咳逆上气,乳食即吐。
人参散方
人参(去芦头)半夏(汤洗七次,去滑)紫苏子(各半两)桂心紫菀(洗去苗土)甘草(炙)款冬花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以上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咳逆,上气,喘急。
定命一字散方
干虾蟆(一枚,炙,令焦黄)葶苈子(隔纸炒,令紫色)灵脂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上件药各别捣,细罗为散。各抄一钱,调合令匀,每服以清粥饮调一字服之。
《圣惠》治小儿咳逆上气,昼夜不得睡卧。
款冬花丸方
款冬花紫菀(洗去苗土)伏龙肝紫苏子(各一分)桂心麻黄(去根节。各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温水化破三丸服之。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咳逆上气,心胸痰壅,不欲乳食。
半夏散方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桂心细辛(各一分)紫菀(洗去苗土)甘草(炙)五味子(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寒热咳逆,上气逆满,膈中有痰,食乳即吐。
生干地黄散方
生干地黄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麦门冬(去心,焙)川大黄(锉,炒)五味子(各半两)硝石(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蜜半匙,头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婴孺》治少小儿寒热咳逆,膈中有寒,实,乳欲吐,不得饮食。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去心,半升)干地黄(四两)五味子蜜(各半斤)甘草硝石(各一两)上件药,以水三升,煮一升,去滓,内硝石,先煮三合。三服当吐胸中宿乳。大儿五合。一方无甘草,有大黄二两,细辛一两。
《婴孺》治小儿咳逆,气居喉中呼吸。
鼠头汤方
正月牡鼠头(月尽日取一个)饴糖(三两)地黄(一两)吴茱萸豉(各二十个)上件药,以水三升,煮一升半,去滓内饴。一服一合,不过三服瘥。
《婴孺》治少小咳逆,连年不止。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半升)款冬花桂心生姜(各一两)射干紫菀(各二两)上件药,以水六升,煮一升半。先哺乳,服三合。
《婴孺》治小儿咳逆上气,喉中有声,气不通利方。
杏仁(炒,去皮)细辛款冬花(各一分)紫菀(四分)上件药为末,米泔浓者煮服一刀圭,日三,不知加之。
《婴孺》治少小咳逆上气
豉汤方
豉(四分,炒)细辛紫菀干姜桂心吴茱萸(各二分)杏仁(三分,炒)甘草(一分,炙)上件药为末。米汁服一刀圭,日三;蜜丸小豆大三丸,日三服亦可。
《婴孺》治少小咳逆上气方。
豉(炒)半夏(洗。各三分)甘草(五分,炙)上件药为末。乳汁服一小豆许,三枚,日三服。
《婴孺》治少小上气咳逆。
射干汤方
射干(炙,一两)麻黄(去节,二两)大黄(一分)杏仁(三十个,去皮)上件药,以水二升,煮八合。咳不止,加射干二两;多涎沫,加大黄二两。
《婴孺》治少小逆气,喘伤肺经。
八味紫菀汤方
紫菀细辛甘草(炙。各二两)款冬花(三两)桂心牡蛎(各一两)豉(一合)竹叶(一把,切)上件药,以水七升,煮二升。五岁服五合,不知加之。常治久嗽大良。
《婴孺》治少小咳逆善呕,面肿涕出,胸中满,肺胀,短气肩息。
白狗肺汤方
白狗肺(一具,切)紫菀(五分)清酒(一斗)人参乌韭款冬花细辛桂心白术(各一两)生姜(三两)饴糖(半斤)豉(一升)甘草(炙,一尺)麻黄(去节,二分)吴茱萸(半斤)上用前清酒一斗,同药微火煮至七升。一服一合,日三夜一。又一方无桂、豉,有杏仁七个。
《婴孺》治少小咳逆上气。
杏仁煎方
杏仁(二合,去皮尖)麻黄(去节,八两)甘草(炙,三两)款冬花(一合半)桂心(二分)干姜(二两)紫菀(一两)五味子(一合)上为末,以水一升,煮麻黄取六合,去滓,熟研杏仁,以药汁浇淋,取复研如前,浇淋令药气尽,去滓。
更煎至三升,内药末,饴糖四两,蜜八两和匀,用火煎,令可丸。五岁儿先食服小豆大三丸,不知,稍加之。
《婴孺》治少小咳逆,喉中鸣,款款喝喝如水鸡声。
鸡头丸方
东门上鸡头(一个,炙)上杵末,以乳服一刀圭,日三。不知,稍加之。
《婴孺》治少小咳逆,喘息如水鸡声。
射干汤方
射干紫菀(各二两)麻黄(去节)甘草(各一两)半夏(五个,洗)桂心(五寸)蜜(五合)枣(二十个)上件药,以水七升,煮及一升半,去滓,下蜜。一服三合,日三。
钱乙附方
紫苏子散
治小儿咳逆上气,因乳哺无度,内挟风冷,伤于肺气。或小儿啼气未定,与乳饮之,乳与气相逆,气不得下。
紫苏子诃子(去核,杵)萝卜子杏仁(去皮尖,麸炒)木香人参(切去顶。各三两)青橘皮甘草(锉炒,各一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三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大小加减。
[卷第十六] 喘咳上气第三
(余喘急附)《巢氏病源》小儿病气候∶肺主气,肺气有余,即喘咳上气。若又为风冷所加,即气聚于肺,令肺胀,即胸满气急也。
钱乙论肺盛复有风冷云∶胸满短气,气急喘嗽,上气。当先散肺,后发散风冷。散肺泻白散(方见本门)、大青膏主之(方见惊热门中)。肺只伤寒,则不胸满。
钱乙论肺脏怯云∶唇白色,当补肺,阿胶散主之(方见本门);若闷乱、气粗、喘促、哽气者难治,肺虚损故也。
脾肺病久则虚而唇白。脾者肺之母也。母子皆虚,不能相营,故名曰怯。肺主唇,唇白而泽者吉,白如枯骨者死。
《婴童宝鉴》∶小儿客风伤肺即气促。
《婴童宝鉴》∶小儿因宿痰饮成块,散后遍身虚肿,急喘。
《金匮要略》治大人、小儿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
小青龙加石膏汤
主之方麻黄(去节,三两,《千金》用四两)芍药桂枝细辛(各三两,《千金》各用二两)甘草(炙)干姜(各三两)半夏(半升,洗)五味子(半升,《千金》用一升)石膏(二升,碎)上九味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千金方》同。仍引云∶仲景用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外台》同。
《葛氏肘后》∶小儿咳嗽上气。
杏仁汤方
杏仁(四十枚,去皮)麻黄(八分,切)上件药,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服五合,增减以意度之,大良。《外台》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服。乃云∶百日小儿患热气急,不得服。小便赤黄,服之甚良。
《千金》治少小卒肩息,上气不得安,此恶风入肺。
麻黄汤方
麻黄(去根节,四两)甘草(炙,一两)桂心(五寸)五味子(半升)半夏(洗)生姜(各二两)上六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百日儿服一合,大小节度,服之便愈。
《外台》∶刘氏疗小儿上气急满,坐卧不得方。
鳖甲(一两,炙令极热,捣为末)灯心(一握)上二味以水二升,煎取八合。以意量之与服。
《外台》∶《肘后》疗大人、小儿奔走喘乏,便饮冷水、冷冻饮料,因得上气发热方。
葶苈子(一两,熬,捣)干枣(四十颗,劈)上二味,以水三升,先煮枣取一升,内葶苈子煎取五合。大人分一、二服,小儿分三、四服。
《经验后方》∶大人、小儿定喘化涎。
上以猪蹄甲四十九个,净洗控干,每个指甲内半夏、白矾各一字,入罐子内封闭,勿令烟出;火通赤,去火细研,入麝香一钱。人有上喘咳嗽,用糯米饮下,小儿半钱。至妙。
《圣惠》治小儿咳嗽喘促,胸背满闷,坐卧不安。
葶苈散方
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麻黄(去根节)贝母(煨微黄)甘草(炙微赤,锉)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分温,日四五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咳嗽、心烦、喘粗。
杏仁煎方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天门冬(去心)寒食饧(各一两)蜜酥(各一合)生地黄汁(一大盏)贝母(半两,煨黄)上件药先捣,研杏仁如膏;次用地黄汁煎贝母及天门冬至五分;便研绞取汁,入杏仁膏等同熬如稀饧。每服用温水调下半钱已来。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咳嗽,喘粗不得睡卧。
甜葶苈散方
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贝母(煨微黄。各一分)桂心(半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清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又方杏仁(十枚,汤浸,去皮尖)上以童子小便浸一宿,取出麸炒微黄,入煎水半小盏,烂研去滓。三、二岁以下分为三服。
《圣惠》治小儿咳嗽不瘥,喉鸣喘急。
款冬花丸方
款冬花甘草(炙微赤,锉)紫菀(洗去苗土。以上各一分)麻黄(去根节)贝母(煨微黄)麦门冬(去心,焙)赤茯苓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细研。各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入杏仁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清粥饮研化五丸服之。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未满百日,咳嗽上气。
甘草丸方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桂心(各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散。杏仁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乳汁研化三丸服之,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咳嗽,心胸壅闷、喘粗,不欲乳食。
人参散方
人参(三分,去芦头)桔梗前胡(去芦头)赤茯苓麦门冬(去心,焙)子芩款冬花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竹叶七片,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温服。
《谭氏殊圣》治小儿因下痢,脏腑怯弱,乘虚作喘胀满闷;及肺气宿寒嗽促,坐卧不得。
定喘散
黑牵牛(炒,半两,令香熟,捣取末,一分)木香马兜苓元壳(各一分)上为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煎至五、六分,热呷之。连进二服,大小便通快是效。实喘可服。
茅先生小儿诸喘气急方。
海螵蛸黑牵牛(末)牡蛎()马兜苓(去皮)上各秤二钱为末,拌匀。每服抄一钱,用鲫鱼淡煮汤调下。
茅先生小儿又喘气急方。
海螵蛸牡蛎(火)上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用淡姜汤调下。
《婴孺》治小儿未及百日,嗽喘上气。
甘草丸方
甘草(炙)桂心杏仁(去皮尖。各二分)上为末。蜜丸小豆大。乳下一丸,大人三十丸。一方入紫菀二分,更佳。(与《圣惠方》不同。)《婴孺》治小儿嗽上气。
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三合)细辛(二分)桂心甘草(炙)麻黄(去节)紫菀(各四分)干姜(五分)上件药,以水五升,煮麻黄五沸,去沫,内药煮取一升半。为三服,日三。
《婴孺》治少小上气,喉仲介介作声,甚者啼,喘逆不得息。
五味细辛汤方
细辛紫菀(各二分)豆豉(二分)白牡马屎(男七个,女二七个)饴糖(八两)上以酒五升,煮三沸,去滓。下饴,温服一合。六剂已瘥。神验。
钱乙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
泻白散
方。又名泻肺散,证在前。
桑白皮(细锉,炒黄)地骨皮(洗去土,焙。各一两)甘草(炒,半两)上件为细末。每服一、二钱,水一中盏,入粳米百粒,同煎至六分,食后温服。
钱乙治小儿肺虚,气粗喘促。
阿胶散方。
又名补肺散,证在前。
阿胶(麸炒,一两半)黍粘子(炒香)甘草(炙。各一分)马兜苓(焙,半两)杏仁(七个,去皮尖)糯米(一两)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
张涣
蝉壳汤方
治小儿肺气不利病。
蝉壳(炒)五味子(汤洗七遍,焙干)人参(去芦头。各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干)甘草(炙。
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煎生姜汤调下。
张涣
白术五味子汤方
治小儿咳嗽,气逆上喘。
白术(炮)五味子丁香人参(去芦头)款冬花(各半两)细辛(去土,一分)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三片,煎至四分,去滓。放温,令时时呷之。
《聚宝方》
平气散
治小儿气不和。定喘和气,补虚思食方。
人参白茯苓百合甘草(炙)白术桔梗上六味,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生姜少许,同煎至五分,温服。
《惠眼观证》
海螵蛸散
小儿定喘。
海螵蛸(乃浮石也)牡蛎(过)马兜苓木香(各二钱)牵牛子(一钱半,生熟各半)上为末。每服半钱,用生姜煎汤调下,不得近盐、醋。
《张氏家传》大人小儿肺喘急方。
天南星半夏(各汤洗七次)人参桑白皮(锉,炒)陈皮(洗,去瓤,焙)上等分,为锉散。每服一钱,水六分,生姜二片,煎三分,温温服。
《张氏家传》治大人、小儿肺喘急,嗽连声不止方。
麻黄(去节)杏仁(不去皮尖)元参官桂(各一分)人参甘草(各一两)阿胶(炒,半两)上件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糯米三十粒,同煎七分,去滓,温温服。
《吉氏家传》治大人、小儿远年、日近肺气喘息,咳嗽。
清肺散。
并治劳。
半夏(姜汁浸一宿)麻黄(各半两)马兜苓贝母川升麻杏仁(去皮尖)地骨皮青皮细辛麦门冬(去心)桑白皮(各一分)百合款冬花柴胡(去芦头)桔梗茯苓(各三分)上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乌梅一个,煎七分,温温服。
《吉氏家传》治小儿咳嗽闷喘。
贝母散方
贝母(去心,麸炒,半两)甘草(炙,一分)上件为散子。每服一钱,水七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后温服。
《吉氏家传》治小儿喘急。
桔梗马兜苓人参半夏(各等分)上末,炼蜜丸粟米大。一服五粒,薄荷茶汤下。
《吉氏家传》
小儿调气定喘匀气散
丁香(四十九粒)白术(一分)豆蔻(一个,面裹,炮)青皮(半两)甘草上末。每服一字加减,陈米饮下。
《吉氏家传》治小儿伤冷,气喘涎多方。
栝蒌(一个,大者开一盖子)阿胶(一分)沙糖(半两)上件,将二味投入栝蒌内,以盖子依旧封着,白纸都糊,入饭甑蒸两遍倾出。随儿大小约多少,冷服。
《朱氏家传》
真珠散
治小儿气喘多涎。
真珠(末)生犀(各半钱)香附子(四钱)龙脑(少许)上为末。每服半铜钱,煎桃仁汤调下。婴儿一字,一岁以下者半钱。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痰涎不利,上喘咳嗽。
生白丸
白附子(新罗者)天南星(各半两)半夏(一两)上为末,取生姜汁打面糊为丸。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生姜汤下。量大小加减。
[卷第十六] 咳嗽作呀呷声第四
(附)《圣惠》∶夫小儿嗽而呀呷作声者,由胸膈痰多,嗽动于痰上搏于咽喉之间,痰与气相击,随嗽动息,呀呷有声。其咳嗽大体虽同,至于治疗,则加消痰破饮之药,以此为异耳。
茅先生∶小儿生下有中嗽,周岁以上有此。因多吃盐、醋,热奔上胃致此。即下浑金丹(方见本门中)与吐下涎;然后下匀气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及雌黄丸(方见咳嗽门中)与服,即愈。
翰林待诏杨大邺问∶小儿咳嗽气粗者为何?答曰∶小儿脏腑虚细,因食肥腻热食及诸生冷,致冷热相增,遂积痰涎结聚,冷热攻脾,壅闭不通,宿痰粘涎,肺经虚热生于膈上,喉中如锯,气喘闷绝,呕吐不快,面色青黄。大约此疾,难逢妙药,积久不除,变成风病。
《玉诀》小儿咳嗽候歌∶咳嗽因风肺受寒,气伤咯血喘生涎。腑热因风盛,嗽喘无时卧不安。
此候先治肺,后利膈下涎,如此治者,即无误也。
《玉诀》小儿咳嗽候云∶因肺感寒,宜贝母丸、油衮丸。(方并见后)《惠济》小儿候歌∶推来肺热风,一回发作气相冲。得名奶为初候,龟背龟胸恐起峰。口闭不言涎作响,一冲双目柘黄同。此根终久成残患,少有名方得断踪。
《圣惠》治小儿咳嗽,心胸痰壅攻咽喉,作呀呷声。
射干散方
射干麻黄(去根节)紫菀(洗去苗土)桂心(以上各半两)半夏(半分,汤洗七遍,去滑)甘草(炙微赤,锉,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茶匙,搅令匀。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咳嗽,咽中作呀呷声。
陈橘皮散方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锉)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令黄)甘草(炙微赤,锉)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以上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咳嗽喘急,作呀呷声。
萝卜子散方
萝卜子(微炒)麻黄(去根节。各一分)灯心(一大束)皂荚子(十枚,煨,去皮)甘草(炙微赤,锉,半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以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咳嗽,喘急烦热,喉中作呀呷声。
牛黄散方
牛黄(细研)柴胡(去心)栝蒌子(各一分)蝉壳(微炒,半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蜜水调下一字,日三服。二岁以上加之半钱。
《圣惠》治小儿心胸痰壅,咳嗽,咽喉不利,常作呀呷声。
蝉壳散方
蝉壳(微炒)半夏(汤浸七次,去滑)甘草(炙微赤,锉)汉防己(各一分)桔梗(去芦头)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半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生姜粥饮调下一字。三岁以上加之半钱。
《圣惠》又方(太医局方以此治痰嗽名辰砂半夏丸)半夏(汤浸七遍,去滑)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各一分)朱砂(细研,水飞,半两)五灵脂(半分)上件药捣,罗为末,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煎麻黄汤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又方甜葶苈(一分,隔纸炒令紫色)麻黄(去根节)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分减顿服。
《圣惠》治小儿肺藏热多,咳嗽喘急,喉中作呀呷声,宜服
郁李仁丸方
。
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研如膏,三分)川大黄(锉,微炒)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各一分)上以大黄一味捣,细罗为散。同研令匀,入蜜少许,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饮研破三丸服之,日三服。
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多咳嗽,咽中如呀呷声。
桃仁丸方
桃仁(四十九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琥珀(末)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各秤一分)上件药,先捣葶苈、桃仁如泥,次下琥珀末,更捣令匀,丸如绿豆大。每服煎桑根白皮汤化破五丸服,日三服。三岁以上,加丸数服之。
《圣惠》又方上用大栝蒌一枚,白面搜瓤作饼子烧熟,却杵为末。每服以清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咳嗽,咽喉不利,状如呀者。
贝母散方
贝母(焙微黄)紫菀(洗去苗土)麻黄(去根节。各一分)麦门冬(去心,焙)甘草(炙微赤,锉)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以意分减,温服。
《博济方》治小儿瘕呷,咳嗽不止。
肉汤丸
铜青大黄猪牙皂角(炒,并为末。各一分)上件三味,同研令至细。用油饼面和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丸。煎猪肉汤下,忌醋、咸。
茅先生治小儿
嗽浑金丹
巴豆(粉,不出油)砒霜(末)白丁香(末。各等分)上为末。用皂角揉水浓煎膏,相合为丸如此○大。看儿大小,每服三丸、五丸,用鲫鱼淡煎汤吞下。掠出延ht小涎来,亦用匀气散补。(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婴孺》治少小咳嗽肺胀,咽中水声。
九味汤方
细辛桂心阿胶(炙)甘草(炙)紫菀款冬花(各二两)半夏(四两)生姜(三两)蜜(二合)上水一斗,先煮半夏及六升,去滓,下诸药蜜煮及升半。五岁尽服;六岁六合,酌之。《千金》亦以此治咳逆喘息如水鸡声。
张涣
桔梗汤方
治小儿咳嗽呀呷,咽膈不利。
桔梗(去芦头)半夏(汤洗七遍,焙干)紫苏叶(微炒)石膏甘草(炙。各半两)皂荚(烧炭存性,一分)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时时与服。
《九卫生》
青铜散
疗小儿瘕,呷涎、嗽,痫病。
海浮石甘锅子(曾销银多者。各等分)上同为细末。每服半钱,生粟米泔调下。不拘时候。
《玉诀》
贝母丸
治小儿。
贝母天南星(姜汁制)人参茯苓甘草(炙)白附子(各等分)皂角子(七个,炮)上末之,炼蜜丸。每服五、七丸,薄荷汤吞下。
《玉诀》
油滚丸
治小儿及虫积。
雷丸五灵脂(各一分)巴豆(十五粒,取霜)上末之,滴水丸。每三、五丸麻油滚过,井水吞下。
《惠眼观证》
浑金丹
治大人、小儿、咳嗽方。
黄丹信砒(末。各抄二钱)飞罗面(炒,一钱)上再研极细,滴水为丸如此○大。每服三丸,用糖冷水五更初吞下。如天明不吐,再进一、二丸。小儿一丸。
《惠眼观证》
甘瓜散
治小儿。
瓜蒂甘草(炙。各二钱)上为末。每服一大钱,五更初用茶清调下,小儿半字。
《惠眼观证》治小儿嗽。
犀角散
犀角屑人参甘草(炙)杏仁(各一两)白术(一分)肉桂(春夏一分,秋冬半两)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五分盏,煎两、三分,通口服,此药大效。儿小分减服。
《惠眼观证》
内金丸
治小儿、咳嗽。
鸡内金雌黄(细研,水飞过,去水露,三日方使)半夏(生)延胡索上各等分为末,以枣肉为丸如此○大。周岁三丸至四丸,灯心汤下。(与咳嗽门中茅先生雌黄丸同。
为各有牵引,故兼存之)《张氏家传》治孩子瘕疾。
密陀僧(一分)灵砂(半分)轻粉(五钱匕)上件三味细研,绿豆粉煮糊为丸如麻子大。空心,沙糖水研化三丸,儿小化一丸。
《王氏手集》治小儿瘕喘方。
上用精猪肉蘸蛤粉烧吃,不拘时候。日吃三两,指大一片子,瘕止。
《吉氏家传》治小儿气嗽作声。
麻黄(去根节,秤)桔梗(苦者)石膏紫菀(各半两)干姜半夏(各半钱)王母杖(一两)杏仁(汤浸,去皮尖,一分)上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蜜为丸如○大。每服七丸,米饮下,儿小减丸。
《吉氏家传》治小儿。
鸡内金(七个)黄丹(少许)砒霜(半钱,生用)豆蔻(四十九粒,汤浸,焙干为末)上件研为末。豆蔻入三钱匕,滴水丸如○大。每服三丸至五丸,茶清汤下。儿小一丸至二丸。
《吉氏家传》治小儿呷病。
青矾(二两)鱼茗子(七粒)上末。每服半钱,茶点下。
《吉氏家传》又方雄黄雌黄硫黄信砒(各半分)上件为末。每服一字,肉汁调下,空心,量大小服。
《吉氏家传》治奶方。
天竺黄蚌粉(炒)上件等分研匀,蜜调,涂奶头与吃。
《吉氏家传》治小儿。
雌黄(末,二钱)砒霜(如使砒,须以豆粉拌之)朱砂(各半钱)山栀子(末,五钱)上件面糊丸粟米大。每服三粒,生油冷水下。儿小一粒。
《吉氏家传》又方砒白丁香黄丹(等分)上件末,白饭丸粟米大。汤使如前,量儿大小服。
《吉氏家传》
软肺丸
治小儿久年。
衡砒(一钱)豆豉(半两,蒸,去皮)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此○大。每服二丸至三丸,嚼鱼吞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呀呷嗽。
砒霜黄丹(各一钱)白丁香(二十粒)白头面(二两)上为末,滴水为丸如黄米大。每服一丸、二丸,量孩儿大小加减。如此○大,薄荷汤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大人嗽喘满,唾涎黄色及小儿奶。
千金散
川郁金(十个,生用)半夏曲青皮(去白。各一钱半)巴豆(十粒,去皮、不出油)上件为末。每服一字匕,用猪肉一片掺药,火上炙黄,任意细嚼,冷齑汁一呷送下。儿小少服。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伤风,喘嗽不住,
脑子散
。兼治瘕呷。
大黄(一分)郁金(二钱)上件二味,先以猪牙皂角煮一复时,取切片子,焙干为末;次入粉霜、脑子各少许,再同研令匀。每服一字,沙糖水调下。量小儿肥瘦加减用之。
长沙医者刘之才传
芫花散
治小儿、喘嗽。
芫花(醋拌匀,炒干,黄色为度)地龙(去土,微炒。各半两)羊消花(一分)上件同为末。半钱,鸡子清少许,蒸熟。临卧匙抄与孩儿服。
[卷第十六] 咳嗽声不出第五
《婴童宝鉴》云∶小儿咳嗽声不出,为客风伤于肺管、吸门。肺主声音故也。
《圣惠》治小儿咳嗽声不出。
杏仁煎方
杏仁(汤浸,去皮尖,入水一大盏,研滤取汁,二两)蜜酥(各一合)上件药,先以杏仁汁于铛中,以重汤煮,减去半;入酥、蜜,又重汤煮二十沸;入贝母、紫菀末各一分,甘草末半分,更煎搅如饧,收瓷器中。每服以清粥饮调下半钱,日三服,夜一服,嗽止为度。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又方贝母(半两,煨微黄)牛黄(细研,一钱)甘草(炙微赤,锉,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麦门冬(去心,焙)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炙微赤,锉)贝母(煨微黄)款冬花(各一分)紫菀(半两。洗去苗土)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乳汁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卷第十六] 惊膈嗽第六
(惊瘥而嗽作)茅先生∶小儿有惊膈嗽,因惊风候好,便此嗽,故号惊膈嗽。下金杏丸夹匀气散与服,安乐。(方并见本门。)小儿月日内有嗽候,不治必死。气未盛而日月内嗽,所以不治。嗽如调理得变,久嗽不止,心陷胸高,渴水不进食,死候。
茅先生
金杏丸
杏仁(去皮尖)甜葶苈汉防己马兜苓(去皮)上等分为用,蜜为丸如○此大。每服十丸,用麦门冬熟水吞下。茅先生亦于前咳嗽门中已有此方。为各有牵引不可除,故兼存之。
茅先生匀气散
桔梗(去芦头,洗净,干秤五两)缩砂仁茴香(洗)陈橘皮(去瓤。各一两)甘草(二两,炙)白姜(一分)上为末。每服半钱、一钱,用霜木瓜煎汤调下。如无即用紫苏、盐煎汤下。
[卷第十六] 伤风嗽第七
茅先生∶有一种百日内伤风嗽,是百日内发也。即下奶豆膏(方见咳嗽门中),相夹朱砂膏与服(方见惊积门中)即愈。
张涣
菖蒲煎方
治小儿肺中风邪,喘鸣肩息。
石菖蒲(一寸九节者)款冬花紫菀(去土洗,焙干)人参(去芦头)桂心(各一两)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同石臼中捣一、二百下,和皂皂大。每服一粒,煎糯米饮化下。
张涣
贝母汤方
治肺中风,咳嗽喘满。
贝母(炒黄色)半夏(白矾汤洗七遍,焙干。各一两)干姜(炮)麻黄(去根节)甘草(炙)款冬花(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三片,杏仁二枚去皮尖,同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服。
《惠眼观证》
杏仁散
治小儿咳嗽,凡伤寒、涎壅发嗽。
杏仁巴豆半夏皂荚铜青上等分,药入甘锅子内,以盐泥固济火之,勿令走去药气,候冷取出为末。服半钱或一字,生姜、蜜熟水调下。
《惠眼观证》
金粉散
是治伤风咳嗽或回嗽后多吐,宜服。
麻黄(不去节)贝母糯米郁金(皂角水煮)杏仁(去皮尖,别研)甘草(炙)天南星(姜汁浸一宿,作饼子炙)人参地胆知母(以上各等分)上为末,却入杏仁膏同研匀。每服一钱,水半盏,蜂糖二分盏,薄荷二叶,同煎五、七沸服。
《刘氏家传》∶小儿肺中风形候,咳嗽气急,咽喉有涎。
麻黄(去根节,三钱)诃子(用肉二钱)甘草(炙,一钱,打碎)上件药以水三碗,煎至半碗,去滓温服。一岁小盏内三分,二岁五分,三岁七分,五岁一盏,不拘时候。
《刘氏家传》∶小儿伤风嗽及一切嗽。
五灵脂(半钱)半夏(五个,炮裂)甘草(炙,半两)上件药末之。每服半钱,熟调下。
《王氏手集》
菖蒲散方
治肺中风嗽。
菖蒲官桂甘草(炙。各等分)上为粗本。每服一钱,水六分,煎至三分,温服。量儿小大增减。
[卷第十六] 痰嗽第八
张涣论∶五脏之中,肺脏最为嫩弱,若有疾亦难调治。盖小儿气血未实,若解脱不畏,风寒伤于皮毛,随气入于肺经,则令咳嗽。凡小儿常令背暖,夏月背裆之类,亦须畏慎。盖肺俞在于背上,若久嗽不止,至伤真气,亦生惊风。如婴儿百内咳嗽,十中一二得瘥,亦非小疾。若膈上痰涎,尤宜随证疗之。
《婴童宝鉴》∶小儿咳嗽,为客风流入于肺,生其痰嗽也。
《玉诀》咳嗽风疾候歌∶咳嗽因风肺受寒,三焦伏热转生涎。胃冷虚痰频嗽吐,时时发热喘连连。
小儿痰嗽涎生之者,先与下涎,次和胃气,后与治嗽疾。
《圣惠》治小儿咳嗽,心胸痰壅,咽喉不利,少欲乳食。
贝母散方
贝母(煨微黄)桔梗(去芦头)马兜苓百合款冬花半夏(汤浸七遍,去滑)干姜(炮制)汉防己麻黄(去根节。各一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锉,研膏,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五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咳嗽痰壅,不欲乳食。
蝉壳散方
蝉壳(微炒)桔梗人参(各去芦头)甘草(炙微赤,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一分)半夏(半分,汤洗七遍,去滑)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用生姜粥饮调下一字,日三、五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博济方》治小儿奶食冲脾,伤风咳嗽,坠涎。
葶苈丸
甜葶苈(纸上炒过)牵牛子汉防己(各熟)大杏仁(去皮尖,炒熟,研。各一两)上前三味先捣,罗为末,入杏仁同研;用煮枣肉,再杵为丸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姜汤下,一日二服。
太医局
辰砂化痰丸
治风化痰,安神定志,利咽膈,清头目,止咳嗽,除烦闷。兼治小儿风壅痰嗽。
辰砂(飞研)白矾(枯过者,别研。各半两)天南星(炮,一两)半夏(洗七遍,生姜汁同拌和,作曲三两)上半夏、天南星为末,合和令匀。用生姜汁煮面糊和丸梧桐子大,别用朱砂末为衣。每服十丸,生姜汤下,食后服。亦治小儿风壅痰嗽。一岁儿服一丸,槌碎,用生姜薄荷汤下。
《婴孺》治少小胸中痰实嗽,并治伤寒逐水。
麻黄丸方
麻黄茯苓(各三分)紫菀(四分)五味子杏仁(去皮尖)细辛桂心干姜(各二分)上为末,蜜丸小豆大。三、四岁,二、三丸。不知稍增之。
《婴孺》治少小咳涎。
鸡骨散方
鸡骨(炙)紫菀(各二分)上为末,先食服二刀圭,不知加之。
《婴孺》治少小胸中有痰结熏肺,令儿呕咳。
蜜煎方
细辛甘草桂心干姜射干款冬花紫菀(各一两)上以蜜煎之,用蜜三升,微火煎及二升,服一合。
《婴孺》治少小胸中嗽满,涎出撩膈。
五味汤方
五味子(四分)甘草(炙)细辛常山(各一分)麻黄(去节二分)上件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为三服。服已大验。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咳嗽有痰,并解诸般药毒及上焦壅,身上生疮,消疳气。
三黄丸方
雄黄(研细)郁金(焙。各一钱)巴豆(三粒,去壳不出油)上为末,杈烂,饭丸如粟米大。每服婴孩三丸,半岁五丸,一岁七丸,饭饮吞下,薄荷汤亦可。
钱乙银砂丸
治涎盛、膈热实,痰嗽,惊风,积,潮热。
水银(结砂子三皂子大)辰砂(研,二钱)蝎尾(去毒为末)硼砂粉霜(各研)轻粉郁李仁(去皮,焙,秤为末)白牵牛(末。各一钱)铁粉好腊茶(各三钱)上同为细末,熬梨汁为膏,丸如绿豆大。龙脑水化下一丸至三丸。亦名梨汁饼子。及治大人风涎,并食后。
张涣
苏香汤方
平小儿心肺,消痰壅、咳嗽。
紫苏叶木香人参(去芦头。各一两)甘草(炙)五味子陈橘皮(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入生姜自然汁少许,同荆芥汤调下。
张涣
人参半夏丹方
消小儿痰饮,止嗽。
人参(去芦头)半夏(汤浸七遍,焙干)川面姜白术天南星(并微炮。各一两)上件捣,罗为细末。取生姜汁打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生姜汤下。月内百婴儿如针头大,沾在乳母奶头上,令儿吮之。
张涣
乳香半夏丹方
治小儿壮热,喘嗽痰实。
乳香(研)半夏(白矾水浸一宿,焙干)木香(各一两)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朱砂(细研,水飞,一两)麝香(研,一钱)金箔(二十片,研)上件都拌匀,用生姜自然汁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生姜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婴童宝鉴》治小儿咳嗽、坠痰。
紫金丸方
上以叶子雌黄,不限多少细研,入锅子内微火中烧令成汁,候冷研细。饭为丸如萝卜子大,熟水下二丸。
《保生信效方》
利膈丸
治大人、小儿风盛痰实,喘满咳嗽,风气上攻。
黑牵牛(四两,半生半熟)青橘皮(去白)槐角子(各半两)皂角(不,肥者,去皮子,酥涂炙,二两)齐州半夏(汤浸洗七次,切、焙,秤一两)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打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要疏风痰,加至三、四十丸。小儿风涎痰热,可作小丸,量多少与之。
《保生信效方》
玉尘散
治大人、小儿痰壅咳嗽,气促喘满,咽膈不利及大治劳嗽。
天南星(去皮)半夏(各用汤浸,洗七遍,切,焙)桔梗桑根白皮(自采土下者。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生姜如钱六、七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小儿痰盛咳嗽等亦宜与之。政和癸巳岁,官守豫章以此方官舍施人,无不得效。
《万全方》治小儿咳嗽痰壅,不欲乳食。
蝉壳散方
蝉壳(微炒)桔梗陈橘皮(去瓤)人参甘草(炙。以上各一分)半夏(半分,汤洗七次,去滑)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一字,生姜粥饮调下。
《聚宝方》
半夏丸
治小儿痰疾嗽方。
半夏(七个丸大者,汤洗七遍,切,生姜汁浸一宿)淀粉北矾灰(各一大钱)上三味为末,面糊丸如绿豆大。浓煎白茅根汤下五丸至七丸,食后服。
《刘氏家传》治小儿咳嗽喘促,利膈化痰。
汉防己膏
汉防己人参半夏(洗去滑)甜葶苈(隔纸炒)白矾(枯)上件各等分为末,炼蜜为膏。每服一皂子大,薄荷姜汤化下。
《张氏家传》治小儿痰壅咳嗽。
木通青橘皮天南星皂角(烧为灰。各一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巴豆(灯上烧)轻粉(二十合)麝香(半铢)雄黄(六铢)上同研为散子。食后茅香、灯心汤下两字许。
《孔氏家传》
惺惺散
解小儿风壅痰热,化涎嗽,止烦渴。
桔梗人参甘草(炙)栝蒌根白术(各一两)白茯苓防风(各半两)细辛(一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银盏,入荆芥少许,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王氏手集》
白术半夏丸
化痰,治小儿嗽。和胃止逆,宽利胸膈,思乳食。
半夏(半两,汤浸,洗去滑)白术人参甘草(炙)干姜(各二钱半)上为细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绿豆大。每服十丸,乳食后稍空,煎生姜汤下。
《王氏手集》
坠痰丸
治小儿痰实咳嗽,壮热生惊,呀呷喘满,头痛心忪,胸膈不利,心嘈恶心。
半夏(一两,生姜制)天南星(米泔浸,切作片子,炙)杜薄荷白茯苓白矾灰人参(各半两)上件为细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每服五、七丸至十丸,生姜薄荷汤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
华盖散
治小儿痰壅咳嗽。
桑白皮(炙,一两)甘草(炙)黄(炙。各三钱)桔梗(洗,三分)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汤点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小儿化涎去风,止咳嗽方。
半夏(三分,汤洗七次)天南星(半两,炮)甘草(三钱,炙)皂角子(二十一粒,炒焦)上为末。每服一钱,水六分,入生姜二片,同煎三分,去滓温温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痰鸣,咳嗽气粗,不食涎潮。
牵牛丸
定喘。
牵牛(取末,半两)螺青白矾(火飞,各一分)硼砂(一钱)巴豆(灯上烧)杏仁(各七粒)上件为末,水煮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七粒,淡姜汤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丈夫、妇人、小儿痰鸣涎响,咳逆喘嗽。
半夏丸
半夏(半两)上用大萝卜一个,开一小窍子;取成罐子,入半夏在内,用好醋煮透赤色,取出细研萝卜、半夏如泥;又别研入朱砂、雄黄各一钱,同为丸绿豆大。每服量儿小大,五、七丸至十丸,生姜汤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涎盛、咳嗽,上膈壅热。
铅白霜百药煎(各半两)上件为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用薄荷汤化下,不计时候。
[卷第十六] 寒嗽第九
钱乙论寒热相反云∶京东转运使李公有孙八岁,病嗽而胸满短气。医者言肺经有热,用竹叶汤、牛黄膏各二服治之,三日加喘。钱曰∶此肺气不足,复有寒邪。即使喘满,当补肺脾,勿服凉药。李曰∶医已用竹叶汤、牛黄膏。钱曰∶何治也?医曰∶退热退涎。钱曰∶何热所作?曰∶肺经热而生嗽,嗽久不除生涎。钱曰∶本虚而风寒所作,何热也?若作肺热,何不治其肺而反调心。盖竹叶汤、牛黄膏治心药也。医有惭色,钱治愈。
《千金》
紫菀汤
治小儿中冷及感寒,暴嗽或上气喉咽鸣,气逆或鼻塞、清水出者方。
紫菀杏仁黄芩当归甘草(炙。各半两)麻黄桂心橘皮青木香(各六铢)大黄(一两《婴孺》方用一两半)上十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六十日至百日儿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儿一服三合。
《千金》
五味子汤
治小儿风冷入肺,上气、气逆面青,喘迫咳嗽,昼夜不息,食则吐、不下方。
五味子当归(各半两)干姜桂心(各六铢)细辛(三铢)人参紫菀甘草(各六铢)款冬花(三铢)大黄(一两半)麻黄(六铢。《婴孺》方用半两)上十一味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九合,去滓。儿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其大黄别浸一宿下。(一方无款冬花、大黄,有大枣三枚。)《千金》治小儿暴冷嗽及积风冷嗽,兼气逆鸣。
菖蒲丸方
菖蒲乌头(炮,去皮尖)杏仁矾石细辛皂荚(各六铢)款冬花干姜(炮)桂心紫菀(各十八铢)蜀椒(五铢)吴茱萸(六合)上十二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三岁儿饮服五丸,加至十丸,日三。儿小以意减之,儿大以意加之。暴嗽数服便瘥。
太医局
润肺散
治小儿寒壅相交,肺气不利,咳嗽喘急,语声不出,痰涎壅塞,胸膈烦满,鼻塞清涕,咽喉干痛。
麻黄(去根节)人参(去芦头。各二两)贝母(去心,麸炒黄)杏仁(汤浸,去皮尖,焙令干,麸炒黄。各二两半)甘草(炙,锉,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一分)桔梗阿胶(炒令黄。各半两)上件同杵,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后。
太医局
华盖散
治小儿肺感寒邪,咳嗽上气,胸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鼻塞,头昏目眩,痰气不利,呀呷有声。
紫苏子(隔纸炒)麻黄(去根节,汤浴过)杏仁(去皮尖,炒)桑白皮(蜜炙)赤茯苓(去皮)陈皮(去白。各半两)甘草(炙,一分)上七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温服。
太医局
人参半夏丸
治小儿肺胃受冷,咳嗽气急,胸膈痞满,喉中呀呷,呕吐涎沫,乳食不下。亦治疟嗽。
人参(去芦头)细辛(去苗)陈橘皮(各二两)丁香半夏(汤浸七次,切,焙)浓朴(去粗皮。各四两)上为细末,用生姜汁打面糊和丸如麻子大。三岁儿服二十丸。生姜汤下,食后服。量儿大小加减。
《婴孺》治少小肺冷嗽,呼吸多要得于寒者。
紫菀丸方
紫菀(三分)矾石(烧)桂心(各二分)上为末,鸡子黄和丸小豆大。乳送三丸,大人七丸,日三。常用良。
《婴孺》治小儿风冷入肺。嗽,日夜不息。昼或小瘥,至夜即甚,食饮不下。
五味汤方
五味子甘草(炙)当归人参麻黄(去节)紫菀桂心款冬花(各三分)细辛地黄(各一分)枣(二十枚,劈)上水三升,先煮麻黄去沫,下药煮一升。一服二合,小儿一合。
钱乙百部丸
治小儿肺寒、壅嗽微喘。
百部(焙干,秤)麻黄(去节,先作末。各三分)杏仁(四十粒,去皮尖,微炒,煮三、五沸,研入药)上拌和匀,熟蜜为丸皂子大。温水化下三、二丸,无时,日三、四。此本方也。仲阳加松子仁五十个,糖丸之,含化大妙。
张涣
木香半夏丹
治小儿胃寒,咳嗽。
木香半夏(汤浸七次,焙干)肉豆蔻(各一两)藿香叶丁香白术(炮。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取生姜自然汁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参汤下。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惠眼观证》
皂荚丸
治小儿冷嗽。
皂荚(不者,炙)肉桂(去皮)白姜(炮)上等分为末,炼蜜为丸如○此大。每服五丸,大小加减,熟水吞下。
《王氏手集》
紫苏杏仁散
治小儿感寒,肺气壅滞,壮热咳嗽,鼻塞清涕,语声不出,胸膈膨胀,痰实呕逆,咽嗌疼痛,烦渴喘急。
紫苏(炙)杏仁(各炒)甘草(炙)麻黄(去节。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六分,煎至三分,去滓。食后温服。
《王氏手集》
润肺膏丸
治小儿寒壅咳嗽。
水蓼桑钭覆盆子枸杞子(各半两)皂儿(炮)杜茴香生姜甘草(各一两)京三棱(炮)胡桃(十个)上为细末,炼蜜为丸,一两作八十丸,细嚼,温熟水下。儿小白汤化下。
《王氏手集》
五味子膏
调匀小儿肺胃,止咳嗽呕逆,中寒喘满,可思乳食。
五味子人参白术官桂干姜上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一两作八十丸。每服一丸,沸汤化下,日三、四服。
《吉氏家传》治小儿一切寒嗽。
川乌(大者,炮,去皮尖)上为细末,用生姜自然汁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服七丸或十丸,大人亦可服。熟水下,朱砂为衣。
[卷第十六] 热嗽第十
钱乙论温冷用药云∶东都张氏孙九岁,病肺热。他医以犀、珠、龙、麝、生牛黄治之,一月不愈。其证嗽喘闷乱,饮水不止,全不能食。钱氏用使君子丸、益黄散。张曰∶本有热,何以又行温药?他医用凉药攻之,一月尚无效。钱曰∶凉药久则寒,不能食。小儿虚不能食,当补脾。候饮食如故,即泻肺经,病必愈矣。服补脾药二日,其子欲饮食,钱以泻白散泻肺,遂愈十分。张曰∶何以不虚?钱曰∶先实其脾,然后泻肺,故不虚也。
《谭氏殊圣》方∶小儿频嗽又饶啼,喘息时时似火堆。此是乳食冲膈热,莫冤神灶恐延迟。沙糖元剑涂酥炙,杵合根据方请不疑。更取麦门知母等、三焦洗了是良医。
知母散
知母麦门冬甘草(各一分,生)皂角(半分,去皮,酥炙,用盆子合出火毒)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同煎至八分,分五服,放冷下。
《婴童宝鉴》治小儿咳嗽,解风热。
一捻金方
白僵蚕(直者,一两)甘草(半两,炙)延胡索(一分)上件为散。每服一捻,齑汁调下。
《良方》治小儿热嗽。
马牙硝白矾(各八两)黄丹(一分)上同研,入合子固济,火烧令红;覆润地一夜,再研,加龙脑半钱。甘草汤下一字,或半钱。
《张氏家传》治孩儿虚热,生涎、咳嗽。
人参散方
人参贝母(去心,炒)款冬花(去皮)半夏(水煮透,干为末,用姜汁作饼子,焙干)甘草(炙黄。各一钱)上件为细末。每服半钱,水四分,入杏仁二粒,去皮尖,同煎至二分,温服。
《庄氏家传》治小儿脾肺壅热、咳嗽,
金华散
。并气粗喘。
贝母(七分)汉防己甘草(炙。各半分)马牙硝(半两)上件为细末。每服半钱,水四分或一钱,煎。温服,一日三服。如壅甚,时时与服无妨。
《吉氏家传》治小儿上焦壅热及心肺虚热,嗽不止。
清肺丸
好连翘(一两)脑子(少许,研)上末,炼蜜丸弹子大。食后临卧含化。忌猪肉、湿面。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
半夏散
治小儿肺热咳嗽,止泻润肺。
半夏(一两,姜汁)贝母(三分)柴胡(去芦)杏仁(炒,研)川升麻桑白皮(炙)地骨皮款冬花麦门冬(去心)马兜苓青橘皮(各半两)甘草(一分,炙)上为末。每服一钱,薄荷一叶,绵一片裹药末,用水一盏,生姜一片,枣半枚,煎五分。用盏盛,放火上,时时温服。忌生冷、毒物。
[卷第十六] 久嗽第十一
《圣惠》治小儿嗽久不止,心神烦闷。
栝蒌煎方
栝蒌(一颗,热者去仁,以童子小便一升相和,研绞取汁)酥(一两)甘草(一分,生为末)蜜(二两)上件以银锅子中熳火煎如稀饧。每服以清粥饮调下半钱,日四、五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嗽久不止。
不灰木散方
不灰木(用牛粪涂,烧令通赤)贝母(煨令黄)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新汲水一小盏,点生油一、二滴,打令散,煎至五分,去滓。分温二服,日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婴孺》治小儿咳嗽,经年不瘥,喉鸣喘成疹。
麻黄丸方
麻黄(去节)细辛甘草(各二分,炙)款冬花柴胡紫菀茯苓百部枳实(炙,各三分)贝母大黄(各五分)黄芩(四分)杏仁(六分,炒)上为末,蜜丸乌豆大。四、五岁儿一服二十丸,日再稍加之。
《婴孺》治小儿久嗽上气连年,胸中迫满不得卧,但常抱坐。
附子煎丸
附子(二个,炮)款冬花芎(各二升)细辛矾石(各五分)饴糖(二升)蜀椒(一升,去汗目合口者)紫菀(十分)五味子(四分)竹根射干(各一把)白术(二分)桂心(三分)酒(三升)上十二味以酒煎,候竹根黄黑,去滓;下饴糖于酒中,更煎令可丸。服桐子大一丸至十丸。
《婴孺》治小儿嗽,经时不瘥,一嗽气绝及伤肺见血。
桑白皮煎方
桑根白皮(切,五合,东行者)白狗肺(一具,切)甘草茯苓升麻贝母(各二十分)芍药杏仁(炒。各十分)李根白皮(切,四分)淡竹青皮(八分)款冬花麦门冬(去心。各六分)蜜地黄汁(各一升)黄芩(十一分)上以水一斗,煮及三升,去滓,下杏仁膏、地黄汁、蜜,微火上煎,不住搅至二升三合,绵滤绞汁。二、三岁儿一合温服之,日进五服,夜三服。
《凤髓经》
杏仁膏
治小儿日久咳嗽不瘥。
杏仁(去皮尖)茯苓(去皮。各一分)不蛀皂角(一挺,重一钱半,去皮,蜜炙,干)上为细末,炼蜜为膏一皂子大。薄荷蜜水下。
《庄氏家传》治小儿久嗽不止。
柴胡(去芦)黄芩(各半两)甘草(炮,一分)上为末。每服一钱,煎葱汤调下,不过再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大人、小儿久嗽不止,痰吐、喘闷、气噎。
知母散
知母贝母柴胡黄(炙)紫菀(洗)马兜苓半夏(白矾水煮,干为度)杏仁(研,去皮尖)桑白皮(炙)白矾(研)款冬花(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七分盏,同煎三分,去滓,时时服。或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每服五、七丸,生姜汤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
贝母散
治小儿久嗽、气急。
贝母(煨微黄)杏仁(汤浸,去皮炒)麦门冬(去心)款冬花(各一分)紫菀(半两,去苗)上为末,用乳汁调下半钱。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
半夏丸
治小儿久嗽、痰吐,头疼。
半夏天南星(各一两,皂角水二味煮干)白矾石膏川乌头(炮。各一分)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绿豆大。每服十丸,生姜汤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黄庭坚
陈思
唐·慧立
清·王锡鑫
清·丁申
明·程宗猷
清·文晟
元·祥迈
归有光
(清)钮琇
明·杨尔增
元魏·瞿昙般若流支
清·戴东原
宋·程颢
明·宗真宗
唐·道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