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下焦病脉证并治第八


  问曰。下焦病何谓也。答曰。大便难。若泻。小便不利。若遗溺。及痿。脚痛。此为下焦所患也。大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宜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葛根(五分)甘草(五分)黄芩(五分)黄连(三分)上四味。以水二升。先煮葛根。减半升。内诸药。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大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汤方

  黄芩(三分)甘草(三分)芍药(一钱)大枣(三枚)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大便洞泻。其色黄。此为热泻。宜五苓散主之。发热恶寒。吐泻烦渴。若腹痛者。清宁汤主之。

  清宁汤方

  葛根(五分)人叶(三分)苍术(三分)茯苓(五分)木香(三分)藿香(三分)甘草(二分)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下利。

  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下利已瘥。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痛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

  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宜硬饭汤。

  硬饭汤方

  硬饭(二钱半黑炒半生用)槟榔(一钱)芍药(一钱)枳实(五分)茯苓(一钱)甘草(三分)大枣(五枚)生姜(三分)上八味。以水二升。煮硬饭。减五合。内诸药。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有热者。加黄连黄苓。有寒者。加附子干姜。儿大便窘迫。状如胶。而面颜皱者。为痢也。琼脂汤服之。

  琼脂汤方

  琼脂(五分)枳实(五分)芍药(一钱)槟榔(五分)大枣(三枚)甘草(二分)生姜(三分)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大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

  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三分)甘草(二分)白术(三分)人参(二分)干姜(三分)上五味。以水二升。先煮四味。取一升。肉桂。更煮。三两沸。去滓。分温服。下利。肠腥臭。腰髋烦痛。宜剪红丸。

  剪红丸方

  蜜香(四钱)缩砂(四钱)熊胆(一钱)阿片(一钱)龙脑(三分)麝香(一分)甘草(三分)上七味。研筛。以烧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丸。大便后重而节续。烦渴而小便涩。若大便去红者。山漆汤服之。

  山漆汤方

  山漆根(二钱)山药(酒制炒一钱)芍药(二钱)枳实(五分)大枣(三枚)生姜(三分)甘草(二分)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大便窘迫。腰腹绞痛而烦。取热汤。灌触器仍登器。汤气熏蒸。

  腰腹自和。大盒饭快通也。下利。手足微冷。脉涩者。不可更攻。宜血散。

  血散方

  当归(四钱)蝮蛇(三钱黑炒)上二味。研筛以温酒服之。发热暴泻。脉浮。渴而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发热脉数。腹中痛。屡欲圊便。烦渴而小便少。此为瘕泄也。瘕泄大便如糜。法须攻之。瘕不竭。痢示不罢也。痢疾为瘀浊。故后重而肠垢。必苦里急。假令无肠垢者。无后重也。若脉滑而疾者。当屎脓也。腹痛暴泻。恶臭不可近者。为食积也。儿暴泻。难以阳决之。久痢。

  难以阴决之。暴泻以多脱阳也。久痢以多瘀热也。小阴病。下利便脓血。若广肠脱出。宜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五分)干姜(三分)粳米(三分)上三味。以水一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下利。如蟹渤。勃勃作声者。此为气痢也。气痢丸主之。

  气痢丸方

  诃子皮(四钱)蜜香(二钱)人参(三分)上三味。研筛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痢疾。后重不解。其脉虚而动。此为便血之兆也。小连翘汤主之。

  小连翘汤方

  小连翘(二钱)芍药(一钱)槟榔(二钱)木香(七分)甘草(三分)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大肠热则致后重。寒则致惊溏。若嗳息者。谷饪也。夏月。腹痛而泄泻。痛一阵。泄一阵。此为肠间热也。黄连香薷饮主之。发热烦渴。大便如卵黄者。热泻也。无渴而清澄者。惊溏也。

  病患为冷食所伤。遂胁寒而利。如鸭屎。此为惊溏也。抉脾汤主之。下利日数十行。血液内竭。脾气空乏。烦渴呕逆。

  饮食不能。此为禁口痢也。莲肉饮主之。

  莲肉饮方

  莲肉(炒二钱)黄连(三分)食盐(炒二分)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内萝卜汗。搅调。分服。下利。阴阳内竭。胸腹悸动。饮食不能。宜熏脐温之。痢疾。腰腹绞痛。诸方无验者。灸章门京门。若腰腹诸穴。痢下旬余。体瘦血燥。四肢微冷。反面色缘缘正赤。此为孤阳沸郁所致也。麦门冬汤服之。大便滑泄。胸腹雷鸣。脉沉弦。此为脾冷所致也。薯蓣汤主之。

  薯蓣汤方

  薯蓣(一钱)茯苓(一钱)白术(五分)人参(三分)青皮(三分)半夏(一钱)缩砂(三分)香附子(浸童便灸五分)藿香(三分)莲蕊(三分)甘草(三分)生姜(三分)上十一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脉微而数。微为阴虚。数为阳动。虚动相搏。孤阳不能独立体肤自冷瘦。黎明大便溏。此为肾冷然也。宜七成汤主之。小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

  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真武汤主之。病患。阴阳俱厥。脾气孤弱。五腋注下。下焦不阖。清便飧泄。若腹筑湫而痛者。

  参茯白术散主之。

  参茯白术散方

  人参白术茯苓山药缩砂陈皮干姜莲肉(各三钱)藿香白扁豆薏苡甘草(各半减)上十二味。捣筛为散。或以胶饴。调匀服之。痢疾。禁妄攻。若妄攻者。瘀浊未减而血液必竭也。痢疾。要屡视口内。若齿焦者。为走马疳也。痢毒疫热。若疮疹毒。宜翘花煎服之。

  翘花煎方

  翘花(五钱)白糖(五钱)上二味。以水二升。煮翘花。去滓。内糖服之。痢热不减。烦渴而昏睡。其脉弦急者。此为发惊之渐也。溏泄家。

  要减饮食。若妄食者。为难疗。痢后血液燥竭。脚肉殊脱削。若挛急而疼痛。此为鹤膝风也。痢疾。后重而努力。必致脱肛。以下焦虚故也。痢下数旬不解。血液干竭。而脉细数者。转属疳泻也。病患脉沉而迟。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其人必微热。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面体羸瘠。脾胃虚弱。饮食减少。苦泻泄者。

  宜白术膏服之。

  白术膏方

  白术(一斤焙)茯苓(四两)陈皮(四两)上三味。以水一斗。熬取三升。滤去渣。又以水八升。熬取二升。将渣捣烂。又以水五升。熬取一升。都合前汁。

  再熬至二升。加蜜四两。熬至稠。滴水成珠为度。每服弹丸大。日二三次。泻泄家。小盒饭少。今反多。是欲愈也。痢疾为恙。以顺气活血为要。其气顺则里急减。其血活则泄利自愈。痢下。数月休作者。为休息痢也。病患泻泄。脉浮而迟。此为表热里寒。其便必完谷也。四逆汤服之。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四肢厥。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加人参三分。前后二便。易其位而出。名曰交肠。此为脏腑错杂所致也。痢下肠。如鱼脑。若屋漏。目红唇燥。

  此为气血败绝也。痢下。旬余不解。鲜血自利。脉微肩息。多呼少吸者死。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暴利。脉绝。手足厥冷。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痢下。体瘦脉虚。反能饮食者生。

  不能饮食者死。体厥。脉微口渴。下利清谷。短气烦躁者死。痢下。数旬不解。呕哕足跗微肿。若吐蛔者死。问曰。大便难。何以所致。答曰。脾实则大便难。虚则大便溏。不溏不难。其人必实健也。潮热便难。若谵语。若目中不了了者。

  此为邪热在里也。大承气汤主之。病患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大承气汤主之。孩儿胸腹。胀硬满。大便不利。

  此为乳癖所致也。白花汤主之。体羸肌燥。大肠血干。大便硬者。宜波淡花之。波淡花一斤。白糖一斤。捣如泥。盛壶密盖。每梅实大。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

  麻仁丸方

  麻子仁(四钱)芍药(四钱)大黄(八钱)浓朴(二钱)枳实(一钱)杏仁(四钱)上六味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和为度。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

  蜜煎导方

  蜜(七合)一味。内铜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饴状。扰之勿令焦者。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病患体羸血燥。大便结燥者。以热汤内触器。乘热而登。

  须臾当肛润使通也。病患气乏体羸。肠内血燥。大便必硬。宜逐肠丸主之。

  逐肠丸方

  巴豆(四钱)硫黄(二钱)槟榔(二钱)甘松(二钱)铁落(四钱)大黄(四钱)上六味。捣筛。酒糊丸。枳实大。别蜀椒二钱。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洗掌中。拭净更涂胡麻油。仍握一丸。

  男左女右。以大便通为度。若不通。更握新者。或左右俱握。若通而不禁者。以冷水。频洗掌中。盒饭顿止。问曰。小便不利者。何谓也。答曰。膀胱以气化理。寒热虚实。其气不行。仍失转化。小便不利。即是也。病患。脉数身热。渴而溲便涩者。膀胱有客热。若脉涩而身微肿者。此为风湿也。病患腹硬脉沉。而小便不利。是癖块令然也。病患脉浮微热消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身肿。小便少。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宜防己茯苓汤。

  防己茯苓汤方

  防己(一钱)黄(一钱)桂枝(三分)茯苓(一钱)甘草(三分)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三服。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小便少者。宜防己黄汤。

  防己黄汤方

  防己(一钱)甘草(三分)白术(三分)黄(五分)上锉麻豆大。每抄二钱七。生姜一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分温服。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越婢汤方

  麻黄(一钱)石膏(一钱)生姜(三分)大枣(二枚)甘草(二分)上五味。以水二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分温三服。身重。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驰痛。

  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燥。小便不利者。桂枝加黄汤主之。病患溲便涩痛而旁射。是膀胱热也。滑石汤主之。

  滑石汤方

  滑石(一钱)芒硝(三分)柏实(五分)茯苓(一钱)甘草(三分)生姜(三分)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肚腹硬满。腰脚挛急。而小便不利。此脬痹也。病患渗道癃闭所致。

  腹满短气者。麻汤主之。

  麻汤方

  麻(一钱)茯苓(二钱)豆黄卷(三钱)马舄(二钱)甘草(三分)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病患。元阳减耗。胞胱乏转化。遂腹胀。小便不利。医欲以淡渗利之。是误也。得之反益剧。短气息迫。宜折水汤主之。

  折水汤方

  桑白皮(一钱)吴茱臾(五分)枳实(七分)槟榔(一钱)茯苓(一钱)缩砂(五分)香附(五分)附子(三分)生姜(三分)麦芽(二钱)上十味。以水二升。先煮麦芽。减五合。内诸药。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病患胸腹大满。结热不解。若香港脚心悸。俱与降气散。

  降气散方

  田螺(去壳黑炒一两)麝香(三分)上二味。研均。每钱七。以白汤服之。病肿胀稍解。但足跗难消者。宜附子煎。

  附子煎方

  附子(四钱)樟脑(四钱)上二味。以酒五升。煎取三升。温熟。频频熨之。日五六次。病患。脬转而小便不利者。阴阳熨法主之。疳瘕鼓满。

  小便不利者。与黑散。

  黑散方

  虾蟆(一两)缩砂(一两)上二味。为黑炒。存性。研筛。以生姜汤服之。病患。小腹挛急。心胸中动气。此为元脏虚也。溺必如泔汁。宜破故汤。

  破故汤方

  破故(一钱)鹿角霜(五分)茯苓(一钱)连蕊(三分)红曲(五分)甘草(三分)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病患胸腹肿满。如石硬。虽体气虚弱。须先破之。有故无害。此为霸道也。桃花煎破之。

  桃花煎方

  茯苓(一钱)白术(三分)枳实(三分)半夏(一钱)人参(三分)香附(五分)砂仁(三分)藿香(五分)甘草(三分)干姜(三分)上十味。以水二升。煮白桃花一钱。减五合。内诸药。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得泄利二三行为度。后去桃花。

  服本方。小盒饭渐通也。诸小便不利。肿满转侧不能者。红豆煎主之。

  红豆煎方

  红豆(炒一两)茯苓(一钱)枳实(五分)吴茱臾(三分)桑白皮(五分)槟榔(五分)白术(三分)生姜(三分)上八味。以水二升。先煎红豆。减五合。内诸药。再煎取一合。去滓。分温服。病患跗肿脉微。口张气粗。额上汗出者死。肿满。小便不利。多脾虚。烦悸而饮食不进者。不可治。问曰。淋有五种者。何谓也。答曰。淋之为病。有寒有热。有血有石也。又真脏大虚。肚腹挛急而溺点者。此名劳淋也。阴头痛而小便淋沥。其色如血者。名曰热淋也。宜石苇汤。

  石苇汤方

  石苇(二钱)滑石(二钱)茯苓(五钱)黄柏(五分)甘草(三分)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小便难涩而鲜血滴。此为血淋。后致脓淋也。凉血汤主之。

  凉血汤方

  小连翘(五分)当归(一钱)芍药(一钱)枳实(五分)桂枝(三分)桃仁(三分)生姜(三分)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身体冰冷。其脉沉弦。小便频数。或身微肿。此名曰冷淋。宜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三分)附子(三分)红曲(三分)桂枝(三分)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血活则膀胱滋。气化则溲便行。若气血窒塞。则渗道涩。名曰气淋也。枳实汤主之。

  枳实汤方

  枳实(三分)浓朴(一钱)茯苓(一钱)木香(三分)藿香(三分)糖霜(二钱)生姜(三分)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六味。取一升。去滓内糖霜搅调。分温服。膀胱郁结。瘀浊致淋。凝则为砂。散则为膏。宜海金砂汤主之。

  海金砂汤方

  海金砂(一钱)琥珀(五分)茯苓(五分)糖霜(五分)大枣(二枚)生姜(三分)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发热脉浮。渴欲饮水。溲便涩而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方

  猪苓茯苓阿胶滑石泽泻(各五分)上五味。以水二升。先煮四味。取一升。去滓。内阿胶烊消。若呕家。去阿胶。加蜂蜜分温服五合。日三服。淋疾。

  有热脓多者。为易治。无热脓点滴不尽者。为难治。问曰。梦遗失精者。何谓也。答曰。实壮人。欲火盛而致梦遗者。

  宜转移其情想而愈也。若羸弱人。假火妄动而致遗泄者。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三分)芍药(一钱)生姜(三分)甘草(三分)大枣(二枚)龙骨(五分)牡蛎(一钱)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病患梦泄。时目眩。若腰腹弦急而痛。此为牝脏虚。宜安神丸镇之。

  安神丸方

  黄连(六钱)生地黄(一钱)当归(二钱)朱砂(五钱)牛黄(五分)甘草(一钱)上六味。为末。蒸饼糊丸。黍米大。金箔为衣。每服十五丸。肾漏白淫。头眩振振。胸间悸动。强阴不倒。此为虚火不皈其原也。宜知柏枸杞饮。

  知柏枸杞饮方

  知母(二钱)黄柏(酒炒三分)枸杞(二钱)食盐(二分)甘草(五分)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病患二脏衰弱。阴痿不振。梦交精脱。脉微沉细弦数。起居劳汗出。

  此为过极琢削所致也。极秘滋阴膏主之。

  极秘滋阴膏方

  反鼻(黑炒七钱)破故(五钱)缩砂(十钱)枸杞子(八钱)莲蕊(五钱)萑肉(八钱)鸡子黄(十钱)山茱萸(八钱)龙涎(六钱)夏草冬虫(五钱)人参(五分)上十一味。为极末。先以烧酒二升。煮雀肉鸡子黄为膏。更以蜂蜜二升烧酒八升。与诸药同煮为膏。每服弹丸大。

  问曰。阴器疼痛者。何谓也。答曰。阴器为恙。有肿痛。有隐痛。此为牝脏毒火所致也。阴物。隐痛烦乱。毒火所致者。

  黑豆汤主之。

  黑豆汤方

  黑豆(一钱)犀角(五分)甘草(三分)上三味。以水二升。煮二味。减一升。内犀角末。搅调。分温服。玉茎肿痛。若隐痛。恰如刀割。动燥不安者宜甘草汤浸之。

  甘草汤方

  甘草(八钱)食盐(一钱炒)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内竹筒。适寒温。以浸玉茎。冷易之。日五六次。以痛定为度。论曰。臀骨隐痛。

  朝昏不解。诸药无疗者。灸法治之。灸龟尾。仍与柏皮汤。论曰。脬气实。则溲便适度。虚则失其约。名遗溺。宜破故纸丸。

  破故纸丸方

  破故纸(二两)缩砂(一两)附子(半两)五倍子(一两黑炒)甘草(五钱)上五味。研筛。酒糊丸桐子大。以马溺温服。遗溺若阴痿。俱为牝脏虚冷所致。宜破故纸酒服之。

  破故纸酒方

  破故纸(一两)缩砂(一两)莲蕊(五钱)上三味。捣为末。以烧酒一斗。糖霜一斤。同调均。内壶密封。七日酒熟。每服二三合日三次。师曰。肾囊偏大渐长。若腰脚挛急而痛。名囊疝。宿寒令然。宜防风汤

  防风汤方

  防风(一钱)芍药(二钱)乌头霜(五分)甘草(二分)生姜(二分)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腰脚挛拘。屈伸不任。若行动跋跳。其睾丸偏大者。卵疝也与乌头霜。芍药甘草附子汤亦服之。

  乌头霜方

  乌头霜(二两)白糖(二两)上二味研调。每一钱七。以温酒服之。诸宿寒疝病。若阴肿。若腰冷。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阴囊肿大。腰冷转筋。其脉沉伏。此为厥疝。大金铃子丸主之。

  大金铃子丸方

  金铃子(去核四钱)破故纸(二钱)附子(一钱)桂枝(四钱)吴茱萸(一钱)甘草(一钱)上六味。

  捣筛。以烧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二三次。阴囊湿痒。得温气反益剧者。名肾脏风。宜渗湿汤。阴囊偏肿。

  渐长大者。宜牡蛎散涂之。

  牡蛎散方

  牡蛎(一钱)上一味。研筛。以鸡子清。调和涂之。日二三次。肾脏风烦痒。数旬难解者。宜蛇状子煎洗之。

  蛇状子煎方

  蛇状子(一钱)白矾(三钱)烟草茎(一两)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以洗之。冷则更温洗。日二三次。以烦痒解为度。身厥脉伏。腰腹酷痛。额汗出。

  名寒疝。宜乌头煎主之。

  乌头煎方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咀)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愈明日更服。

  不可一日再服。问曰。缓风痿。何谓也。答曰。南方多湿。瘴气所袭。致脚痹者。名曰缓风也。缓风为恙。食饮起居如故。卒起脚屈弱者。即是也。脚弱顽麻。若挛拘。反不湿肿者。名干香港脚也。肿者为湿香港脚。剧者如瓜瓠也。风湿身肿脉洪。小便涩而脚弱者。宜越婢加术汤主之。脚胫软弱顽痹。若转筋。胸满短息者。宜大槟榔汤。

  大槟榔汤方

  槟榔(一钱)生姜(二分)青皮(五分)茯苓(一钱)浓朴(一钱)桑白皮(一钱)吴茱萸(五分)半夏(一钱)白芥子(三分)木瓜(五分)上十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脚肿渐长。诸药不禁者。须急攻之。后利渗道。此谓劫其重势也。

  宜白花汤主之。

  白花汤方

  白桃花(一钱)槟榔(三分)枳实(三分)茯苓(五分)麦芽(炒一钱)生姜(三分)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香港脚始起。多不令人识。饮食语言。气力如故。惟渐顽痹蹶。

  寒风湿之病也。香港脚奔腾。毒瓦斯鼓击。痰喘悸动。息迫而欲死者。宜与铁浆支之。香港脚毒入腹。喘满气粗。昏眩躁烦。

  四肢厥寒。脉沉伏者。宜杉节汤主之。

  杉节汤方

  杉节(炒一钱)白芥子(一钱)槟榔(一钱)枳实(一钱)生姜(三分)吴茱萸(三分)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论曰。浊气所袭。深入髓。元阳不能。遂致疼痛。此为寒湿。宜乌头桂枝汤主之。

  乌头桂枝汤方

  乌头上一味。以蜜二升。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一升解之。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风湿血痹。身体不仁。若四肢痿弱者。山菜汤主之。

  山菜汤方

  山菜(一钱)防风(一钱)当归(一钱)牛房子(一钱)甘草(三分)上五味。以水二钟。煮取一钟。去滓。分温服。发热恶寒。手脚关节掣痛。名白虎历节风。风毒鼓击所致也。脚肿疼痛。若痿。脉洪数。小便如血。宜白虎加桂枝汤主之。肢节疼痛。身体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桂枝(三分)芍药(五分)麻黄(五分)防风(五分)知母(五分)白术(五分)附子(三分)甘草(三分)上九味以水二合煮取一合。去滓。分温服。历节风病。若香港脚挛急。不可屈伸者。宜乌头汤。

  乌头汤方

  麻黄(一钱)芍药(一钱)黄(五分)甘草(三分)川乌(一钱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上五味。咀。以水二升。煮四味。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三合。不知再三服之。寒湿疼痛。脚胫挛拘。热肿若瘦削。是属鹤膝风也。宽筋凉血汤主之。

  宽筋凉血汤方

  防风威灵仙牛膝小莲翘当归(各二钱)寒水石芍药(各三钱)甘草生姜(各一钱)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痢疾稍解。反脚痛乏力。此转属鹤膝也。宜宽筋温血汤主之。

  宽筋温血汤方

  防风牛膝当归芍药(各一钱)桂枝附子(各七分)甘草(五分)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风湿疼痛。若血痹不仁。若鹤膝痿弱。诸身体顽麻。俱宜麻黄膏服之。

  麻黄膏方

  麻黄(三两)桂枝(一两)胶饴(一斤)上三味。以酒一斗。煮一味。减二升。去上沫及滓。内胶饴。再煮为膏。每服弹丸大。日五六次。腰脚寒痹。不仁痿弱。身无大热者。宜芥子膏涂之。

  芥子膏方

  白芥子(不拘多少)上一味。研如泥。温酒调涂。日二三次。病患胸腹挛急而跛。此为痫瘕。若虫块所致。宜以法治之。体筋弛。脚力空脱。行动难支者。宜三妙汤主之。

  三妙汤方

  牛膝(一钱)黄柏(三分炒)知母(一钱)杜仲(一钱)破故纸(一钱)桂枝(三分)附子(三分)甘草(三分)生姜(三分)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香港脚痿。虽夏月常须着绵。至冬寒倍令两胫温暖。得微汗为佳。

  常令按摩数劳动关节。令气血通畅。此拒风湿之法也。阴亏则形坏。故肢体为之废弛。膝膑肿大。不能行步。名曰鹤膝风。血燥剧者。不可治。风痹寒湿。痿痹偏废。若鹤膝。膝膑疼痛。如虎咬者。宜樟木汤浴之。

  樟木汤方

  樟木屑(一斗)桐木皮(五升)上二味。以水一斛。煎以浴痛处。日七八次。以痛定为度。香港脚房劳虚乏。小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者。为难治。香港脚冲心。恍惚气急。四肢厥。额汗出。脉乍大乍小者。不可治。香港脚之为恙。不得大补。

  亦不可大泻。多由气实而死气虚者亦难治。

  [附录] 护养

  儿护养。皆失于姑息。富家过爱。遂多夭横。贫家不及。反得寿长。儿受三分冷。吃七分饱此为护养之要。儿心胸要冷。背腹要温。哭是歌。不哭不偻也。儿有胸无心。病多从口成。乳后勿与食。食后勿与乳。儿乳养钦者。必致疳病。药补是不如食补也。儿头以凉为要。足以温为要。体易虚易实。勿服多寒。勿服多热。儿敏解人意。是真阳发泄。

  恐难养。儿瘦先捡乳饵。一碗粥胜一斤参。儿肌肤鲜明者。有留饮。宜渗泄方。青暗者。有寒毒。宜温散方。儿额有筋而颈细。身体乏力者。属疳病也宜赤风蛤之。风者百病之长。食者百治之原。饮食不能者。不可治。儿妄笑者。为心虚。笑少者。为心实。儿谷肠多虫。乳肠少虫。有病者胎毒也。儿谷气胜于元气者体肥而多病。元气胜于谷气者。体瘦而少病。诸病解后。脾胃必衰弱。强食则发热而腹满。是食复也。病患贪食者。当减也。若恶者反要强。何以论之。曰。

  食即恶之基。恶者真元不支故也。寒热必有真假。真者勿慢治。假者勿拘泥。病候有真假。真者隐伏。多在里。假者发见。多在表。儿吃热勿吃寒。吃软勿吃硬吃少勿吃多。医有常变。有宽急。勿以常为变。勿以变为常。勿以宽为急。勿以急为宽。方有君臣。有佐使。勿以君为臣。勿以臣为君。勿以佐为使。勿以使为佐。方有多有单。多者补泽所用也单者攻击所用也。致偏废者。有偏见也。剂有寒因热用。有热因寒用。有寒因寒用。有热因热用。寒因热用。热因寒用。此为从治所用也寒因寒用热因热用。此为反治所用也。医有反治。有从治。体实者。反治所宜体虚者。从治所宜反治者为常治。从治者为变治。问曰。医有逐机。有持重。何也。答曰。逐机者。逐病侯而转方也。持重者重病因而不转方也。若识逐机者。假令一日转百方。不为以误也。

  若识持重者。假令百岁用一方。亦不为以误也。凡诊病者。当以一级重决之也。若以轻决之者。必取败缺也。医之为伎。剂也易处。病也难诊。若置其诊。而欲拟其剂者。未可与论也。儿病始吐蛔者。为热。病当瘥。终吐蛔者为寒。病不可治。问曰。病热。用寒方益盛。用热方反安者。何也。答曰。夏月体热。然反灌热汤。后身自凉也。假令如火烧疮。

  急忍痛而灸后痛顿减。此皆从治之类也。问曰。医有从治。有反治。何谓也答曰。热用寒。寒用热。此为反治。热用热寒用寒。此为从治病轻者反治所宜也。病重者。从治所宜也。儿暴泻昏沉。脉微弦而四肢冷。若惊惕者。冬月易治夏月难治。病始为实。终为虚。暴虚者易治。渐虚者难治。儿病多兼蛔。以脾虫故也。始吐蛔者佳。终吐蛔者不佳。儿未期月而生者。至脚弱。以筋骨有所缺也。医伎。非剂而在七。以剂说治者。未可与论也。诊病要在气息。气息安静者生。

  短息者死。癖块。有磨法无泻法。若妄攻者。真元必伤。不可治。儿腹有块者。不问食癖虫块。俱为恶侯。须急论治。

  诊病以银海为要。虚实必显。以精萃所奏故也。病五实者死五虚者亦死。病多反复者。不可治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